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結束語

  本人生在解放前,長在紅旗下,終其一生與共和國結伴而行。經歷過解放初期的幼稚,焕發過少年時代的朝氣,接受過階級鬥争的考驗,遭遇過文化大革命的劫難,也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機。斗膽以共和國現代史見證人的身份自居,有感於時代風雲變幻莫測,人事滄桑,世態炎凉。然而生命有限,人間春色不可盡覽,更爲當今我國思想界理論研究庸俗化的景况痛心疾首。雖已退休未敢懈怠,日有所思,夢有所求。

  我認爲,在哲學上必須首先肯定物質世界的存在。不過,世界的物質性並不一定意味着她的規律性。如果把規律理解成世界自身演變的秩序,由於規律只能通過宇宙的演變才能創造和表現出來。而有待創造的規律無法預期,這和世界原本就没有確定規律的判斷是同一回事。如果把規律理解成用以描述客觀世界的理論體系,這樣的規律來自人爲杜撰,其可靠性不可能得到最後的證明。通過對宇宙爆炸和創造進化論的瞭解,進一步堅定了我對世界的整體認識:宇宙的未來並不是過去和現狀的自然延伸,更不可能是既定程序的漸次展開,在這個意義上,我將宇宙的演變方式稱爲創造。

  宇宙的進程可以分成三個創造性發展階段,那就是物質創造的階段,生命創造的階段和精神創造的階段。宇宙爆炸不但創造出物質,也創造了物質的運動方式和物質運動的規律。生命的演化創造出了各樣物種,也創造了生物進化的規律。精神創造文化,進而創造了人類歷史和社會的發展規律。對於宇宙物質的和生命的創造來説,精神的創造既是繼承,又是反叛。精神創造了物質世界中新的存在方式,爲生命世界注入了新質。同時,也創造了生命的新特點,影響了物質世界和生命的發展進程。精神創造建立在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基礎上,人性的根本特點就是建立在認識基礎上的創造性,人類的誕生標誌着宇宙演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創造演化論是建立在二十世紀科學研究成果之上的新型世界觀。由於承認生命和精神的創造都建立在物質存在及其運動的基礎上,承認宇宙的物質性,而和唯心主義相區别。同時,由於承認精神創造文化,文化的發展創造了人類歷史,也决定了社會的發展規律。創造演化論否定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規律的絶對意義,否認絶對真理的存在,因而與辨证唯物主義相區别。雖然生命是物質存在的特殊狀態,生命發展的規律却不可能從非生命物質運動規律中演繹過來。同樣的,意識是生命進化的産物,文化創造的成果却並不包含在生命進化的必然邏輯中。人擁有充分的自主能力,這使人避免了生命進化的盲目性,這正是精神創造與以往任何創造的本質區别。創造演化論肯定人類已經佔領宇宙發展的中心地位。

  不過,任何科學理論都將被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論所取代,創造演化論的脆弱性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倒不是説目前已經發現證明其錯誤的科學事實,也不是説她已經陷入不能自拔的理論困境。而是從整個宇宙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知覺範圍畢竟有限。即使將有史以來的人類經驗全部概括起來,也只能反映宇宙滄海之一粟。我們生活在一個普通的星球上,我們發現地球上存在生命和精神,我們便知道除開物質的創造以外,還存在着生命的和精神的創造。在此基礎上,我們便將宇宙的演化概括爲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如果在我們生活的星球上没有精神的存在,我們便可能把宇宙的演化劃分成物質的和生命的兩個創造性發展階段。然而,更可能的却是在廣袤無垠的宇宙太空中,某些星球上不僅涌現出了精神,而且涌現出比精神更爲强大的東西,創造出比文化更高級的成果。如果出現了這種情况,上述世界觀的理論價值就不得不打折扣了。如果你相信宇宙發展的多元化,便不難接受這樣的想象:可能在宇宙的某一個局部,並没有經歷從生命到精神的發展階段,而是沿着别的什麽道路前進,經過極其復雜的發展之後,創造出了比人類更優秀的存在。這種猜測的證實會讓三個創造性發展階段的學説失去普遍意義。不過,無論創造演化論的命運如何,至少在目前,在地球上,我們的理論概括是有效的,認定宇宙處於創造性演化中的判斷不會有問題。

  在我的思想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對我啓發最大的著作有劉放桐等人編著的《現代西方哲學》(上、下册),理查德·利基的《現代人的由來》,成復旺的《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金觀濤的《整體的哲學》,程剛,郭瞻予的《知識的批判》,李醒民的《論狹義相對論的誕生》,王德峰的《哲學導論》和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我的愛妻張林曾榮獲四川省模範班主任、全國模範教師光榮稱號。在此書的創作過程中,她結合自己幾十年教育教學的實踐,爲教育論一章的寫作提出了不少寶貴的意見;同時,在全書的校閲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在此一並表示感謝。因爲本人缺乏哲學人類學和理論研究的系統訓練,對很多問題的認識還很膚淺。也許正因爲自己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與束縛,留給自己想象的空間反而特别大,思考的方法雖然很簡單,自己的感覺却很透明,也讓我增添了不少信心和勇氣。

  我有一種怪脾氣,對於已有的科學結論,無論出自哪路神仙,也不管她來自何方經典,只要我想不通(也許是自己没弄懂),都會心存疑惑,决不盲從。對於自己的創見,一旦發現已爲先輩所陳述,引用時必定充分尊重,决不抱有貪天之功的僥幸心理。如果發現自己的理解和現有科學結論相左,則必須重新予以考慮,慎重研究。若經反復確認,便會大書特書,必欲讓世人共知而後快。所以,凡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的研究成果,要不就是對新問題和新思路的闡述,要不就是和現有理論相衝突的“危險品”。憑着大膽的懷疑態度和毫不掩飾地直書本心,寫下了前面那一大堆話。到這裏我才發現,自己正行進在一條充滿風險和極具挑戰性的道路上。

  從古至今,很多思想家在人性研究上,已經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人性問題一度成爲哲學研究的中心課題。解放後,我國理論戰綫思想僵化,人性研究相對落後,目前許多工作只能從基礎做起。本書的首要任務是證明人性問題並不是没有意義的假問題,而是一個大問題,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把本人對相關問題的看法呈現出來,希望引起公衆的興趣,得到有關學者的關注。我相信,只有在思想之花自由開放的日子裏,創造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發揚,思想者才有機會冲出那些封閉的、令人窒息的、也是令人陶醉的、甜蜜的、和可以引爲自豪的、其實統統是走向死亡的樊籠,我國理論戰綫的園圃才會繁花似錦。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