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每個國家都辦教育,然而,世界上的教育並没有走在同一條道路上。把教育當成鞏固政權的工具,教育爲政治服務並非理所當然的事情。古希臘的教育以追求終極真理爲目標,不講求實效。歐幾裏德的學生問他:“學習了幾何會得到什麽好處?”他馬上對身旁的人説:“快給他三個錢吧,因爲他只想在學習中得到實際的好處!”硬把這個學生轟出了大門。在今天看來,歐幾裏德的做法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而當時流行的觀點却認爲,真理是神聖的,以是否實用來衡量知識的價值是庸俗的。那時的當權者,也不屑以行政權力控制人們的思想。我們只知道亞歷山大命令部下把收集到的珍稀物種帶到京城供亞裏士多德研究,並没有發現亞歷山大强迫推廣自己老師的學術成就的記録。亞裏士多德以淵博的知識,而不是以自己學生亞歷山大至高無上的權力在世界上留下英名。反倒是亞歷山大死後,亞裏士多德受到政治牽連,窮困潦倒,死在异鄉。亞裏士多德的慘死是希臘的耻辱。可是,獨立於政權之外却正是希臘學術思想和自由教育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西方,最先應用權威的力量規範教學内容,統一思想的時代是基督教統治的中世紀。不過,宗教裁判所用以懲治“异端邪説”的罪名是赤裸裸的:不允許出現任何反對基督教教義的聲音。除了宗教統治者外,世俗的王權往往站在提倡思想自由的一邊。以至於在宗教改革運動到來的時候,普魯士諸王都站出來反對羅馬教皇,成爲决定改革成功的重要力量。可見,在多元化的社會結構裏,更能容忍促進改革的力量生存。

  我國已經實現了教育宗旨的重大轉變,但是,應試教育却仍然困擾着我們。在我工作過的學校裏有一個語文老師,真把素質教育看成了當務之急,刻不容緩地實行起來了。在教學中,他讓學生自己查資料解答問題,經常在課堂上開展討論,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們思想活躍,學習主動,他的做法獲得了教育行政部門的贊許。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過有關課題組的肯定。可是,他班的語文考試成績就是不如别班好。在評定高級職稱的申請報告中,他辯解説:由於自己堅持教學改革的方向,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各科考試成績都有提高,只是這種效果没有表現在語文考試中。由於成績上不去,家長們意見很大,要求轉班轉學的人越來越多。校長和他談話“糾偏”,可是他依然固執己見,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做法。新學期開始的時候被解聘了。這個語言老師的悲劇,反映了我國教育體制面臨的尷尬:理論上的素質教育和社會需求嚴重脱節,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和教學實踐嚴重脱節,是形式主義在作怪。

  那麽,什麽是素質教育?怎樣才能實現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呢?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研究報告《學會生存》,對現代教育做了一個扼要的描述:“人類發展的目的在於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多種多樣;使他作爲一個人,作爲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爲一個公民和生産者、技術發明者和另有創造性的思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對現代教育宗旨的這種描述體現了人才培養的個性化特點,體現了創造精神,確定了教育在社會多元化發展過程中的應有地位。

  知識創造的進程不斷深入,人類的知識越來越豐富。而每個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認識能力有限,這就决定了每個人只能在個别方面表現出特殊才能。個人的特長相互區别,相互補充。個性化發展不僅是一個事實,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是現代人走向未來的有利條件。可以説,没有個性化的發展,就没有現代化的教育。即使處於學習掌握基礎知識的中小學階段,如果能够及早發現兒童的特長愛好,創造條件讓他們的愛好得到滿足,特長得到發展,也是受益終身的事情。人的個性千差萬别,人們爲自己選擇的發展方向各不相同,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爲他們選定方向的發展提供幫助,而是强迫他們接受統一的教育,按照統一的模式成長,很多人的特長將遭到抑制甚至扼殺,社會對各種專門人才的需求也無從滿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另一篇報告《教育——財富藴藏其中》,對現代教育的宗旨做了進一步闡述:“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時候更在於保證人人享有他們爲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應該擁有的,在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一切形式的奴化教育,僅僅爲生存而努力的教育,越俎代庖,爲每個人統一預設發展方向的教育,都是和現代教育宗旨背道而馳的,都和“自由教育”理念相衝突。

  在上述兩篇文章中都提到“教育就是解放”的問題。而與“解放”相對立的概念是奴役、壓制、禁錮和束縛。把教育作爲一種解放的事業,要求賦予受教育者以充分的自由,讓他們享有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的權利。在這樣的體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朋友。教育是建立在對學生信任和尊重基礎上的文化交流,而不是對受教育者刻意的定向誘導;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豐富知識、樹立科學精神的雙邊活動,而不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灌輸和依照特定模式的栽培和塑造。素質教育的目的在於啓發受教育者創新,而不是傳播特定的思想觀念和因循守舊。總之,一切爲了實現某種非受教育者本人所需要的預定目標的“教育”,都與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不相容。

  人的根本屬性是建立在認識基礎上的創造性,個人的自由發展和整個人類生存發展互爲條件。由於人類在生物學意義上的進化已經終止,現代社會的發展只能依靠知識的創造和積累,人類個體的綜合素質只有通過個性化特長和創新能力的發揮表現出來。我們只能在接受前輩創造的知識基礎上,才能創新。只有通過學習和知識的創新,才能使自己和自己的後代以更深刻的目光認識世界,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改造世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這是人類社會得以發展進步的關鍵所在。

  而教育正是這樣一種事業,她承擔着繼承和傳播人類文化的使命,擔負着培養下一代學習和創新知識能力的任務。如果我們是用這種方式理解教育工作的意義,理解教育工作的社會責任,看待教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而不是把學生的成功,僅僅作爲張揚自我的工具,計算奬金的籌碼。那麽,師生們的共同努力,正是爲着傳遞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火種,是維係人類前途的創造性勞動。教育以其他任何行業不可替代的方式,爲整個人類的目前生存和未來的發展做貢獻。在這樣的意義上,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書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的論斷,才是當之無愧的。

  有人用蠟燭比喻教師,認爲教書育人是照亮了别人,燃燒了自己。此話只突出了教師奉獻的一面,不免自悲和自憐,略嫌凄美,却並不真實。事實上,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自己也能得到提高。難道農民生産的糧食只是爲了自家吃用?工人建造的高樓,他自己能住得了嗎?自從有了社會分工,人們開始互相支持,相依爲命,並不存在究竟誰養活了誰的問題。可以説,人人都在爲他人做嫁衣裳。教育事業之所以偉大,並非因爲教師的勞動是專門爲他人獲得利益效勞,而是因爲學校教育是傳承文明的主渠道,教育工作者是人類文明的守護神,其歷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美國著名總統,托馬斯·杰弗遜在自擬的墓誌銘中肯定自己是弗吉尼亞大學的創始人,並不把擔任美國總統的事迹寫在墓碑上。在智者眼中,教育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遠高於國家政權。

  人性化的教育,建立在人性理論基礎之上,以提高人的素質爲目標,强調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個人特長愛好的形成。她繼承古希臘自由教育的傳統,經過文藝復興和啓蒙運動的洗禮,思想自由和科學精神兩條主綫迄今爲止没有中斷。我們强調個人發展的優先地位,是因爲社會的進步只能建立在個體發展的基礎之上。社會有責任爲每一個人的發展提供幫助,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個人的尊嚴受到尊重,個人擁有充分的發展機會龢民主權利,社會爲每一個成員的發展提供的條件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優越。這個標準是以人爲本的,也是符合社會進步需求的。社會自身並不存在與個人發展相扺觸的目標,不論以什麽方式,采用什麽藉口無視個人的發展,諸如把奴隸看成會説話的工具、把庶民百姓看成由統治者放牧的羔羊、按照個人意志選定公共權力的接班人,都有可能導致對思想的鉗制、對精神的奴役、對個性的扼殺、對人的價值的貶損。而需要的正好是它們的反面:對思想自由的期待,對不同意見的寬容和對創新精神的鼓勵。

  自由教育理念要求放棄狹隘的功利主義,一切從人的需要出發,尊重受教育者的權利,爲他們的終身發展着想。學校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學校,也是學生的學校,而且歸根結底是學生的。根據我們自身的經驗,兒童最喜歡户外活動。幾個小朋友相約登山、下河游泳、在田野或場院裏追逐嬉戲,一方面獲得樂趣,同時也可以得到觀察和實踐的體驗,學到書本上不能學到的東西。進初中以後,孩子們對社會的瞭解開始增多。如果在這個時候能讓學生廣泛地接觸社會,可以加深對社會的理解,增强他們融入社會時的適應能力。目前許多學校推行封閉式教育制度,把學生關在校園裏,不讓他們走進大自然,不讓他們接觸社會,致力於把他們鎚煉成“高效能解題機器”。這種教學模式會扭曲孩子們的天性,窒息創造潜能,造就以服從爲特徵的性格,是和人性化教育的目標背道而馳的。

  當步入老年時期的愛因斯坦談到自己的中學生時代時説,他最害怕聽到强有力的軍鼓打擊聲。他認爲對幼童强制軍訓,讓他們養成絶對服從命令的行爲習慣是極其有害的。他十分懷念在阿勞中學讀書的日子,這個學校自學風氣非常濃厚,教學安排特别富有彈性。學生有足够的時間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做自己想做的事。偉大的創見適合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生長,科學精神也適合在自由的學術環境中孕育形成。

  真正理想的教育,應該排除現實目標和功利的誘惑,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各自的興趣得到滿足,特長得到發展,以便作爲未來社會中具有鮮明個性的社會成員,在高水平上享受生活。理想的教育應該幫助受教育者提高理解能力、創新能力和解决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要讓學生懂得什麽是創造、爲什麽創造,進一步知道怎樣去創造。通過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前人的創造性成果,也要讓他們瞭解前人創造這些成果時的思維過程。人性化的教學方法是啓發式的,不僅具有形式上的多元化,在教學目標、教學内容方面也追求多元化。這種教育不能够停留在傳授知識的水平上,也不能以考試成績論成敗。在現代化的學校中,應該允許各種不同觀點自由傳播,以便營造寬鬆自由的學術空氣,讓學生在學習中辨别真僞,做出選擇,從中學會創建新知識的方法。讓每一個學生的頭腦都變成創造力的源泉,新思想的發祥地。

  因爲很多人没有認識到我們尚處在謀生教育的階段,對我國教育發展做出了超前的估計。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出超前的體制改革方案,科研部門也推出了新的教學方法,力圖遏止應試教育的發展。可是,超前的改革不僅没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還因爲引進新的教學内容,打亂了課本知識系統,增加了教學難度,也加重了學生負擔。使改革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我們曾經引進過布魯納的教育方法,這種稱爲目標教學體系的理論在美國風行一時之後,被人們普遍放棄。其實,無論是爲了應付考試,還是提高實踐能力,都可以針對各部分教學内容,規劃學生應該獲得的認知結構、必須形成的思維方式、提出與這些目標相應的教學手段,甚至確定教師應該講解哪些問題,學生應該完成哪些練習等等。這樣的研究對於已經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人似乎没有多大幫助,而對剛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新手,却有很大的幫助。可是,不知爲什麽,布魯納的理論推行不久便銷聲匿迹了。

  蘇聯教育學家贊科夫所提出的理論指導實踐的教學原則,高難度、高速度教學法也很有新意。贊科夫認爲教學不同於人類的認識,不能因爲人類的認識來源於實踐,我們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就必須從實踐出發。引入新知識可以從實驗開始,也可以從理論概括出發,但是,都必須用演繹推理得出結論,在理論指導下理解和掌握規律。這種教學方法的效率確實很高。

  皮亞杰把兒童的認識發展過程劃分成若干階段,把個體接受知識的過程分解爲同化和順應兩種截然相反的作用,對我們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安排不同的教學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具有指導的作用。

  在引進外國教學思想的時候,我們往往是一哄而起。先是把某種新教學原則吹得天花亂墜,不容質疑。而把當前的教育現狀説得一塌糊涂,一無是處。不分青紅皂白,全國各地同時上馬。過一段時間之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突然偃旗息鼓。先前那些振振有詞的大道理、 一度大力推廣的教育理論,並没有遭到任何非議,已經停止推行了。大家都安静地等待着下一輪教學改革的折騰重新開張。於是乎,教學科研年年搞,科研成果一大串,真能在教育實踐中發揮作用的却寥寥無幾。

  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那些吹的天花亂墜的所謂研究成果,不過是些表面文章,都是爲了趕時髦而炮製的欺人之談。最近又開始炒作加德納的“多元化智能教學”理論了。可以放心,要不了多長時間,加德納的理論也會納入我國應試教育的軌道,成爲培養學生考試能力的工具。也將再次因爲和教育行政部門所堅持的教改方向不相吻合而終止推行。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人的素質,反對急功近利,不會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幫助受教育者提高競争力方面來。素質教育致力於發展人的智慧,幫助受教育者形成獨立人格。首先是讓學生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知識比較全面,而在某些方面較爲精深;然後是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促使其形成特長,養成藝術鑒賞力,提高生活情趣,以便在高水平上享受生活;更進一步,是樹立創新意識,形成創新能力,以精神創造豐富社會文化,爲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所以,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的確是可能的,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需要進行教學方法和教育體制的改革、教育觀念的更新,這個過程的進度必然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素質教育不可能與謀生教育截然分開,但是,她只可能在解决温飽以後起步,在人民生活達到小康之後實現普及。

  我們没有必要把應試教育説得那麽可怕,在相當長的時間内,我們的學校仍然要運行在爲謀生就業服務的軌道上。以灌輸知識爲手段的應試教育畢竟能够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充實他們的精神世界,與素質教育並非完全不可溝通。目前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既然能够在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方面發揮作用,也一樣能够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發揮作用。如果把教育的功能限制在培養建設人才,在經濟上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素質教育的功效並不一定優於謀生教育。説不定我國知識經濟實現跨越性發展,趕超西方先進國家還會得益於今天學校裏系統知識的灌輸。所以在現階段,排斥提高學生謀生能力的教學,一味追求素質的提高是不合時宜的。真正有價值的研究是在鞏固謀生教育成果的同時,探索向素質教育過渡的有效途徑。

  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適當壓縮必修課的比重、增設選修課、開展綜合知識講座、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開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自主選擇發展方向等等,都是向着素質教育方向轉移的重要措施。隨着經濟的發展,還可能創造出多種教育模式,以滿足社會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只要我們推行適當寬鬆的教育管理體制,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之前,一定會有一個多種形式,多種教學目標并存的發展階段。當經濟已經充分發展,物質相當豐富,提高素質以滿足在高水平上享受生活的需求超過謀生需要的時候,全面轉向素質教育的時機就成熟了。

  目前,高等學校招生人數迅速增長,已經爲創建多元化招生模式提供了極大的可能。只要敢於解放思想,讓部分學校和專業率先自主招生。大膽鼓勵民間投資教育,讓入學標準和辦學體制首先實現多元化,就可以逐步形成各種類型教育體制并存的局面。前不久,上海一家“私塾”宣佈開張。辦學的宗旨是弘揚民族文化,讓孔孟之道重新立足中華,遠播海外,千古流芳。墻上張掛的是以儒家經典爲内容的書法作品,主要教材是《四書》、《五經》,學習方法以誦讀爲主,適當加以解釋,基本上恢復以前教書先生那一套。可是,據説因爲没有得到上級的批準,被迫關門了。我並不是希望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充斥封建主義的文化。不過我們更不贊成用行政權力推行統一的教學模式。受教育是個人的權利,采取什麽方式,接受怎樣的教育,這和腦袋長在自己肩上,愛怎樣想就怎麽想一樣,完全屬於個人的私事,使用行政權力干涉個人的選擇自由是没有道理的。即使像文革那樣,對戴什麽花,騎什麽馬,甚至唱什麽歌,聽誰的話都作了嚴格規定,人們的思想統一來了嗎?培育出無産階級事業接班人了嗎?没有啊!教育就是育人,目的是讓人形成創造思想的能力,不僅僅是灌輸知識,也不是灌輸想問題的方法。如果揭開了爲鞏固政權而教育的美麗面紗,你就會懂得在今天的劍橋大學,既講授聖經,又講授達爾文主義。在崇尚實用主義的美國,精於實证的英國和提倡人文精神的法國並不排斥馬克思主義,容忍共産主義思想傳播是什麽道理了。爲了教育事業興旺發達,有必要讓各種辦學方式競相上演,讓思想方法自由創生,真正的素質教育只有在自由的環境裏才能生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