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的幾個問題



  劉 琦 魏清泉

  經濟區是社會勞動地域分工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地域經濟綜合體。每個經濟區都是客觀存在的擁有一定的由内在規律所决定的地域範圍和相對獨立的生産地域單元。

  經濟區劃不是簡單的劃區分界,而是要明確各個經濟區在全國國民經濟系統中的地位、專業化發展方向、區域經濟結構、各個經濟中心的規模及其生産力布局,因此,經濟區的劃分並不是可以任意的,而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從國内和國際的工作經驗來看,一般是根據資源組合的特殊性,生産發展條件的類似性、經濟發展方向的一致性及經濟聯繫的合理性來進行劃分,同時注意與行政區劃保持相對的一致性。只要劃區依據充分,分區分得合理,經濟區劃就能有助於各區域優勢的發揮、區域經濟結構的完善以及區際經濟聯繫的合理化。

  經濟區規劃屬於區域規劃的一種,它是在經濟區範圍内對整個國民經濟建設進行總體的戰略部署。其主要任務是,根據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合理地布局生産力,協調各部門的關系,促進地區經濟綜合發展和綜合效益的提高,爲當地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

  在五十年代,我國的區域規劃是以工礦地區和城市地區爲重點。但從七十年代以來,其他各種類型地區的區域規劃也逐步開展。最近幾年,以大中城市爲中心的經濟區的規劃工作,尤爲突出。

  廣東是全國在經濟上實行特殊政策、采取靈活措施的兩個省之一,經濟發展要先走一步。珠江三角洲是廣東經濟的核心地區,因此,盡快建立以廣州市爲中心的三角洲經濟區,開展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區域規劃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戰略地位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按現在規劃的範圍,包括八市二十一縣,即:廣州市及所轄的番禺、花縣、從化、增城、清遠縣;佛山市及所轄的中山市、南海,順德、三水、高明縣;江門市及所轄的新會、臺山、開平、鶴山、恩平縣;深圳市及所轄的寶安縣;珠海市及所轄的斗門縣;惠陽地區所轄的惠州市、東莞、惠陽、博羅縣;肇慶地區所轄的肇慶市、高洲、四會縣。土地面積4.05平方公里,占廣東省面積的19.1%,人口1.720萬,占廣東省人口的28.4%。

  目前我國没有正式進行全國性的經濟區劃,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範圍一時難於確切的劃定。珠江三角洲的經濟中心是廣州市,但廣州與珠江三角洲的其他城鎮之間,在城市性質、職能、分工上不明確,經濟發展缺乏區域性的合理分工與協作。因此,目前劃定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僅是一個雛型。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位於祖國的南大門,交通運輸便利,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在廣東、在全國均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第一、是我國最大的亞熱帶平原,在水、熱、土資源良好配合的條件下,已成爲我國農業和輕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蔗糖産量一直占全國的1/4左右,是全國最大的糖業基地。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淡水養魚專業化基地和塘魚出口基地。荔枝、香蕉、柑桔等亦是國内重要産區和出口基地之一。珠江三角洲曾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之一,七十年代中期以後,雖然没有糧食調出省外,但仍不失爲省内最大的商品糧基地,提供的商品糧占全省一半以上。珠江三角洲的食品工業、造紙工業、紡織工業和家用電器工業比較發達。傳統的手工業産品正利用現代化技術生産。“京廣雜貨”飲譽國内外。

  第二、是我國引進、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的前緣基地。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最主要的僑鄉,鄰近港澳地區,境内有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且有我國南方最大的對外開放城市廣州。這些條件,使其在發展對外貿易、引進外資和技術、吸收僑匯等方面,優於全國其他所有地方,成爲目前全國經濟搞得最活的地區之一。如果珠江三角洲能進一步加强與省内外的聯繫,與内地的資源相結合,又可以成爲全國最主要的出口生産基地。

  第三、是我國開發海洋的基地。珠江三角洲瀕臨的熱帶海洋南海,有島嶼1,134個,熱帶海洋漁場面積達44萬多平方海里。南海是我國海洋魚類最多的海區,各種魚類在860種以上,其中經濟價值較大的有200多種。南海又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礦産資源,又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珠江三角洲有廣闊的濱海灘涂。因此,珠江三角洲具有發展海洋船隊、海洋捕撈業和養殖業,以及採油和石油化工等工業的有利條件,是開發海洋,支援内地建設的重要基地。

  第四、是我國城鎮集聚區之一。珠江三角洲分佈有大中小城市八座,萬人以上的城鎮40多座,萬人以上城鎮密度爲1.35座/平方公里,成爲我國僅次於滬寧杭、成都平原的城鎮集聚區。這八座城市和40多座城鎮,集中了廣東省工業企業的1/3以上,工業産值占全省的75%,是廣東省最重要的經濟支柱。近幾年來,珠江三角洲的城鎮工業發展很快,農村勞動力迅速向非農業生産部門轉移,成了全國城鎮化進程最快的地區之一。

  以上幾點,必將對全區生産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發生深刻影響,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市、縣在具體規劃時都應予以高度重視。

  二、在規劃中值得着重研究的幾個問題

  珠江三角洲經濟較發達,城鎮和人口高度集中,發展潜力很大,需要解决的問題和矛盾也很多。但經濟區規劃是一種宏觀的、戰略的規劃,必須對關系本區域全局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抓住重點,提出建設方案,才能收到更大成效。根據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特點,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我們認爲有如下幾個問題值得着重研究:

  1.港澳的影響問題

  這是全國其他省區所没有(或影響較小)的最爲特殊的問題。港澳,特别是香港,是暢通世界的自由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亞太地區金融中心。香港擁有132家特許銀行,l,300多家分行,359家接受存款公司,120多家代表辦事處。世界上最有地位的銀行差不多都在香港設有分支機構或合營機構,存款總額達到l,913億港元。資金渠道四通八達。1980年銀行集團的大宗貸款在170億元以上,國際集團大宗貸款在55億美元以上(見《港澳經濟》一九八二年第四期。)。香港不但資金雄厚,而且港口、碼頭、倉庫、機場、通訊等對外經濟聯繫的基礎設施都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服裝、玩具、化學工業比較發達。澳門是國際重要的旅遊點之一。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全面發展對外經濟聯繫,是促進珠江三角洲經濟起飛的重大戰略,港澳地區可以在這些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就是到1997年收回香港主權以後,這種作用也將不會消失。不過,到那時,我國南方最大的港口可能由廣州轉爲香港了。整個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城市人口將超過1千萬。這l千萬城市人口,將對珠江三角洲農業部門結構産生巨大影響。珠江三角洲的農業將會基本上變成市郊型農業,春桑、甘蔗等經濟作物生産基地勢必他移。珠江三角洲内部的經濟聯繫也將明顯地發生變化。因此,珠江三角洲的城鄉建設、農業、工業和交通運輸等規劃就不能不考慮這種趨勢。誠然,港澳與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關系,没有一個固定的函數。正因爲如此,就更需要進行認真的研究。

  2.南海石油開發問題

  南海珠江口、鶯歌海、北部灣三個盆地廣泛沉積了巨厚、良好的生儲油岩系,找油前景非常樂觀。特别是珠江口盆地,東起汕頭以南,西至海南島以東,延伸在萬山群島以南的海域,是我國沿海除東海盆地以外最大的盆地,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這個盆地生油沉積厚度大,層次多,是世界海上石油資源豐富的海域之一。自從我國政府决定同外資合作開發南海石油,實行招標以來,已有30多家外國公司提交了100多份報價書,南海石油開發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加緊進行。

  南海石油,特别是珠江口盆地石油的開發,對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將發生直接的影響,對此我們應有足够的認識。這種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引進大量的外來投資;其次,可以獲得比較穩定的較爲廉價的石油供應,補充珠江三角洲緊缺的能源;第三,石油産品出口,擴大對外貿易,第四,塑膠、玩具、人造纖維、人造橡膠、漂染、油漆等工業可以獲得較爲廉價的原料,以石油爲原料的輕化工業獲得長足的發展;第五,海上採油,要有大量的鑽井、運輸船隻,可以帶動造船工業,要有各種機械設備並提供維修,可以帶動機械工業,倉庫、通訊和生活供應等,可以帶動建材建築業、通訊和食品工業的發展;第六,需要深水碼頭,帶動港建設;第七,可以帶動石油開採和石油加工工業後勤基地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税收。可見,這是加快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最大新因素,一定要押住這個“寶”。

  3.原材料供應問題

  由於資源條件和歷史原因,目前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工業以輕工業爲主,工業發展的優勢也在於輕工業。但當前珠江三角洲輕工業的原材料供應,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影響加工工業能力的發揮,及外地調進,這是珠江三角洲工業發展的突出矛盾之一。當然,從外地調遞。國外進口是必要的,但也應加强本地區的原材料生産基地建設。由於以農産品爲原料的輕工業在珠江三角洲已占很大的比重,因此,仍需繼續挖掘土地潜力,發展經濟作物、水果、塘魚等項農業生産,爲輕工業提供充足的原料。然而,珠江三角洲又是城鎮和人口比較集中之地,糧食、副食品供應比較緊張,過多地擴大以農産品爲原料的輕工生産已屬不宜,在工業規劃過程中,應當認真考慮建立生産原材料工業,發展以工業品爲原料的輕工業。至少有兩點,在規劃中值得考慮:一是進一步加强石油化工工業,提高石油的加工深度,爲輕工業開闢更廣闊的原材料來源;二是建立拆船業,在此基礎上擴建煉鋼軋鋼企業,利用廢鋼鐵生産各種金屬原材料。

  4.能源和交通問題

  能源緊張,燃料不足,是廣東經濟發展的一個限制因素。珠江三角洲缺少能源資源,表現更爲突出。珠江三角洲工業用煤每年需五、六百萬噸,95%以上靠外地調入。由於供煤不足和運煤困難,導致本區1/6~l/5的工業生産能力不能充分發揮。全區工業用電每年五六十億度,加上農業用電,用電量占全省的一半。在正常情况下,缺電30%。正在興建的沙角電站和籌建的核電站,建成後對珠江三角洲電力緊張狀况可望有所緩和,但電力仍不足。燃料、動力的不足,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影響很大。對於這個問題,一方面要考慮在廣西、貴州等區外開闢能源,用合同形式在外地建立能源基地,使能源來源建立在可靠基礎上,同時,應加速開發北江水力資源,進一步發展廣東的中、小型水電站;另一方面,規劃工業和其他建設項目時要考慮少辦耗能大的企業,節約能源消耗。

  能源缺乏同交通運輸條件不佳有一定關系。珠江三角洲區内外的交通聯繫不能滿足需要,已拖了工農業生産的後腿。珠江三角洲向北方向的鐵路綫路少,東西向的鐵路缺乏,聯不成網,絨路技術標準較低。公路網密度較低,路面質量差,渡口多,汽車往往排長隊待渡。最“王牌”的算是水運。珠江三角洲水網稠密,航道多,發展水運確是有利的。但現在的情况是,航道缺乏治理,疏浚能力未及需要的一半,航道淤積日益嚴重;港口得不到及時的改造和擴建,許多港口仍保持過去的半原始狀態(如容奇港僅有一臺五噸吊機和幾臺小吊機,有效倉庫容量僅500噸,與港口規模極不相稱);船隻也陳舊落後,運力比1972年以前减少了十分之一以上。可見作爲優勢部門的水運也是落後的。總的來説,珠江三角洲的交通運輸,運力不足,速度緩慢,營運質量差,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城鄉人民的生活需要。方便的對内對外交通運輸,是經濟區迅速發展的前提。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要取得較快的發展,必須首先解决交通運輸問題。

  5.環境保護問題

  據環境部門監測表明,廣東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環境污染是嚴重的,而且環境質量仍有繼續惡化的趨勢。僅西、北、東三江沿岸和珠江廣州河段兩岸,約有800多間工礦企業,每天往河裏排放150萬噸工業廢水,廢水裏含有硫化物、酚、砷、汞、鎘、鉻、酸、碱、木質素、有機物等十多種有害物質,使水資源受到嚴重的污染,珠江口海域也受輕度污染。廣州市的工廠每天也有1.6萬噸灰粒排入大氣中,使全市絶大部分地區降塵都超過排放標準。近年來廣州市還常降酸雨。隨着經濟的發展,特别是石油開發和大型石油化工廠、火電廠、核電站的興建,“三廢”排放量不斷增加,如不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將會帶來更加嚴重的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是關系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廣州爲我國南方的門户,珠江三角洲是人口稠密地區,環境改善尤其必要。

  三、關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的一些設想

  根據經濟現狀、優勢條件和發展趨勢,珠江三角洲經濟的發展,應當逐漸從以國内市場、國内資源爲主的内向型轉變爲以國際市場、國際資源爲主的外向型,盡快把它建設成爲生産、貿易、教育、交通、金融、旅遊都有新發展的多功能的綜合經濟區。

  1.工業方面,總的來説應立足於技術進步,着眼於提高經濟效益,重點發展節能工業和技術密集型的新興工業,同時對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工業進行技術改造。作規劃時宜作兩步考慮。第一步根據現有基礎,抓緊發展輕紡工業、食品工業、電子工業、建材工業、機械工業、電力工業。電子工業除了發展家用電器之外,應通過中外合資,引進技術,把大規模集成電路搞上去,狠抓微型機的研究、生産和推廣應用。電力工業除抓緊建設沙角電廠和核電站以及現有重點電廠的擴建改造之外,還應開發北江梯級發電,且可考慮同茂名市聯合在茂名新建大型火電廠。水泥、玻璃、建築陶瓷和新型建築材料的生産,應狠抓技術改造。機械工業應加速引進技術設備,吸收、仿製、創新機械産品,讓産品進入國際市場。第二步充分利用南海石油開發的“近水樓臺先得月”有利條件,加速石油工業和相應工業的建設。除了擴建廣州石油化工廠外,可考慮在深圳建設大型煉油廠,同時在區内建設一批乙烯、化肥、化纖、塑料等化學工業以及爲石油工業服務的機械製造、建材工業企業。并且應注意到隨着南海石油開發,有可能使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結構,從以輕型爲主的結構轉變爲以重型爲主、輕重工業同時發展的綜合型結構。

  2.農業方面,總的要求是加快商品生産的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建設成爲出口型、城郊型的農業基地。珠江三角洲發展農業應重點抓甘蔗、蔬菜、漁業、水果、蠶桑、花卉和畜牧業。發展糧食的出發點,不應是爲全省提供商品糧,而應是爲畜牧業提供飼料,爲食品工業提供原料。畜牧業的地位應大大提高,猪、牛、羊、鷄、鵝、鴨都應發展,爲城市出口生産充足的肉、蛋、奶。以甘蔗渣和廢糖蜜爲原料的生物工程應作爲發展畜牧業的重要突破口。

  3.交通和信息方面,現在珠江三角洲的内外交通運輸都存在着許多問題,今後要打破單純依賴水運的舊框框,海、河、公路、鐵路運輸都要加强。發展船隊、整治航道、建設港口碼頭和修船造船,都要同時兼顧,重點是整治西江幹流、東平、陳村、前山水道和出海口,加快港口建設,發展南北海洋航運,建設赤灣、蛇口和鹽田港,開發媽灣。汽車運輸有很大的靈活性,應加强公路建設,大力進行新建和改造,主要應搞好廣州通往各地的六大出口道路(廣從、廣花、廣湛、廣珠、廣深、廣汕)幹綫,實現渡口橋樑化,分期分段建成廣深珠高速公路。在鐵路方面,除了抓緊完成衡廣複綫、廣深複綫和廣茂綫外,東接汕頭、厦門的鐵路以及從江西省南下,經省内梅縣、增城連廣州的鐵路,也應及早籌劃興建。

  信息方面,重點宜抓好大中城市電話的建設,形成一個快捷靈便的通訊系統,同時應着手在廣州籌建國家科技情報分中心,建設資料庫,並逐步建成信息網。

  4.城鎮體系方面,應充分認識和重視城鎮作爲區域經濟中心的作用,加速城鎮建設和城鎮化進程。建議居民人口達一萬以上的農村圩鎮設區級鎮,居民人口二千以上的農村居民點設鄉級鎮,莞城、會城居民人口已接近十萬,應設市建制。

  5.環境建設和旅遊發展方面,應把發展生産和保護環境統一起來,把技術改造和防治污染統一起來,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統一起來,在做經濟發展規劃的同時,統籌搞好環境規劃,做到城市建設、經濟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應把經濟區作爲整體來考慮,城市環境、農業生態環境、水資源以及整個區域内的自然風景都要保護、改造、建設,這些涉及到工業、農業、交通、商業以及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需要各地區、各部門高度重視,通力協作,綜合治理。當前城市環境污染嚴重,把污染城市的工廠搬到農村去,對减少城市污染的負荷是有利的,但對搬遷到農村的工廠以及鄉鎮辦的小型工業的“三廢”,如不加以治理,亦會造成農村的污染。如南海縣境有135間小型電鍍廠,已産生環境污染,是值得吸取的教訓。把污染城市的工廠搬到農村,並非上策。珠江三角洲鄉鎮工業較多,“三廢”治理絶對不能等閒視之。我們决不能走資本主義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既要有計劃地認真治理舊的污染,又要積極預防新的污染,兩者不可偏廢。

  珠江三角洲地區同鄉探親的港澳同胞和華僑以及國際遊客很多,應當加强旅遊業的發展。在廣州、肇慶、佛山、惠州、深圳、珠海、中山、從化、新會等地,除加强風景遊覽區的開發和建設外,還應建設一批娱樂場和賓館等服務設施,尤其宜在飲食上增加吸引力。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