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成立“廣東省國際經濟文化學術交流中心”的初步設想



  隨着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新世紀的到來,我國與國際社會的全面交流肯定日趨頻繁,加上廣東毗鄰港澳臺,連接東南亞,是我們對外開放、進行全面交流的重要門户,這便是省社科聯所處的天時地利。

  要充分利用這個天時地利。要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把這個天時地利化爲一個可以操作的實體機構。這個實體機構就是“廣東省國際經濟文化學術交流中心”。

  這個中心的成立,與省社科聯的基本宗旨是吻合的。省社科聯不僅要搞好省内學術交流的組織、引導等服務工作,還要放眼看世界,積極主動地組織、引導省内的社會科學工作者瞭解世界,認識世界,促進與國際間的合作交往,並開展一些可行性的服務工作,以擴展省社科聯在國際中的影響,也有利於在這些活動中,逐步改變封閉式的研究傳統,從而提高省内學術活動的水平,活躍學術風氣。這是新時期理論工作的重要任務。要創造多一些條件,並從現在起便要有所動作。這個中心便是以此爲己任的。

  看來,“廣東省國際經濟文化學術交流中心”的提出和籌備,具有較爲深遠的戰略發展意義,它比原來的“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研究中心”有較大不同,觸及的面更廣闊,也更易於開展國際交往,吸引力也大。到目前爲止,省内雖有這樣那樣的中心,級别不一、虚實不一的中心,但還没有以“廣東省國際經濟文化學術交流中心”命名的,若由省社科聯推出,一具權威性,二具獨創性,三具時代性,四具實用性,五具效益性,六具可行性。所以,希望省社科聯能够果斷地下决心:辦好它。

  這個中心的成立,宗旨是:以鄧小平理論爲指導,以國家和地方法規政策爲依據,努力開展國際經濟文化方面的學術交流活動,爲繁榮我省社會科學工作服務。任務是:在省社科聯的領導下,具體籌劃國際經濟文化的學術信息、項目、活動、互訪等方面的工作;同時開展力所能及的有償服務或適當的文化經營業務。編制是:對内爲省社科聯的一個處級單位,與其它處級平行;對外爲省社科聯的代表機構,對省社科聯負責。人員機構:設名譽主任1人(廳級),主任1人(副廳級),專職副主任兼秘書長1人(處級),專業人員3—5人(經濟、哲學、社會學類各1人,其他1—2人,懂外語、中青年學者爲辦事人員2人。初步分澳洲部(先成立)、美洲部、歐洲部、亞非洲部這四個部(即科),或以工作中心分科組,這要示具體進程而定。如省社科聯人手少,以後中心還可以聘請一些人員進來,但要少而精,嚴格控制,一切要以活力爲本。經費方面:頭四年,由省社科聯拔給辦公經費每年×萬元;科研經費自籌;如開展的一些創收活動有較好的效益,可在以後議定比例上交給省社科聯。辦公地點:設在省社科聯内,辦公室由省社科聯統一分配。

  以上的設想很粗淺,只供領導參考,一些提法不一定對頭,希望能較快地知道批示意見。因時不待我,遲了,有的單位又可能搶這個名堂,他們搞新名堂的决心和速度還不錯,相比之下,我們這一回却得抓緊了,所以有關領導一催促,我就先寫這個簡要的東西交差,具體的以後再議。

  (這是作者在1997年5月22日爲省社科聯所寫的相關建議。此事並未辦成。直到今天,似仍有參考作用,故再行推出僅供參考。)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