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懷念母校——廣東高州中學


  2005年3月15日是我們的母校——廣東高州中學校慶100週年紀念日。在這個全校歡騰的日子裏,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因爲我中學時代在高州中學讀書,大學畢業後又回到高州中學工作。可以説過去是高州中學教育了我,今天又是高州中學培養了我。因此,母校校慶到來的時候,我的心情特别激動,使我想得很多很多……。

  “憶往昔峥嶸歲月稠”。廣東高州中學歷史悠久,過去是省立重點中學,是高州革命的摇籃。解放前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解放後又爲新中國培養出許多杰出的建設人才。這所學校師資水平高、校風好,是人才成長的好地方。高州中學的辦學聲譽,家喻户曉,飲譽中外。1954年我初中畢業時,慕名考上高州中學讀高中,入學後百聞不如一見。從外縣市初到高州,人地兩生,無親無故,生活十分不方便。可是我們一入學,高二、高三的老同學便主動幫助我們拿行李,帶我們找宿舍,並熱情地爲我們鋪好床,一切都安置得十分妥帖,還帶我們辦理一切入學手續。然後又主動帶我們參觀校園,介紹學校的情况,使我們有一種“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的親切與激動。接待我們的師兄,早、晚飯後還主動到宿舍找我們談心,問寒問暖。又帶我們游寶塔、參觀緬茄樹……等等。使我們熟悉高州環境,那種到新地方的生疏感和恐懼感全消了。每日下午洗澡時,要用小水桶從十多米深的水井打水上來用,我們這些新同學没有打水的繩子,也没有水桶,只好拿着一個臉盆在水井邊等候。高二、高三的老同學見到拿臉盆的人都是新同學,因此他們把打上來的水首先倒給新同學,然後再留給自己。使我們感到在高州中學處處遇親人,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高州中學學習、生活比在自己家裏還温暖、親切。在校外,高二、高三的老同學,看見我們這些新同學,雖然不認識名字,見到我們戴着高州中學的校章,都主動點頭問好,像老朋友那樣十分友好。在大街上,老同學見到我們的老師,主動上前向教師鞠躬敬禮。在師兄帶動下,我們也這樣做,表達我們對老師無限尊敬。在這個温暖的大家庭,覺得考上高州中學讀書十分幸福。

  在學習上,我們對老師十分崇拜,覺得我們的老師知識水平很高,他們頭腦裏的科學知識十分豐富,我們拼命學也學不完。1954年我們剛入學不久,全世界掀起反對美國使用原子彈的浪潮。爲了提高我們對原子彈的認識,克服對原子彈的恐懼心理,堅定反對使用原子彈的决心。高州中學邀請我們的物理老師張仲照,向全校師生作一次“反對使用原子彈”的講座。他從人們熟悉的荷葉上的水珠講解表面張力的問題;從分子、原子結構講到電子核裏的電子層,講到電子能級,又講到如何用中子撞擊電子核,使電子核析放出大量能量,這些能量可以用來製造原子彈,也可以用來發電造福人類。而美國用來製造原子彈企圖侵略我國和其他國家。所以我們要堅决反對使用原子彈。我們剛考上高中對原子理論的知識十分貧乏,經過張仲照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我們聽得滋滋有味,恍然大悟地認識到原來電子核外還有許多電子層,一層一層地繞電子核旋轉,像天體那樣,許多恒星繞太陽旋轉那樣,越聽越神奇,從而越感到我們的老師真偉大,他們頭腦裏的知識十分淵博。如果自己有老師那麽多知識就心滿意足了。我暗下决心努力學習,一定要把大自然奥秘弄清楚,讓科學爲人民服務。因此全校同學勤奮學習的風氣很濃很濃。

  爲了培養每個學生都成才,我們的老師對同學們的要求十分嚴格。李宗耀老師上化學實驗課就是這樣。他説:“我們做實驗既要做實驗又要注意節約化學藥品,滴兩滴藥品就够了的,就不能滴三滴,用兩克藥品就可以獲得實驗效果的,就不能用三克。”爲了提高我們的實驗技術,每個同學都要到消防沙籮旁用藥匙挑沙入試管,做到要多少就挑多少。此外,每個同學還要拿兩支試管到水龍頭前,以水代替化學試劑,從一個試管倒進另一個試管,做到一滴一滴地倒,要多少滴就倒多少滴,不能一下子就倒半個試管。掌握到化學試劑的技術後才能參加化學實驗。一個實驗小組四個人,剛好坐在一張四方臺的四邊,做化學實驗時,雙手要放在胸前實驗臺中間,到人人距離一樣,使同組四位同學看得清清楚楚。一些同學擔心化學試劑弄傷手,便把試管放在實驗臺外或放近身邊去倒化學試劑,這些不規範的做法,一律受到批評。一些同學思想緊張,實驗時倒多了化學試劑的,又要重新到水龍頭前練習倒水,直到技術過關了,經老師檢查合格了,才能參加做實驗。經過李宗耀老師的嚴格要求和嚴格訓練,我們的化學實驗次次都做得比較好。

  高州中學與學生心連心,與人民群衆也心連心。我們雖然在學校勤奮學習,但是對人民群衆的疾苦也十分關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每年農忙季節,學校就組織我們下鄉幫助農民插央,收割水稻等;天氣乾旱,學校又組織我們下鄉幫助農民挖井抗旱,天氣寒冷有霜凍,學校又組織我們下鄉幫助農民晚上燒火堆薰番薯苗;高州開展掃盲運動,學校又組織我們深入居民區,挨家挨户地去發動群衆參加掃盲班學習文化。每户居民見到戴着高州中學校章的學生到他們家裏和他們談心,談學習,他們十分高興。經過我們耐心發動,一些原來不打算參加掃盲班學習的人也高興報名參加了。因此高州中學在群衆中威信很高。

  在高州中學這個鍛煉人的大熔爐裏,我們迅速成長,以優异成績畢業於母校。1980年由於工作需要,我回到母校工作。我把在母校工作的機會,作爲我向母校匯報工作,報答母校對自己培養的恩情的機會;作爲繼承母校光榮傳統,在自己手中發揚光大的機會;作爲高州中學培養的學生,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的機會。在母校工作的25年中我刻苦工作,我任教的畢業班,高考成績基本上年年在茂名市取得第一名,爲國家培養出兩位省級高考文科狀元,兩位全省第二名,一位全省第六名,一位全省第十名等六名省級尖子。寫出多篇專題教研論文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發表,與他人合作出版的專著有五本。經過45年的工作,我的汗水没有白流,所教的學生遍天下,他們均爲國家的建設事業作出巨大的貢獻,黨和政府也給予我很高的榮譽。把我評爲高州第一批中學高級教師,並選爲茂名市第七届人大代表,高州市第四届政協委員,茂名市數學學科帶頭人,廣東省南粤教書育人先進教師,茂名市數學研究會副會長兼高州市數學研究會會長。

  看過去,望未來,今天的高州中學群星燦爛,不但有人數衆多的高級教師,還有很多特級教師,全國先進教師,省市先進教師和勞動模範。廣東高州中學不但被評爲省一級學校,而且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爲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現在的母校——高州中學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發揚過去的優良傳統,進行素質教育,朝着全國1000所示範性高中邁進。高州中學將在廣東省普教系統培養人才的“百、千、萬”工程中,涌現出更多的教育專家、名校長、名教師。明日的母校將更加光輝燦爛。

  (作者係高州中學教師)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