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寬基礎、重實踐、强應用、國際化——學院本科教學工作總結

  一、專業沿革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成立於2002年10月,其前身是創建於1929年的中山大學地理學係,該係是我國最早在理科開設的地理學係之一。

  中山大學地理學係成立後,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變革,於1952年設置了自然地理學專業,1956年設置了經濟地理學專業,1959年地質係並入,1961年設置氣象學專業,1972年設置水文學專業,成爲擁有五個專業的大係,並於1961年在全國首批招收研究生。1977年後,地理學係的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水文學三個專業先後恢復招生,同時招收碩士研究生。1979年地質、氣象專業分别獨立成係,1993年又分出成立了環境科學係,同期又在原地理學係的基礎上分别成立了河口海岸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遥感應用中心、地球與環境科技應用研究中心和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等機構。

  爲了加强中山大學地理學科各個單位之間的交流與融合,進一步增强地理學科的整體實力,2002年中山大學整合原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中的地理學係、河口海岸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遥感應用中心、地球與環境科技應用研究中心和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等所有地理學科機構,成立了現今的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二、學科發展概况與特色

  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設有城市與區域規劃係、國土資源與環境學係、水資源與環境係、遥感與地理信息工程係四個係,以及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河口海岸研究所、土地研究中心、水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遥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應用中心、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規劃設計研究院、灾害研究中心、地理學實驗教學中心9個研究開發機構。

  目前,學院具有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國家重點學科——人文地理,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海岸海洋地理學4個博士點;擁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水文學及水資源、海岸海洋地理學、城市與區域規劃6個碩士點,設有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水文與水資源工程5個本科專業。截止2009年10月底,學院擁有全日制在讀本科生1271人,博士研究生152 人,碩士研究生238人。

  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是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學科研究特色且部分分支學科處於國内領先地位的高校主要地理院係之一。人文地理學總體上處於全國前列,其中城市地理學和旅遊地理學兩個分支學科居全國領先地位。

  中山大學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本科專業是全國這個專業的一個起源,該專業的本科教學規範由我們中山大學爲主來編制。該專業具有强勁的發展勢頭。該專業所依託的人文地理學在2000-2005年是國家人文地理學2個(北京大學、中山大學)重點學科之一;2005-2010年是國家人文地理學3個(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重點學科之一。

  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所依託的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學科,2007年成爲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學科;2007年被定爲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的培育學科。水資源與環境研究、地理科學專業也在全國享有較高聲譽。2000年新設立的城市規劃五年制工科專業,於2009年通過建設部的專業評估,辦學質量與水平獲得評估專家的好評。

  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國内外學術交流頻繁,與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以及香港和臺灣等地區的相關機構保持着長期穩定的交流與合作,先後開展了近20項國際和粤港合作研究,學院教師經常到國外和香港進修、學習、講學、考察、合作研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了學院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提高了師資隊伍素質,爲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十分有益的基礎。

  三、發展思路和規劃

  學院一貫重視本科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推行“一二三”的發展戰略,即一個理念:本科教學是大學老師的立足之本,大學裏没有任何事情比本科教學更重要;兩個保障:建立健全本科教學制度,加大本科教學經費投入;三個監督:教學督導員督導、院係領導檢查、全體學生評比。

  四、人才培養特色

   “寬基礎、重實踐、强應用、國際化”是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本科生培養的宗旨。

  “寬基礎”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①學院本科專業以理科爲基礎,逐漸發展爲理科、工科、文科相結合的多樣化專業;地理學在學科分類上屬於理科,地理科學專業是理科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以自然科學爲基礎研究人文現象;城市規劃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是工科專業。②畢業生多就業於城市規劃、國土、水利等政府部門及設計單位、房産公司等,學生畢業後工作能快速適應工作角色並能取得成績。如香港大學地理係主任林初昇教授、世界銀行總幹事張軍、廣東省建設廳廳長房慶方皆爲我院經濟地理1977級學生;還有很多畢業生活躍在各級城市、國土管理部門及科研單位,已建立起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僅2006年,我院就有8名本科畢業生到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MIT等國際著名大學攻讀研究生。

  “重實踐、强應用”具體體現在:①野外考察、參與規劃實踐,是地理學的特色,每一個專業都有野外考察或者規劃實踐鍛煉的機會,如學院組織的甘肅河西走廊考察、德國考察、瑞士考察,通過這些活動力争做到本科教學室内與室外相結合;②學生直接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做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③學生城市與區域規劃、旅遊規劃、水資源規劃、環境遥感科研等項目,做到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國際化”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①從國外長期或者短期聘請教師,從國外引進教師,逐步實現教師的國際化:②采用原版教材以及課程的雙語教學,力争實現教學的國際化;③給本科生提供的國際交流、考察和學習的機會。

  五、教學改革

  1. 以學科建設爲龍頭,推進本科教學發展

  依據地理科學發展趨勢和特點,學院在制定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時,始終確立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和中心地位,將本科的學科建設作爲整個工作的龍頭,積極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學科發展和社會的需要調整專業的設置與布局。經過學科建設的發展,穩定了地理學院在理科綜合性院校的地位,同時爲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增加學生就業門路拓展了空間。

  地理學院成立之前,原地理係共有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城市規劃和地理信息系統四個本科專業。學院成立之後,隨着師資隊伍合理、有效的組合,學院在教務處的大力支持下,新增了旅遊管理專業(後調整到旅遊學院)、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城市規劃專業(市政管理方向)。

  2. 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與改革,適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教學研究方面,近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03年,“城市地理學”被評爲廣東省高校精品課程;2003年,“城市地理學”和“旅遊地理學”入選國家 “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劃”;2005年, “探索地理學複合型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獲得廣東省教學研究成果一等奬。2005年,“地理信息系統”課程被評爲廣東省高校精品課程;除學校的研究論文集外,2005年學院主編出版了一本《地理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教學研究論文集,收集論文五十多篇。

  地理學是一門兼顧自然與人文、理論和實踐性很强、研究對象和内容處於快速的變化之中的學科。以“寬基礎、重實踐、國際化”爲主綫,積極對本科專業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和修訂。教學計劃調整的基本思路是:適應學科發展和社會需求,拓展專業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開拓能力,體現學科交叉,培養創新人才。具體措施有:加强理論基礎,擴大共同課程比例;强化實踐技能培養,增多方法類課程;注重地理綜合,體現學科前沿;突出學校特色,建設名牌課程;擴大選修課程比例,爲學生自主、能動地學習提供空間和發展條件;增多專業方向板快,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每次的教學計劃編制中,根據我院已有課程體系中所存在的問題,對各個專業的課程體系提出了拓寬基礎、加强應用、注重方法的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思路,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課程體系的改革。這次新修訂的教學計劃提出全院設立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遥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測量與地圖學七門公共基礎課程。

  3. 着重教學管理相關制度的建設。

  爲了使教學工作管理有章可依,並符合學院的學科特點和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從2002年底就開始着手進行地理學院本科教學管理細則的制定,提交學院教代會審議通過,從2003年9月開始正式實施。地理學院的本科教學管理細則,對教學及其管理提出了詳細的、具體的數量與質量的要求,具有比較强的可操作性,是目前學院教學管理工作和考核教師教學工作的基本依據。

  爲了保证管理制度的實施,學院實行了教學督導員制度,學院專門聘請了5位熱心學院教學工作、責任心强的退休教授成立了學院的教學督導組,劉琦教授爲組長,對全學院的教學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同時參與對專業教師教學質量的評估工作,實施效果良好,對教學工作帶來了較大的促進。

  同時,爲了規範教學督導員的工作,學院也專門制定了教學督導員工作細則,對教學督導員的工作任務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爲了有效的監督教學效果,多年來學院一直堅持學生對教師授課進行打分評價,並及時將有關評價結果反饋給教師,對教學工作起到了明顯的監督和促進作用。

  另外,爲了保证推免碩士研究生的有序進行,2008年學院制定了推免研究生工作的細則,爲了保证七門公共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質量,2009年學院制定了課程研究小組實施辦法。

  4. 注重實踐技能培養,産學研相結合培養學生

  地理野外實習是掌握地理學基礎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工作技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地理學科各個專業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的主要方面。中山大學地理學係素有注重野外考察和社會實踐的良好傳統。近年來,在教學經費嚴重不足,尤其是實習經費極爲短缺的情况下,學院將本科教學與地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參與地區發展規劃等横向課題的形式,爲學生提供實習場所和條件,保证了教學實踐環節的進行,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基礎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與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生因實際工作能力較强而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近五年年均科研經費3000多萬元,通過本科生參加老師科研項目、本科畢業論文、野外考察等方式直接支持本科教學。2001-2005級學生主持與參加科研項目累計241項,其中學校資助項目90項,學院老師資助項目151項。

  5. 通過各種形式建立實習基地,提高教學質量。

  各種類型的實習活動(包括課程實習、認識實習、生産實習、畢業實習等)是地理科學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實習歷來是地理學教學重要的一個環節。但隨着知識量的增加、課程設置的增多,以及學生規模的擴大、物價上漲,本科教學實習的規模以及内容都在壓縮,地理學實習考察的傳統正在喪失。爲瞭解决這個問題,開展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就顯得十分必要。我們以地理學、水資源、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專業爲基礎,同政府、企業、大學等合作,建立了校内、校外、境外、國外等不同層次、不同内容的實習基地22個(其中,校内實習基地3個,校外實習基地17個,境外、國外實習基地2個。22個實習基地中,自己出資建設的基地有4個,與政府合作建設的有10個,與企業合作的有5個,與大學合作的有3個)。實習基地的建設,不僅緩解了實習經費不足的問題,保证了各類實習的順利進行,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創新能力,使學生接觸了社會、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爲我院實現“寬基礎、重應用、强實踐、國際化”的學生培養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 關愛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院成立以來,在建設優良學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並取得好成績。如學院的班集體連年被評爲學校優良學風標兵班。如2001經濟地理班被評爲全國紅旗團支部,2004經濟地理班被評爲全省先進班集體。

  學院通過這種渠道設立奬學金是助學金。如1987級校友設立的奬學金奬勵優秀學生,學院建立凝炬基金會,關愛貧困學生。

  學院積極開展社團活動與科研活動並取得好成績。如2004、 2006、2007、2009年我院本科生多次獲得建設部實踐活動、建設部城市規劃專業社會調查報告奬勵。學院發起並舉辦了華南地區及全國高校的地理文化PPT大賽並獲得良好反晌。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新的問題不斷出現,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進一步提高師資水平,進一步增加教學經費的投入,提高教學質量。

  (周春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