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嶺南考古研究》第8期出版了,證明“珠江文化研究會嶺南考古研究專業委員會”(原名爲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中心)已經運作了9個年頭,進入了第十個年頭。古人雲,十年磨一劍,這十年來,專業委員會成員們一直在努力尋找考古工作正確的發展途徑。近年來我國考古發現和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成果,但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田野工作慢慢地變得不那麽嚴謹,考古學者再不好象以前那樣,一直親力親爲地工作在考古現場,而是雇傭了一些名爲“技工”的民工代爲調查和發掘,甚至參與後來的整理研究工作,這些“技工”水平相差十分大。個别經過長期的考古實踐後慢慢變成具有一技之長也是有可能的,但目前的情况並非如此,絶大多數的還是一般的民工,所以經他們之手所取得的一切資料,其科學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大受質疑,而我們就用這些資料來寫文章,公佈出來的結果,必然也不能有保证,這種現象發展到今天已不能不加以及時的制止,不然其效果不堪設想,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電腦的使用給各種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從網上大量下載下來的資料,不加以篩選就作爲自己文章的主要依據,這實際上帶有很大的風險和危害性,因爲當前的社會文風並不嚴謹,在某些方面顯得十分不正,假、大、空風氣十分普遍,這已是衆所周知的事。所以,好象我們這種以出土文物爲依據的考古學科,如果不從動土那一刻就層層把關的話,最後得出的研究成果只能是紙上談兵,更爲嚴重的是一些騙人的假成果,貽害人類社會,成了歷史的罪人。我們應該萬分警惕爲是。

  《嶺南考古研究》出版到今天,暫時還未發現有這類的文章出現,這有賴於編委們隨時提醒作者要注意自己的文風,既要對讀者們負責,也要愛護讀者大衆對我們自己的尊重,要自愛,要維護考古學者的尊嚴。學術觀點可以多種多樣,但絶不能剽竊、鈔襲别人的成果,更不允許弄虚作假,這是我們起碼要做到的。

  本期《嶺南考古研究》,投稿者非常踴躍,内容也相當豐富,這是值得我們高興的。但以上提到的準則,希望人人都來遵守和共同維護。以保護這片純潔的净土。

  

  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

  嶺南考古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

  張鎮洪 教授

  2009年6月12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