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深圳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元勛舊址與龍田世居的保護現狀及思考



  田雁,深圳博物館,館員。

  【中文摘要】深圳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極少,其歷史意義和歷史價值都十分大,但其保護現狀並不盡如人意,本文以元勛舊址和龍田世居兩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爲例,對如何更好的保護文物保護單位提出相應的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深圳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

  Abstract:There are few monuments which belong to the province-level protection in Shenzhen city. These monuments are under a not so good protective condition but they are important both in history meanings and valu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wo province-level protective cites which are Yuanxuan site and Longtian dwellings. According to the two examples, the author points out corresponding ideas and advices to make better work.

  Key words: Shenzhe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monuments under province protection Protection

  

  深圳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新興城市,早在七千多年前深圳地區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踪迹,但深圳真正的開發歷史是比較有限的,主要集中在明清以後的六百多年間。隨着深圳被確立爲特區,它作爲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經歷了三十年的大發展,這三十年間大量歷史遺留下來的古建築被拆除,而被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迹則更顯得彌足珍貴。深圳現有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不足百處,其中省級以上的數量更少,如何更好的保護龢利用這些文物保護單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本文以深圳市的兩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爲例來做一些簡單的探討。

  一、元勛舊址與龍田世居

  元勛舊址又稱笋崗老圍,位於深圳市羅湖區笋崗村。元勛舊址始建於明代早期,是笋崗何氏爲紀念其祖先——嶺南名賢何真在此發迹而建造的。元勛舊址是深圳市區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古代寨堡式村圍,也是深圳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廣府圍屋。整個圍屋呈方形,東西寬約70,南北長60多米,村圍的四角各建有一個碉樓,碉樓間以圍墻連接,村圍内有左、中、右三條縱巷,前後六條横巷,共建有近150間房,在村圍内還有三口水井。村圍後排正中建有小型的何氏宗祠。整座圍屋建築雄偉壯觀,南面的大門外墻是用紅粉石砌成,墻上還有槍眼,正門門額的石匾上刻有“元勛舊址”四個大字。深圳地區的廣府民居少有以圍屋形式保存下來的,而元勛舊址則是現在的保存最爲完好的廣府式圍屋。1988年元勛舊址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定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定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田世居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坑梓街道田段心村,是一座古堡式的客家圍龍屋建築。龍田世居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是由梅縣(今梅州市)遷來的黄氏族人所創建的,其自創建至今有170多年的歷史。整個龍田世居規模宏大,占地五千多平方米。整個龍田世居東、南、西三面環水,水面寬十多米,北面則是一個半圓形的圍墻與護圍河相連。在龍田世居正前方的水面上有一座小橋,橋上建有一個小房子,以與外面連接,這種形式極好的保護了整個圍龍屋的安全。圍屋後圍建有一個小花園,環境十分優美,兩側傍河處建有一排房子,圍屋前有寬敞的禾坪和與圍河相通的池塘。圍屋的大門上有一門額,上刻有“龍田世居”四個字。圍屋的四角設有四個砲樓,砲樓以跑馬廊相連,使整個圍屋顯得氣勢恢宏。整個圍屋不僅大,而且其内部裝飾十分精美。龍田世居是現深圳地區發現的規模較大,保存最爲完好的客家圍屋,是深圳客家圍的代表。2002年被公佈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元勛舊址與龍田世居在深圳都有數百年的歷史,它們是深圳地區廣府圍屋與客家圍屋的典型代表之一。

  二、元勛舊址與龍田世居的現狀

  元勛舊址與龍田世居作爲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廣府與客家圍屋,都已被公佈爲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兩處圍屋一直都有人居住,由於整體居住環境不是太理想,因而大量是被租給外來務工人員居住,在被公佈爲省級文保單位後,爲對兩處圍屋進行更好的保護,原住於此的居民陸續被遷出,至2008年筆者前去調研時,圍屋内已不再有人居住了。

  兩處建築群從整體上看保護得比較完好,但細處仍存在有一定的問題。

  其一,圍屋内的環境不够整潔。兩處圍屋都是有着百年以上歷史的老屋,以前一直都有人居住,老屋自身所存在的條件限制,使得圍屋内的環境本身就不是太理想,房屋破舊,歷史遺留的垃圾殘迹,因而整體環境本身就不太好。爲保護建築群,對内部的居民進行了大規模的搬遷,於是原來住户在搬遷過程中和搬遷後産生的一些廢棄物都留在圍屋的街巷或房間内,其中除了少量損毁的傢具外,大量都是各式各樣的垃圾,這些都使得圍屋内的環境變得更加糟糕。大量的垃圾留在圍屋,不僅對圍屋周圍的環境産生影響,而且對圍屋本身的保護也極爲不利。

  其二,部分地方破損嚴重。兩處圍屋都有較長的歷史,隨着時間的推移,房屋的自然損壞是不可避免的,加上人員長期居住於此,人爲的破壞也在所難免。如元勛舊址四周的碉樓有部分坍塌,内部房屋的墻壁有脱落、裂痕。龍田世居内的坍塌情况較元勛舊址更甚,不僅其碉樓有,内部房屋也有一些坍塌,有的尚未坍塌的部分也是岌岌可危。筆者在調研過程中,不時有陪同的工作人員提醒房屋内有危險,最好不要進入。

  其三,部分建築改建,破壞原有建築格局和風格。圍屋從建成之日起就隨着人們的使用而被不斷的改建,這是順應居住者的需要而進行的,其改建對圍屋的整體是不會有很大影響的,主要涉及的地方是一些房屋内的結構和圍屋内面巷的門面的改建,這其中有一部分時間較長,但有一些是隨着城市的發展,爲了充分利用房屋,並將之出租之用而改動房屋結構的,例如在龍田世居内有部分房屋内加建了洗浴室或厠所,在元勛舊址中也存在這種現象,將一個房間隔作兩個使用等。但這些對房間内部的改建影響畢竟有限。而影響較大的是對房屋門面的改建。元勛舊址中有極少數的房屋爲了美觀將原有的門樓拆除後新建門樓,其風格與原來的風格有着極大的差距,雖然數量極少,但與元勛舊址的建築顯得格格不入。

  三、對元勛舊址及龍田世居現狀的思考

  一個建築被認定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則説明這一建築本身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價值。元勛舊址和龍田世居被定爲省級文保單位,説明這兩處建築群是深圳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廣府和客家圍屋,同時也是保存得比較好的兩處圍屋。這兩處建築能充分反映出深圳地區廣府及客家圍屋的建築特點及建築風格,因而更好地保存兩處建築群對於後來人瞭解和認識深圳地區廣府及客家圍屋的建築風格與特點有着重要意義。

  任何文物保護單位隨着時間的發展都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損壞,因而對於文物保護單位必然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减緩和彌補這些損壞,以便使這類文物保護單位能盡可能長時間的存在下去。元勛舊址與龍田世居作爲省級文保單位,受損壞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自然性的破壞,即由於存在的時間較長,各種自然現象對房屋本身造成的破壞,對於這一類的破壞,所能做的工作主要是事前的防範和事後的彌補;其二是人爲的無意識破壞,兩處文物保護單位一直都處於被利用狀態,居民在其中居住的時間相對較長,出於對自身居住的舒適和自身的經濟利益的考量,必然會對房屋進行適當的改造,同時各種居民生活行爲也會對房屋造成一定的破壞。

  從深圳的兩處省級文保單位的情况來看,筆者有如下想法:

  其一,文物保護的觀念尚不深入人心。元勛舊址和龍田世居於2002年被公佈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這之前早已經被公佈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雖然出於保護的需要對其中的居民及租户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例如嚴禁出租或嚴禁損毁等,但建築本身的户主對於文物保護的意識仍相對較差,這類建築由於歷史較長,本身的居住條件就不是太理想,如果不能對建築本身進行重建,那麽居住的舒適度必然受到影響,因而户主們或者對房屋内部進行了改建,或者將其出租給外來人員,這些人員本身對於保護相關建築是没有什麽概念的,其所能考慮的必然是自身居住的便利性。兩處建築被定爲省級文保單位後,爲更好地保存兩個建築,原有地居住者都被遷走,但房屋内外遺留的垃圾却没有進行清理。任由其遺留在建築内,説明相關部門對其關注不够,文物保護意識尚不到位。

  其二,文物保護的經費仍有限。對一處文物進行保護,其所需的費用畢竟不是少數。建築文物有部分損壞後,對其的維修必須遵循着整舊如舊的原則,這一原則就對建築的維修提出的很高的要求,其在材料的選用上和維修的手法上都與一般的建築是不一樣的,因而其所需要的維修經費也要高得多。雖然政府對於保護各級文物都較重視,但由於經濟原因,不可能對所有建築都進行徹底的維修。因而,雖然每年政府對文保單位都有相應的撥款,但大都只能用於一些日常性的維護上,而無法對兩處建築進行大規模的整修。對於一些文物保護單位,經費問題往往是困繞其發展的主要問題。僅靠政府每年下撥的經費,是否能保護好這些文保單位,如果不能,如何能獲得更多的經費以維護好這些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爲,對於這部分經費除了依靠政府的投入外,是否能考慮兩種途徑,一個是商業途徑,即將兩個舊址開闢爲旅遊景點,供遊人參觀獲取的收入用於文物保護;一個是慈善途徑,即依靠一些集體單位、企業或個人的贊助。

  其三,缺乏專門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人員。如何對文物進行更好的保護,這是一門專業的學科,但由於參與文物保護的人員缺乏,許多文物保護單位本身是没有專業人士參與其中來進行專門的工作的,兩處舊址都僅能依靠社區或街道的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這部分人員自身的工作較多,許多不一定有專業的背景,也没有大量的時間來關注這些文物保護單位,這從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對文保單位現狀的瞭解不能做到及時、有效。因而,需要有專門的人員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定期進行檢查。

  文物保護單位的設立是爲了更好的保存對一個地區有着特殊歷史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文物,文物被公佈爲文物保護單位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而,文物被確立爲文物保護單位,並不是對其保護工作的終止,而是新的保護階段的開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