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布局問題



  吴永銘 倪兆球

  珠江三角洲面積占廣東省的17.9%,人口約占全省的1/3。1980年工業總
産值占全省的66.7%,輕重工業比例約爲2∶1,其中輕工業占全省72.2%,形成一個重要的、以輕工業爲主的生産地域類型。

  一、工業地理條件

  1.農業爲工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本區平原面積占70%以上,年平均氣温高於22℃,一年中無霜期長達11個月,年降雨量1,800-2,200毫米,四季皆可種植,土壤肥沃,農業墾殖指數高達68%,有較高的耕作技術,糧食以及多種經濟作物的畝産居全國前列,是重要的商品糧、甘蔗、桑蠶、塘魚和熱帶亞熱帶水果基地。此外,油料、麻類、菸葉、蒲草、牛奶等工業原料的生産也占了全省相當高的比重。這些農産品原料促進了珠江三角洲糖、紙、食品、絲、麻紡織等輕工業的發展。

  2.河道縱横交錯,航運發達

  珠江三角洲原爲一個古海灣,沉積年代不遠,河漢發達,彼此交織,形成網格狀水系,溝通了本區許多市、縣、    區内,能通航二、三千噸船隻的主要水道有35條,總長170多公里能通航一千噸以下的長達500多公里;河道匯成八個入海口,其中以虎門最大。廣州黄埔港,是我國南方僅次於湛江的第二大港。此外,還有50多個中、小港口。

  1979年水運量達5,000多萬噸,占全省水運貨物的70%、貨物總運量的30%。區内80%的工業原料依靠水運,運費比陸運便宜1/3—1/2。

  3.輕工業歷史悠久

  本區的手工業品和日用雜貨聞名中外,與“京貨”並稱爲“京廣雜貨”。早在唐代,廣州、佛山等地的瓷器、鐵鍋、金器和小五金,就成爲阿拉伯、日本商人販運回國的重要商品。明代,紡織業有了很大發展。清代,食品、竹木藤器等行業廣爲發展,尤以牙雕、美術陶瓷最爲著名。目前,傳統的輕工、手工産品不下40—50種。1980年,廣東省的輕工業産值僅次於滬、蘇、魯、遼,居全國第五位,而廣東的輕工業約有75%集中於珠江三角洲,並以食糖、紙張、食品、紡織和陶瓷等五項爲大宗産品。蔗糖産量已達60多萬噸,占全國1/3左右。

  4.毗鄰港澳,對外聯繫活躍

  本區進口工業原料和出口工業産品,90%以上經過港澳轉運。僑眷及港澳同胞的親屬有600多萬人,約爲現有人口的1/3.1979年實行特區經濟政策以來,外商特别是港澳同胞投資踴躍。

  區内有七個大中城市和39個城鎮。非農業人口占全省一半以上,勞動力資源充足,珠江口外尚有海底石油,但其它礦産資源不多。與省外聯繫有海河之便,但深入内地則要水陸多次轉運。與粤東、粤西溝通主要靠廣汕、廣湛公路,與粤北聯繫雖有京廣鐵路,但運輸壓力太大,北江則流量不大,險灘多,只能通航二、三百噸的船舶。這些從珠江三角洲工業原料大部分從區外調入來看,無疑是布局上的不利因素。

  二、工業分佈特點

  1.工業分佈比較集中

  西江與北江在三水河口相通之後,三角洲河網縱横交錯,大小城鎮很多,水運極便。在廣州、佛山、江門、中山之間,形成工業密集的地帶,面積約占全區的1/6,工業産值却占83.6%。1980年平均每人工業産值以佛山爲最高(3,171元),江門(2,970元)、廣州(2,886元)次之,其餘各市、縣都在500~800元之間。由於貨物主要靠水運,因此多數企業沿河分佈,密集於港口及其附近,工業的發展程度往往與河港規模、轉運能力、腹地大小密切相關。

  2.邊緣山區工業落後

  廣州市是廣東省和華南最大的經濟中心,水、陸、空運與區外聯繫比較方便。1980年工業總産值占全區的59.2%,其中輕紡工業産值占55%,機械工業占70%,而且集中了化工、建材等一批大、中型骨幹企業。周圍的市、縣與廣州工業在生産或技術上有協作關系。遠離廣州的一些市、縣,除江門、肇慶兩市外,其餘大多數的工業發展均較慢,尤其是西部和東北部邊緣縣,其工業産值平均每人不到200元。

  3.南部特區的建立

  南部沿海,臺地、丘陵多,土質較差,人口較少,農業生産水平低,港口未開發,工業落後。自從1979年實行開放政策以來,特别是建立深圳、珠海特區後,出口加工工業蓬勃發展,因而使深圳、珠海與廣州形成了一個出口加工工業的分佈區。其出口加工工業約占珠江三角洲的95%。該區由於進口原料,彌補了當地原料的不足。

  三、工業合理布局

  1.生産基地的建設

  (1)擴大區内農産品原料基地

  珠江三角洲已建立的甘蔗、桑蠶、塘魚、水果、奶牛、鮮花等生産基地,多數分佈於廣州、佛山、江門等大中城市郊區以及南海、順德、番禺、中山、東莞等地。基地中,糧食與經濟作物争地激烈,城建和工業用地增加,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農副産品的消費量,因此,爲工業提供的原料比重相對减少,不能滿足現有的加工能力。例如一些糖廠,榨季縮短了30—40天,順德、南海等地絲廠,原料只能滿足生産能力的80%;塘魚、嶺南佳果的供應减少,導致罐頭生産萎縮不振。我們認爲必須采取以下兩項措施:

  一是加强原有工業農産品原料基地的建設。因爲原有基地具有經驗豐富、單産高、産量集中的特點,管理、科研、收購、運輸、加工網點比較完善。加强原有基地的建設,主要是在原有種植(養殖)面積上挖掘潜力,加强科學管理,繼續提高單産和總産,並對水、熱、土、肥、飼料等資源進行綜合調查,科學預測其發展規模,以提供加工工業的合理布局。

  二是開闢新的農産品原料基地。西部的三水、高要、高明、鶴山等縣有20多萬畝常受水灾的低産田,通過調整作物結構,可建成僅次於順德的廣東第二個塘魚基地。從化、增城,花縣、四會等縣,可在原有水果生産的基礎上,加以扶持,擴大面積,發展成爲工業原料的水果基地。廣州郊區奶牛基地頻於解體,而從化、花縣和三水有一定草地,宜新闢爲奶牛基地。茉莉花浸膏價格昂貴,是國際市場的暢銷品,可考慮在南海縣東部新辟茉莉花等香料作物基地。珠江三角洲邊緣地帶有一系列的低山、臺地,多爲荒山秃嶺,宜充分利用,分别建立用材、經濟林,牧場和荔枝、龍眼、菠蘿、柑橙等水果基地。

  (2)建立區外鞏固的能源和輕工原料基地

  珠江三角洲的工業用煤占全省1/3,其中95%以上從區外調入,並以省外調入爲多。由於供煤不足及運輸困難,經常影響本區1/6—1/5的工業生産能力不能很好發揮。今後工業每年總産值若以12%的速度增長,而煤的消費量即使在節約使用的情况下仍需增加6%—8%。河南焦作,貴州六盤水的煤儲量大,煤質好,有關部門希望廣東等缺煤省份投資擴大開採.因此,本區應争取投資,積極協同開採.珠江三角洲工業用電約占全省40%。廣州是珠韶電網的供電中心.近年削减了耗電大的重工業生産,目前輕工業用電雖稍有改善,但遠不能滿足要求.因此,除增加必要的火電外,要根據廣東水力資源豐富的特點,積極開發水電.1978年全省水力發電量占全省發電的45%,已開發的水力資源僅占可開發的18.9%.粤北山區河流落差大,北江集中了全省一半的水力資源,又有多個較好壩址,因此,有必要聚集部分投資,協同開發粤北水電資源。

  珠江三角洲棉紡,卷菸工業所需的棉花、黄紅菸葉等原料,主要靠省外調入.近年棉,煙産區重復建廠,就地加工,使本區與上海、天津等加工區得不到應有原料.爲了發揮老廠、大廠的生産能力,除了依靠國家計劃供應外,還應適當照顧産區利益,簽訂合同,以保证原料的正常供應。

  (3)把本區建設成爲對外開放的輕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已形成紡織、縫紉、食品、陶瓷、造紙義印、日用五金、輕工機械等生産優勢,出口産品多.但由於廠房、設備、技術、管理等落後,嚴重影響産品的出口。今後必須加緊對原有企業的改造,重點抓一批拳頭産品,實行專門化協作;電子、家用電器工業發展迅速,應充分利用引進技術和原材料的有利條件,促進産品不斷更新,打進國際市場,化工要爲南海石油開發打下基礎,冶金、建材、機械等工業也要爲輕工業服務,與當前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變化相適應。

  本區引進的外資約占全省的90%,今後還必須引進更多的外資,並着重於輕紡,電子,輕工機械等投資和以轉産靈活的企業占多數,以充分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

  2.劃分三個工業區,實行工業合理分工

  (I)中南部工業區

  工業基礎好 區内1980年工業總産值占工農業總産值的90%以上,占珠江三角洲工業總産值的89.8%.輕工業品外貿收購總值占工業總産值的17%。

  隨着廣深鐵路複綫的修建和穗港、穗澳公路的改善,加上原有輕重工業的配套和農業發達的基礎,宜將該區建成對外開放的輕工業基地的核心地帶,加强工業農産品基地建設,大搞出口輕工業,提高産品的外貿比重,增加高、精、新的内銷産品。

  根據該地帶中部與南部的差异,中部宜加强協作配套和企業分工,調整産品結構,以生産高、精、新産品爲主,南部宜多搞占地多,運量大,有一定污染的工業(如化工、煉油、造船、冶金等),深圳,珠海特區着重發展電子、紡織、機械、建材、石化,食品、飼料等工業。

  中部現有工業密集 工農用地矛盾突出,應提高工業建築層數减少,工業用地的擴大。其次在南部沿海開闢新工業區,較之在廣州外圍搞衛星城有利,因爲沿海臺地、山坡地多,近港澳,濱海岸,用地、污染與運輸等問題均較易解决。

  (2)西部工業區

  區内1980年工業總産值占工農業總産值的2~11%,占珠江三角洲工業總産值的6.5%。西江整治和茂三鐵路建成後。與粤西各縣及雲貴等地聯繫方便。區内石灰石、石膏、陶瓷土豐富,高要、開平、恩平等縣有小煤窑,多數縣人少地多。據此,宜以水泥等建材工業爲主,並在加强造林的基礎上,發展木材加工、水果、墉魚、奶牛、羊等生産,建成對外開放的建材工業和工業農産品原料基地。

  肇慶的精密儀器、臺山的機械製造等有一定基礎,應加以發展,肇慶尚可發展旅遊工藝品生産。

  (3)東北部工業區

  1980年工業總産值占工農業總産值的70%,低於全省(72%),僅占珠江三角洲業總産值的3.7%。

  本區山地面積占一半左右,對發展用材林和經濟林有利。增城、從化、花縣等山坡地,宜種荔枝、龍眼、欖樹、菠蘿以及養蜂取蜜。奶牛、羊的養殖也有條件。本區宜建成對外開放的木材加工和工業農産品基地。

  惠州市的輕紡、電子等工業應繼續發展。東江爲下游工業龢民用水源,應加以保護。

  綜上所述,中南部工業區爲珠江三角洲工業的核心地帶,它以雄厚的工業農産品原料和進口方便的工業原料爲基礎,將發展爲出口爲主的綜合性工業帶。西部工業區和東北部工業區爲其左右兩翼,除發展支農工業外,西部側重發展建材工業,又以新辟塘魚基地爲優,東北部側重發展木材加工,而以新辟水果基地有利,兩者又可加强奶牛、羊、肉畜等工業農産品原料的發展,使珠江三角洲工業從整體上形成一個地域生産綜合體,促進該地區建成一個對外開放的輕工業基地。

  (本文部分數字由廣東省統計局、航運廳、水電局提供.)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