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解决廣州珠江新城管理混亂可先從路名入手



   李鐘聲

  城市的規劃管理,有大學問。最近一段時間,廣州市民對被定位爲廣州CBD(中央商務區)的珠江新城建設和管理問題,提出了許多批評意見。《羊城晚報》6月4日曾在一版頭條位置發表記者報導:《體現珠江新城:幾如“交通迷城”》,透露該報近期的報料熱綫“群衆投訴最多的就是‘珠江新城裏政府機構非常難找’”,《廣州日報》也發文指出,市民反映珠江新城路名難記,指路標誌缺乏,“找路易頭昏”。在前不久召開的廣州市委九届五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朱小丹批評珠江新城規劃功能紊亂,規劃與管理的精細化程度與華東地區有很大差距。

  爲此,廣州市政府十分重視市民和媒體的批評意見。不久前,廣州市委常委、副市長蘇澤群專門組織市政、地鐵、交警、交委、城管、環衛等單位,在珠江新城召開現場辦公會,提出了“加强屬地管理、處理好建設工地與交通管理矛盾、進一步完善交通指示牌、工交優先”等指導意見,要求盡快完成交通整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俗話説,治病要治根。珠江新城今日的缺陷和混亂,與該地塊規劃定位紊亂,十幾年來頻繁變更功能定位有關;與政府有關部門如何協調處理建設與管理的矛盾有關。從最簡單的層面來看,其混亂也與相關部門没有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的要求認真起好路名有關。也就是説,珠江新城道路命名的敗筆,增加了珠江新城管理的亂象。

  今天看來,珠江新城開建進展緩慢,其道路命名過於草率,不够慎重。很多路名都不合符科學化的要求,也没有徵求廣大市民意見,命名後又缺乏宣傳告知,最終造成至今市民無從把握其規律。據《廣州日報》報導: “一位老廣州的貿易公司負責人,找位於珠江新城的廣州市國税局辦事,轉了三個小時也無法找到”。

  據瞭解,珠江新城許多道路的名字,是有關部門少數幾個人拍腦袋憑空隨意定下的。其弊端表現在一些片區字義相近的路名多。如西片近廣州大道一帶就有華夏路、華就路、華穗路、華利路等等;中片有興安路、興國路等等;東片則有海清路、海月路、海安路等等。這些路名,没有體現地理位置特點,没有體現歷史淵源,也没有東南西北方向感。就像雙胞胎姑娘的名字,聽起來美,但不實際,難分辨。如身入其中,就是職業司機也會如入迷城。

  今天看來,珠江新城道路命名的缺陷,主要是少了人性化和實用性的要求,又没有集思廣益多徵求市民和各方意見,因而肯定會帶來無序和不能圓滿。相反,珠江新城少數成功的路名,如有明顯方位感的臨江大道,有歷史感的馬場路、冼村路等,群衆就會感到方便而找得着北。

  亡羊補牢,未爲晚也。現在爲珠江新城一部分敗筆的路名重新改名,也許會給眼下的城市管理帶來一時陣痛和部分損失,但這要比留下百年遺憾和敗筆合算得多。有關部門只要謙虚地放下架子和面子,操作起來並不特别困難。比如,我們只要從東邊的馬場至西邊的廣州大道,將貫穿東西的幾條平行主幹道命名爲“XX大道”;再將珠江新城劃分爲東、西兩個片區,將南北走向的命名爲“XX路”,就足於使市民以方向來區分其大概方位了。這其中,“XX大道”、“XX路”的命名不要拍腦袋想當然,可以根據地理位置命名,如冼村東路、冼村西路等。也可以按歷史沿革或新的地標建築來命名,如歌劇院旁的可命名歌劇院路,博物館旁的命名爲博物館路,少年宫前的爲少年宫路等等。這就會顯得既科學又實用,既氣派又貼切。能提昇新城區的功能和效益,市民活動一目了然。此事如能在媒體上發動市民共同來出主意,肯定會有上策。珠江新城的建設管理上的其他問題,也是同樣道理:一是科學化,二是人性化,三是請市民參與。

  如果有關部門對新城道路的命名如覺艱難,也不妨與國際化接軌,學學别人的辦法。如美國的紐約,有一部分城區的大道,乾脆就用阿拉伯數字的順序來排列命名。表面看“笨”和枯燥,但却很實用和方便。

  

  2008年7月17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