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做好我省古籍保護的建議



   李鐘聲

  最近,廣州幾大媒體對我省現存50部古籍被列入文化部頒佈的首批《國家珍貴名録》以及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入圍首批51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作了報導。這對於營造保護古籍、重視古籍、發揮古籍的作用的社會氛圍,很有好處。但我省古籍保護任務仍很艱巨,問題仍很嚴峻。必須引起有關部門重視並逐步給予解决。

  去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强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加强古籍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和總體目標,並對古籍的普查、保管、修復、整理、出版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去年8月29日,我省在肇慶市召開了古籍保護工作會議,雷於藍副省長在會上對古籍保護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年來,以中山圖書館爲工作龍頭的全省古籍保護工作,逐步開展;省古籍保護中心辦了第一期普查培訓班;中大圖書館承辦了第三期古籍修復培訓班;購置了一些必要的設備;普查工作已在主要收藏單位展開,等等。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還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 古籍保護硬件環境滯後,嚴重缺乏保護研究設備。按照文化部頒佈的古籍書庫建設標準,古籍書庫在恒温、恒濕、防火、防盗、防蟲、防光、防塵、防水,以及裝具等方面,均有嚴格的規定。我省氣候炎熱潮濕,蟲菌易繁殖,庫房建設更爲重要。據省中山圖書館館長李昭淳和省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倪俊明介紹,目前廣東能基本達到要求的古籍收藏機構寥寥無幾。有的圖書館没有專門的古籍書庫,設備原始簡陋。即使是省古籍保護中心所在地的中山圖書館,除善本書庫有空調環境外,現仍有40餘萬册普通古籍、廣東文獻、清史資料,都缺乏必要的恒温、恒濕和防光、防塵條件,就是善本書庫也没有完全實現恒温恒濕的保存環境。據介紹,基層情况更爲嚴峻。如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的圖書館,藏有綫裝古籍近萬册,其中善本50餘種,没有專門的古籍書庫,珍貴古籍一直存放於簡陋的閣樓上,瀕臨損毁。

  古籍研究保護設備嚴重缺乏。省内大多數圖書館古籍保護仍停留在手工操作。許多科技手段,如原生性保護的殺蟲設備、測酸儀、脱酸設備,以及用於再生性保護的無接觸掃描儀、縮微膠卷閲讀機等,都因資金缺乏,無力添置。即使每年有古籍保護專項經費的中山圖書館,設備也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第二, 古籍保護專業人員嚴重不足,古籍修復形勢嚴峻。據介紹,我省目前急待修復的古籍約30萬册,但能勝任的專職修復人員不超過10人。他們基本集中在中山圖書館和中山大學圖書館。近年,省館用古籍保護專項經費,進行人員培訓和設備添購,取得一定效果,但與全省的需要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

  第三, 古籍普查量大面廣,任務相當繁重。按照國務院去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强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的精神,我省要求到2012年,不僅要完成全省古籍普查、《全國珍貴古籍名録》及《廣東省珍貴古籍名録》的申報和保護工作,而且要完成對破損古籍的修復和影印出版等。以上工作牽涉全省數十個市、縣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博物館、地志辦、寺廟和私人藏書家等。僅公藏單位需普查登記的古籍便超過100萬册。任務之巨,可想而知。

  面對古籍保護如此艱巨任務和嚴峻形勢,建議:

  一、 由省政府出面、主管部門(如省文化廳、省古籍保護中心等)牽頭,召集有關單位和專家,認真分析,梳理全省古籍保護和貫徹執行國務院意見的情况,進一步明確重點,訂出近期規劃,並采用古籍保護聯席會議的形式,定期分析形勢和工作進度,定期協調處理解决相關問題。

  二、 加大力度,培訓古籍修復和保護的專業人員。可從有關高校聘請一批專家和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協助古籍普查登記著録工作,推進古籍普查的進展。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不停頓地辦好古籍研究保護人才培訓班。 

  三、 在普查摸清全省古籍收藏分佈情况的基礎上,可以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加强館際合作,鼓勵那些規模小存量少和條件差的小型圖書館,將古籍“寄存”到條件好的大型圖書館。這樣,可增加利用效率,也可避免庫房等硬件建設重復。

  四、 很重要的一環是要對古籍保護增加財政投入。由於過去我省在古籍保護的硬件環境、機器設備和人才培養上,欠帳很多,缺口很大,古籍保護投入的經費不足,成爲當前工作的最大瓶頸。象中山圖書館這樣的重點古籍保護單位,省財政預算自2006年才開始撥給每年100萬元古籍保護專項經費,顯得實在太少。據瞭解,山東、江蘇等省財政今年均專門劃撥了古籍普查經費。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因爲有古籍,中華文明才能成爲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斷過的文明。没有古籍,就没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我們必須從建設文化大省的要求出發,以向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古籍保護工作。

  

  2008年9月18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