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完善與創新“大學城”建設理念的建議



   譚元亨

  自上世紀末,我國“大學城”便開始興起,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是在以科技爲主要競争力的時代,高等教育大衆化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高校自身發展的内在邏輯所决定的。1999年,位於北京城外40公里的河北廊坊經濟開發區,劃出2萬餘畝地,投資120億元,建設“東方大學城”,城内可容納25萬名學生與教職員工。緊接着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紛紛開發建設大學城。其中,僅2002年,全國就有10多個大學城項目破土動工。迄今爲止,全國大學城已達50多個。而在廣州的規劃中,還有幾個大學城待建。盡管全國大學城規模已經可觀了,但大學城的歷史,在中國仍不足10年。

  這裏説的是規劃建設的大學城,而非自然形成并發展着的大學城。即廣州小谷圍與石牌六校之區别,如我在前一篇建言中所説的。因此,作爲規劃建設的形式,當先有理念,後有規劃,按道理,應當是考慮得比較成熟,方方面面都相當到位的。但是,由於攀比心理,倉促上馬,加上各自爲陣,别説大學城建築特色乏善可陳,甚至在建城理念上都不成熟。市場化、社會化,這没什麽不對,過去大學辦社會的模式早該摒棄了。但是,一説市場化,交通部門爲贏利,就可以在大學城無視老人優惠政策,把没帶零錢的老教授攆下車,就可以讓學生比居民多交一元方可進學校,至於各項社會設施,就更談不上完善了。讓那麽多大學分一塊地進大學城區,造成資源、人力的浪費,教師與學生脱節,這恐怕更不是建城的初衷吧?

  其次,在發達國家,自然發展的大學城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而作爲規劃建設的大學城的歷史,也有半個世紀了。我們可參照的,當是後者。這可以有美國密蘇裏大學城、日本築波大學城爲先例,一如我上篇所雲,當補上這一課,去“西方取經”了。

  其實,近在東方的日本築波大學城,我們早耳熟能詳。其大學城的構想,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在他1961年的《日本列島改造論·大學篇》中提出了築波大學科學城的藍圖。但日本政府仍經過上10年的醖釀、争論,反復論证,這才於1970年爲内閣會議通過,1973年又通過相關法案,同年10月,於東京東北約60公里的茨城縣土浦市,建成了一座規模宏大、且頗具遠見的面向新世紀的新型大學。其辦學理念開宗明義:在基礎和應用科學方面,同國内外教育和研究機關以及社會之間,加强密切的交流與聯繫,在取得科學協作成果的同時,有效地進行教育和研究,以培養具有創造性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才,爲推動學術文化的發展作貢獻。

  平心而論,築波大學編重的是應用科學,但它對過去大學陷於狹隘的專門領域,造成教育與研究兩方面的停滯、固化與脱節,從而遠離社會現實的歷史,則有着很好的反思。它提倡“教育與研究新體系”、“新大學自治”、“開放的大學”等全新的理念,歡迎不少科研機構進入,如國土地理研究院、高能加速器研究所、國家科學博物館築波研究中心等,如今,還有60個左右教育與研究機構進入築波大學城,爲此,它也被譽爲“學園都市”與“日本硅谷”。而它大膽的改革舉措,至今仍爲世界所稱道。這些就不一一道來了。仍舉一例,日本12位諾貝爾奬的獲得者,有3位即四分之一出自這所大學。

  當然,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國情,但大學城當有一個全新的辦學模式,却是毋庸置疑的。我們人口多,國土大,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口素質不一,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應對這些,是不可以生搬硬套他人的經驗。如何從發展的觀點、生態的觀點,整合好這麽一種多校進入、分區劃地的現狀,讓不同觀點産生碰撞,從而激活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等等,都需要認真地思考。

  因此,本着辦學的宗旨,我建議:

  一、在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同時,讓各方面充分闡述各自不同的意見,聯合國内衆多的大學城,總結近十年發展的經驗與教訓,找出差距予以對應,使之走上良性的、健康發展的道路。

  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大學城建設的理念,不僅僅是市場化、社會化,也不僅僅是“産、學、研”相結合,還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在人才培養、文化整合、社區環境、人文生態上,都應有全方位的思考與全新的創建,從而趕超發達國家的水平——拓開思路,相信會有新的發現、新的對策、新的模式出現。比築波大學城更具特色、更完美、更具優勢。大學城不是把大樓攆到一起便是的了,而是應當,而且首先應當有大師、有名牌的研究機構、名牌的學科,總之,有自身標誌性的旗幟。

  三、由於一校多區、一區多校,造成管理機構龐雜,教師疲於奔命,學生無所適從。表面看,硬件的資源配置没問題,有了電梯還外加上樓的無障礙通道,可軟件的優化配置却遥遥無期,一區多校,各自爲陣、劃地爲牢,誰的專業優勢無從問津,如何共建信息平臺、各校互相自由選課、實驗室共享、研究機構整合、教學實踐基地全面開放、舉辦全城的跨校學術講座,乃至於文藝匯演等等……顯然,這仍是一個理念上的提昇與創新問題,方可使當今大學城人文生態的失衡,從根本上得以解决。

  

  2008年4月17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