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龍勝老圍的立村時間和文化特徵



  張一兵(張一兵,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研究館員。)

  【中文摘要】通過考察族譜和文獻記載,以及村落布局及建築特徵,本文作者認爲,龍勝堂的立村時間大約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其原始文化面貌屬於廣府系統,建築遺存以廣府文化特徵爲主,也帶有部分客家文化因素。

  【關鍵詞】龍勝老圍 村落 建築遺存 文化特徵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family tree, historic records, layout of the vill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s, the author holds the view that the Longshengtang village was founded in Jiajing and Wanli period in Ming Dynasty. The village is mainly of Cantonese cultural feature, as well as some Hakka cultural factors. 

  Key words: Longsheng dwelling village architecture relics cultural features

  

  
關於深圳古村落龍勝老圍的立村時間和文化特徵,一直以來有一種説法,根據\[民國\]《彭氏族譜》記載,在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一些客家人遷入龍華,其中龍勝與上早兩地的彭氏祖先是兄弟倆,從廣東揭陽的浦口村遷移過來,老大定居蘆勝堂(即龍勝老圍);弟弟定居上早,成立龍勝堂(鄉民自治組織),并發起建立龍華墟,至今村民都講客家話。這就指明瞭龍勝老圍的立村時間是清朝同治年間,特徵是客家文化。但是近日我們有機會在龍勝老圍做了一次古村落調查,發現問題並不是這麽簡單。先看立村時間。

  在清代中期的\[嘉慶\]《新安縣誌·卷之二都裏·官富司管屬客籍村莊》記載有:“緣分、芋荷塘、岡陶下、赤嶺頭、早禾坑、盧盛塘、……蓢口、石凹、……横蓢、賴屋山。”這裏記載的村莊都在大浪街道辦事處轄區内,除了“芋荷塘”已經廢棄不存,其他都延續至今,可見“盧盛堂”就是龍勝老圍無疑。其村又稱爲“爐墩塘”、“龍勝堂”,或作“蘆勝堂”,得名各有來由。村民口耳相傳,其最早的村名大概是“爐墩塘”,因爲本村周圍有3座小山圍遶,形似倒立的爐墩。後來由於羊臺山下有窑下村(今名“陶下村”),認爲“爐墩”入“窑”不吉利,遂根據地形似龍,取“有龍助勝”之意,而改稱“龍勝堂”。“蘆勝堂”可能是“盧盛堂”的訛寫。根據這條史料,龍勝老圍的立村時間一定早於\[嘉慶\]《新安縣誌》成書的嘉慶二十四年(1820),而不是一般所説的清朝同治年間。

  其實在\[民國\]《彭氏族譜》之外,今天彭氏族人中還流傳着一種鉛印本《彭氏族譜散頁》,記載其祖先爲北宋彭延年第三子彭鋭,居廣東揭陽;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彭鋭的後代子順公遷豐順。龍勝始祖華池公生於明朝嘉靖年間,成年後由豐順徙居寶安縣龍華鄉,因此可以推測其立村時間大約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

  另外本村村民世代相傳,這裏明朝就有盧姓家族在此繁衍生息,建立“盧盛堂”,取“盧姓家族繁榮昌盛”之意。後來彭氏家族遷移過來,發展壯大,擠走了盧姓家族,村名也被改作“龍勝堂”。這個傳説也可以佐证上面的推斷。

  基於在立村時間問題上的錯誤認識,許多人對於龍勝堂村的古代文化面貌也有嚴重的誤讀。有學者受到近年客家文化熱的影響,認定龍勝堂村是“客家先民聚居之地,各類文化遺存和建築古迹等帶有濃郁的客家色彩”。現存古村落的文化面貌往往是從古代綿延不斷傳承下來的,因此判斷現存古村落的文化面貌不能僅僅依賴於今日當下流行的方言,而是要深入瞭解該村落古代的歷史,分析和對比各類文化遺存和建築古迹等,以求得出比較接近歷史真實的結論。

  與深圳、香港其他村落的情况相同,客家先民到龍勝堂村的時間一般不會早於遷海復界後的康熙年間。龍勝堂村的平面布局是横成排縱成列,村前有多條開放的縱巷,祠堂設於排屋村前風水塘邊,與廣府文化系統中排屋村的布局模式完全相同;彭氏宗祠的主體形制爲門廳柱廊式。這些特徵都是比較典型的廣府民居、廣府祠堂才有的,而與客家建築的樣式和風格大相徑庭。所以我們認爲龍勝堂的立村時間大約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原始的文化面貌應該是屬於廣府系統,當時的方言也應該是粤方言白話的一個分支“圍頭話”,或稱“本地話”。廣府先民和客家先民先後來到此地,其建築遺存以廣府文化特徵爲主,也帶有部分客家文化因素。

  龍勝老村和上早禾村的彭姓居民在清末民初的“闖南洋”潮中開始海外謀生,主要的落脚地和聚居地在馬來西亞的鬥湖市。鬥湖市的彭姓子孫於1961年成立了鬥湖彭氏宗親會,擁有會員200餘名,現在與家鄉聯繫緊密,時有往來。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