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姚淑、姚承等

  姚淑(清朝初期)

  字仲淑, 别號鐘山秀才。江蘇江寧(今江蘇南京)人。清代女詩人。女畫家。

  姚淑美麗聰慧,自幼好學。長大後爲明末庶吉士四川達州人李長善繼室。李長善去世後,姚淑晚境甚爲凄凉。

  姚淑多才多藝,工詩善畫,詩詞明秀,而且水平不俗。遠遠超於其丈夫李長善之才學。姚淑亦擅繪事,尤精蘭竹花卉,頗具北宋人風致。姚淑有時也畫仕女,形像神韵生動。著有《海棠居詩集》一捲。

  姚承(明末清初)

  福建南安人。

  姚承於清朝康熙年間,渡過海峽登上臺灣海島,開始了創新的生活。是有文字記載歷史上最先移居臺灣的大陸姚氏第一人。

  姚子莊(明末清初時期)

  字六康,號贍子。廣東歸善(今惠州)人。清代官員。

  姚子莊爲崇禎六年(1633)舉人,官石埭知縣。其爲官清正嚴明,整理錢糧,編甲裏、均徭役、重學風,設置義學塾十二所,曾解救誅連者三十餘人。逢縣饑荒,其力行捐賑,救活灾民數萬人。姚子莊曾修建普同塔於陵陽山中,葬僧人及無主枯骨。晚年致仕歸故里,自耕自食蔬菜,淡泊而過。

  姚子莊著有《姚六康文集》、《西湖草》、《簡齋詩》、《金剛經注解》等。

  姚文然(1621—1678)

  字若侯,號龍懷。安徽省桐城人。清代宰相。

  姚文然於明朝崇禎十六(1643)年科舉進士及第,選爲庶吉士。入清朝後, 姚文然於順治三(1646)年授國史院庶吉士,後任禮部給事中,轉至工部。順治十(1653)年,姚文然昇任兵部給事中。

  姚文然於康熙五(1666)年補任户部給事中,歷任副都御史、刑部侍郎等職。後調兵部任職。姚文然於康熙十年(1671)任左副都御史,後昇任左都御史。康熙十五(1676)年,姚文然官至刑部尚書、宰相。姚文然在任職其間去世,朝廷詔命厚葬姚文然,謚端恪。

  姚文然爲人剛直,爲官清正廉明,其以敢言稱著。姚文然不以文名,而議論足觀,皆有根底。其詩不爲糸派所拘,盡所欲言,頗具標格。世人稱其

  “雅令典則,正始之音”。

  姚文然著有《端恪公文集》一十八卷、《詩集》一十二卷、《外集》一十八卷、末卷一捲。

  姚締虞(?—1688)

  字歷昇。湖廣黄陂(今湖北黄陂)人。清代官員。

  姚締虞爲順治十五(1658)年進士,後授四川成都府推官。姚締虞一上任此職,立即細察民情,清冤雪獄,安撫民心,發展農業生産。姚締虞獲得上司賞識和推薦,改任陝西安化知縣。康熙十五(1676)年,任禮部給事中。姚締虞曾上疏提議嚴格科舉選士,考核斡林等措施,都被采納。康熙十七(1678)年,任江西省主考官,姚締虞上奏輕賦税,减民灾,振科舉等措施,均被采納。姚締虞還多次上疏,奏請康熙皇帝實行公正嚴明的章奏制度,終獲准。後來康熙皇帝黜孫緒極,傅廷俊和鹽鼎三人,嘉奬姚締虞,王日温與李迥等臣。

  康熙二十一(1682)年,姚締虞任四川巡撫。由於其早前曾在四川任職,較有政績而聞名,所以四川的百姓都非常歡迎。姚締虞一到任,便四處張榜布告,嚴厲約束,禁止私征亂收,杜絶賄賂。因此官吏多懼怕他而不敢違犯。姚締虞又數上疏奏,撫招四川鄉宦富商回川,歡迎他們帶資返家,引百姓歸川,努力發展農業生産,重視科舉復業,减賦税,免貢白蠟,停征鐵税等建議,都獲得康熙皇帝准許,得以施行。

  康熙二十七(1688)年,姚締虞在上任期間去世。朝廷賜厚禮葬。

  姚文燮(1623—1692)

  字經三,號羹湖,晚號聽翁,又號黄蘖山樵。安徽桐城人。清代畫家、官員。

  姚文燮於順治辛丑年(1661)科舉進士及第,歷任福建建寧府推官,直隸雄縣知縣、雲南開化府同知、阿迷州(今雲南省開遠市)知州。

  姚文燮工詩琢句,擅繪事,尤善畫山水,作品景致清新雅麗。作品有《山水册》等。其曾經爲張學士繪賜《金園圖》,朱竹坨爲之作題,載於《曝書亭集》内。

  姚啓聖(1624—1688)

  字熙止,號憂庵。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清代官員。

  姚啓聖年少好武功,學識過人。姚啓聖生性倜儻,以豪爽聞名。姚啓聖少年時期,曾客居松江府趙太守家, 中午睡的時候鼻鼾聲如雷響,趙太守的童僕偷偷觀看,不由大吃一驚,以爲姚啓聖是一只睡熟了的老虎。  

  順治年初,姚啓聖以諸生遊玩至通州,後加入蒙滿旗籍,舉八旗鄉試第一名。夫人何氏,做姑娘時亦力大過人,舉起石臼如無物之輕。 姚啓聖覺得她很奇特,便娶了何氏。

  姚啓聖初知廣東香山縣。清降將耿精忠反叛作亂,姚啓聖進軍征討,屢立戰功。歷任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福建總督等職。世襲輕車都尉。

  兒子姚儀,生得魁梧偉岸,亦有神功,曾經將四匹馬拉的車硬生生拉住,馬不能前進。姚儀在軍中多立戰功後授知縣、部郎、雲南鶴慶總兵官等職。

  施琅將軍攻打臺灣,姚啓聖親駐夏門,與施琅共謀策略,督響饋運,以大量金帛瓦解了臺灣鄭軍。

  姚廷遴(1628—?)

  字純如。江蘇上海縣(今上海市)人。清代學者。

  姚廷遴先世爲浙江慈奚,後徒上海,早年痛失親祖、生父,依託做過兩任浙江布政使的叔祖庇蔭,一度不知窮愁。但姚廷遴讀書頑劣,没有拿過功名,而後家道中落。姚廷遴涉足吏胥、務過農、教過書。備嘗兵火灾荒之苦,逐漸體驗到生計的窘迫。少作縣吏,老爲鄉民。到41歲那年,有感於“世事之更易,人情之冷暖,涉歷之風波”,動了念頭把自己一生經歷寫下來。

  姚廷遴從出生之年追溯起,一直到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擱筆,按年叙事,有事則記,愈後愈詳,前後連貫70年。《歷年記》作者早年雖有官宦家族背景,而後逐漸淪落爲一介平民,屢屢嘆窮叫苦,歷年實録所及,既有政治風波、社會動亂等時事實態報導,也有油鹽柴米貴賤、鄰里家庭糾紛類瑣碎的家常訴説,能够直接傾聽到一個識字的普通人對當時官民狀况的感受,平常得像家人聊天,實話實説,是不可多得的原始史料。 

  姚廷遴記述他14歲那年(崇禎十四年),三月至九月無雨,江南大旱,草木皆枯死。發生大饑荒,他親見其東鄉佃農一家,將榆樹皮做餅食,掘草根茅根大把食之,四周鄉民所在皆然。飢餓者沿路乞討,走不多步即僕地而死。民死道路,填溝壑者無算。他夜深歸家,從(上海縣衙門前)館驛橋經過,死屍横卧於道,或脚踢着,或身上走過,知已肢體僵硬。更有甚者,橋頭巷口,遺孩滿路,時常有被人抱走者。後來在火神廟發現,有人將小兒煮爛用瓦缶凍結盛之,肉内有指頭殘存。荷花池附近,有人在竈上燒煮小兒肉。西關外一老嫗,常抱小兒回去,亦殺而净洗焉。南門外夫婦兩人亦常抱去,鄰人疑之,聞其家有香味,怪而問之,則遭詈駡,强而視之,烹小兒在鍋也。姚廷遴哀痛地寫道:“其慘又如此”。“人吃人”的三男兩婦,都經當地民衆扭送至縣府,在縣場上被章知縣當衆活活杖死。他繼而記道:“又有村中殺人放火者,章知縣亦將其立在木桶内,活活燒死,搶劫者立時枷死,幸而不致大亂。” “無名文人”有時確實會比有名文人更多一點説真話的勇氣。

  有一事值得在此説明。康熙三十三年,範文程之子範承勛出任兩江總督。此人,無論是康熙帝或是現代史家,都極贊他爲“好官”。然而姚廷遴的印象却迥异,可補史料之缺。範總督南下視察上海,場面豪華奢侈不必説,犒賞、禮儀却件件照收不誤,縣中費銀5000兩。海關官特備豪華遊船從蘇州趕到上海,擺酒於船内,演戲飲酒而去,禮金亦費500兩。姚氏忍不住憤慨寫道:“作用如此,做到兩省總督,下僚送禮,一概全收,貪婪極矣。自稱文正公之後,豈料文正公之子孫,有如是不肖哉。”

  姚廷遴曾居家教館,著有《歷年記》三卷,續記一捲,拾遺一捲。

  姚文鰲(1629—1680)

  字駕侯,號蟄存,室名寶間齋,同聲堂。江蘇蘇州人。清代詩人。畫家。

  姚文鰲工詩文,亦善畫。早年居家,經營園林。其間恣意出遊二十多年,後歸隱齋室,以詩文繪事自娱。

  姚揆(清朝時期)

  字聖符。浙江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揆善臨池,精畫花鳥。其八十餘歲猶能作蠅頭楷,眼神功力尤爲深厚,被譽爲一絶。姚揆工筆繪枝葉、爪嘴栩栩如生。姚揆曾於康熙十九年(1680)爲天老作《荷花雙圖》,傳於世。

  姚宗甲(明末清初)

  字剩頑。浙江吴興人。清代文獻家。

  姚宗甲好學,嗜藏書。曾於康熙年初在閩浙總督範承謨府當幕客。《蕘識》卷八有其所藏舊鈔本《林霽山集》。二册,跋雲:“每册俱有‘古吴姚宗甲剩頑氏手録’字樣,即知其人所鈔。惜其人姓氏雖存,而時代究未得其詳。惟卧庵老人有題跋,其人固素藏書者”。 李氏《木録》有其舊鈔校本《蒼崖先生金石例》十卷,録其手跋雲:“中州蒼崖先生、翰林潘公熟於唐宋以來典章文物,考證其體,著爲《金石例》十,詳其品式,可謂有功文獻。” 末署“古吴剩頑老人姚宗甲謹志。” 王師《提要》别集類有其明刻本《書齋集》十二卷,附《玉瀾集》一捲,今藏於北京圖書館。

  姚宗甲亦爲黄丕烈之前一文獻家,當與卧庵老人相先後。惜其事迹不詳,其名氏亦僅借印記、手署題跋以傳。

  姚宗甲藏印有“吴興姚宗甲剩頑氏圖書”長大方。

  姚易修(1650—1726)

  字象亭。江南元和(今浙江紹興)人。孝子。

  姚易修的父親姚宗甲,於康熙年初在閩浙總督範承謨府當幕客。後來耿精忠叛亂,抓住總督範承漠,並將其幕客全部抓住,姚宗甲也被抓住。姚易修知道父親被抓這事,即赴耿精忠處,其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保证願意替代父親坐獄赴死。於是叛軍釋放了姚宗甲而將姚易修抓進監獄, 叛軍勸姚易修投降跟隨,但姚易修堅决不屈服。

  姚易修一直坐牢到了康熙十五(1676)年,清朝大軍攻至,方得以出獄。姚易修的母親知道了此事,驚得臉色大變,悲傷不停地哭泣,因此導致雙目失明。姚易修天天早上起來用舌頭舐其母親的眼睛,後來其母親的雙目果然復明。

  一天,姚易修的鄰居失火,殃及其家,姚易修飛快冲進正在燃燒的屋内,將父親背了出來,緊接着又冲進大火中,將母親救了出來。大火把姚易修的頭髮都燒盡,兩脚也燒得焦爛傷重,幸好父母都安然無傷。

  姚允先(1630—1706)

  字紹虞。四川資州人。清代官員。

  姚允先官居湖廣左都督兼攝巡撫事。封上柱國、授榮禄丈夫、賜一品服、誥封三代祖四川省資州府。

  姚允先幼時言行與衆不同,舉止獨异,及長大後讀書,一日誦數篇文章。後外出謀生。

  當時正值兵荒馬亂,姚允先爲人運鹽,往返於雲南、貴州、湖南一帶山區。常弄得疲憊不堪,就獨自奮説:“人當役人,豈可爲人役!”於是就連夜逃走,不巧被地方土司所抓獲。後負責干厨房活,一個厨師見到他的模樣很是驚奇,説:“真是异人也!”之後對待姚允先特别好。一天, 姚允先去田間看田禾,又被土人抓去,關押在房裏,土人中有個老者善於面相推卦,不時請姚允先到其家中,代書寫對聯,老者私下告訴他:“你虎頭燕頷,應當爲打仗立功之行,請不要誤了前途。”於是, 姚允先幾次逃走,但都被土人抓回來,這樣觸怒了酋長,酋長準備將姚允先當作祭品宰殺,酋長的女兒偷偷引其逃脱,還私贈給姚允先二十四個糌粑,臨别説:“後會有期,請勿相忘我。”

  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桑額大軍南下途中,姚允先十六歲參選爲勇士,應徵入緑營敢死隊,姚允先智勇雙全,一時被稱爲奇人,屢立戰功。

  姚允先後來跟隨安靖大將軍桑額,及至康熙登帝主政,姚允先昇任懷遠軍正標,以功任副將,後奉旨署守備兼管中營事。

  康熙懲辦了原湖南都督親王勒爾錦爲首的一大批庸才,更選能員,任桑額爲安靖大將軍,任姚允先爲湖廣左都督兼管中、左營事。

  時年姚允先五十二歲,仍獨身未娶,繼奉旨赴部改補,然而始終不以介意。年五十三歲時,在京都,姚允先與湖廣武昌常德吴氏成婚,夫人吴氏比自己小三十三歲。姚允先時年六十餘歲,以湖廣左都督兼攝巡撫事,率領軍隊開赴楚地。到了楚地,渠魁(當年的酋長)已被擒獲,姚允先訪得當年酋長之女,但酋長之女已經結婚,姚允先曉以大義,説服酋長歸順,酋長獲得釋放,仍擔任地方首領。結果楚地局勢反而更加安定。姚允先整肅吏治,按壘户巡視查,而軍隊旌旗壁壘爲之一新,江漢千裏怡然安定,相識者都説姚允先有綸巾羽扇的風範。

  當時楚地初變後,治獄訟訴多爲行賂,江夏處有奴僕欺負主人死亡,僅剩一女兒且孤獨,奴僕因此想佔有她,但孤女死死反抗,告到官府處,奴僕賄賂官吏,致使官司久拖不能斷决,奴僕又以重金賄賂姚允先,没想到姚允先大怒,公正審判,孤女的冤恨得以清白昭雪。又曾經有人爲一柴山以黄金百兩求姚允先通融行事,姚允先嚴正拒絶説:“山果若何物?用金來買通一人,而成爲一家之産,何以上報朝廷,自問還有良心嗎?”

  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歲,姚允先以老耄。姚允先七十歲,致仕歸鄉,六年後去世。

  姚允先有兒子三人,長子姚國棟,爲國學生;次子姚國柱,任山西大同府遊擊;小子姚國彬,列國學。

  姚宛(清朝時期)

  字修碧。安徽桐城人。清代女詩人。

  姚宛長得聰明伶俐,同邑張茂稷(1637—1683)室,可惜過早去世。其詩清雅秀麗,婉約可誦。

  姚宛著有《緘秋閣遺稿》一捲。

  姚際恒(1647—1715)

  字立方,號首源。安徽桐城人。清代學者。

  姚際恒後來寄居於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其熟覽群書,一貫勤學好問,對古學很有研究。之後轉向經學領域,特别研究經學。姚際恒曾從事撰述《九通經論》,前後經歷四十多年才完成。

  姚際恒敢於批評前人不敢懷疑的經書。在其《書》辯證梅賾所作《古文尚》之僞處,在《詩》中主張廢《序》。

  姚際恒著有《庸言録》,推論經史、理學、諸子;末附《古今僞書考》,收入《知不足齋叢書》内, 姚際恒還著有《好古堂書目》。

  姚宋(1648—1721)

  字雨金,一作雨京,號野梅。安徽新安(今安徽歙縣)人。清代畫家。

  姚宋寓居蕪湖。擅長山水畫,其初學弘仁,後期廣學諸家,成爲新安派畫家之一。姚宋所畫人物、花鳥、魚蟲、蘭竹、無不工緻。

  姚宋的傳世作品主要有《黄海鬆石圖軸》、《溪山茅亭圖軸》、《秋山閑眺圖軸》、《山水圖軸》、《鐘進士圖》等。

  注:

  《黄海鬆石圖軸》藏於上海博物館、《溪山茅亭圖軸》藏於鎮江博物館、《秋山閑眺圖軸》藏於南京博物院、《山水圖軸》藏於北京故宫博物院。

  姚昌(1651—1722)

  字鳳和,别字文山。浙江仁和人。孝子。

  姚昌爲清代諸生。康熙年間,其從施琅平定臺灣,策書有戰功,官授左都督。但姚昌事親至孝,以母病修身爲由辭之,不仕。

  姚之骃(清朝時期)

  字魯斯。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史學家。

  姚之骃於康熙年間科舉進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御史。姚之骃博雅好古,尤長於史學。姚之骃曾編撰失傳之八家《後漢書》爲《後漢書補逸》,又摘取元明諸書分門編纂爲《元明事類鈔》。元朝是故事實載於手説部最少的朝代,其志疆域則引用劉都《西史》以證實拓境之遠,志任官則引用《經世大典》以證明銓法之密,引《名臣言行録》以志某官之公正,皆爲補志傳所未備。

  姚宏緒(清朝時期)

  字起陶, 號聽岩。江蘇婁縣(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詞人。

  姚宏緒爲清康熙二十年(1681)舉人,於康熙三十年(1691)科舉進士及第,選庶常,轉任編修,充明史纂修官。後姚宏緒請假歸故里,一直至去世不復出。姚宏緒著有《寶善堂詞》。

  附詞一首:

  鵲橋仙

  雙星對擊,

  一天各野,

  最是無情銀漢。

  年年夜夜互西東,

  盼不到、有時清淺。

  橋聯鵲翅,

  笛横牛背,

  隱隱似來波面。

  都愁舊恨未全消,

  怕明年、又添新怨。

  姚士陞(?—1699)

  字别峰。安徽省桐城人。清代詩文作家。

  姚士陞爲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舉人。姚士陞生性喜愛漫遊四方,少年時即跟隨父親宦遊秦越等地,這種經歷對其創作有直接的影響。姚士陞詩詞搆思新穎,文辭精妙暢達,很爲人稱道, 多以咏山川風光及抒羈旅之情。其能文,文章跌宕有奇氣,可惜書文多散佚。鄭方坤著《國朝名家詩鈔小傳》説他:“緣景繪情,曲折善肖,靈心睿發,藻採横流,一時人士胥嘆爲莫及也。”姚士陞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去世。

  姚士陞著有《空明閣集》。

  附詞一首:

  江南好送中憶家作

  還自笑,

  魯莽便離家。

  細雨斜風多客路,

  落花飛絮是天涯。

  冉冉送年華。

  姚孫鑭(清朝時期)

  字樑貢,號於巢。室名華林莊。安徽桐城人。清代詩人。

  姚孫鑭爲康熙年間諸生,能詩。《四庫全書總目》著録其詩集。紀昀(紀曉嵐)稱其“七言絶句工於寫事,如‘垂楊枝上鶯捎蝶,撼得飛花破水痕。’之類亦殊有晚唐風味”。

  姚孫鑭著有《華林莊詩集》四卷。

  姚夢鯉(1668— ) 

  字錦江,號侣石。廣東省東莞縣人。清代官員。

  據傳説,姚夢鯉母親夢見金色錦鯉游入腹内,便懷其而生,故取名夢鯉,寓鯉躍龍門之吉祥。

  姚夢鯉年幼時母親病故,幸得繼母賢良,將其視爲己出。姚夢鯉孝順後母,知書識禮,勤奮好學,但却參加數次科舉不第,其仍然堅持不棄,終於在雍正二(1724)年進士及第。等待六年後才分赴浙淳安縣任縣令,淳安縣因有清官海瑞在此做過縣令,姚夢鯉就以海瑞爲榜樣。其的確具有爲政之才。能廉潔自律。姚夢鯉初上任就十分重視民間疾苦,極力革除陋習俗規,嚴懲姦惡,禁絶賄賂。表忠孝,揚正義,一時民政之風大變。

  後來,姚夢鯉被詔入京,任禮部侍郎,官拜一品。晚年爲侍讀學士,太子太師。

  年老之後,姚夢鯉致仕獲皇上准許,還鄉頤養天年。

  姚進孝(清朝時期)

  彭店人。清代石刻工匠。

  姚進孝曾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鎸刻洛陽白馬寺的《重修釋源大白馬寺殿宇碑記》,雍正十年(1732),姚進孝又鎸刻《儔臨濟正宗第三十五世穎石琇公和尚壽塔銘》及雍正十二年(1734)鎸刻《清凉臺白馬寺六景及句瞿山房即事四首》碑石。石碑下面都有“彭店姚進孝字”的銘記。

  姚進孝所鎸刻《重修釋源大白馬寺殿宇碑記》,今於河南省洛陽市東郊白馬寺大佛殿前庭。《儔臨濟正宗第三十五世穎石琇公和尚壽塔銘》今存白馬寺毗盧閣。《清凉臺白馬寺六景及句瞿山房即事四首》今存白馬寺内清凉臺。

  姚瑚(清干隆年間)

  字古香。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藏書家。

  有關姚瑚的生平事迹不詳。 藏書家鮑廷博於嘉慶十九年(1814)手跋《古逸民先生集》雲:“古逸先生詩文僅見於《新安文獻志》,寥寥數篇而已。是集藏書家未有蓄者,吾友錢塘姚君古香得之親串亂帙中,予首借抄之,好事者因争傳録,杭城遂有數本。未幾,古香暴卒,使光一年,此書無踪迹矣。然則雖謂古香不死可也。古香名瑚,藏書多秘册,與予交最善,然僅以三年耳。卒時年止三十餘,惜哉。” 《文禄堂訪書記》有其所藏勞季言校本《五峰集》。姚瑚藏印有“曾在姚古香處”。

  《皕宋樓藏書志》卷九十三。

  姚興穆(清朝時期)

  浙江慈豀人。清代畫家。

  姚興穆善繪。其畫山水,與名畫家藍瑛相似,論者以爲筆墨鬆秀細膩潤,在藍氏之上。姚興穆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三多圖》。今存於浙江紹興博物館。

  姚宏度(清朝時期)

  字宗裴。浙江平湖人。清代畫家、詩人。

  姚宏度詩文超俊不凡,兼工書畫。姚宏度曾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作《山水圖》,今藏於北京故宫博物院。

  姚培謙(1693—1760)

  字平山,號鱸香居人,鱸香老人。室名鬆桂讀書堂,角山樓,樂善堂,清妙軒。江南華亭(今上海市)人。清代學者。

  姚培謙爲清代諸生,於雍正年間科舉中舉人,以居喪不赴。紀昀(紀曉嵐)雅稱其爲“好事之士”。姚培謙平生喜好交遊天下,於學道致力史學,名滿江左。其亦能詩文,作品頗豐。

  姚培謙著有《鬆桂讀書堂集》八卷,《賦頌》二卷,《春帆集》,《自知集》,《如蘭集》,《古文斫》一十六卷,《楚辭節注》六卷,(附《葉音》一捲),《唐宋八家詩鈔》五十二卷,《宋詩百一鈔》,《元詩百一鈔》,《李義山詩集箋注》,《文心雕龍箋注》,《樂善堂賦注》,《春秋左傳杜注補輯》三十卷,《卷首》一捲,《通鑒擥要》,《明史(擘)要》、《經歷臆見》、《類腋》等。

  姚世鈺(1695—1749)

  字玉載,號薏田,室名蓮花主,寒鑒樓,孱守齋。浙江歸安(今吴興)人。清代學者。

  姚世鈺爲清代諸生,年少時與其弟姚汝金有”雙陸雙丁”之目,又與姐夫王豫同學。姚世鈺好學深思,以何焯爲宗,貫穿經史,所有考訂皆親詳心校核。

  姚世鈺性喜山水,好交遊,與金農、歷鶚爲莫逆之交,老友則宣城沈廷瑞,能詩文。沈德潜評其曰:“初則才情隽麗,格合聲諧,中年悒無所遇,加以鸰原切痛,後更凋喪才女,多激宕凄清之音,所謂備文質兼雅怨者,爲文章貫穿經史,磅礴宏偉。”、“耐嫻於法,卓然自成一家之言”。

  姚世鈺著有《孱守齋遺稿》四卷。

  姚漢文(清朝時期)

  南方人。清代玉雕工藝匠。

  姚汊文於雍正九年(1731)進入清宫造辦處,專門負責琢制宫廷玉器。姚漢文對玉器的雕制具有高超的水平。

  姚範(1702—1771)

  初名興涑,字巳銅,後字南青,號塢,晚號幾蓬老人。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學家。

  姚範於干隆年間科舉進士及第,任編修。姚范人緣甚佳,平生與江若度、王洛、葉酉、方澤、劉大魁、齊召南、杭世駿、胡天游、邵齊燾、周振採等友好交往,尤其是與劉大魁交往密切,以文學思想討論交流。

  姚範平生無他好,唯獨刻苦讀書。其致力於經史,常書所見解於卷端。姚範論學大旨以駿博爲門户,以沈潜爲淵奥,而卒歸於平和篤實。姚範晚年尤好釋民書,能詩文。論文重聲響音節,風格主古雅,然亦推服唐李翱“創新造辭皆不相師”之説,以爲“後之學者可以取此衷”。其論詩於明七子及沈潜皆有微詞,而倡宋代黄堅庭,同時又兼採李商隱。詩,以郭以爲在“山谷,後山之間”。人稱其詩“導源義山,而别溪徑,實與民體不同,亦無宋人粗勁之習”。包世臣稱其詩文“必達其意,絶去依傍,自成體勢”。

  姚範承方苞的論文思想主張。持論對其侄兒姚鼐的思想影響較深。姚範著有《授鶉堂詩集》七卷,《授鶉堂文集》六卷,《授鶉堂筆記》五十卷,《曝書亭詩評點》及《望溪文集評點》等。

  姚之夔(清朝時期)

  字龍友。直隸宣化(今河北省張家口市)人。清代官員。

  姚之夔於干隆年間科舉爲廪生,進入國學。後出任廣西柳州州判。在柳江灘河有三十六鬥、七十二個灘中,各個灘多險惡之處,水石相互衝擊,經常毁壞行船。姚之夔奉命視察情况,其對現場進行了詳細的考查,訂出有關治理措施。姚之夔立即組織百姓工匠打鑿河礁石頭,修築擋水河堤,使灘河航道的險情得以平緩。上級官員知道他的才能後,多次委以重任。

  姚之夔在廣西南寧的時候,向上報告免除給省裏繳納的俸給。在東蘭親自前往蠻洞(指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告知平民百姓要納税。干隆丙寅(1746)年任太平,有人做僞答時,許多人都跟隨作僞弊,姚之夔向上級官員進言叫其燒燬僞证,因此保全了很多人。

  後來,姚之夔昇任廣東提舉。其親力整頓集市秩序印章,疏導貿易貨物的流通周轉,給廣大民衆和商家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之後,姚之夔以父母親去世爲理由不再復出任職,其在家孝順長輩,對同輩晚族皆友好相待而著稱。

  姚宗仁(清朝時期)

  南方人。玉雕工藝師。玉器設計師。

  雍正八年(1730),姚宗仁被選入清宫造辦處,從事琢制玉器的設計與創作工作。姚宗仁雕刻技藝高超,不僅主持玉器的設計和製作,還在玉器的鑒定和做舊方面都有着非常豐富的經驗。姚宗仁曾經糾正了干隆皇帝在鑒定上的失誤,干隆皇帝認爲:“宗仁雖玉工,常以藝事咨之,輒有近理之談。”並提出要爲姚宗仁立傳。

  姚宗仁的設計水平出類拔萃。於干隆六年(1741)設計的青玉鳧紙樣,六年之後始由蘇州織造帶至蘇州琢成。干隆十五年(1750)姚宗仁又設計過另外的玉器紙樣。

  姚應龍(清朝時期)

  天津人。清代畫家。

  梅成棟的《張楚山先生傳》:“先生附糧艘得歸,靼携一破竹林,同裏姚應龍爲繪《竹林圖》一時名流題咏甚多”。此畫今藏天津歷史博物館。姚應龍曾於干隆十九年(1754)作《四時佳輿圖》,由北京故宫博物館收藏。

  姚金聲(清朝時期)

  字振廷,一作振庭。號指雲。浙江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金聲爲干隆三十五年(1770)舉人。姚金聲善繪事,尤精畫龍。

  姚文瀚(清朝時期)

  字濯亭。嶺南(廣東)人。清代畫家。

  姚文瀚於干隆時在宫廷内供奉畫職。姚文瀚善繪事,尤擅畫道釋人物,筆墨工細、清俊秀雅,作品布局巧妙,形象生動,賦彩隨類,頗爲自然。道釋仕女人物雖小,却有各種姿態,形神俱備。 姚文瀚有作《仙女采芝圖軸》、《鐘祥衍慶軸》、《樓閣四册》、《文殊圖軸》、《觀音像軸》、《達摩相軸》、《紫光閣賜宴圖册》、《無量壽佛軸》、《春朝戲嬰圖軸》、《華岩香海圖軸》、《歲朝歡喜軸》、《清明上河圖》、《桐陰清瑕圖》等作品傳於世, 姚文瀚曾於1757年立秋作《仕女圖册頁》及另一作品《四序圖》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此外,還留有一捲《蕭翼賺蘭亭圖》,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姚德耀(清朝時期)

  字景孟,室名清香閣。安徽桐城人。清代女詩人。

  姚德耀爲學者姚鼐的姑母,生於官府世家,又爲書香門第,自幼聰慧好學,長大後嫁與通判馬書香爲妻。於干隆年初時隨丈夫馬書香仕宦山左。其閒暇之餘常以詩賦自遣。

  姚德耀與惲珠叔曾祖姑母有相知之雅,惲珠叔編《國朝閨秀正始集》,選録姚德耀《姬傳六侄館選集放翁五古以誌喜》、《樅川射蛟臺懷古》、《茅屋行》、《夫子與同庚七秩詩誌喜》、《寄侯董蘭芬夫人》等詩九首。

  姚德耀著有《清香閣詩鈔》一捲。

  姚蕙(清朝時期)

  字蘭仲。廣東增城人。學者。

  姚蕙生而魁梧奇偉,頗得名士吕其瀾的器重,因此授以學補諸生。 歲試拔選第一,遂選拔入太學,中癸巳科舉人,以親老不赴選。  

  姚蕙在家講學,頗通學問。一時有數百名學生跟其學習,且多是知名之士。姚蕙有三子,皆有名氣。 雍正八年(1730),知縣聘其家父子同修縣誌。

  姚仔(清朝時期)

  字笠子,又字歷山。江蘇無錫人。清代畫家。

  姚仔善畫,技藝不俗,頗有成就。其畫人物師學吴小仙,學花卉則得鄒小山筆法。姚仔曾於干隆三十三年冬(1768)作《品古圖》,今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干隆四十二年(1777)夏作《九老圖》,由山西博物館收藏。

  姚鼐(1732—1815)

  字傳姬,一字夢轂。室名惜抱軒,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學家。教育家。

  姚鼐幼時天資過人,勤讀好學。於干隆年間科舉進士及第,授禮部主事,擢員外郎。官至刑部郎中、記名御史、典試河南、山東、湖南等省。充《四庫全書》纂修官。姚鼐歷主江寧、楊州等地書院四十多年。其治學以經文爲主,兼及諸史、詩文。其曾師從劉大魁,爲“桐城派”的主創大家。

  姚鼐文章主張須以“考據”、”章詞”爲手段,闡揚儒家的“義理”,並用陽剛、陰柔來區别文章的風格;同時發展劉大魁的擬古主張,提倡從摸擬古文的“格律聲色”入手,進而摸擬其“神理氣味”。其作品説理,議論偏多并且過於迂腐。但姚鼐的人物傳記及山水小品具有簡潔生活靈動之妙筆。姚鼐著作净潔清微,氣斂神静。姚鼐工詩賦章詞,唐宋兼採,所作清新樸老,清潑淡遠,其詞亦婉雅頗有情致。其中作品《登泰山記》爲傳世的山水遊記,被後世視爲經典。

  姚鼐著有《惜抱軒全集》、《古文辭類纂》、《五七言今體詩鈔》等。著名散文作品有議論文《伍子胥論》、《李斯論》、《賈生明申商論》。序跋《老子章義序》、《海遇詩鈔序》、《荷塘詩集序》、《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書信《答翁學十七書》、《復汪進士輝祖書》、《復魯絜非書》。傳記《登泰山記》、《朱竹君先生傳》、《袁隨園君墓誌銘》。詩的代表作有《歲除日與子穎登日觀觀日出作歌》、《河上雜詩》、《金陵曉發》、《岳州城上》、《山行》、《南昌竹枝辭》、《出池州》等。

  此外,姚鼐還著有《法帖題跋》、《左傳補注》、《國語補注》、《公羊傳補注》、《穀樑傳補注》、《九經説》、《老子章義》、《莊子章義》等。

  姚立德(?—1783)

   字次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官員。

  姚立德以蔭補官,累遷至山東按察使、河東河道總督。

  干隆三十九年(1774),姚立德與山東巡撫徐績鎮壓王倫起義,不敵王倫而兵敗。後防守東昌,引運河水繞城域壕以自固守。干隆四十四年,以河决儀封奪官。

  姚之富(1737—1798)

  湖北襄陽人。清代農民起義軍首領。

  姚之富是清朝湖北襄陽農民起義軍的首領之一,爲襄陽混元教(白蓮教支派系之一)首領齊林的弟子。

  嘉慶元年(1796),齊林因密謀起義之事泄露被殺死。姚之富接過師傅的戰旗,與另一將領王聰兒同任襄陽黄號首領。他們率領起義軍轉戰於四川、湖北、陝西等地,與清軍作戰數年。但由於起義軍紀律不嚴明,缺泛戰鬥經驗,兼兵力不足,武器落後,最後於鄖西茅山(一作卸花坡,或作閻王扁)兵敗被困。隨後姚之富與王聰兒一齊跳崖而死。

  姚頤(清朝時期)

  字震初,號雪門。吉安太和(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清代官員。榜眼。

  姚頤於干隆三十一年(1766)丙午科舉張書勛榜登進士第二人,世稱榜眼。

  姚頤自幼好學,刻苦發奮讀書。其於干隆二十四年(1759)參加鄉試,考取舉人。五年後,赴京會試中式,姚頤與會元胡珊等十名一道呈進,殿試欽點一甲第二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姚頤入鼎甲之後按常例,授翰林院編修。後應外任貴州鄉試考官。干隆三十六年(1771),姚頤出任該恩科會試同考官。干隆三十七年(1772),任會試同考官。干隆四十年(1775),姚頤再任會試同考官。干隆四十一年(1776),出任知吉安府。

  干隆四十二年(1777),姚頤出任提督湖南學政。當時正值省試,士子們雲集城門,他大開城門接納衆學子,教誨他們,並表示一視同仁。

  在督視學政之時,姚頤清風廉明,世人稱頌他“風憲”。

  他以儒雅治理文風,宛如秋霜冬雪變爲和風甘霖,亘古未有。姚頤顧念士子,每日晋見,却從未干任何私事。並非只因爲相信他律身嚴格,也是大家敬仰他,深深地愛戴他,所以不忍心用不肖的心態窺視他、小看他。姚頤説:“名聲其次,愛才就是要真愛。總而言之,當今自己要知道自愛。”士子們都傳頌此話。

  凡他所到之處,正文體、重儀規、見考生、掖孤寒,與衆講畫,士皆敬服。

  干隆四十三年(1778),姚頤出任山西知府。他先後在京城三次任禮部會試同考官,昇任詹事府左中允,入值上書房,久侍皇帝身旁。當時人都有以爲非同一般。

  後來,正直的他因與朝中權貴不和,出上書房,累任官職先後爲左春坊左贊善、右中允、左中允、官至按察之職。

  姚頤在視察湖北學政時,對有關部門法紀嚴明,依法痛懲違犯的官員。他曾經説:“法治用於已經做成的錯誤,不如禁止在還没有犯錯誤之前。”

  在監督科考時,凡試卷有圖書記號的,如同關節,雖然是佳品也一律不録用。尤其對復試,更加嚴格。

  姚頤對自己十分嚴格,而其愛惜士才乃出於天性。詩文優秀的就稱贊不已。而且不用口試。他時常教誨他們立身、行己、作人要向古代賢人學習。姚頤告誡守門斷吏,不得堵塞前來拜訪者,只要報上名來就來者不拒。他設酒款洽,和靄待人。他精於識鑒,一旦發現貧寒學子是可造之材就提供膏伙,親自著中授教他們。

  依賴姚頤而成大業的人十分多,可謂桃李滿天下。他曾對諸生説:“凡人自待如上峻峭坂,前脚踏實,後脚纔可以移動,否則是要翻下去的。”

  姚頤一生推崇從善如流,登第爲善,用此去教育後人。他任滿離開湖北時,廣大文士都很想念他,後爲他建了《去思碑》。

  姚頤赴湖南廉察大公大儒,當地百姓都知道他愛惜學子,也必定能愛護平民百姓。姚頤的確善斷,屢屢昭雪冤獄。官吏皆懾其而不敢爲姦。

  後數年,姚頤赴甘肅任職,病逝於訪使任上。因爲没携帶親屬家眷,他的喪事和費用全部都是由湖北人王經紀承擔,直到將姚頤的靈柩送回千裏之外的故鄉。時人稱這是他平生愛士所獲得的回報。

  姚頤具有極高的文學素養,善寫詩,詩宗蘇東坡、黄山谷,一洗鉛華粉飾之陋習。姚頤也善長於古文,其文風清淳似穎濱、且兼歐陽修公的飄逸宕蕩。

  姚頤著作很多,有《雨春軒詩草》等。

  姚學瑛

  生卒年、字號、籍貫均不詳。清代官員。

  姚學瑛曾於干隆五十三年(1788)任陝西省按察司按察使等職。

  姚玉棟(?—1788)

  字子隆,號筠圃,别號淡游居士。先祖福建福州,後編入内府遼陽,爲正白旗,漢軍籍。清代藏書家、文獻家。

  姚玉棟聰明嗜學,自少年以至宦遊,舟車風雨,無一日暫廢。姚玉棟於干隆三十五年(1770)科考中舉人,官山東臨邑知縣、河南信陽知州。著有詩古文八卷。文獻家王芑孫爲作《讀易樓記》雲;“吾友玉棟筠圃,於今輦下爲藏書家。”王芑孫爲其作《墓誌銘》雲:“餘所識輦下藏書家,無過玉棟筠圃,—筠圃所藏書,於集部尤富。”

  子姚榮譽,族名子譽,號夢魚、又號小圃,别署東海松柏心道人。

  亦爲藏書家。

  姚榮譽於道光十年(1830),任河南魯山縣知縣。 時刻《得月移叢書》初刻十種,内有《聊齋志异拾遺》一捲,四十二則,爲父親姚玉棟任淄川時得自蒲鬆齡之裔孫手。道光十二年(1832), 姚榮譽續刻該叢書次刻十種。藏書家楊鐘羲雲;“所刻《墨海人名録》、《禮記偶箋》,皆國朝人著作之有用者,曹蔣而後,僅見斯人。”

  姚興書(1753—1805)

  字璧傳,號琴川。安徽桐城人。清代畫家。

  姚興書喜文藝,不樂仕進,長於繪事,尤擅畫梅及山水。

  姚令儀(1754—1809)

  字心禧,號一如。江蘇婁縣(今上海松江)人。清朝官員。

  姚令儀爲干隆四十二年(1777)貢生,次年朝考第一等。以知縣用。

  姚令儀歷任雲南禄豐、四川犍爲、仁壽知縣,四川石硅同知,雅州、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布政使。姚令儀爲官頗具政績。

  姚鼐稱其“文能工書,至老不倦於學”。《國朝文匯》選録其《金川崇化屯新建慰忠祠碑》。兒子姚椿,爲著名的散文家、詩人、畫家。

  姚椿(1777—1853)

  字子壽、春木,自稱蹇道人、樗寮病叟、東佘老民。婁縣(今江蘇省松江)人。清代散文家。詩人。畫家。

  姚椿爲姚令儀子,早慧。清道光年初被子薦爲孝廉正方,不就。其先後主講河南夷山及湖北荆南、松江、景賢等書院。姚椿從桐城派大師姚鼐,其論文繼承桐城派但有所變化。他認爲文之爲用,不外乎明道、記事、考古有得,言辭之美。姚椿論書以諷喻爲主,以音節爲輔,以獨造爲境,以自然爲宗。

  晚清詩論家林昌彝説他的詩出入唐宋諸大家,律詩取法杜甫、近體勝於古體。

  姚椿著有《通藝閣詩録》、《和陶詩》、《晚學齋文集》和《樗寮續稿》,其還選編《國朝文録》。

  姚剛(清朝時期)

  廣東人。清軍將領。

  姚剛任清軍廣東左翼鎮標中營左哨二司處委把總等職。其於干隆五十三年(1788)征戰安南的戰役中,英勇作戰,獲得嘉奬。干隆五十四年(1789)師次富良江, 姚剛於戰鬥中陣亡。

  姚文田(1758—1827)

  字秋農, 號梅漪。歸安(今浙江吴興)人。清代狀元。

  姚文田清朝嘉慶四年(1799)己未科進士第一名。世稱文狀元。

  翰苑名賢,文壇巨匠。

  姚文田是清代一位蜚聲朝野的著名學士,他於嘉慶年間高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不僅治學嚴謹,而且爲官耿直,一身正氣。

  姚文田年少時家貧,父親客游他方,母親沈氏親自口授經籍。有時生不起火,揭不開鍋,人們勸她賣掉舊屋地,沈氏説:“等我兒子作官時,留此地蓋一品坊哪!”

  干隆五十九(1784)年,皇帝出巡天津。姚文田以舉人應召試,獲得第一名,授職内閣中書,充任軍機章京。而後,其真正成了天下第一。

  嘉慶四年(1799),姚文田考取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嘉慶五(1800)年,出任廣東鄉試正考官。嘉慶六年(1801)出任福建鄉試正考官。後任廣東學政。嘉慶十一年(1806),充任日講起居注官。嘉慶十二年(1807),出任山東鄉試正考官。

  不久,姚文田因父喪丁憂歸故里。嘉慶十五年(1810),三年喪服孝滿,姚文田遷任詹事府右春坊左中允、充任日講起居注官。出任河南學政。嘉慶十六年(1811),遷翰林院侍講,轉侍讀。嘉慶十七年(1812),擢詹事府右庶子。

  嘉慶十八年(1813),姚文田昇任國子監祭酒,入值南書房。

  嘉慶年間多受“林清之變”影響,皇帝下召書求衆官進言。姚文田指出當時百姓負擔沉重,南方賦税重,北方徭役多。解决的辦法是重在任人,管理好地方。此議得到嘉慶帝贊賞而被昇爲詹事,姚文田充文淵閣值閣事。

  嘉慶十九年(1814),姚文田又上疏勿施酷刑,愛民養民方能長治久安。嘉慶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立刻下詔書加緊發展農業、桑業、减緩苛政、减輕刑獄。姚文田任兵部右侍郎,轉任户部右侍郎,後昇任内閣學士兼任禮部侍郎。嘉慶二十二年(1817),充任殿試讀卷官,提督江蘇學政。

  道光年間,姚文田上奏漕運浮收弊端,道光皇帝聽從其建議,頒詔禁止浮收,裁革了運丁的陋規,嚴禁勒索州縣。

  道光三年(1823),姚文田充經筵講官。道光四年(1824),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道光五年(1825),姚文田充任順天鄉試副考官。次年,姚文田署工部尚書。

  當他奉旨擔任科舉主考官時,總要在試場大門的兩邊貼上醒目的對聯:科場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撞法網;   平生關節,不通一字,誡諸書勿聽浮言。  可謂鐵面無私,令人敬畏。

  姚文田博學多識,著述甚多,長天考據。其學問無所不貫通,以程朱理學爲宗。

  道光七年(1827),姚文田官至禮部尚書。同年病逝於所任職期間。謚“文僖”。

  姚文田著有《説文聲係》、《古音諧》、《四聲易知録》、《易言》、《廣陵事略》、《邃雅堂學古録》、《邃雅堂文集》及《春秋經傳塑閏表》等。

  姚晏

  姚文田兒子,字聖常,號嬰齋。藏書家。

  父親去世,爲朝廷二品蔭生,任刑部主事。自其父即於書無所不讀,有邃雅堂藏書。

  葉景葵跋《脈經》雲:“此書爲吴興姚氏邃雅堂故物,並鈐有姚晏之名印。卷内朱校,當是聖常先生手筆。系家舊藏文僖公尺牘一通,與此對勘,筆迹出如一手,蓋聖常先生臨習父書,得其神妙也。姚校所據爲明刻本,今取涵芬樓影印天曆建安廣勘茂堂本復校一過,姚校無不吻合。” 羅振常《善本書所見録》著録其舊藏《墨苑》二十一捲。李氏《木録》天文算法類有其手校舊抄《大唐開元占經》一百二十卷,道光二十二年葉志詵借校。

  有藏書印“吴興姚氏邃雅堂鑒藏書畫圖籍之印”朱方、“姚氏藏書”白方、“姚晏”朱方、“吴興郡諟正文字之印”朱方。

  姚衡

  歸安(今浙江吴興)人。藏書家。

  姚衡與姚文田兒子姚晏同時代,爲姚氏族衆。其喜愛藏書,曾與姚晏手校並跋本《絳帖平》六卷一册。王氏《篋存録》有録。姚衡藏書印有“歸安姚衡”朱方。

  姚覲元(?—約1902)

  字彦侍,又作念慈。浙江歸安(吴興,今湖州)人。清代學者。文獻家。

  姚覲元爲藏書家姚晏之子,大學家姚文田之孫, 幼承其祖父之家學;“好博覽古籍,尤精於聲訓詁,故搜採獨多,皆世間不傳之。本勇於流佈古籍,又虚懷博訪,往往從故家藏本及通人寫本輾轉録好古之士,有終身求之不得者。”

  姚覲元爲道光時舉人,在農曹時與楊鴻典、董鎸翰同爲閻朝邑劾罷。僑居關中肖家巷十年,後出任爲川東道。光緒八年(1882)任廣東布政使。

  藏書處爲咫進齋。姚覲元著有《大叠山房詩草》、《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録》二卷,《咫進齋書目》《咫進齋善本書目》四卷 光緒九年刻《咫進齋叢書》三集三十五種三十册。

  藏印有“吴興姚伯子覲元鑒藏書畫之印”、“彦侍籍讀”朱方,“咫進齋”、“覲元之印”、“姚氏彦侍”朱方,“毋忘思齋藏本”、“姚字彦侍”等。

  姚慰祖

  字公蓼,室名晋石廠,别號晋石主人。亦爲清代學者。藏書家。

  姚慰祖爲姚文田曾孫、姚晏孫、姚覲元兒子。

  父親姚覲元在蜀得晋楊宗石闕題字,携歸,即築其藏書之室,姚慰祖承襲沿用室名,其號亦承父志而號。姚慰祖繼承父志,愛好藏書,輯有《晋石廠叢書》,叢書計有《七録序》、《九經誤字》、《鄭學書目》、《古今僞書考》、《吴興藏書録》、《瀆書從録節鈔》、《江南文鈔》、《經籍跋文》、《竹汀先生日記鈔》、《非石日記鈔》等。

  姚文潮(清朝時期)

  清代畫藝人。

  姚文潮於干隆四十八年(1783)進入清宫造辦處,專畫珐琅器等。

  姚祖同(1762—1842)

  字秉璋,又字亮甫。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代官員。

  清朝干隆年間科舉召試,姚祖同進士及第。後漸入仕途,後授内閣中書,累擢安徽巡撫等職。姚祖同悉心河防水利,重視民生。道光年間,姚祖同官至左都副御史一職。

  姚學塽(1766—1826)

  字敬堂,一字晋堂。浙江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清代學者。

  姚學塽於嘉慶年間科舉進士及第。後官至内閣中書,當時和坤爲大學士,其要求中書官員一統例執行弟子之禮儀。姚學塽鄙視這種虚僞作風,深以爲耻,便辭職歸故里。

  和坤敗露伏法後,姚學塽復入京都供職,任兵部主事。其爲學主張躬行踐履,非讀死書,從游者衆。

  一代天才龔自珍負才傲物,却惟獨内心折服於姚學塽。由此便知其之才學與風骨。姚學塽所著詩文合刊爲《姚鏡堂先生全集》。

  姚大寧(1772—1807)

  字允盛。廣東省南海縣人。清代武狀元。

  嘉慶六年(1801)辛酉科,該科本爲干隆太上皇九旬慶典特開恩科,恰遇正月太上皇猝亡而停,但考慮到遺澤士子,於是本年仍開科,姚大寧於該科中舉武進士第一人,世稱武狀元。

  姚大寧年七歲時就非常喜好讀書,至弱冠成年受困於童試,屢試通不過。於是其便棄文從武,致力於儒學改爲學騎射,練馬槍、翹關、負重等技勇工夫。

  干隆六十年(1795),姚大寧經過充分的準備,參加了廣東省鄉試,其無論長垛、馬步箭、還是翹關、負重等技藝,都樣樣曲盡其妙。通過外場考誡及内場式策論之後,姚大寧考中舉人,名登武科皇榜。凡新科武舉皆榮赴“鷹揚宴”,以此表示取中舉即威武如鷹之飛揚的意思。

  第二年,各省武舉會試京城。姚大寧應武科兵部會試,内、外考場成績俱佳。會試揭榜後,姚大寧榜上有名。合格者還要先參加武殿試内場考試。

  嘉慶年冬,姚大寧參加内場考試。自本年開始推行武會試復試,復試不合格者罰傍殿試一科,三次複式不合格者除名。十一月,皇帝親御紫光閣閲試中式武舉王鴻儀等五十四名馬步射。御式前,先由王子騎馬射箭作示範。輪到姚大寧,御試更殿,打破常規,特予其九枝箭,但見其發發中的,場上連連叫好。之後,嘉慶帝親臨西苑門外中南海紫光閣御試武舉的勇技。外場試抱括馬術、步箭、開弓、舞刀、掇石等。在太和殿,傳臚丈典上,嘉慶皇帝欽點姚大寧一甲第一名。高中武狀元的姚大寧身着高等侍衛服,頭帶御賜黄金鎧甲,回鄉里省覲,榮耀至極。

  姚大寧是廣東省武舉史上的第五位武狀元, 其殿試策對試卷留存於世。應試所作對策文,主要是强調武功的重要性。姚大寧先談古往今來帝王要内修文德,又要外重武功,方能安邦定國。接着,其讚頌嘉慶皇帝“仁符帝範,義式王斧”登基即位不久,已經 “遐邇清寧,中外只福”。最後其謙遜地稱自己才疏學淺,有負於聖望。只盼國家“治益求治,安益求安”。

  姚大寧殿試策對簡單明瞭,本文二百三十九字,不少於策文最少二百字之基數,符合制義定制。其書法規範,對策文從字順,言簡意賅。因清朝武科舉一貫忽視文才,而更重技勇,故姚大寧此策對文章當爲上乘之作。

  姚大寧曾赴京參加嘉慶元年(1796)丙辰科舉,結果名落孫山。返回時途經山東,店家詰問其爲何如此狼狽?原來駕馭者誤入百裏歧途,當時天色己晚,寒風刺骨,冰天雪地堵塞溪谷道路。駕馭者不知所措,信馬由繮向西而行。姚大寧又驚又怕,追尋行迹趕上他們,駕馭者驚嘆,按馬回車,强行半裏,馭馬不肯前行,姚大寧連連吆喝趕馬行車,讓人舉火炬,手拿着劍,肩靠着肩護車而行。火光中只見野獸在路旁窺視,伺機而動,由於姚大寧他們有戒備而不敢逞越。他們一直走到第二天傍晚,太陽下山時才回到小店,走上回鄉之路。

  據説,姚大寧在京城暫住期間,同住有位朋友非常着急,原來這人的同僚是南方人,死在京城,又無親屬在京。姚大寧與其非親非故,但是仍然厚斂此人。姚大寧爲此籌資,扶櫬南歸。人們都稱贊其有勇有謀且樂善好施,如此作爲,日後一定前程無限,後來,姚大寧果然金榜題名。

  嘉慶十二年(1807),姚大寧扈從聖駕秋狩獵,外出古北口,因中風寒病,回京後不久,不治身亡。嘉慶帝甚惜其英年早逝。

  附殿試卷如下:

  應殿試武舉臣姚大寧,年二十九歲,係廣東省南海縣人。由武生應干隆六十年鄉試中式武舉,應嘉慶六年會試中式,今應殿試。

  嘉慶六年(1801)辛酉恩科武狀元姚大寧的武殿試卷策文:“臣對:臣聞,慎固封守者先事之防,敕寧武功者保邦之大。古帝王丕基寅紹,儆戒無虞。既文德之誕敷,亦武衛之克奮。故六師平國,九伐正邦,武臣狀元老之猷師中蕃丈人之言易日容民畜聚。書曰:乞詰戎兵、誠守邦之要也歟。惟皇帝陛下大寶纘膺、崇綱振飭、仁符帝範、義式王斧、武烈綏清乎,四方濯征克奏乎,三捷王猷允塞宇内爲昭,夫固遐邇清寧,中外只福,乃復選臣等於廷,而策之以内修外懷訓練整飭之至計。臣之禱昧何足以稗高深。惟願治益求治,安益求安,舞干羽於兩階,垂休嘉於奕祀,永懷七德,時叙九功,我國家億萬年有道之長在此矣。臣草茅新進,罔識忌諱,干冒宸嚴不腔戰慄隕越之至。臣謹對”。

  姚清華(1774—1844)

  字麗藻,號蘇卿。江蘇金山人(今上海市)。清代詩人。

  姚清華爲清朝諸生,能詩。《晚清簃詩匯》選録其《林以善畫鷹》、《弄珠樓題壁》二首。姚清華著有《弦詩塾詩》六卷。

  附其詩一首:

  雲間竹枝詞

  日月河通出狀元,

  科名奪與仗波瀾。

  儂家夫婿無聊甚,

  但恭讀書不愛官。

  姚静芳(1779—?)

  又名寧,字玉京,藝名翠官。祖籍四川,後隨父親流至陝西三原。秦腔藝人。

  姚静芳自幼學習秦腔,工旦脚、花旦。姚静芳早年於三原,長安一帶地方演出。

  姚静芳於嘉慶六年(1801)前後入京,入秦腔名班雙和部,演藝益精。其表演上注重以趣傳神,既繼承了魏長生的風格,但却含而不露。姚静芳能戲路很多,色色俱佳。拿手戲有《春秋配》、《背娃進府》表大嫂,《滚樓》中的黄賽花,《温凉盞》中的張元秀妻等。 小鐵笛道人對其極爲贊賞,認爲姚静芳在京師諸伶中猶如“雜明珠於瓦礫之中”。

  姚大羔(清朝時期)

  廣西東蘭州(今廣西河池市東蘭縣)人。壯族。農民起義首領。

  姚大羔是清代農民起義組織:天地會(廣西)首領之一。其帶領少數民族反抗清朝、抗苛捐雜税。他們於桂西北一帶活動。其收藏有天地會會簿(嘉慶十六年五月初七)(1811年)。

  姚元之(?—1852)

  字伯昂,號薦青。安徽桐城人。清代教育家。書畫家。

  姚元之早年從學於族祖姚鼐,博通掌故,爲文高雅,擅長書圖。

  姚元之爲嘉慶十年(1805)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姚元之因參與編纂《高宗純皇帝録》有功,未及散館,即授編修。1808年任陝西鄉試正考官司。次年受命在南京書房行走,後充武英殿提調。1812年昇侍講。1814年充會試同考官,出任河南省學政。

  姚元之任内端文風,正士氣,奏請“嚴禁仿刻類典書” 。要求諸書研經稽古,專精專正學。道光二年(1822)任咸安宫總裁。次年任文淵閣校理。1824年昇任右春坊右中允,任日講起居注官,即轉任左春坊左中允。次年初昇任司經局洗馬。1826年昇任翰林院侍講,轉侍讀。次年昇任右春坊右庶子。後昇轉任翰林院侍講學士。1830年轉侍讀學士。次年昇詹事府詹事,受命稽查左翼“宗學”,任文淵閣直學閣事。1832年昇内閣學士,兼領禮部侍郎。即改署兵部左侍郎。次年昇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即調刑部右侍郎轉左侍郎,任大考翰、詹閲卷大臣。1834年任順天府鄉試副考官,調户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次轉任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後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調刑部右侍郎。1836年任朝考閲卷大臣。次年曆署户部左侍郎,右侍郎,受命提督浙江學政。1838年轉刑部左侍郎,即奉召回京,任都察院左都御史。1841年授内閣學士兼領禮部侍郎。

  1843年,姚元之因論洋務與大學穆彰阿不合,逢京都此届任期滿,以“精力漸衰”爲由被黜。

  姚元之工隸書、行草,尤善白描人物。所畫花卉不落時下窠臼,間作果品,亦别饒風致,可以與南田、新羅争勝。姚元之曾摹趙承昌羅漢十六尊,名家黄左由嘆其爲今人不讓古人,清·蔣寶齡《墨林今話》:“先生工隸書、行草、畫筆精妙。”姚元之曾於1826年9月作《瓶蘭圖》由江西省博物館收藏;1831年夏作《荷蓼圖扇》、1838年作《花鳥圖扇》,均藏於北京故宫博物院。

  姚元之於咸豐二年(1852)病逝。著有《竹葉亭雜詩》等。

  姚念曾(1783—?)

  字方季 , 號友硯,室名賜墨齋。江蘇金山(今上海)人。清代官員。

  姚念曾爲干隆三十年(1765)拔貢,廷試一等,授知縣。姚念曾歷任湖北孝感、應山、鄖縣知縣,安府同知。後遭彈劾而歸,年未四十。

  姚念曾能詩詞,兼喜研治金石。

  姚念曾著有《賜墨齋詩》二卷,《賜墨齋詞》一捲,《詩詞印譜》、《金石考》等。

  姚瑩(1785—1853)

  字石甫,號明叔,晚號展和。安徽桐城人。清代思想家。將領。

  姚瑩爲清代學者姚範的曾孫。於嘉慶年間科舉進士及第,後入仕。姚瑩曾任廣西按察使,參加在永安圍攻太平天國起義軍之戰役,戰敗後,隨軍至湖南,任湖南按察使。

  姚瑩在任臺灣道時,正值發生鴉片戰争。期間,姚瑩與臺灣鎮將總兵達洪阿協力抗擊英國侵略軍。其親率民衆部署海岸陣地,百姓積極參加防禦戰鬥,曾多次擊敗了英國侵略軍。

  其後奉命入藏,處理兩乎克圖之間的争端,並致力於西藏曆史的研究。

  姚瑩還是一位學者,爲姚門四大弟子之一,桐城派古文大家。其與林則徐、魏源同時主張睁眼看世界,學習西方國家近代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扺抗外來侵略的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姚瑩著有《東溟詩文集》、《游欖山記》、《中復堂全集》、《通論》、《再復廣師趙笛樓先生書》等。姚瑩散文長於議論,著作中有許多關於臺灣和西藏的有價值的資料。

  兒子姚睿昌,爲清代學者。

  姚睿昌(1833—1900)

   字孟成、又字慕庭,號幸餘,室名五瑞齋。安徽桐城人。清代學者。

  姚睿昌爲姚瑩之子。著有《幸餘求定稿》、《五瑞齋遺文》,還有《中復堂年譜》。同治六年(1867)於安福縣暑刊《中復堂全集》(另有道光刊本)。

  姚睿昌有二子,長子姚永樸,爲學者、經學家。次子姚永概,爲散文家、詩人。

  姚永樸(1862—1939)

  字仲實。安徽桐城人。詩文家、經學家。

  姚永樸爲姚瑩孫、姚永概之兄。自幼與姚永概、範當世、馬其昶等以詩文相切磋。光緒九年(1883) ,姚永樸北上京都,在上海時遇到同鄉蕭穆,蕭穆勉勵其力爲經史之學。到達京師後,姚永樸與鄭杲方游,鋭意治學經史。當時吴汝綸在冀州,聽其名而邀請之,由此開始治學古文。

  姚永樸於光緒十二年(1894)中舉人,候選訓導,出任廣東起鳳山書院長。及中華民國成立,姚永樸受聘於北京大學講學。晚歲老病南歸,被東南大學、安徽大學聘爲教授。抗日戰争爆發,後到雲南避亂,姚永樸於昆明去世。世人評其文“所記述大扺忠節之流,與岩穴之績學力行者”。 

  姚永樸著有《蜕私軒集》、《文學研究法》及《讀經記》、《尚書説略》等經學著作多種。

  姚永概(1866—1924)

  字叔節,號幸孫。安徽桐城人。散文家、詩人。

  爲姚瑩孫、姚永樸之弟。姚永概曾任安徽高等學堂教務長,師範學堂監督、京師大學堂教授及清史館協修。

  姚永概文承桐城派傳統,叙事平易雅潔,不矜异奇而淡雅宕蕩,善作傳記。

  姚永概主張“切時與己”有自家真面目。其詩清遠俊逸又不失雄闊氣度。多抒發國勢,身世之感。代表作有《寫憤》、《送劉保良觀察之上海兼問夏穗卿》,姚永概著有《慎宜軒文集》,《慎宜軒詩集》等。

  姚瑩(1785—1852)

  字文潔,號玉亭。江蘇江寧(南京)人。清代畫家。

  姚瑩工書、善畫。

  姚柬之(1786—1847)

  字佑之,號伯山,别號檗山、且看山人。安徽桐城人。清代官員。詩人。

  姚柬之於清道光二年(1822)科舉進士及第。歷官河南臨章、内黄知縣、連州綏徭廳同知、貴州大定知府。姚柬之因與同僚不合而稱病還歸故里。

  姚柬之早年受學於父輩姚鼐,欲以文章名,而際遇反以吏治才能顯著。其閑餘之時多作詩文。阮元評其“五律精詣非盛唐以後之詩”。張則認爲“各體絶人,七律尤沈鬱高亮,情文相副,質厚而氣清,句煉而格惲”。

  姚柬之著有《伯山文集》八卷,《詩集》一十卷,《伯山日記》一捲,《易録》七卷,全部收入《姚伯山先生全集》,另有《連山綏瑶廳志》等。

  姚伯驥(清朝後期)

  原名之照,字勝符,號泰庵。清代南匯(今上海市)人。詞人。

  姚伯驥爲嘉靖十二年(1807)舉人,授直隸州同知。其力崇正學,課士有方。姚伯驥性慷慨,故舊求援,雖窮必應。

  姚伯驥著有《五經札記》、《四香書屋呤稿》、《素安居存稿》等。

  附録姚伯驥詞一首:

  瑣院竹枝詞

  又是雲間第一班,

  五更初轉赴荆關。

  故鄉舟子多情甚,

  整頓蘭橈渡水灣。

  姚配中(1792—1844)

  字仲虞。安徽旌德人。清代書法家。

  姚配中工書、嗜琴。其書學鄧石如、包世臣,豪放飄逸。

  姚仰雲(?—1864) 

  初名湘,字芷芳、亦字楚青、楚臣,號佛恩、秋墅、别署賦秋生,室名獅石山房。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清代學者、藏書家。

  姚仰雲於清同治六(1867)年在揚州得一奇石,狀如獅子,其甚喜愛,故築室名獅石山房。

  咸豐十一(1861)年,姚仰雲以道員總司江北糧臺。次年姚仰雲在揚州獲得舊版書籍甚多,遂名其子曰振宗。略依四部厘訂書目。其子姚振宗後成爲目録學名家。

  姚振宗(1842—1906) 

  字海槎。浙江紹興人。清代學者。目録學家。

  姚振宗爲藏書家姚仰雲之子。出身書學世家,自幼時即好學讀書,留心軼事舊聞。

  1858年,姚振宗舉家遷往蘇州。於1861年始從事目録學研究。1869年,姚振宗回紹興鑒湖快閣專攻目録學。其對目録學的理論和具體實踐問題,提出了不少獨到的見解。姚振宗經數十年編寫,將數本著作編次匯合爲《快閣獅石山房叢書》。叢書計七種,七十四卷,二百餘萬字。這部叢書自三代秦漢以迄於隋,學術流别,大扺略具,在中國史志目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姚振宗於1906年逝世。

  姚振宗著有《汲古閣刊書月》、《快閣獅石山房叢書》等。

  姚承恩(1796—1851)

  字桐雲,號朗山。直隸天津(今天津市)人。清代官員。

  姚承恩自幼隨其父宦遊江南,見多識廣。於道光二年(1822)中舉人,道光十三年(1833)進士及第,即任河南遂縣知縣。姚承恩於道光十五年(1835)、道光十七(1837)年兩任河南鄉試考官,後調任河南舞陽知縣。

  姚承恩因母去世回故里守孝,喪期服滿後,歷任蓋平、承德知縣及遼陽知州。姚承恩爲官頗具政績,亦很有學識。姚承恩尤工詩賦。張克家《題詞》贊其:

  “生花健筆夢魂蘇,

  酬唱誰能辯爾吾。

  自古清才關夙慧,

  又噴殘墨到詩餘。”

  姚承恩著有《朗山詩草》一捲。

  姚鴻燾(?—1860)

  字蓮浦,室名小雲東仙館、墨林如意之室。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鴻燾嗜古,又潜心畫理。家有收藏,其耳濡目染。姚鴻燾點筆寫生,頗饒清韵。從弟姚鴻儒,亦爲畫家。

  姚鴻儒(清朝時期)

  字少芝。浙江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鴻儒爲姚鴻燾從弟。其善畫,專工花卉,點色妍秀,與張熊究論古法,由是益精。

  姚鑲(1797—1847)

  字季生,號石樵。安徽桐城人。清代畫家。

  姚鑲善繪事,得同邑吴犖指授,技藝益精。

  姚懷祥(?—1840)

  字斯征,號履堂。福建侯官(今閩侯)人。清代官員。忠烈之士。

  姚懷祥舉人出身,後任定海知縣。1840年7月,英國侵略軍艦隊駛入定海洋面,勒令定海縣限時在半小時之内獻城投降。當時身爲一縣之主的姚懷祥堅决拒絶英軍的無理要求,並即時親自登上敵艦,與英軍論理。

  回城之後,姚懷祥立刻找定海鎮總兵張朝發等將領共議計策,其主張固守,反對浪戰。爲守城做好充分準備。

  次日,英軍登陸攻城。姚懷祥組織全城軍民積極扺抗,其親臨城墻上指揮督戰。但敵軍武器先進,砲火猛烈,而清軍裝備落後,兵力不足。總兵張朝發等受傷逃走。最後,南城門被英軍攻破,姚懷祥不願被俘受辱,毅然跳海,以身殉國。

  姚光發(1799—1894)

  字汝銓,號衡堂。江蘇婁縣(後入華亭縣,今屬上海松江)人。史志學者。

  姚光發與張文虎合撰有《華亭縣誌》。姚光發去世後,閔萃祥爲其撰寫墓誌銘。載於《式古訓齋文集》。

  姚必成(?—1864)

  字西農。江蘇溧水人。清代學者。

  姚必成於清道光十七(1738)年拔選貢生。後選授崇明訓導。其工詩詞,又喜作散曲。姚必成著有《吴門詩存》,《袁江小草》,《西農遺稿》等。

  姚祖振(?—1864)

  字越士。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清代詩人。

  姚祖振爲清代諸生,學問頗深,可惜懷才不遇。其詩文學六朝初唐。姚祖振去世後,兒子姚子毅刻印其遺稿傳於世。

  姚祖振著有《從桂軒近集》一十卷。

  姚畹真(1803—?)

  號芙初女史。江蘇常熟人。女藏書家。

  姚畹真爲藏書家張蓉鏡妻子,亦精於鑒别藏書。 丈夫蓉鏡字芙川,女史號芙初,故夫婦又有藏書處叫雙芙閣。 

  姚畹真藏書處爲鏡清閣、 雙芙閣。 藏書印有“雙芙閣”白長方,“畹芳女士”、“芙初女士姚畹真印”朱方,“姚氏畹真”、“芙初女史”、“儂長荷花三月生”等。

  宋刊《後村詩集》殘本有其於道光八年(1828)二月時年二十六歲所寫題識,題識中有一首詩雲:

  墨林萬卷劫灰餘,

  古本流傳此絶希。

  八十詩翁高格調,

  伊川擊壤想依稀。

  潑茗薰香綉懶帖,

  芸編珍重屢謡簽。

  好花明月原無主,

  自取猩紅小印鈐。

  姚錫華(1804—1876)

  字曼伯,號寶庵,室名怡柯草堂。江蘇上元(今南京市)人。清代詩人。

  姚錫華工詩文。著有《怡柯草堂詩鈔》。

  姚燮(1805—1864)

  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浙江鎮海(今浙江寧波)人。清代文學家、畫家。

  姚燮於道光十四年(1834)科舉中舉人,由譽録叙知縣,未任。姚燮後致力於學,其於學無所不窺,上至經史典籍,下至世俗小戲,皆所涉獵,博學多才。

  姚燮善詩詞、曲和駢文。其詩氣骨雄健,思力沉着,具有鞭風叱霆之氣。而用遏抑淹敝之法,生峭幽异,包羅萬象,迥絶流輩,其詞早期疏秀婉麗,晚期則轉爲清蒼老健。姚燮駢文顯得沉博絶麗,文風與彭兆遜風格相近。姚燮又長於繪畫,尤精於畫梅。

  姚燮平生作詩約一萬二千餘首,僅存約三千四百餘首。留傳有許多反映鴉片戰争的詩篇,歌頌反侵略鬥争,揭露敵人的罪行,遣責清政府投降派的無能腐敗和將士的貪生怕死,情詞悲憤激昂。

  姚燮著有《復莊書問》、《復莊駢儷文榷》、《大梅山館集》、《今樂考證》、《讀<紅樓夢>綱領》等,還編有《蛟川詩集》,詞集《疏影樓詞》等。

  姚景皋(清代同治、光緒年間)

  字縉伯,號少梅。浙江鎮海人。清代詩人。

  姚景皋爲姚燮之子,姚景夔之兄。姚景皋善詩,曾撰有《紅木犀辭》一書,記述木犀有紅、白、黄三種,産於象山。宋高宗時,邑人史本初經本獻貢,得賜,由此四方知名。

  姚景夔(清代同治、光緒年間)

  字拊仲,號少復。室名琴咏軒。浙江鎮海人。清代畫家、詩人。

  姚景夔爲姚燮之子、姚景皋之弟,清代諸生。姚景夔善畫,尤善畫梅。曾師承王冕,參以各家之法。姚景夔善吟咏,著有《琴咏軒詩稿》,中有用黄仲則雜咏韵詩《茗墅秋日雜感用兩當軒雜咏韵》數首。

  姚福增(1805—1855)

  字備也,又字湘波、亦作湘坡。江蘇常熟人。清代官員。

  姚福增於清道光十二(1832)年科舉進士及第。歷任吏部主事、吏部員外郎等職。

  姚濟(1807—1876)

  字右航,室名樵雲山房。江蘇婁縣人。清代詩畫家。金石家。

  姚濟爲清代詩人,善書畫,後工治印,尤精雕刻。其曾於同治六(1869)年自刻印輯印存。姚濟詩有《短毛來》、《冢木哀》、《雜感》等。著有《樵雲山印存》。

  姚運開(清朝時期)

  又名姚貢。廣西貴縣(貴港市)人。清代官員。

  姚運開出生於嘉慶年間(1796—1820),生性聰靈,自幼喜愛讀書,飽覽百家典籍。爲清道光十四年(1834)貢生,後經科舉登進士第,漸入仕途。

  姚運開爲官清政廉明,較有政績,曾獲朝廷御封“明經進士”匾。歷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御史等職,巡撫兩廣,提督軍務。

  姚國慶(?—1882)

  廣東番禺人。清代官員。

  姚國慶爲清朝監生,以同知銜知縣分發赴河南試用。咸豐七年(1857),姚國慶在河南鎮壓太平軍。咸豐十年(1860)從軍鎮壓捻軍。

  姚同慶於同治四年(1865)署陝州知州,同治八年(1869)改署光州知州。光緒年間,姚同慶曾捐賑救濟晋、豫灾民,並召紳耆集資興修光州故夾潢水利工程,又勸鄉民積糧備荒。

  姚國慶編訂有《忠節志》。

  姚寶儼(1822—1864)

  字竹生。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寶儼於咸豐十年(1860)到上海賣畫,未數年竟客死於上海。

  姚寶儼工畫山水。其水墨幅山重水復,竹樹逥環,書卷之氣盎然楮墨之間。

  姚復旦(1824—1917)

  字曉亭。祖籍湖南,後遷宣邑(今湖北宣恩)。 侗族。 詩人。

  姚復旦五歲進館就讀,八歲就能吟詩作對。五年之内相繼考中秀才、監生、禀生。十九歲奪得貢府之魁,榮歸故里,開始從教,歷時數十年,可謂桃李成蔭。姚復旦晚年主要致力於著書立説 。著有《醫學萃經》十二卷,《普天樂》、《昇平福》各一捲。 《宣恩縣誌》中亦刊有其一些零散詩文,如《春曉望金琴山》、《石虎記》等。姚復旦曾爲侗鄉文化教育作出過特殊貢獻。當地群衆給其樓獻匾,聯上書:

  貢水河畔姚曉亭,

  滿腹文才成經綸。

  嘔心從教昭日月,

  功垂竹帛照汗青。

  姚福奎(1826—1900)

   字星五,號湘漁、又號冷齋羡仙。室名三湘書屋。江蘇常熟人。清代畫家。

  姚福奎爲咸豐末年(1851)舉人。擅長繪畫,亦能制謎。著有《日河新燈録》,後被雷縉輯入《娱萱室小品》叢書。

  姚新昌(1827—1866)

  廣西桂平人。清代農民起義首領。 大成國軍隊北路大元帥。

  1854年,廣東爆發由陳開、李文茂領導的農民起義運動,成立拜天地會“洪兵”起義。歷史上又稱“紅巾軍起義”。廣西潯州府(桂平市)姚新昌等人積極呼應、組織發起“洪兵”起義,成立拜天地會分會。

  1855年,起義軍攻克桂平潯州府城,建立”大成國”政權。姚新昌熟讀兵書, 其謀略兼備,沉着堅定,作戰英勇,表現出杰出的軍事政治才能,兼之熟悉廣西地形,被封爲大成國政府軍北路大元帥。農民起義軍最盛時期多達兩萬人,姚新昌率領軍隊輾轉兩廣同清軍作戰,對起義軍友軍大力支持。但因起義軍多未經專業訓練,作戰雖勇,却缺乏戰斗力,軍隊兵力懸殊,武器落後,難扺清軍重重圍攻,結果戰敗。

  1861年,陳開被清兵捕獲,大成國政權覆亡。起義軍餘部由黄鼎鳳等人率領,繼續從事反清活動。姚新昌則退踞桂平垌心,堅持反清鬥争。大成國政權失敗之後,姚新昌率領餘部與清軍周旋,長達數年之久,足見其非泛泛之輩。

  1866年3月,姚新昌等人在大容山一帶被清軍包圍,不久被清軍俘虜, 姚新昌英勇不屈,最後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九歲。

   大成國農民起義自1854年始至1866年止,歷期十二年。起義軍勢力範圍東至廣東肇慶,廣西梧州,南至廣東靈山及廣西北流、岑溪,西達南寧、隆安,北扺羅城、三江、桂林等兩廣數州縣。以秀京爲國都,四處出擊,所占州縣盡殺貪官、懲污吏、易名改制、設置官職、建立新政權、征税鑄錢,實行一系列新的政策和經濟措施,贏得了廣大百姓的熱烈擁護,在農民起義革命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姚孟起(清朝道光,咸豐年間)

  字鳳生、一字鳳笙,號栖梧。江蘇吴縣(今蘇州)人。清代書畫家。金石家。

  姚孟起爲清朝貢生。其以書聞名,兼治印。姚孟起隸書略仿陳鴻壽,治印得蔣仁秀勁之氣。

  姚官澄(1833—1895)

  字練江。河北涿州(今涿鹿)人。清朝官員。詩人。

  姚官澄自幼孤貧,曾奉寡守的母親撫養兩個弟弟艱難度日。咸豐五年(1855) 姚官澄科舉進士及第,授山西嵐縣知縣,次年到任。之後姚官澄曾受曾張之洞保舉,交軍機處記名。歷任山西鄉試同考官、解州知府。

  姚官澄在詩詞方面也具較高的水平,其詩多描繪秋日景色和田園風光,流露出“乘軒”與“負耒”的思想矛盾。名家稱其詩“格局之超逸,風骨之清峻,與夫筆力之爽宕,琢句之渾融,大扺沉酣初唐,以津逮於六朝,漢魏之遺風其哉者”。

  姚官澄著有《一枝山房詩集》四卷,《一枝山房詞稿》一捲。

  姚學干(1834—1876)

  山東濰坊人。清代嵌銀工藝家。

  姚學干自幼聰慧靈敏,勤奮好學。及長,與陳介祺亦師亦友。清同治年間, 姚學干在爲陳介祺配製古玩底座過程中,汲取了古代鼎彝等青銅器鑲嵌工藝的精華。在陳介祺的支持下, 姚學干經過不斷研究,凡“陳所蓄鼎彝古文及花紋,皆一一摹勒”。

  姚學干根據各種文物製作工藝的特點,研製出了嵌銀底座和支架,並用紅木仿製出鑲嵌有金銀絲的“鼎彝形模”。其製品與青銅器鼎飾文,風格完全相同,成爲濰坊早期的嵌銀工藝品的代表作。姚學干身患疾病時,仍帶學徒田智緡、田子正兄弟,堅持傳授嵌銀之藝。

  姚學干爲山東濰坊民間工藝跨入高檔次開了先河,成爲濰坊嵌銀創始人。

  姚增禄(1840—1918)

  名奎福,字畹秋,號惠臣。安徽毫州人。京劇表演家。

  姚增禄出身梨園世家。自幼入北京小嵩祝科班(一説全福班)學曲小生,後改學京劇武生。出科後又拜薜二奎爲師深造。姚增禄曾在同慶、金魁等班獻藝,後任四喜班領班。

  姚增禄所演小生戲《小宴》、《白羅衫》。武生戲《惡虎村》、《挑滑車》、《落馬湖》、《三俠五義》、《濰安府》、《探莊》、《夜奔》等甚佳。姚增禄在北京戲曲舞臺上享譽二十多年。

  姚增禄以教戲爲業,光緒年中葉期間曾與楊隆壽創辦小榮椿科班,後任喜連成、富連成科班教習。姚增禄爲培養京劇戲曲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姚慶祥(1840—1928)

  原籍安徽,後遷居江蘇贛榆縣。京劇、昆劇演員,教師。

  姚慶祥早年習藝,青年時進京入三慶班,得前輩名家程長庚、盧勝奎等指授,獲益良多,技藝日精。姚慶祥尤工文武老生兼紅净。

  同治十一年(1872), 姚慶祥應聘至贛榆創辦京劇慶盛科班,任總教習。其後在贛榆縣歷時五十餘年,辛勤執教,可謂是桃李滿門。

  姚慶祥爲人直正,教徒有方。先後培養出一百八十多名人才,其中多爲佼佼者。姚慶祥在年紀八旬高齡時仍任總教習。

  姚世鑒(清朝時期)

  字金心。浙江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清代女詩人。

  有關姚世鑒生平事迹不詳。

  下附録其詩一首:

  春感

  東風庭院林鶯語,

  斜日簾櫳海燕飛。

  九十春光今已半,

  行人到此也應歸。

  ——摘自《清詩别裁》

  姚亦(清朝時期)

  江蘇江陽人。清代女畫家。

  姚亦爲畫家周禧的弟子,其善畫,所畫花卉清新秀麗,有文淑遺意。

  姚若衡(清朝時期)

  字芷湄。室名紅香閣。江蘇人。清代女畫家。

  姚若衡爲姚保申之女,江陰夏氏室。姚若衡工書詞,尤精繪事。

  姚雲書(清朝時期)

  號香坪。浙江錢溏人。清代女畫家。

  姚雲書幼時聰敏好學,長大後嫁同邑任氏爲妻。姚雲書通曉音律,嫻吟泳,尤精繪事,畫蝴蝶頗工緻。

  姚氏(清朝時期)

  廣西桂林人。清代女戲曲家。

  姚氏爲朱鳳森室。聰慧文雅,好文詞戲曲。姚氏著有《才人福》傳奇。此戲未見著録。此外,姚氏還著有《十二金釵》等曲。

  姚若翼(清朝時期)

  字伯右、一字寒玉。江蘇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清代畫家。

  姚若翼工詩,善畫,尤擅畫墨梅。姚若翼曾取鐘山梅瓣粘於便面,而以筆添枝干其上,極有生韵,時人稱之“姚梅”。

  姚節(清朝時期)

  字竹友。浙江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節工詩文,尤善竹石之繪事。姚節爲人悦略,嗜酒成性,常於醉後作小竹、泉石之畫,頗具逸致,醒時則不能及也。

  姚黄(清朝時期)

  字坦仙。安徽六居人。清代書畫家。

  姚黄工書法,師習晋鐘繇、王羲之筆意,脱穎而出。其亦善繪畫,尤擅山水,近似宋郭熙、李成風格,清新高雅。

  姚瀅(清朝時期)

  初名光瀅,字蓮浦,又字柳汀。浙江人。清代金石家。書畫家。收藏家。

  姚瀅少年時就酷愛金石書畫,遇有名迹,不惜巨資購藏。

  姚瀅工書法,凡古人筆迹臨摹無不肖似,篆隸自成一家。其刻印獨步一時,晚年偶作山水,兼以指畫遊戲。

  姚三聘(清朝時期)

  字莘尹,號江村。江蘇嘉定(今上海)人。清代詩人。

  姚三聘好古詩,詞賦,不作近體。其能畫,傳有《清風室》詩。

  姚天虬(清朝時期)

  字元錫。浙江紹興人。清代書畫家。

  姚天虬以書畫得名。其畫山水,能仿元代四大家的筆法。姚天虬的書法更爲精彩,其成就高於畫藝之上。

  姚鐘葆(1882—1927)

  字叔平,室名性安廬。江蘇吴縣(今屬上海市)人。近代畫家。

  姚鐘葆能詩,善畫,工山水,用筆蒼勁,變化多方,其寫山水私淑胡遠,筆意新穎,布局精構,既而棄之,草草下筆,專主氣韵。後轉以甜熟病之,畫不得見重,益酗酒成性,後咯血而亡。著有作品《性安廬畫稿》圖傳世。

  弟弟姚鐘藩,字季翰。亦爲畫家。擅畫山水,在蘇滬與其兄齊名於當時。

  姚文昌(清朝時期)

  字武星。安徽黟縣人。清代畫家。

  姚文昌善畫山水、人物,取景得真。

  姚成星,爲姚文昌侄孫,字泰階。亦爲畫家。工畫山水,尤擅長繪墨蘭。

  姚廡(清朝晚期)

  字鐵梅,别號廡下生。江蘇婁縣人。清代詩人。

  姚廡能文,尤工詩。張文虎謂其“少歲於詩甚不經意,旋爲之,亦旋棄之。瞼歲始録稿”。 姚廡爲人灑脱無城府,近似率易。然當衆論紛騰時,出一言足以傾座。其詩亦然。“觀其撫時述事,觸目感嘆,及殷殷於朋友之誼,慨然自見胸臆,誠非涂飾性靈者可比也。”。姚超稱其“詩文敏捷,談筆傾座,其書尤多離亂之作,斥言時改不言避,蓋杜陵詩史之遺也。”

  姚廡著有《樹梅花老屋詩》三卷。

  姚學甲(清朝時期)

  字聯芳,號半塘。山東鉅野人。畫家。

  姚學甲於清代科舉中進士及第。曾任江蘇嘉定(今上海)縣令等職。姚學甲善繪事,尤其擅長山水之畫。

  姚濬(清朝時期)

  字翼堂,號雲牖。浙江海寧人。清代畫家。

  姚濬善繪事,尤擅山水,作品林巒深秀。其畫法不爲陳規所約束,具有自創的格局。

  姚世瓚,姚濬兒子,號鐵峰。亦爲畫家,自幼得父親親授畫技。繼承家法,作品頗爲世人贊賞。

  姚(清朝時期)

   字竹齋。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詩人。

  有關姚的生平事迹不詳。附詞一首:

  滿江紅咏螢

  螢火微鮮, 湘簾外,亂星如滴。最好是,初殘小雨, 流光熠熠。 暗水池塘分又聚, 簾花顛倒疏還密。 颶高樓,蔌蔌晚風斜, 飛無力。

  臺榭下, 欄干側。 驚少婦, 傷孤客。 看深閨巧入, 繞人羅褶。 僅可輕翻團扇低, 莫教浪惹蟏蛸織。 伴蛩吟,一夜好燈兒。 相憐惜。

  姚士在(清朝時期)

   字君山。安徽省桐城人。清代詞人。

  有關姚士在生平事迹不詳。

  附詞一首:

  千秋歲和王丹龍十五日自壽韵

  君家骨换,

  服髓曾留半。

  嘗學易,

  能觀變。

  延生黄蜜貴,

  避世青山賤。

  人似玉,

  才雄八鬥凌千卷。

  莫道稱觴晏。

  陌柳絲初亂。

  堪玩賞,

  何嗟嘆。

  文章司馬法,

  意氣元龍願。

  長不老,

  笙吹緱嶺原非幻。

  姚曦(清朝時期)

  字符暉。江蘇崑山人。清代畫家。

  姚曦善畫,尤擅山水之畫。姚曦爲清代畫家張槚的女婿,獲得岳父親授指點,技藝大有長進。

  姚文英(清朝時期)

  字子含。江蘇溧水人。清代畫家。

  姚文英工詩、詞,善畫。尤擅作山水之畫。

  姚珩(清朝時期)

  字子行,號白庵。浙江湖州人。清代畫家。

  姚珩善畫,尤擅點染花鳥及蔬果。姚珩曾作有《寫生果實卷》、《寫生蔬果卷》,傳於世。

  姚子懿(清朝中期)

  浙江嘉興人。清代戲曲家。

  姚子懿善編寫戲曲。《傳奇匯考》,《曲海總目提要》皆著其録《後尋記》,凡二卷三十九出。《綴白襲》中選有其曲《後索債》,《後府場》,《後金山》三出等。

  姚循陔(清朝時期)

  字補南,號春庭。原籍浙江嘉興,後居硤石(浙江海寧)。清代金石家。

  姚循陔少壯有志,曾學習少林派拳法。後入學爲生員,不願爲八股之束縛,遂棄學經商。

  一天,姚循陔外出乘舟販布,夜行遇盗,同伴皆驚恐,姚循陔奮起一擊,擊斃盗首,賊黨盡逃。

  姚循陔長期閒居蔣氏來青閣。喜治印,後專治印類,尤擅琢硯,頗精妙的作品。

  姚袁(晚清時期)

  字元牉。浙江省嘉興人。清代詞人。

  有關姚袁生平事迹不詳。

  附詞一首:

  浪淘沙秋閨

  未晚預思量。

  準備愁腸。

  薰籠香燼怯新凉。

  野月潮高風漸峭,

  獨掩紗窗。

  隻影最悲傷。

  莫剔銀缸。

  那堪笑語度東墻。

  惱得人兒魂欲斷,

  錯數更長。

  姚常生(清朝時期)

  四川成都人。清代畫家。

  姚常生善畫山水、花卉,筆墨空靈,生動有法。

  姚師釗(清朝時期)

  字輔康。浙江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清代畫家。

  姚師釗工書,尤能寫意花卉。

  姚恩甲(清朝時期)

  字東麓,號青震。生卒年、籍貫不詳。清代畫家。

  姚思甲自幼工六法山水,極具古檏之氣。其善畫驢,曾作《秋山行旅圖》,以折篥而畫百數十驢,無一重復,或行或卧,莫不惟妙惟肖。年七十餘卒。

  姚光虞(清朝時期)

  字宗衍。江蘇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光虞擅長繪畫。

  姚揆(清朝時期)

   字若心。江蘇嘉定(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揆擅長繪畫,山水之法師宗倪瓚。

  姚鐘, 姚揆兒子,字粲谷。清朝諸生,亦工畫,爲畫家。

  姚光昕(清朝時期)

   字蘭野。安徽旌德人。清代畫家。

  姚光昕生卒年不詳。爲清朝監生,嗜好翰墨,以詩畫自娱。其書法宗米芾、董其昌,翎毛師黄太。姚光昕對山水、人物、草蟲無不精。

  姚光憲(清朝時期)

  號蓮石。生卒年不詳。浙江杭州人。清代畫家。

  姚光憲善畫山水,並工詩詞。姚光憲與名畫家戴熙同時代齊名。

  姚仁壽(清朝時期)

  號琴孫。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壽仁善書墨畫,其畫作極有暗香疏影之致。

  姚亢宗(清朝時期)

  號緗林。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亢宗工詩,更精於繪畫。

  姚謙(清朝時期)

  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謙工畫着色花卉,筆意生動,與秀水人錢岱雨畫風較爲近似。

  姚肇基(清朝時期)

  江蘇省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玉雕工匠。

  姚肇基原本在蘇州從事玉器雕琢工。姚肇基技藝超群,創意新奇,往往有出色之作。之後,姚肇基被蘇州織造選送入京都清宫造辦處,專門從事雕制玉器。

  姚藍(清朝時期)

  福建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藍善畫人物,衣物飄舉,賦色淡雅可喜。

  姚蔚池(清朝時期)

  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營造家。

  姚蔚池爲營造名師姚玉調之子。自幼受家庭影響,酷愛營業創造。姚蔚池極有异才,尤善圖樣,平地頑石、一經其手,搆制天然之神奇。

  姚榕(清朝時期)

  浙江杭縣(杭州)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榕善畫墨筆梅干,與同鄉山水畫家徐金式齊名。

  姚霽(清朝時期)

  字旦青。浙江嘉興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霽善畫,尤擅作人物、花鳥之畫,兼工寫照。

  姚沾,姚霽之弟,字千若。亦爲畫家。但畫風技法與其兄相异。姚沾善畫人物、花鳥及寫照。

  姚雨雲(清朝畫家)

  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雨雲善畫,仿宋,元人筆意。曾作《斷橋野渡》、《平林秋色》蕭疏淡遠,筆墨俱化。

  姚魁(清朝時期)

   字梅厙。安徽舒城人。生卒年不詳。清代書畫家。

  姚魁工書法,亦擅長繪畫。

  姚椿壽(清朝時期)

  號樹南。江蘇江寧 (今江蘇省南京市) 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椿壽善繪事,尤工山水之畫。

  姚楷(清朝時期)

  字正之。金山(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楷善畫,尤擅長畫牡丹、花卉。

  姚深(清朝時期)

   號又巢。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深善畫,尤工花卉。

  姚兆, 姚深兒子,號鏡芙。秀才,亦爲畫家,善畫山水。

  姚大勛(清朝時期)

  字受東,號學耐。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書畫家。

  姚大勛以書法聞名吴中。其行書、楷書結構嚴密,奔放豪邁。畫學師法董其昌,間寫山水,枯毫濡墨,灑然出塵,亦具華亭意趣。

  姚錕(清朝時期)

  字霽山。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錕工詩,擅長繪畫。

  姚匡(清朝時期)

  字石村。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匡善畫山水,尤擅長畫鬆。薑西溟過慈仁寺海棠院,見其畫壁老鬆,有趙恒夫題識雲:“石村與石谷同師,指授畫格,故不相上下,今石谷名重天下,而石村旅况寥落如故,故特令其畫壁,以當子昂之琴”。由此可見姚匡爲名流重愛如此。後來,姚匡行游至京師,被征入清廷畫院任畫師。

  姚濤(清朝時期)

  字松山。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濤年少時爲浮屠,長大後習繪事,且學藝大有長進。姚濤尤工山水之畫,皆氣勢傳神。

  姚敏修(清朝時期)

  字遜公。浙江秀水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敏修善畫,尤擅山水之畫。

  姚銓(清朝時期)

  字鶚生,號蘧溪。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銓曾從江聲學畫竹,間寫花卉並篆刻,其搆思敏巧。

  姚頌(清朝時期)

  字號、籍貫、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頌善畫,尤擅山水之繪事。

  姚源(清朝時期)

  字澄千。江蘇崑山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源爲畫家王翚弟子。工書畫,書學歸莊,山水師顧卓。姚源曾摹烏目山人稿本,不逾繩尺,而氣韵生動,别具烟霞之趣。

  姚源好酒,因家貧而不常得酒,多以畫質酒肆,死後無子,長縑巨簀多歸酒肆之手。

  姚森(清朝時期)

  籍貫、字號、生卒年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森善畫,尤長山水之畫。

  姚權(清朝時期)

  浙江錢塘人。籍貫、字號、生卒年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權善畫,尤工花鳥之畫。

  姚嗣懋(清朝時期)

  字本仁,號修田。浙江錢塘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嗣懋家中有玉玲瓏石,是北宋花石納物,自號靈石山樵。其畫山水取法宋元。姚嗣懋爲奚鐵生入室弟子。花卉宗南田翁,秀雅不俗。曾寫蔡浣霞“小桃隔院破春夢,素月對人冷如禪”詩意,極爲工緻。姚嗣懋曾與奚鐵生爲小油合作《葵萱桅子圖》,今存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姚紹干,爲姚嗣懋從子。亦爲畫家, 善畫,尤長山水之畫。

  姚熔(清朝時期)

  浙江仁和人。字號、生卒年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熔善畫,尤工墨梅之畫。

  姚世翰(清朝時期)

  字素行。江蘇金山(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書畫家。

  姚世翰善草書、工畫。

  姚正鏞(清朝時期)

  字仲海。遼寧蓋平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正鏞善畫山水、花鳥,梅花饒有古致。姚正鏞曾作有《枇杷櫻桃圖》、《仕女圖執扇》、《紅蕉黄菊圖》等作品均傳於世。

  姚汝頌(清朝時期)

  字韵清,號嘯岑。安徽和州(今安徽和縣)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汝頌以書畫聞名。其畫筆超絶, 精於山水、花卉等繪事,墨竹尤入能品。

  姚樹勛,爲姚汝頌兒子,字竹農。亦爲畫家。畫法得父之親傳,頗爲高雅。

  姚錫綬(清朝時期)

  字紳伯。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錫綬工畫。尤擅山水之作,筆墨工細,並能詩文。

  姚培元(清朝時期)

  字浩修。上海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培元工詩,畫山水得名家王原祁之傳。

  姚爾雲(清朝時期)

  福建晋江人。字號、生卒年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爾雲善畫山水,仿宋、元人筆意。

  姚頤壽(清朝時期)

  字朵雲。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頤壽善畫山水及仕女人物。

  姚(清朝時期)

  字樓谷。浙江石門(今崇福)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爲名畫家吴伯滔弟子。善畫,尤工山水,能繼承師門技法。

  姚世仲(清朝時期)

  字素履。金山(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世仲善畫,尤擅草蟲、翎毛。

  姚世輪,字素行,姚世仲之弟。亦爲畫家。姚世輪善草書,長於草蟲及蘆雁之畫。

  姚廷木(清朝時期)

  字克修,號省夫。江蘇南匯(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廷木生性好瀟灑,喜山水、好音律。其習樂器必精且熟而後已。後尊父親之意,改弦易撤,遂學山水之畫。

  姚廷熙(清朝時期)

  字文治,號彦春。江南(今上海市南匯)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廷熙 善畫,尤工設色花鳥之畫,間善白描人物,亦有佳致。

  姚廷槐(清朝時期)

  字植三,號培齋。江南(今上海市南匯)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廷槐精於小兒醫術,善畫,其寫蘭尤俱秀朗清逸之意。

  姚廷讓(清朝時期)

  字子遜。金山(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廷讓工吟咏,善繪事。其曾畫《枯木寒鴉》圖,蒼凉細潤,頗有丹丘生筆意,蕭疏秀雅。

  姚廷美(清朝時期)

  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廷美善畫,筆法雅致,畫風清朗。 有作品《餘閑圖》傳世。

  姚坤壽(清朝時期)

  原名奎藻,字筱湘。金匱人。生卒年不詳。清代書畫家。

  姚坤壽精小楷,善畫花卉。

  姚禮修(清末民初時期)

  字叔若,又作粟若。廣東番禺人。生卒年不詳。畫家。

  姚禮修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專攻水墨畫,尤擅長山水與花卉。

  姚儀(清朝時期)

  字有巢。浙江錢塘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儀工花卉,其筆致剛建,能自成一家。

  姚瑞(清朝時期)

  字秋含。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瑞善畫,工花卉。

  姚世雄(清朝時期)

  字子英。生卒年、籍貫不詳。清代畫家。

  姚世雄善畫,尤工花鳥之畫。

  姚星甫(清朝時期)

  浙江仁和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星甫善畫,尤擅作山水之繪事。

  姚鑾(清朝時期)

  字栖谷。浙江石門 (今浙江省崇福) 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鑾爲名畫家石濤弟子,畫山水之法得其師傅真傳。

  姚詩聰(清朝時期)

  字德臣。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詩聰善繪事,工尤花卉之畫。

  姚年(清朝時期)

  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年善畫,尤擅長人物、花鳥及寫照。

  姚政(清朝時期)

  字純夫、一字賁圖。平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政善畫,尤工人物。其所畫仕女,窈窕多姿,靈動生活。

  姚之麟(清朝時期)

  字虎臣,號南溪。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收藏家。

  姚之麟善畫,尤擅長於人物,於古衣冠皆能識别其制度,師法陳老蓮。姚之麟又好藏金石書畫,并且精拓鐘鼎古泉。文獻收藏家黄丕烈尤推崇姚之麟。曾燠重刻元人影宋鈔本《爾雅音圖》四卷, 姚之麟爲之繪圖,極精。姚之麟曾臨吴道子《天龍八部圖》,神形兼備。

  姚培俘(清朝時期)

  字春帆,號春樊。上海華亭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培俘善繪事,尤工山水、花卉之畫。

  姚學灝(清朝時期)

  字天如。江蘇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學灝工詩,善畫。尤其擅長畫蘭。

  姚念祖(清朝時期)

  字幼平。四川省南充人。生卒年不詳。

  姚念祖於年少之時就開始經商,走遍四方,壯年時返回家鄉。姚念祖經歷了許多見識,他感嘆説:“俗偷,其實在不可爲矣。商爲之尤賤乎。”有人問其原由,姚念祖回答説:“人無信不立,吾足迹半天下,言而信者百中一二人。以是知俗之衰。若商賈則尤習虚誕。並百中之一二而無之,不更可賤乎。”

  於是,姚念祖就自己投資開了四個商貨行,商品都標明價格。並告誡店員不可欺騙顧客。過了三年,資本虧盡,四個貨行都倒閉。

  有刻薄的旁人譏笑他,可姚念祖並不後悔。可以這麽説,時至今日,商人相互告誡不可以以誠實的話對待顧客,也可能是鑒於姚念祖所爲的教訓。

  姚旭明(晚清時期)

  字横溪,號敝廬。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詳。清朝官員。

  姚旭明爲清末舉人。授陝西鳳縣知縣,移任寧羌州(今寧羌縣)知州。後任四川知府等職。

  姚春熙(清朝時期)

   字好樓。江蘇南匯(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詩人。

  姚春熙爲清代諸生,工詩、古文辭。

  附録詞一首:

  茸城竹枝詞 

  紫蓋三分霸業銷,

  五茸城堞枕江潮。

  東風又緑蘼蕪岸,

  幾見吴王獵騎驕。

  姚其(清朝時期)

  字淞隈,號蔭喬。江蘇南匯(今上海)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詩人。

  姚其積學早世。著有《蔭喬遺稿》。

  附詞一首:

  不波舟棹歌

  九峰三泖一漁郎,

  賦性閒情愛水鄉。

  舊有一舟妝點住,

  藏身且喜拙兼藏。

  姚文榮(清朝時期)

  字欣木。江蘇南匯(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詩人。

  有關姚文榮生平事迹不詳。

  附録詞一首:

  周浦竹枝詞

  十丈長繩着地拖,

  今朝開始丈官河。

  諸君尺寸須細量,

  莫當看花走馬過。

  姚有彬(清朝時期)

  字藝諳。江蘇南匯人(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詞人。

  姚有彬丹徒教諭,著有《藝諳吟稿》。

  附録詞一首:

  周浦竹枝詞

  月和橋畔月凌空,

  猶鏡當年太守忠。

  如此烽烟如此月,

  駐防誰是晋袁崧。

  姚應仁

  生卒年、字號、籍貫皆不詳。

  姚應仁著有《詩述述》一捲等。

  姚昺

  生卒年、字號、籍貫不詳。

  姚昺著有《永州府志》十卷。

  姚明善

  湖南臨湘人。生卒年不詳。

  姚明善官至監察御使一職,其於任職期間,曾隨平江伯陳瑄開鑿運河。

  姚文光

  生卒年不詳。湖南臨湘人。

  姚文光官任江西贛州知府一職,兼護理吉南贛寧兵備道等事。

  姚其旋

  湖南武陵人。生卒年不詳。清代官員。

  姚其旋官歷任清知縣、松江府同知等職。

  姚華瓚

  湖南東安人。生卒年不詳。經學學者。

  姚華瓚精於研究《易》學。著有《卜易正斷》。

  姚連昇(清朝時期)

  湖南長沙人。生卒年不詳。清代官員。

  姚連昇爲清軍湘軍將領。曾以戰功官任提督一職。

  姚紹崇

  湖南益陽人。生卒年不詳。學者。

  姚紹崇著有《論語衍義》、《廣西志略》等。

  姚大節

  遼寧省廣寧衛人。生卒年不詳。清代官員。

  姚大節曾任駐守遼陽副總兵等職。

  姚承光(清末民國時期)

  生卒年、字號、籍貫未詳。武術家。

  姚承光爲中國意拳第三代衣鉢傳人。姚承光自幼隨父姚宗勛先生學習意拳。其聰慧思敏,刻苦專研,善於思索,並得到嚴師慈父姚宗勛傾囊傳教。姚承光功力深厚,爐火純青,多年來接受過中外各路搏擊高手的挑戰,雖每戰必勝而不驕。姚承光的學生遍及海内外。

  姚承光歷任北京武協意拳研究會會長、宗勛武館館長兼總教練,在廣東、山東、貴州、河南、山西、河北等全國各省市創立意拳研究會,且身兼名譽會長及總教練之職。姚承光爲香港意拳學會技術顧問、香港姚氏意拳紀念研究會名譽會長、日本太氣拳總會名譽會長、波蘭意拳學院名譽院長、韓國意拳研究會名譽會長、英國意拳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

  姚承光著有《中國意拳》一書及意拳系統學習教材。姚承光子承父志,爲弘揚光大意拳不遺餘力。

  (注:姚宗勛先生係意拳創始人王薌齋之衣鉢傳人。)

  姚嘯鬆(清末民初)

  字墅樵。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詳。近代畫家。

  姚嘯鬆擅繪畫花卉、翎毛、走獸皆能。

  姚景崇(晚清時期)

   字翊唐。奉天(今遼寧省沈陽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詞人。

  姚景崇官邑令。生平事迹不詳。

  附詞一首:

  小重山懷叙彝上人

  翠碧青藤白板扉。

  山南樓隱處、晚煙迷。

  年來頻訪遠公蹊。

  清潭久,

  鬆下露沾衣。

  一别幾多時。

  蕭疏黄葉墜、動離思。

  囊中撿得舊時詩。

  人何在,

  宛在水中湄。

  姚期穎(清朝晚期)

   字昇秀。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詞人。

  有關姚期穎生平事迹不詳。

  附詞一首:

  蘇幕遮

  柳將殘,

  荷漸倒。

  裊裊寒煙,迷却歸飛鳥。

  庭院深沉人語少。

  只有嬋娟,

  窺見羅幃悄。

  别多時,

  人易老。

  百尺紅樓,望斷西陵道。

  劃斷欄杆愁未了。

  落盡殘星,

  又見紗窗曉。

  姚汭

  字水北。江蘇金山(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貢生。

  姚汭著有《二十三桂堂詞》一捲。

  姚直甫(清末民初)

  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雕刻工藝師。

  姚直甫喜愛飼養秀眼鳥,自製金絲籠,對籠絲眼的步弓雕得節節不同,使人無法仿傚。因此“直甫籠”成爲重金所不易購置的骨董一般稀珍。姚直甫還能製作秋蟲的竹籠等小品,雕刻也極其精緻。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