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應對新一輪養猪寒潮襲來的建議



  畢英佐 

  一、養猪業新一輪寒流正在襲來

  伴隨全球性通貨膨脹,受猪藍耳病等多重因素影響,猪肉價格自2006下半年以來呈全國性大幅攀昇,2007年底每公斤均價高達34元。受高肉價刺激龢利益驅動,在國家補貼政策刺激下,規模養殖企業擴大生猪飼養規模,而前幾年因養猪效益差而改行的農民去年重操舊業,不惜血本飼養大批仔猪,連從未養過猪的農民也心血來潮養起了猪。

  然而好景不長。不到一年光景,目前養猪業正遭遇新一輪“寒潮”,總體表現爲飼料暴漲、猪價暴跌。由於本地生猪出欄的猛增和外地猪衝擊,今年5月起,我省生猪市價開始滑坡,而中秋之後更是“一瀉千里”。毛猪價格從最高時的每公斤19元降到現在的12元左右,猪肉市場價格從每公斤34元降到20元;而8月以來,廣州仔猪價格由每頭八九百元慘跌至現在的二百多元。飼料價格2008年初開始持續上漲、目前維持高位運行,生猪養殖成本大幅提高。目前中小型養殖場、養殖個體户的生猪養殖已入不敷出,普遍虧損。規模養殖場和養猪大户,特别是新辦養猪場的業主正爲眼下的市場寒潮擔憂。

  由於仔猪和生猪(商品猪)價格均出現大幅下降,沿海不少仔猪養殖户在虧損壓力下大量宰殺能繁母猪,生猪養殖業“寒潮”正汹涌襲來。

  二、引發的生猪價格大幅回落的原因

  新一輪“寒潮”形成的根源在於:養殖業的産業週期波動、全球通脹導致養殖成本大幅上漲、以及生猪重大突發性疾病等因素。

  1995年以後,生猪市場價格和農民養殖效益則出現了明顯的週期性波動。這種週期具體表現爲兩個特點:一是生猪價格在年度内週期性變化,一般表現爲“兩頭高、中間低”,與我國重視春節和節假日效應有很大關係。二是生猪價格在年際間週期性變化,如果以生猪價格處於最低點爲界、以生猪價格的上漲—回落爲一個週期分析,一般是2-3年左右一個週期。行情好時,一窩蜂地補欄,導致供應量快速增加,從而導致價格下跌,虧損程度嚴重;深度虧損維持一定時間後,又大量淘汰母猪,導致母猪存欄迅速减少,生猪供應量快速下降,價格上漲。生猪價格上漲跌落,養殖者基本上一直處在賺一年虧一年的循環中,嚴重影響到我國養猪業的發展。

  近10多年來,我國生猪市場的發展已經歷三個完整的波動週期,目前正處於第四個週期的“寒潮”階段。第一個波動週期:是1996年下半年開始到1998年下半年。這一個時期生猪市場的恢復性發展得益於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需求旺盛。消費品價格上漲,猪價隨之上漲,養猪盈利水平提高,但從1998年5月開始,因爲養殖生猪盈利水平居高、存欄水平超過正常水平、市場出現供大於求,同時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生猪價格開始下降,直到谷底。

  第二次波動週期從1998年5月到2003年上半年。這期間由於生猪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均較爲平穩,基本維持在盈虧平衡綫附近小幅震盪,生猪市場走勢靠自身供求關係調整。除了1999年左右也出現了一定的深度虧損外,長期處於微利——微虧的平穩態勢,存欄維持在較合理水平。這一週期的虧損階段的谷底是受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的影響産生的,改變了生猪運銷格局,省際間交通受阻,導致猪價深跌。由於在“非典”疫情期間,生猪存欄下降,尤其是母猪存欄比重下降幅度較大,期間又受“禽流感”疫情刺激,導致生猪供應嚴重不足,孕育了“非典”疫情過後生猪價格的加速反彈。

  第三次是從2003年7月到2006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剛過,從2003年7月份開始,全國生猪價格一度高漲,生猪、仔猪、猪肉大幅漲價,不僅吸引了大量社會閑餘資本投資養殖業,而且大大激發了農民的養猪積極性,導致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存欄量急劇增加,高盈利期創紀録地維持了2年半左右,生猪供應充足甚至過剩,於2004年10月開始回落,又遭受2005年四川猪鏈球菌事件的影響和嚴重衝擊,一直持續到2006年上半年生猪價格陷入谷底。四川省是全國最大的生猪産銷省,其市場運行狀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第四次波動週期開始於2006年下半年。受南方和全國範圍内猪“高熱病”疫情的影響,生猪存欄和出欄都大量减少,供不應求,全國生猪價格逐漸回昇,穩定一段時間後,在2007年下半年突然加速上昇到年底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而今年5月來價格不斷回落,目前生猪養殖進入了微利甚至虧損階段。

  從近10多年來生猪市場的變化綜合分析表明,我國的生猪週期是客觀存在的,並已在畜牧業發展中産生重要影響。生猪業的週期性波動有一定的規律性。背後是供求關係這個杠杆在起决定作用,是外部衝擊機制與内部傳導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外界因素對生猪市場的影響不容忽視,同時“高盈利——深虧損”這種超乎尋常的大幅波動所帶來的市場風險巨大。而這種大幅波動的原因在於高盈利時“一窩蜂上”,虧損時“一窩蜂抛”。猪業從業者中“機動性較强”的散養户、投機商的無門檻進入和撤出生猪市場是這種波動的主要原因。

  三、對策建議

  作爲農副産品,生猪業具典型的週期性。生猪業單純依賴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難以有效地解决其强週期波動的有關負面影響。因此應對生猪週期性波動,建議:

  (一) 政府部門深入把握生猪週期演變規律,加强宏觀調控指導, 完善生猪産品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1. 加强指導行業協會建設,促進行業信息公開、透明,建立行業預警機制,在養殖高峰、低谷期及時提供行業信息預警。目前生猪市場供需信息傳導不暢,養殖者僅能根據局部地區生猪市場價格的變動安排生産,造成了市場整體供求的不均衡。由於補欄的相對滯後性,進一步加大供需的不均衡。要加强生猪存欄、出欄等生産與市場流通統計工作,完善供需監測系統,及時向社會提供前瞻性信息服務。以信息引導爲主,加强公共服務。健全市場信息進鄉村、進農户的服務網絡,及時爲農民提供生猪産銷、市場供求、價格盈虧等信息,指導生産有序進行。

  2. 在生猪業的不同週期階段,政府部門要采取調節性的補貼政策,促進生猪生産良性循環。關鍵是在行業低谷期通過生猪補貼政策指導養殖户新上養猪項目。要改變過去對能繁母猪的補貼政策,而對上市生猪采取補貼政策。既要打破在虧損週期一窩蜂下,質量下降,加速淘汰母猪的現象,也要打破在盈利週期一窩蜂上的現象。沿海養猪業這一輪“寒潮”正是因爲各級政府的母猪補貼措施引發養殖業主再度一哄而上,導致産能過剩。

  (二)  加强我省生猪副食品冷庫基地建設

  冷庫基地建設與完善對於降低生猪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具有重要的宏觀調控作用。我省應在現有冷庫基地基礎上,聯合我省生猪龍頭企業共同加大基地投資、擴大建設規模、提高冷庫基地的生猪食品的庫存能力。加大生猪冷庫基地建設,加强城鄉生猪市場管理,形成品牌化戰略競争優勢。推進肉品安全市場準入體系建設。要加大對大型龍頭企業和生猪養殖基地的扶持政策,支持引導産品質量好、品牌信譽度高的生猪生産及屠宰企業發展連鎖專賣企業,推進品牌化經營。

  (三)建立現代養猪業發展新機制,提高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散養户缺乏市場風險能力,對市場信息變化反應滯後,缺乏規模經濟效應。因此,要大力發展“公司+農户”的飼養方式,培育區域龍頭養殖企業,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與中小生猪養殖農户簽訂訂單生産合同,减少養殖風險。同時鼓勵、培育各種養猪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的發展,加大對養猪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財政補貼力度。

  (四)引導和推進生猪保險工作,防範風險

  我國的生猪價格波動經常超出正常的波動範圍,在生猪業市場波動中,大多數情况是養殖環節嚴重虧損,而且承擔了大部分的市場風險,養殖户成爲市場大起大落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爲了促進生猪生産發展,比較有效的一種政策選擇,是政府在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時,設置生猪險種,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對生猪生産和母猪進行保險,政府爲參保農民提供一定的保費補貼。保險費按照“政府補貼一點、養殖者繳納一點、保險公司在費率上優惠一點”的辦法籌集。生猪養殖具有區域産業特點可考慮實行强制性區域化保險。由專業農業保險公司試點在獲得免征營業税、保險經營補貼等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直接經營相關業務。强制性險能够以較低的保費爲農民提供更好的保障。

  (五)研究適時推出生猪期貨

  生猪現貨價格具有較强波動性現象,目前市場嚴重缺乏避險工具。期貨市場的遠期價格發現功能,有助於養殖者及時瞭解未來的生猪市場走勢,合理調整養殖規模和飼養週期,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建議我國盡快選擇生猪主産省開展生猪期貨試點。

  

              2008年10月22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