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這種時候,還提“騰籠换鳥”?



  2009-2-19 16:20:08

  工廠削半,民工東去,外資撤逃,誠信毁滅,珠三角民企命懸一綫,金融風暴雪上加霜。這種時候,《南方日報》還發什麽“‘騰籠换鳥’更需有决心”這種自慰呻吟文(見2月19日《南方日報》A15)。傻不傻呀?

  不錯,“騰籠换鳥”,以及“廣東不救落後的生産力”,是省主要領道提出來的(見2008年11月15日《羊城晚報》一版)。但領道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會犯錯。而且很快跟進的事實證明:特别針對珠三角中小企業即大量港資臺資民營企業的“騰籠换鳥”所謂“雙轉移”戰略,尤其又逢金融危機腹背夾擊之時,很不適宜!再加上强制企業社會保險等一股腦兒政策差不多又同一時間頒佈,這讓絶大多數中小企業再也扛不住了。活不了,可躲得起!於是紛紛選擇倒閉回家。一個政策説得那麽好,如果得不到普遍響應,反令當事者寒心離去,連解釋都難自圓其説(抛棄“老鳥”,誘“新鳥”關在仍失去自由的舊“籠”裏。喜新厭舊遭人恨不説,這不是誘人上套嗎),那就不是一個好政策。

  幾個月下來,急劇蕭條的事實勝於雄辯。上面也没想到事與願違,説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又不便公開糾錯,於是只好低調處理,讓金融風暴買單,讓時間冲淡一切。看看現在的報紙,還找得出第二家爲“騰籠换鳥”歌功頌德的?不點名批你就是用實際行動維護和諧穩定啦。

  再看這位香港大學助理教授的“鳥”文,看得出他根本没去過珠三角地區實地調研過,因爲滿篇都是强詞奪理的文字,蒼白無力(什麽“落後産能與中小企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什麽“初級製造業爲主、勞動密集型企業在經營上的暫時困難不能歸罪於騰籠换鳥”),閲後讓人感覺好像是奉命來當説客的。没有具體倒閉和新建的企業數字,没有反映大多數企業主的真實心聲,没有企業骨幹員工的采訪,没有當地黨政基層領道的聲音……講大道理誰不會呀?可得要有人聽、并且聽得進去才行。我只知道,廣東如果不那麽急進,或者稍晚些時候,又或者戰略轉移等不及、至少選一個比“騰籠换鳥”更準確的形容詞、俗成語、歇後語也行啊,這樣就不會引起中小企業主短時間内的最大共識和誤解,也就不會有隨之大規模、義無反顧地集中撤退啦。

  歷史關頭,一張報紙發什麽文,尤其是社論評論,最能折射出背後新聞從業人員的綜合水平。好,讀者會頂具體撰稿的那個人;不好,讀者會駡整張報紙。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