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州市區人口年齡搆成狀况分析



  李 玲

  人口年齡搆成指各年齡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由於人口再生産過程是一個週期性延續的過程,與社會經濟變動密切相關。每一次重大的社會經濟變動,都會影響到當時人口狀况的變動,並波及到未來的人口變動。因而現狀人口年齡搆成是過去年份人口變動歷史的寫照,並可依據它預測未來人口發展動向,爲制訂人口政策、指導經濟發展和城市規劃提供依據。本文根據1990年《廣州統計年鑒》提供的廣州市區1989年人口年齡分組資料,分析廣州市區的人口年齡搆成的現狀。

  一、人口年齡搆成的基本特徵

  廣州市區1989年總人口3,528,713人,人口年齡搆成曲綫呈明顯的三峰兩谷型,而每一個峰谷,又由若干個小峰谷組合而成。其中:1—7歲入口搆成第一個組合高峰,平均每歲48,088人;11—14歲人口搆成第一個低谷,平均每歲36,373人;16—36歲人口搆成第二個組合高峰,平均每歲72,576人;44—50歲人口搆成第二個低谷,平均每歲33,347人;51—56歲人口搆成第三個組合高峰,平均每歲39,768人;57歲以上人口逐步遞减。

  16—36高峰又由明顯的三峰兩谷組合而成,其中最高峰爲26—27歲,每歲分别有98,097人和93,448人。而兩個小低谷的谷低(即23歲的58,501人及28歲的61,733人)也高於其它兩個組合高峰的峰頂(分别爲4歲的52,220人和53歲的41,545人)。

  峰谷相間的人口年齡搆成狀况反映了廣州市區人口變動的曲折過程。從人口自然變動方面來看,1989年44—50歲人口出生於1939~1949年的抗日戰争時期,戰争影響出生率及嬰兒存活率降低,使其每歲人口少於比其高齡的51—56歲年齡組。1989年16—36歲人口出生於1953—1973年,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年國民經濟恢復期之後,社會安定,經濟發展速度加快,醫療衛生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條件改善,嬰兒死亡率迅速下降,從而搆成這一人口出生高峰期。在這個高峰期中,28—30歲人口出生於1959~1961年的三年困難時期,形成高峰期中的小低谷。26—27歲人口出生於1962~1963年,困難期過後的補償性生育高峰期,搆成組合高峰的峰頂。22—25歲人口出生於1964~1967年,補償性生育高峰之後的緩衝期,也是計劃生育工作初步開展的時期,搆成高峰期中的另一個小低谷。50年代中後期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在80年代陸續進入生育期,人口出生率回昇,形成1989年人口年齡搆成曲綫的第一峰。除了人口的自然變動以外,人口的機械變動又加劇了這種峰谷相間的人口變動過程。

  二、育齡婦女年齡搆成與總人口發展

  女性人口、特别是育齡婦女年齡搆成狀况,直接影響到人口總量的變動。而在目前計劃生育政策不變的情况下,對於廣州市區目前及今後人口總量變化影響最大的是34歲以下女性人口年齡搆成狀况。

  1989年廣州市區女性人口共1,693,951,占總人口的48%,其中又以處於生育旺盛期的25—29歲和30—34歲年齡組人數最多,共占女性總人口的21.57%。24歲以下女性共占女性總人口的50.67%。

  據調查,廣州市區育齡婦女生育的高峰年齡已從70年代中後期的25—26歲後移到80年代以來的28歲。這從廣州市1989年人口年齡搆成曲綫中也可得到驗证。如圖(1)中,13歲即1976年出生的人口低谷,以26歲爲世代間隔的話,剛好與39歲婦女的小低谷相呼應。3—4歲、即1985~1986年出生的人口高峰,以28歲爲世代間隔的話,剛好31—32歲的育齡婦女高峰相呼應3—0歲嬰幼兒數逐年减少。與之相對應的是31—28歲育齡婦女人數逐年减少。若仍以28歲爲育齡婦女生育高峰年齡,則根據1989年女性人口年齡搆成曲綫,廣州市區將於1990~1991年再達人口生育高峰,且波峰將超過1985~1986年的生育高峰。於1994~1995年再達人口生育低谷,此後於1996~2001年再達新的人口生育高峰,而在下個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人口生育將處於低谷狀態。

  三、少年兒童人口年齡狀况分析

  少年兒童人口數占總人口的比重、年齡搆成及受教育狀况,均直接影響着當前及未來的人口狀况和經濟發展。

  1989年廣州市區15歲以下少年兒童688,659人,占總人口的19.52%,撫養率29.1,已顯著低於1964年的88.57和1982年的34.83,减輕了勞動者的負擔,有利於提高國民經濟的積累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現在0-15歲的少年兒童從下個世紀初起將陸續進入婚育年齡,由於本年齡組人口僅分别相當於同年相應組距16—31歲組和32—47歲組人數的55.64%和74.30%,亦可預見從下個世紀初起,廣州市人口出生率將顯著下降。

  根據簡單預測,廣州市區0-6歲學齡前兒童占總人口比重將不斷下降,但在1992年前,每年小學入學人數平均比上一年多2000多人,其中1992年將比1991年多4000多人,到1995年當年小學入學人數才開始少於畢業人數。而在90年代初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到90年代中後期入學時,其人數還將超過90年代初的每年入學人數。而且,除常住人口外,暫住人口中也有一部分少年兒童要入學,如海珠區1988年就有約300名暫住户口兒童入小學。由於1987—1988年廣州市區小學新入學人數不僅多於上一年,而且多於當年小學畢業人數,給新生接納工作造成很大壓力,這個壓力還將延續至90年代末。

  中小學在學年齡人口比重將由1989年的15.78%逐漸下降到2010年的10.62%。但其中小學與初中在學年齡人口比重從1989年起漸增,分别於1995年和2000年左右達高峰後再逐漸减少。而高中在學年齡人口比重則先快速下降,然後緩慢增高,再較快下降的波狀减少。

  目前,廣州市區中小學多數位於舊城區,學校用地規模小,可容納學生數有限(廣州市區1989年平均每所小學在校學學生498人,每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912人,與標準規模每所小學960人,每所普通中學1500人分别相差約1/2—1/3。   ),近幾年已一再挖掘潜力,難以再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新開發區學校較少,有的尚未配套建設小學,使孩子們難以就近入學。由於90年代内,小學入學人數及中小學在學人數基本處於漸增狀態,這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城市規劃部門及各種房地産開發公司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四、勞動年齡人口狀况分析

  1989年廣州市區適齡勞動人口(女16—54歲,男16—59歲)2,366,192人,占總人口的67.06%。不僅勞動適齡人口比重高,而且在不考慮機械增長人口的情况下,90年代每年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將比退出勞動年齡的人口約多12%,這表明廣州市區在本世紀内勞動力供應充足。又由於90年代平均每年進入勞動年齡的人數僅相當於80年代的60%左右,就業壓力將,顯著减小。

  1989年廣州市區在業人口占總人口的59%,占適齡勞動人口的88%。在業率高(世界各國一般總人口在業率低於52%)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青少年在學比例低。1989年廣州市區中學校在校學生爲244,932人,减去當年13—15歲初中年齡人口121,180人(假設其全部在學,實際在學率約97%),還有123,752人,占當年16—24歲青少年人口的20.4%;高等學校在校學生67,969人,占16—24歲青少年人口的11.2%,兩者合計占31.6%,若以16—19歲爲中等學校在學年齡,20—24歲爲高等學校在學年齡,則廣州市區中、高等學校在學人數僅分别爲適齡人數的64.35%和16.4%。考慮到廣州市區集中了許多全省性及一些全國性的高等院校和中等專業院校,這類院校大部分在校生來自市外,畢業後也要離開市區,則廣州市區青少年人口受教育水平更是急待提高。

  1989年廣州市區勞動年齡人口中,45歲以上人口占19.07%,還不存在勞動力老化現象(45歲以上適齡勞動人口占適齡勞動人口總量的30%以上爲勞動力老化)。但在廣州市區各類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中46歲以上人員的比重高達86.64%,51歲以上的人員亦達45.21%(見1988年《廣州統計年鑒》。)。到下個世紀初本世紀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逐漸進入45歲以上各年齡組,勞動力老化現象將會十分突出。到下個世紀的20—30年代,本世紀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將逐漸退出勞動年齡,下個世紀初出生的人口逐漸進入勞動年齡,届時,每年進入勞動年齡的人數僅約等於退出勞動年齡人數的60%,勞動力補給將出現嚴重不足。爲了適應人口年齡結構上的這種變化,除了采取移入年輕人口以彌補勞動力不足的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及早改善産業結構,使其向資金,技術密集型轉化,以逐漸减少對活勞動的需求。

  五、老年人口年齡狀况分析

  1989年廣州市區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7.02%,60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10.97%,已屬於聯合國規定的老年型地區。

  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傳統再生産模式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現代人口再生産模式轉變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必然現象。預計廣州市區到本世紀東60歲以上老人將占總人口的15%左右。到下個世紀的20—30年代將達人口老化的高峰期,60歲以上老人將占總人口的25%左右,大約每4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1989年廣州市區離退休以上年齡(女55歲、男60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3.43%,負擔系數爲20.03%。其中,離退休職工的保險福利費(占離、退休金,醫療衛生費等費用已占在職職工全年工資總額的13,08%,占在職職工全年工資及保險福利費總額的12.1%。到下個世紀的20-30年代,60歲以上老人的負擔系數將達50%左右,成爲社會的沉重負擔。只有從現在起,趁近一、二十年内老年人負擔較輕的有利時機,加速經濟發展,並建立有效的老年社會保障制度,使現在的勞動者爲自己的未來積蓄資金,以便老齡化高峰期時的老年人老有所養。

  老年人口比重的日益提高,對豐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問題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敬老院、托老所、老人公寓,老人活動中心的配套工作也應引起有關方面注意。

  六、結束語    

  1989年在廣州市區的總人口中15歲以下少年兒童占適齡勞動人口67.06%,老年人口13.43%,適齡勞動人口的負擔系數爲49.14。

  適齡勞動人口負擔系數較低,説明廣州市區目前的人口年齡搆成正處於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黄金時期,應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時期,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轉變産業結構,提高勞動生産率,增加社會積累,以迎接下個世紀20一30世紀人口老化高峰期的挑戰。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