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控制廣州市區人口規模的問題



  朱雲成

  廣州市是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之一,解放以來,人口增减變化波動較大,但總的趨勢則是人口繼續在緩慢增長,尤其是市區人口特别密集,人口繼續增長所帶來的問題很多。本文試就廣州市區人口爲什麽會不斷增長、今後增長趨勢,今後如何控制人口增長等問題加以探討。

  一、解放以來廣州市區人口增長變化的分析

  廣州市區包括東山、越秀、荔灣和海珠四個區,面積五十四點四平方公里,一九七八年人口一百六十八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三萬零九百四十七人。

  一九五O年初,市區人口爲一百零五萬人,到一九七八年底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年平均增加二萬一千八百人,年遞增率爲百分之一點六,增長速度比較緩慢。但二十九年來,前十一年與後十八年人口增長變化情况很不相同,須分别考察。

  前期(一九五O年初至一九六O年底),是市區人口迅速增長的時期。這十一年内,市區人口共增加了九十二萬人,一九六O年底人口總數高達一百九十七萬人。年平均增加八萬三千六百人,年遞增率高達百分之七。這時期,若不計自一九五七年以後,因行政區擴大而增加的人口(總數約二十八萬人),則年遞增率仍達百分之四點四,年平均增長五萬八千人。

  後期(一九六一年初至一九七八底),除一九七八年外,總的來看,市區人口處於停滯和减少的時期。一九六一年,由於市區基本上縮小到一九五八年以前的範圍,加上動員了大批前幾年從農村來的人口遷出,至該年年底,市區人口即下降到一百六十四萬,直到一九七七年年底市區人口只有一百六十三萬,不僅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

  上述兩個時期人口變動情况截然不同,是影響市區人口自然增减和機械增减的許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以下就這兩方面分别進行分析:

  1.市區人口自然增减變化及其主要原因

  人口自然增减變化,表現在人口出生和人口死亡兩方面。廣州市區解放以來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擺動幅度很大,主要受人口出生率的變化所支配,因此,人口出生量和出生率是制約自然增長率變化的主導因素。

  解放後,市區人口出生率經歷短暫的低潮之後,自一九五一年起,即進入高出生率時期,到一九五七年達到最高峰千分之四十三點三。此後開始下降。一九五九和一九六O年,由於國内經濟生活暫時困難,人口出生率下降到五十年代的最低點千分之三十一點一和千分之三十一點四。自一九五O年至一九六O年的十一年内,市區共出生了五十六萬四千人,年平均出生五萬一千四百人,年平均出生率爲千分之三十五點七。

  五十年代市區人口出生量大,出生率高的原因:第一,受當時蘇聯“社會主義國家人口迅速增加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表現”的理論影響,國内有些人形而上學地認爲“人越多越好”,把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節制人口”與反動的馬爾薩斯人口論等同起來,混淆了兩者的本質區别。加上我國封建社會“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等傳統觀念不僅在農村廣泛存在,而且在城市也有深刻影響。第二,當時的一些社會經濟措施,如對城市困難户按人平均進行補助、按每户人口多寡分配職工住房等,客觀上對生育也起了一定的鼓勵作用。第三,解放後城市的廣大勞動人民經濟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文化水平仍較低,又缺乏避孕知識,也會使生育率提高。

  五十年代高出生率的餘波,一直持續到六十年代初。一九六二和一九六三年出生率又開始回昇,出現一個小“馬鞍形”。一九六四年,廣州市開始抓計劃生育工作,此後出生率才大幅度下降,市區進入了低出生率時期。一九六四至一九七八年的十五年内,共出生了將近三十萬人,年平均出生二萬人,年平均出生率千分之十二。這十五年比前十一年少生了二十六萬多人,年平均出生率降低了三分之二,顯示了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市區人口的死亡情况,與出生情况變化特點不同,它幾乎從一九五一年以來就迅速下降,到一九六五年降至最低點,即從千分之十二降到千分之四,變化幅度較小。此後,呈現出緩慢回昇趨勢。分階段來看,前期(一九五O至一九六O年問),年平均死亡一萬零五百人,死亡率爲千分之七點三。後期(一九六一至一九七八年間),死亡量减少,年平均八千八百人,死亡率也降爲千分之五點三。但近幾年死亡率已緩慢地回昇到千分之六左右。

  市區人口死亡量、死亡率一度逐漸降低,爾後又緩慢回昇的原因有三:第一,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關懷城市居民的衛生保健事業,不斷增加醫療設施,開展各種保健活動,增强了人民體質,使居民平均壽命延長。第二,自然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年齡搆成的特點。一般的規律是年青人(嬰兒除外)死亡率低,老年人死亡率高。據廣州市區一九七五年死亡年齡搆成統計:零至十六歲年齡組的人口死亡率爲千分之零點七五,六十一歲以上年齡組的人口死亡率爲千分之四十七。近二十三年來廣州市區年齡搆成已發生較顯著的變化:

  零至十六歲年齡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顯著减少,而六十一歲以上年齡組人口的比重增加了,這樣市區人口死亡率則將回昇。因爲,六十歲以上老年人死亡數一般占市區當年死亡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三,市區工業發展引起城市環境條件的變化。自一九五八年以來,市區建立了許多工業企業,工業有了迅速發展,但同時也有一些副作用,即一些工業企業污染了城市的空氣和水源,影響了市區居民健康。例如,據我們調查,在空氣污染程度最大的區,最近五年的人口死亡率,要比市區平均數高出千分之零點四五至零點六四。

  2.市區人口的機械增减變化情况及其原因

  人口的機械變動,也是影響市區人口增减變化的重要因素。但在各個不同時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一九五O至一九六O年,是以人口機械净增占優勢的高機械遷移率時期。這十一年内,有八年出現人口機械净增,只有三年是機械净减,合計人口機械净增量達十六萬六千人,相當於同期市區人口自然增長量的三分之一强,年平均機械净增(即净遷入量)一萬五千人,年平均機械净增率千分之十點四。該時期,人口遷進、遷出市區頻繁,一般人口遷移率均在百分之十以上,最高年份(一九五六年)達百分之五十八點四。

  五十年代市區人口出現大量機械净增的原因比較復雜,其主導的因素,是由於廣州市的經濟發展,特别是工業發展,需要在農村招收大量勞動力。大量招工,市區人口增加過多、過快,使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比例失調,這就急需進行調整,壓縮城市人口和職工數量。因此,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先後出現幾次人口機械遷移大進大出的不正常情况。例如:一九五四和一九五五兩年,城市人口機械净增九萬多人,一九五六年就出現機械净减七萬多人;一九五九和一九六O兩年,機械净增近七萬人,一九六一和一九六二兩年又機械净减十一萬人。

  六十年代以來直到一九七七年,市區人口機械變動情况與五十年代相反,其特點是以機械净减占優勢的低機械遷移率。這十七年内,有十二年出現人口機械净减,只有五年是機械净增。十七年合計人口净减二十九萬,年平均機械净减一萬八千人,年平均機械净减率爲千分之十點四。這期間的人口遷移率很低,最高年也只有百分之七點一,最低年僅百分之一點九。

  六十年代以來,市區人口機械變動出現大量净减的主要原因,除上述六十年代初期壓縮城市人口以外,最重要的因素是自一九六八年起貫徹執行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政策。據不完全統計,廣州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累計總數有三十多萬人。其中絶大部分爲市區的知識青年。另外,據近五年市區人口遷出量統計,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占年平均人口遷出總數的五分之三强。其次,一九七五年以前市區的招工量也很少,常年招工量還不到一萬人。一九七五年以後,雖有較大增長,但也不過二至三萬人,與多年累汁上山下鄉知識青年數相比,仍相差很大。

  一九七八年,市區人口出現了自一九六一年以來最多的一次機械净增,增加了五萬三千多人,使人口總數劇增至一百六十八萬人。其原因是:①招工量大,占總遷入量的三分之一。②招生數量增加,接近占總遷入數的十分之一。③落實政策遷回市區的人數占總遷入量的百分之十三點六。④大批幹部調入,隨遷家屬人數遷入也不少。一九七九年機械净增量仍可能很多。

  二、未來廣州市人口增長的預測

  要預測市區未來人口增長,須分别預測未來的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的發展趨勢。

  1.市區人口自然增長趨勢的預測

  市區人口自然增長趨勢,决定於出生數與死亡數兩者的發展趨勢。

  出生數的預測:考慮到今後市區人口的生育,將愈來愈嚴格地按國家提倡的計劃生育要求進行,本文就據此作爲預測的前提條件。目前國家提出計劃生育的主要目標是:提倡生一個,控制生兩個。按此要求,制定出以下三個預測方案:

  第一方案預測的假設條件:①每對夫婦都生兩個小孩。②女性年滿二十三歲才結婚。③達到結婚年齡的女性的各年結婚的比例是:第一年占百分之五十,第二年占百分之三十,第三年占百分之十,第四年占百分之十。④婚後的女性生育,第一胎與第二胎至少間隔四年。而各胎的生育比是:第一年占百分之二十,第二年占百分之五十五,第三年占百分之十五,第四年占百分之十。⑤已滿婚齡的女性總數中,有百分之二因疾病等各種原因而終身不婚。結了婚的女性中,因疾病及其他原因還有百分之二不孕。⑥各年齡段的女性活到婚齡期的殀折率,按一九七五年死亡年齡的殀折率扣除。⑦不考慮人口機械遷移的影響。上述假設條件,如結婚比、生育比、不孕率、不婚率,等等,都是通過調查所得,是大致符合實際的。

  第二方案預測的假設條件,除了每對夫婦都生一個小孩外,其他條件與第一方案相同。

  將第一、二兩方案預測的出生數相加除二,可推算出第三個方案,即每對夫婦平均只生一點五個小孩的預測數。

  若能够繼續大力抓好計劃生育工作,争取實現第二方案的目標,則到本世紀末,市區可比第一方案少增加三十四萬六千人。這對加速我國四個現代化,將作出較大的貢獻。

  死亡數的預測:過去我國一些研究工作者或人口規劃工作者預測一個地區未來人口的死亡數,一般多采用先分析假定一個死亡率,然後推算出死亡數。他們所假定的死亡率,是根據歷史資料或參考近幾年情况而推出來的。我們這次推算未來市區人口死亡數的方法,是根據搆成市區目前人口死亡的主導因素——即老年人生理衰老過程而産生的死亡量進行推算的,另外從市區一九七五和一九七八兩年六十一歲以上老年人年齡組的死亡率來看,分别爲千分之四十六點五二和千分之四十二點九八,差别也不大。因此采用這個指標進行推算。

  預測人口死亡數的假定條件:①二十八歲以上到六十一歲的人口的年死亡量(取一九七五和一九七八兩年死亡的平均數)不變。②六十一歲以上人口年齡組的死亡率爲千分之四十三。③六十一歲以上老年人的死亡量占市區年死亡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一九七八年占百分之六十九點六九)。④不考慮老年人的人口機械變動。

  因未考慮今後隨着醫療衛生工作的進展,醫藥科學的進步,特别是對防治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醫藥科技的進步,所産生降低老年人死亡率的可能性。同時,也未考慮今後老年人的機械遷移中,遷出多於遷入的可能性,因此預測的死亡數可能偏高。但是未來一段時間内市區人口死亡率回昇的總趨勢,則很少可能會改變。

  如果每對夫婦都要生兩個小孩,那麽就要到本世紀末(二OOO年)市區的人口增長才降到負數;若能按提倡要求(每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去做,則到一九九O年就可使人口增長降到負數;若平均每對夫婦生一個半小孩,也要到一九九五年才能使人口增長降到負數。關於市區人口自然增長趨勢可參看附圖二(按第二方案作出):

  2.市區未來人口機械增减的發展趨勢

  影響市區人口機械增减變化的因素很多,政策性很强,情况也比較復雜,以下僅就主要增减因素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人口機械增加的主要因素預測:

  招工:是最近幾年市區人口機械增加的主因,據統計,近三、四年招工占市區人口總遷入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目前,市區工業企業職工已達飽和,隨着管理的改善,通過革新、挖潜,技術水平的提高,今後勞動力還會有大量剩餘,可支援其他部門。當前基建和商業服務行業等部門,還需要招收一批勞動力,但容納量也有限,預計幾年後招工將不再是市區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市區的勞動力更新或個别部門出現的勞動力缺口,完全可以靠招收留城待業知識青年、本市下鄉知識青年和從各部門内部調劑勞力來解决。

  大專、中專招生:隨着四個現代化的推進,對勞動力的技術素養要求愈來愈高,廣州是華南最大的文化、技術、科學中心,義不容辭地負有培養各種人材的任務。今後大專、中專都將有較大的發展,盡管其發展規模將受市區的住房和用地所限制,但隨着今後中小學學生數量的不斷减少,可調節出一部分校舍改爲中專或大學。目前大專、中專招生約占市區人口遷入量的十分之一,今後還有可能再提高一些。

  幹部調進與隨遷家屬:近年這兩項遷入占年總遷入量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二,是市區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平均每年净增(遷入量减去遷出量)約三千人。去年落實政策過程中,人口遷入量更多。考慮到文化大革命後幹部已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多,有的機關已存在不同程度人浮於事的情况,若今後采取健全編制、改革管理制度、精簡機構等措施,預計本市不僅不需要再增加幹部,且還有多餘。個别缺口部門似應盡量從市内調節解决,因此今後幹部調進也將不再成爲市區人口機械增加的主要因素。隨遷家屬(包括幹部和招工遷入的家屬)遷入,近年有增加趨勢。這兩類人口加上投親靠友的人口,要求遷入市區者較多,若不采取適當措施,以保持在合理遷移範圍内,則有可能成爲市區人口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近年因病或其他原因遷回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爲數也不少,每年有一至三千人。若當地經濟條件改善,則這類人口遷入量將會减少。

  人口機械减少的主要因素預測: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九七九年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具體政策作了調整以後,市區内每年符合條件需要下鄉的知識青年數量大大减少了。同時,以後每年達到勞動年齡的適齡青年數量也將减少,估計在今後幾年内每年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不過一萬人左右,往後將愈來愈少。由此可見,今後知識青年在人口遷出中將逐漸不占重要地位。

  大專、中專畢業生分配:隨着一九七七年招生數量的擴大,招生制度的改變,預計一九八O年以後,大專、中專畢業生分配遷出,在人口機械遷出中將日益占重要地位。一九七七年,它在市區遷出人數中僅占百分之五。以後比重將會逐步提高。一九八一年以後,或許會超過百分之十。

  退職退休人員遷出:近幾年來,退職退休人員的遷出量均超過遷入量,年平均遷出净差額約一千人。在市區遷出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最高年達百分之九,去年爲百分之四。這類人口的遷出量大於遷入量,與適當照顧退職退休人員可由其子女頂替有關,與廣州市生活水平較高、老年人生活習慣等因素也有關。如果上述情况在以後一段時間内没有多大變化,那麽這類人員遷出量大於遷入量的趨勢仍將繼續下去。在遷出人口中所占比重,亦有可能提高。

  三、今後控制市區人口增長的幾點建議

  本世紀以來,在世界上,首先是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於農業技術的進步,加工工業的蓬勃發展,城市第三類行業(指交通運輸、商業,科技,文教等)的迅速發展,人口愈來愈向城市集中,特别是向大城市集中。這就是資本主義世界城市化的過程。資本主義大城市的人口惡性膨脹,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市區街道不斷向外延伸,侵佔大量農田,住房緊張,交通堵塞,上下班擁擠,城市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等等。這些國家的政府官員或一些學者,雖然也進行過不少調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采取過一些措施,但是由於資本主義制度下城市人口是盲目地、無政府主義地增長的,他們提出的一些建議,所采取的措施,收效甚微。結果仍然是大城市愈來愈大,城市人口愈來愈多,有的矛盾也愈來愈尖鋭。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有優越的社會制度,國民經濟是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我國大城市雖然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類似資本主義國家城市發展的問題,但兩者性質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建國三十年來,我國在控制城市人口增長的過程中,有一些經驗,也有一些反面的教訓。只要我們認真總結歷史經驗,多作調查,深入研究我國城市人口增長變化的規律,那麽控制火城市人口增長的問題,完全是可以解决的。

  根據筆者對廣州市區人口增長問題的初步調查研究,提出以下幾點控制市區人口增長的建議:

  首先,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控制大城市,發展小城鎮”的方針。要使廣大幹部和群衆都認識到,有計劃地控制廣州市區人口的增長,决非權宜之計,而是一項長期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任務。這個任務,關系到我國四個現代化的建設,也關系到市區一百多萬人的工作和生活。它既是當前急需解决的社會經濟問題,也是影響到廣州市今後建設的長遠問題,决不能等閒視之。那種認爲國家經濟情况好轉了,農業生産豐收了,商品糧生産增長了,就可以放鬆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長的看法,是只看眼前,不看長遠的片面觀點。還有人只顧千方百計把廣州市的生産抓上去,而看不到還要控制市區人口增長,這也是見物不見人的片面性。他們没有認識到發展生産與控制人口增長的辯證統一關系,控制人口增長,正是爲生産增長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第二,要認真制訂廣州市的人口規劃,把它完全納入全市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中去。過去的國民經濟計劃,只包括人口規劃的一部分,例如勞動力計劃、教育計劃。近來中央强調了計劃生育以後,人口的生育計劃也被列入國民經濟計劃中去了。但僅僅這樣做,還是不够的。爲了切實完成控制廣州市區人口增長的任務,必須把整個人口規劃都納入全市的國民經濟計劃中去,即還要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計劃、户口遷移計劃、幹部增减計劃、復退轉業軍人的安置計劃,等等,一句話,即既包括計劃生育計劃,也包括控制人口機械變動的種種計劃。不僅要有一個較完善的長遠的人口規劃,還要有年度計劃。人口計劃、規劃都要落實到各個單位,每年還要定期檢查。這就是説,要用抓生産計劃和規劃那樣的勁頭來抓人口計劃和規劃。

  第三,要研究解决控制城市人口增長的管理體制問題。這個問題過去没有引起重視。而關心控制城市人口的一些部門如城市規劃局、公安局等,已在實踐中認識到,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

  據瞭解,按過去的規定,市公安局負責户籍管理,並負責審批城鄉居民的遷移事項,但招工、招生、幹部調動、轉業復退軍人安置等,均由其他部門掌握,公安部門只負責辦理轉移手續而已。同樣的,省駐市機關、部隊和中央直屬單位或駐穗機關、省内各地區駐穗辦事處等單位人員遷入或遷出,則由這些機關單位的系統負責審批,或報省批準辦理,公安局也只負責辦理遷移手續。從全市來看,控制人口增長的問題,雖然許多部門都在管,但從整體上看,却没有一個部門或機構把它全面管起來。顯然,若不改革過去的這套管理體制,不僅人口規劃納入國民經濟規劃會流於形式,而且要控制廣州市區人口增長還會碰到很多障礙。因此需要成立一個專門機構,負責制定人口控制規劃,檢查、執行規劃,並處理協調一些有關控制人口的重大政策性問題。

  第四,抓緊抓好計劃生育工作。華國鋒同志在五届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把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切實控制人口的增長作爲我國發展國民經濟必須抓好的十項工作之一,並把這項工作提到戰略意義的高度,制定了今後争取全國人口增長率下降的具體目標。這説明瞭開展計劃生育的重要性。這與控制廣州市區人口增長戰略任務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抓緊抓好計劃生育工作,是能否控制市區人口增長的關鍵。

  抓緊抓好計劃生育工作,首要的一條是加强黨委對計劃生育的領導,大力做好計劃生育的宣傳教育工作。當前重點應抓已生一個小孩的夫婦和新結婚夫婦的宣傳教育工作,力争實現提倡的目標。如果我們從現在起就大力抓這項工作,而且持續抓下去,那麽,到一九九O年左右,市區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就可能降到負數。當然,在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的同時,配合適當的經濟措施也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統一掌握各單位之間的物質奬勵標準,使不致相差太懸殊,否則,會助長“經濟主義”,不利於廣泛推行計劃生育工作。

  第五,切實控制人口機械增長。控制人口機械增長,是實現控制市區人口增長的另一個關鍵問題。解放二十九年來,市區人口幾度出現大增、大减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視有計劃地控制人口機械增長。若城市人口年機械增長不加控制,特别是青壯年人口的大量遷入,不僅直接影響當年的人口增長,而且對市區今後的計劃生育也會發生較大的影響。當然,每個城市常年不可避免地會有一定數量的人口機械遷移,這是城市社會生活的一種正常現象。我們所强調的控制市區人口機械增長,决不是説要人爲地去制止市區的一切人口機械遷移活動,而是説在有計劃地保持正常合理的機械遷移的同時,限制不合理的人口機械增長,力求今後市區人口年遷出、遷入量保持相對平衡,或遷出量大於遷入量,以緩和市區人口增長的壓力。爲此,須相應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例如,采取嚴格措施控制外來單位(包括企業、機關、工廠等)遷入市區,嚴格執行國務院的招工條例,個别單位所需幹部應盡量從市區内調劑解决等,以限制不合理的人口機械遷入。又如,采取積極支持願意回外地(原籍)的年老退職、退休職工的遷出,加强市郊各工業點或小城鎮的生活服務設施的建設等,以利於市區人口向外地或郊區擴散。由於控制市區人口機械增長的問題十分復雜,涉及面廣,既與政策有關,又與居民的切身利益有關,因此要多作調查研究,慎重處理,妥善解决。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