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您好,陳永年老師


  往事如煙,大都從腦海中消失,但有些事情,怎麽也忘不了。

  二十五年前,我帶着夢寐以求的理想,帶着仿徨不安而又興奮不已的心情從貧困的山區農村來到環境優美的重點中學——廣東高州中學求學。在這裏,我找到人生的目標,扯起了人生的風帆,也成了我事業的起點。在這校園的生活雖然暫短,然而值得留戀的往事有許多、許多,同學的真情厚誼,老師的諄諄教誨......。母校的每一個老師,師德高尚,敬業愛崗,樂於奉獻,殫精力竭,以爲國家培養人才爲己任。他們事迹,可歌可泣。

  大概因爲自己也當了老師,所以漸漸開始瞭解很多老師的心情,或者老師的想法,漸漸回想起在母校高州中學的學生時代,有許多老師曾經出現在我的生命之中,他們的形象永遠都在我的心目中那樣光輝着,永遠也不可能被歲月磨滅。他們從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態度和人生觀影響並塑造着我們,使我們在潜移默化中意識到了“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老師們豐富淵博的知識,高尚無私的人格感染並熏陶着我,使我最終成爲光榮的人民教師。

  我們不時都在回憶當時教過我們的老師。使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是我的班主任陳永年老師,他不僅是一位好老師,他更是一位熱心普通教育事業的好公僕。所以,我想要寫一點陳永年老師爲師之道和爲高州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文字,表達一點點我對他至今難忘的尊敬之情。

  有人説,遇到一個好老師是一生的財富。是的,我就有這樣一筆財富。在心靈深處,我將它深藏,偶爾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將它拿出來,慢慢地享受回味,那是命運給我的最寶貴的禮物。這些東西正如陳年老酒,越久越香醇,更讓人珍惜,讓人沉醉。

  我喜歡陳永年老師,不只是因爲他博學縝思,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愛學生的心。記得在一堂數學課我因爲不小心撕破了一位同學的作業而被他打了頭。那不是一般的痛,我真擔心自己的小腦袋從此以後不再機靈,要是我笨了,那還怎麽讀書呀?我難過地哭了起來。陳老師看見了,問明瞭原因,便走到我身旁,撫摸着我的頭,不停地安慰我,並讓那位同學來“負荆請罪”。我打心眼裏感謝他。不光是對我,對任何同學,陳老師都抱着一顆寬大慈愛的心,去包容他的過錯,去給他那無窮的關懷和力量。

  陳老師在當我的班主任的時候,盡管每天都睡得很晚,但早操他照樣和我們學生一起做。受當時學校條件的限制,我們的早操一般都是到校外的縣體委的足球場做操或沿環市路長跑。他經常教育我們,體育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培養人的意志。他同時認爲體育好的同學都比較堅强,而只有意志堅强的人才能成大器。當時,我們正當十六七歲,都有一身抱負,都想成大器,所以大家不僅學習刻苦,對待體育活動也都一樣認真。當時學校評優秀班集體,在我印象中,好像我們班年年榜上有名。

  由於陳永年老師教書育人的驕人成績,他很快就成爲學校的教學骨幹,不久又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先後任高州中學副校長、校長,高州市教育局局長。期間,他勤政廉潔,勇於開拓,忠於職守,成績顯著,爲發展高州市的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曾先後獲得過優秀共産黨員、先進工作者、南粤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特等奬、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殊榮。現雖然已經退休,但他熱衷於教育事業之心不减,仍被任命爲“廣東省人民政府督學”,且不停地奔走於全省各中、小學校,爲我省的基礎教育事業發光發熱。

  陳永年老師記憶力驚人。他從教數十年,所教過的學生無數,但每次回母校聚會或街上偶遇,他都能叫出學生的名字。這也充分説明瞭陳老師對學生有着不離不舍的深厚感情。記得1987年他來廣東教育學院參加全省重點中學校長崗位培訓班學習的時候,我把我們班在廣州工作的同學全部集中起來和陳老師共渡週末。當時我想,我們畢業都好幾年了,陳老師肯定忘記了我們很多同學的名字,我就有意“戲弄”他:讓他叫出每一位到場同學的名字,并且約定三章,每叫不出一位同學的名字,就得罰喝一杯酒。當時有些同學甚是擔心,因爲陳老師不會喝酒,這樣一來不是明擺着讓我們尊敬的陳老師出“洋相”?可令我們喫驚的是,我們尊敬的陳老師並没有出“洋相”,他不但能一一説出每一個同學的名字,而且能把同學讀書時的特徵,甚至家庭情况説出個大致。

  陳永年老師在任母校校長的時候,爲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和使學校上檔次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九十年代初期,爲建設高州中學綜合樓和圖書館,他不但親自組織帶領學校文工團下鄉演出募集建設基金,還率領高州中學領導班子前往廣州、深圳、珠海、茂名等地聯絡校友,召開校友聯誼會,向各地校友介紹母校所取得的優异成績以及學校近期發展與建設的情况,並誠懇地表明母校在發展與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陳校長熱心建設學校,以學校發展爲己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每位校友的心,大家争相慷慨解囊,捐款捐書,盡自己所能爲母校出力。1993年底,陳老師作爲廣東省山區優秀教師考察團成員,先後赴香港、美國等地考察,他乘此機會拜訪了旅港校友江可伯和旅美校友楊球熙、楊懿熙兄妹,爲母校籌得近四十萬元捐款。

  基礎教育是高州市政府的一張名片。陳永年老師在高州市教育局局長的任上,他深知自己肩上所擔負的責任和全市一百五十萬市民的殷切期望。因爲工作關係,陳老師在任教育局長的幾年間,我和他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關係。在平時的接觸交往過程中,我總覺得他不敢鬆懈,時刻在擰緊自己身上的每一顆螺絲。在任幾年,他爲高州市基礎教育的“普九”工作勇挑重擔;積極倡導和實施上等級的强校,掛鈎扶持弱校、新校;對有實際困難的教師和特困生,更是盡心盡意,扶持解困;爲了使教師學歷達標,歷經千辛萬苦聯繫在廣州知名高校到高州對未達標的教師進行學歷教育,提高素質;在全市城鄉開展教師安居工程,積極籌措資金興建高質量的教師樓、教師新村,盡量讓所有教師安居樂業……。陳永年老師爲高州市的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爲人們所稱頌,新聞媒體曾將他譽爲是“高州市六百所學校的老師”。

  春蠶到死絲方盡,燭炬成灰泪始干。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幾十年來,是陳老師您用雙手寫下了一首首動人的樂章,用您生命的所有哺育了千萬學子。而今,您已經是桃李滿天下,在您的學生中,有教授,有學者,有企業家,有幹部,有軍人……。正可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中來”。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步入中年。回首往事,我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每當我想起陳老師您那慈祥的面孔,每當我想起您那苦口婆心的勸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每當我想起您那嚴謹而鄭重的教誨,我想對您説一聲:您好,我的老師!我衷心的祝願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作者係高州中學1981届校友)

  附録:《茂名日報》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一日記者的專訪

  他是六百所學校的“老師”

  ——記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省人大代表、高州市教育局長陳永年

  作爲教壇名校高州中學的優秀教師、校長,陳永年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奉獻精神,早已名播粤西。而五年多前,他被推上瞭高州市教育局局長的職位。經過時間的考驗,在熟悉他的幹部群衆眼裏,在全高州教師、學生、家長的心底,陳永年並未當“官”,反倒成了該市600多所中小學都“有份”的好“教師”,成了一位深爲師生敬佩的人大代表、教育公僕!

  樂爲“普九”挑重擔

  由主抓一所重點中學教學質量的提高,轉變成主抓落實全市城鄉的“普九”教育,陳永年深知這擔子的沉重。但是,作爲一名共産黨員、一名省人大代表,他唯有知難而進。

  爲了鼓動支持各鎮(區)干群重教興學,加速實現“普九”目標,上任之後,他起早摸照,風雨不改,陪同市領導或獨自出馬,先後跑遍了全市28個鎮和5個區。一天,他騎着自行車回局上班,突然被一冒失青年騎摩托車撞翻,造成左肩胛鎖骨撕裂,引至全臂腫脹。但第二天一早,他仍按原計劃,帶傷趕到該市新組建的偏遠的山區鎮——何塘鎮,檢查“普九”進展情况,幫助該鎮籌集到一筆教育基金。而他的一只手臂,却因治療不及時,至今仍時感不適。

  落實“普九”必須新建、擴建學校,增添教學設備,從質和量方面加强教師隊伍力量,但資金不足成了最大的困難。經過調研,他與同事們一道制訂了可行的戰略戰術:積極主動争取各級黨政領導支持,大力宣傳、推廣“不建公堂、先建學堂”的先進辦學經驗;按照上級政策,支持有關部門依法征好用好教育附加費;大力宣傳發動社會各界捐資辦學。陳永年還主動把他近幾年來,先後獲得的“南粤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特等奬”、“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共産黨員”等奬金共5000元全部捐給鎮、管區、學校三級教育基金會,隨之海外僑胞、港澳臺胞和社會各界紛紛慷慨解囊,全市個人捐資辦學總額迅即達到660多萬元。大井青山“祖成”學校、曹江“興德”小學、根子一中等個人全部或部分捐資興辦的學校,在高州農村大地相繼崛起。

  經過高州市黨政各級和該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幾年間,該市爲實現“普九”教育,總投入資金達2.6億元,新建初中13所,中學16所,改造中學6所。新建教學大樓258幢,總建築面積535474平方米;新建辦公室、實驗室1361個,95270平方米;新建圖書館(室)581個,32592平方米。

  去年該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6%;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98.5%;輟學率小學、初中分别爲0.12%和1.5%。小學、初中教師合格率分别爲95.8%和91.5%。中小學在校學生人數達28多萬人,比“普九”前增加了一倍。

1995年經省及茂名市兩級人民政府組織驗收,高州市“普九”教育和儀器室、實驗室建設被確認爲“雙達標”市(縣)。年底,陳永年獲得“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光榮稱號。

  以解困服務爲己任

  “領導就是服務”,這是陳永年工作的座右銘。作爲省人大代表,他認爲自己當“局長”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爲學校、爲教師、爲特困生提供解困服務。

  高州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名牌重點學校,歷來人才輩出,對社會貢獻極大,但是,隨着校舍陳舊老化,在争創省一級學校的激烈競争當中,一度處於劣勢。爲了幫助該校解困,籌足資金,大規模地進行校舍的全面更新改造,陳永年親自組織帶領該校文工團下鄉演出,募捐興學。分界鎮一位個體户,一下子就認捐了3萬多元。不久,陳永年又趕到廣州、珠海、茂名等市,聯絡校友,發動爲母校出力。1993年底,他作爲廣東省山區優秀教師考察團成員,先後赴香港、美國等地考察。他乘此良機,在美國舊金山拜訪了旅美校友楊球熙、懿熙兄妹,爲高州中學籌得12萬元捐款,楊家兄妹還向高州市人民政府贈送了在上海的價值不菲的房産一幢,而要求市政府向高州中學撥款200萬元。旅港的江可伯校友也向母校損款25萬元。由於該校迅速解决了問題,終於舊貌换新顔,率先成爲省一級學校。陳永年和同事們同時還對高州一中、二中、高州一小、高師附一小和第一幼兒園等校(園)進行了必要的幫助指導,使它們全部晋級爲省一級學校(幼兒園)。高州市的這項工作,在全省各市(縣)中處於領先地位。

  陳永年他們還積極倡導和實施上等級的强校,掛鈎扶持弱校、新校。去年先後在5所省一級學校中,調出6名教師,任掛鈎弱校的領導職務。從德育教育、學校班級管理、教學研究等全方位幫助弱校成長壯大。同時還從强校的非義務教育擇校費收入中,提取15%支持弱校辦學。

  爲落實貫徹好《教師法》,穩定教師隊伍,他們一方面鼓勵教師進修,提高素質,並對持假文憑進入代課教師隊伍的外來人員進行清理,同時在全市城鄉開展“教師安居”工程。通過争取各級政府給予政策性優惠,及時安排銀行貸款,建設高質量的教師樓、教師新村,盡快使教師安居樂業,至目前爲止,已落成教師住宅2700多套,至今年底可望完工3000套。

  陳永年對有實際困難的教師和特困生,更是盡心盡意,扶持解困。通過他和全局同志的奔走,已設立了77萬元的三級扶貧助學基金。建立了特困生檔案。去年扶持了特困生290多人(市直一級),使之能够繼續完成學業。除此之外,對給他個人來信求助的特困生,他常常含泪讀信,個人解囊資助。在他保留的部分來信中,有馬貴周坑張富旺兄妹、市職中黄北三兄妹、平山大坡咀黎楊林兄妹、深鎮河口黄金旺兄弟等人的稚氣未退的筆迹。對這些求助的孩子,他都分别寄去或親自送上200——300元不等的現金,還上門慰問。

  深鎮河口的失學孤兒黄金旺收到陳永年局長寄去的錢後,非常感動,於去年10月4日給陳永年回信,歪斜的字體及不大規範的語法却帶着孩子的真誠。“局長叔叔:我現在先(才)知道你給我兄弟的關懷,比爸爸媽媽還好!……”因爲兄弟倆復學遲了,學校没有了課本,因而他在信中要求:“你可以叫人幫我印刷兩套書嗎?小學課本語文、數學,第十一册、二十册……”

  陳永年不負窮孩子所托,請局教研室代他即把課本送去。……

  去年4月18日、19兩天,一場特大龍卷風帶着冰雹和暴雨,襲擊了深鎮鎮山區。密集的冰雹落地積高半尺,重的達數十公斤一個,冰雹夾着風雹,把林木砸斷,有些民居片瓦無存,農田被毁,人畜被砸,耕牛被山洪冲走……

  當地中小學校因爲大都是新建的水泥樓房,損失倒不算大,但由於各校教師不少是當地人,家中損失慘重。有的受灾教師家屬無處安身,都在丈夫任教的學校單身宿舍裏擠。陳永年聞訊,立即在局機關内開展捐款救灾的活動,隨即親携全局捐款1.5萬元,冒雨趕到該鎮。並先後到東塘、中間垌、深鎮中心小學和深鎮中學等校慰問受灾教師,他還拄着木棒,翻山過嶺,到受灾教師、民師家中看望慰問家屬。並由鎮教辦根據灾情損失大小,安排救助了28位中小學公、民辦教師。

  言傳身教好師表

  作爲一名教育系統的領導幹部,陳永年自覺做到“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始終保持一名人大代表和普通教師清廉脱俗的本色。

  近年,該市教育界最敏感的有兩大問題。一是選拔鎮村教師入城任教;二是審批民師轉“公”。這兩件事極容易造成徇私舞弊,中飽私襄。爲了把好這個關口,確保反腐倡廉,他嚴於律己,不搞個人説了算,而是通過教局領導班子集體討論决定,形成公開選拔制度。凡申請入城的鎮村教師,一律要接受“考試”(上公開課等),由市教研室和市區部分學校優秀教師組成的評委公開打分。然後,再根據各自的學歷、工齡、教齡、工作奬懲情况綜合計算總分,排名公榜。有了嚴格的紀律和制度,堵死子以“錢”開路者的“邪門”。

  陳永年堅持以身作則,他家鄉有個堂侄女,師範畢業後已在當地任教,希望通過他的“門”進市區學校工作。她爲人乖巧,深得陳母歡喜。她一家就把陳母專車送來高州找其兒子説情。陳永年熱情款待,對母親更是畢恭畢敬。但就是不同意讓侄女入城任教。市局有個别同志也請示陳局破例一次。但他還是一句:“其身不正,何以正人?!”要求堂侄女按規定先參加公開考試選拔。這件事在高州教育界傳開以後,大家對陳永年更爲欽佩。一位原來打算請他關照親友入城的有關領導聞訊,也悄悄知難而退。

  在民師轉“公”問題上,他和教局“一班人”統一思想,堅持計分排隊的原則,由於辦事公道,合情合理,三年來該市轉正民師達2356人,至今無人投訴“告狀”。一些鎮教辦的主任深有感觸地説:“誰要是給陳局送紅包,只能是碰得一面灰!”

  生活上,陳永年堅持艱苦檏素,反對奢侈浪費。多年來,他從未去過一次營業性歌舞廳卡拉OK,拒絶豪華宴請。堅持嚴於自律,不插手各地教育基建工程的招標投標,在幹部任用問題上,堅持任人爲賢,領導班子集體决定。

  正因如此,他才能理直氣壯地抓好師德師風教育,在全市認真開展普教系統行風評議活動。從而有效遇制了違紀亂收費現象,减輕學生家長不合理負擔達160多萬元。

  陳永年的言傳身教,使高州城鄉學校文明之花更爲艷麗。全市涌現出江厚儒、鄧春江、羅信熙等一大批師德師風高尚的教師、校長;涌現出馮波、黄茂林、周仔洪、阮建萍大批助人爲樂、發奮向學的優秀學生、“十佳”少年。去年全市學校刑事發案率爲零,治安達標學校占99%,今年該市高考省專以上上綫人數首次突破800名大關,校園處處春風撲面。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