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柳州史前遺址博物館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刍議



  (程州,柳州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中文摘要】柳州的史前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本文通過對柳州史前遺址資源的調查,簡要介紹這些遺址資源的特點,從遺址資源的内容、特性、類别分析建設史前遺址博物館的可行性,期望搆築起柳州史前遺址博物館展示體系。

  【關鍵詞】柳州 史前遺址 系統

  Abstract:The prehistoric culture resources of Liuzhou are very rich.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Liuzhou’s prehistoric site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of these ruins, and analysis the feasibility of prehistoric sites museum and looking forward to build the system of Liuzhou prehistoric sites.

  Key words: Liuzhou prehistoric culture resources system

  

  柳州位於廣西中部偏東北,廣西盆地中部,柳江中游。柳州地勢西北高,中部低,向東南傾斜,三面環山,南面爲岩溶盆地,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質地貌,四周山嶺綿延,中部岩溶、丘陵廣布,地貌類型齊全,形態多種多樣。境内山地、臺地、丘陵、平原犬牙交錯,使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均可選擇適合於其經濟形態的居所。特别是衆多的岩溶洞穴,爲石器時代人們提供了最爲理想的栖息場所。而適宜的亞熱帶氣候,繁多的動植物産品,又爲先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因柳州獨特的生態環境,古人留下了很多遺迹,這些遺迹是建設史前遺址博物館重要的物質基礎。

  史前遺址博物館,是依據典型的史前遺址及其重大考古成果,在該遺址上建立的博物館。史前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各類遺址遺迹,包括活動居址、墓葬、灰坑、岩畫、村址、作坊址等,也包括當時的一些經典性建築遺存,如祭祀區、采石區、制陶區、石器製作區、窑穴、窖址等,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地點和由該地點經考古發掘獲得的器物及相關信息,均是史前遺址博物館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遺址本身和揭露後的考古遺迹,更是史前遺址博物館向人們展示的重要内容。史前遺址博物館的特點和作用在於讓人們能身臨古人類遺址,透過他們的生産方式、社會生活、居住環境、墓葬、習俗、宗教信仰、經濟狀况等的實迹與畫面,直觀、形象地來瞭解當時的社會狀况、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生活環境等,因而更具體、更有情趣、印象更深、更能啓迪思索,從而對一定階段的古代社會和歷史,使人們能獲得比較深刻的認識。

  1953年,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博物館在北京房山區建成,首開我國史前遺址博物館建設之先河。隨着我國史前考古的不斷深入,許多遺址相繼被發現,爲史前遺址博物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繼北京猿人遺址博物館之後,相繼出現了半坡遺址博物館(1958年),桂林甑皮岩洞穴遺址博物館(1978年),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1983年)、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1986年),馬壩人遺址博物館(1987年),元謀猿人遺址博物館(1987年)等十多座史前遺址博物館,搆成了我國遺址博物館的一個重要類型和分支。

  根據目前史前考古資料統計,我國史前遺址博物館資源相當豐富,就柳州區域而言,其史前遺址爲數不少,它們是柳州建設史前遺址博物館的重要資源。

  一、柳州史前遺址博物館資源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隨着人類的生産、生活和各種活動,古人類在自然界留下了許多特有的痕迹。柳州是人類生息繁衍的理想居所,古人在此留下的遺址遺迹很多,柳州的史前文化,底藴相當豐厚。自本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柳州田野考古發掘獲得了大量重要的史前文化資料,拉開了柳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帷幕。隨着考古發掘和田野調查的不斷深入,在柳州區域所發現的史前文化遺址也越來越多,它們主要分佈在柳江流域的沿河臺地、冲積谷地和山體溶洞附近,並多爲洞穴遺址和岩厦遺址。

  1. 柳城巨猿洞

  位於柳城縣社冲鄉楞寨山,遺址距地面90米,因發現巨猿而得名。巨猿洞主洞及兩個支洞穿過楞寨山山體,洞長(含支洞)近100米,大部分文化層保護完好。1956年於洞内發現了巨猿的三個下頜骨以及1000多顆牙齒化石,代表了七十多個巨猿個體,柳州因之被載入了世界考古史的經典史册,世界第一次找到了巨猿的故鄉。巨猿雖還保留有猿的特徵,同時具有衆多化石人類的特徵,界於猿與人之間,屬人科系統,它在研究人類起源和進化系統上有重大價值。柳州巨猿洞成了世界考古史的重要遺産,同時也是許多中外專家、學者及旅遊人士留下較深足迹所在。巨猿洞所在的楞賽山與柳州市區相距43公里,山體清秀,氣勢雄偉,西南面山巒起伏,東面地勢平坦,已劃定遺址保護範圍方圓達1500米,目前正申報國家重點保護單位。該遺址可建設成爲世界首座“巨猿遺址博物館”。

  2. “柳江人”遺址

  遺址位於市區與柳江縣交界的國營新興農場東北通天岩,距柳州市中心12公里,距白蓮洞史前文化遺址2公里,此處出土的柳江人骨化石包括一個完整的人頭骨及部分肢骨,具有原始蒙古人種的特徵,屬早期類型,爲迄今在中國以至整個東亞發現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它的發現,表明我國華南有可能是蒙古人種的發祥地之一。通天岩内,除人骨化石外還出土有劍齒象及大熊猫頭骨等化石。

  “柳江人”的出現受到海内外人類學家的重視,比“資陽人”、“山頂洞人”更原始一些,它們同時被列爲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代表人類。柳江人生活在長江以南,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典型意義,它的出現説明瞭現代人的起源與柳州有着許多直接聯繫,目前,很多專家再次把目光投向柳州,探索現代人起源這一具有世界性的課題。

  “柳江人”遺址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所在地爲緩坡地帶,四周爲荒山,遺址保護範圍直徑1000米,該處可依託柳江人遺址博物館的建設,在2平方公里的範圍内進行旅遊開發,實現文物保護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3. 白蓮洞遺址

  白蓮洞位於市西南郊12公里的北面山南麓。遺址面積約75平方米。1985年5月,中國第一座洞穴博物館——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建成並正式向外開放,至1990年止,共從洞穴堆積層中出土動物骨骼化石3550件,牙齒化石390枚和石器、石制裝飾品,原始夾砂陶片等文遺物,此外還發現古人類用火遺迹,著名人類學家裴文中曾爲該館題詞“中國可以成爲世界古人類學研究的中心,廣西是中心的中心”。遺址包含着舊石器時代晚期經過中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連續序列文化層,時間跨度達37000—7000年,這在國内尚屬罕見。

  該遺址現爲自治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4. 鯉魚嘴貝丘遺址

  鯉魚嘴貝丘遺址在市區南部龍潭公園内,距大龍潭東北面約10餘米的龍山南麓鯉魚嘴處,遺址總面積144.3平方米,發掘面積66平方米,文化堆積由岩邊往外傾斜,已出土4具人體骨骼化石以及砍砸器、刮削器、穿孔器、尖狀器、磨制石斧和少量粗細繩紋夾砂陶片、骨錐、骨針、骨刀、犀牛、牛、鹿、猪等牙化石,專家認爲“大龍潭人骨”可作爲中石器時代的具體代表,距今約12000-7000年,其它文化層分别爲新石器時代早—晚期的兩個叠壓文化堆積,年代距今7000年左右。

  鯉魚嘴遺址的發掘,獲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資料和實物標本,特别是兩個叠壓的文化層和大量人體骨骼標本的發現,對探討華南地區文化的演化、人類的種族特徵及其類型和起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該遺址在原已發掘的基礎上,可擴大發掘面積,在科學考古發掘基礎上進一步獲取相關信息,並在研究的基礎上,規劃建設柳州鯉魚嘴貝丘遺址博物館。

  5. 甘前岩遺址

  遺址位於柳州市柳江縣土博鄉甘前洞内,先後采集到人牙化石十多枚。從形態搆造特點、牙齒的大小、顔色和石化程度來看,這十多枚牙齒至少應分屬五個不同個體,其中三枚應屬一個六歲左右幼童,其齒冠長度與早期智人丁村人相近,但其寬度比丁村人和現代人都小,門齒呈鏟形,顯示了蒙古人種的明顯特徵。其它臼齒的長度介於長陽人和現代人之間,但齒根較一般現代人粗壯,又顯示了較現代人的原始性。伴出的動物化石有猩猩、長臂猿、獼猴、中國熊、大熊猫、鬟狗、華南豪猪、猪獾、狼、巨貘、中國犀、劍齒象、亞洲象等十九種,屬於大熊猫——劍齒象動物群常見成員。時代也應屬更新世晚期。

  從甘前岩遺址采集到的標本分析,其時代應爲舊石器時代晚期,與柳江人時代相近,遺址藴含信息量大,科研及發掘展示價值較高。

  6. 柳州響水遺址

  響水遺址位於柳州市南約7公里處,面積約200平方米。1979年試掘。第一層爲耕土層,第二層爲文化層,第三層爲生土層。從第一層和第二層共發現37件石器,打制石器約占75%,器型有礫石類的砍砸器、尖狀器和石片類的刮削器,打制方法較爲先進,遺址面積近100平方米(含洞内和洞外堆積)。1962、1978、1980年對遺址進行調查和試掘。共發現石核一枚,貝飾品25件,骨椎2件,未鑒别動物化石3件,爲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臺地遺址,對研究柳州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價值。該遺址開發價值較高,現爲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酒壺山遺址

  遺址位於柳州市柳江縣百朋鎮矮山村前200米的酒壺山。文化堆積存於矮山脚下朝南洞内,山洞呈半橢圓形,高1、寬4.5、深10米,文化層長寬約2米,厚度爲0.8米,堆積層中有大量的螺螄殻和獸骨,上層爲膠結堅硬的灰色螺殻堆積,部分文化層被洞壁坍塌的石片覆蓋。

  8. 柳州蘭家村遺址

  蘭家村遺址位於柳州市區以東約5公里,面積較大。1979年試掘,試掘面積50平方米。從第一層耕土層和第二層文化層共發現146件石器,其中磨制石器及其半成品有105件,占72%,種類有石錛、石斧、石鑿、雙肩石斧、穿孔石器、礪石,以石錛爲大宗,3件雙肩石斧均爲斜肩弧刃;打制石器41件,占28%,種類有礫石類的砍砸器、盤狀器、石錘、刮削器和石片類和刮削器。陶片分佈密集,共發現943件,均爲夾砂陶,羼和較粗的石英砂粒,質地粗疏,但比響水遺址的略好,胎厚薄不匀,火候低,陶色有紅、灰、黑三種,紋飾多爲拍印的粗繩紋,少數爲素面、細繩紋、藍紋、劃紋。該遺址時代屬新石器時代早期,開發價值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9. 九頭山遺址

  位於柳州市羊角鄉九頭山村以南100米,1979、1982年調查,在坡地上共發現陶片58件,石斧1件。陶片殘損嚴重,爲夾砂粗陶。該遺址與九頭山漢墓群相距不遠。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可與九頭山漢墓群的保護、開發、展示聯合進行。

  10. 柳州鹿谷嶺遺址

  鹿谷嶺遺址位於柳州市區西面約7公里。其地層、文化遺物與蘭家村遺址基本一致。此外尚有9處經過調查而没有試掘的臺地遺址,從采集的石器來看也基本上屬於同一時期。該遺址屬典型的臺地遺址,有一定的代表性。

  11. 五寨山人

  遺址發現於1962年,位於柳州市柳城縣鳳山鎮五寨山山脚,遺址面積近100平方米(含洞内和洞外堆積)。1962、1978、1980年對遺址進行調查和試掘。共發現石核一枚,貝飾品25件,人牙化石90多枚,下頜骨化石4件,肢骨化石(碎塊)26塊,骨椎2件,未鑒别動物化石3件。該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晚期,是柳州周邊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12. 廟公山遺址

  遺址位於柳州市柳江縣進德鎮木羅寨以北100米處,1981年發現。該處山高15米,山脚有一溶洞南北貫通,洞長15、高2、寬3米,洞前10米處有一小溪流過,溪水終年不竭,從地質、地理、地貌狀况分析,該溪流的形成應早於第四紀。山下溶洞爲古人類理想居所。洞内有貝丘遺存,厚0.5~0.8米,長度超過1米。有膠結的貝殻堆積中發現燒過的獸骨,洞内發現一件打制石器(砍砸器),文化層保護完好。

  柳州史前文化遺址還有:洛維遺址、柳江周洞遺址、古城遺址、廟公山遺址、灘頭嶺遺址、獨登村遺址、公店村遺址、陳家岩遺址、曾家村遺址、思多岩遺址等等,於此就不再一一詳述。

  柳州史前遺址,分佈區域較廣,並代表了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向中石器時代過渡到新石器時代的完整序列。多數遺址,均具備建設史前遺址博物館的客觀條件。上述這些遺址有的經過科學的考古發掘,並出土了數量可觀的代表性器物,對其研究也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重要遺址的保護也頗有成效。而大多數記録在案的遺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保護如何開發、建設與利用?目前最佳的辦法是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遺址,建設史前遺址博物館,以點帶面,加强對遺址文化層的全面保護,並在保護的前提下,加以開發利用,促進文物保護和文物旅遊事業的共同發展。

  可喜的是柳州區域已建立了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白蓮洞”遺址已建成中國第一座洞穴科學博物館,除了發掘原址處文化層展示外,又修建了文物陳列室,還做了不少補充内容以求再現遠古時的自然環境與風貌,白蓮洞主廳洞口爲古人類文化遺址,是博物館現場展出的主體,支洞内有重現遠古人類生活情景的古人類生産,生活群雕多處,洞外還復原史前動物恐龍、劍齒象等的形象雕塑,種植有以裸子植物爲主體的原始植被,以及史前動、植物群落的景觀。“白蓮洞”遺址依託博物館的建設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其外圍景觀建設、場景、陳列等有待進一步規劃。目前,白蓮洞史前遺址展示區域狹小,尚未建成象樣的陳列展覽廳,建館面積太小,無法滿足大遺址的保護、展示、開發、建設與利用需要。

  二、史前遺址博物館的建設與遺址保護相結合

  柳州史前文化遺址,是我市地下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柳州遠古曆史的主要物证,這些史前文化遺址和其他重要文物一起,形成一個價值極高的特殊資源。保護好史前文化遺址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建設史前遺址博物館的首要目的是保護,使保存於博物館及遺址上的文物標本,包括遺址本身完好無損,長期存在。史前遺址博物館的特點在於擁有遺址,遺址本身是文物,是融合了綜合信息的特殊文物。因此在史前遺址博物館中,保護文物的範圍必須將遺址的保護、遺址的周邊環境和遺址的延續區域列入保護範疇。遺址博物館的建設要立足於整個遺址,與遺址密切結合。

  史前遺址博物館的基本特點是在遺址上建館,遺址是不可移動的,它的建設是在遺址區域之中或遺址上,在這一點是没有隨意性的;觀衆參觀的主體一般是遺址及遺址中的出土物,所以遺址博物館的陳列是以遺址爲中心進行内容設計和形式設計的。

  史前遺址博物館的科學研究具有系統性、專題性,研究的首要任務是以遺址的文化特性爲輻射中心而擴散。史前遺址博物館的這些特徵,决定了史前遺址博物館的建設要以保護遺址、研究遺址、展示遺址、宣傳遺址,全方位、深層次開發利用遺址而運轉。它不但包括博物館的業務工作、行政工作、保衛工作、建築設計、場景陳列、開發利用等均應與遺址的環境風貌、文化内涵、文化特徵、文物特點相適應。

  我們目前所發現的史前遺址,都埋藏在地下,它們的價值與作用不像地上文物那樣容易被人們所認識,當前特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宣傳,使全社會都瞭解保護史前遺址的重要意義。

  我們可選擇一些重要史前遺址,如白蓮洞遺址、大龍潭鯉魚嘴遺址,甘前岩遺址、響水遺址等加以科學利用,起到示範作用,將會促進人們對史前遺址保護意識的全面提高。在柳州史前遺址較集中的區域(白蓮洞遺址一帶),以白蓮洞史前遺址博物館爲重點,將其建設成爲柳州史前遺址保護、研究、展示中心,拓寬現在狹小館舍面積,系統規劃,恢復史前環境。依託遺址設置陳列展示廳,改變洞内現有燈光,復原史前人類生産生活場景,將其建設成爲柳州史前文化景觀旅遊的重要景區,同時以此爲中心展示臨近的鯉魚嘴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並在該遺址上建設遺址博物館,在其它史前遺址區域,適當規劃道路,樹立永久性標誌説明,以利於參觀,滿足不同層次人員的需要,使白蓮洞史前博物館和鯉魚嘴貝丘遺址博物館能够帶動更多史前遺址的保護與開發。同時也使得我們建設的史前遺址博物館具有更廣闊的空間背景,形成點面結合,在有效保護史前遺址的前提下,打響柳州史前文化景觀旅遊的品牌,促進文博事業蓬勃發展。

  [BT(2+1]三、把史前遺址博物館的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旅遊規劃,
建立柳州史前遺址博物館體系網絡,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BT)]
[KG2]
二十世紀後半期,以環境保護而引發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對整個人類社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文博領域,由於史前文物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在保護與如何開發利用文物資源這一問題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對史前遺址博物館來説,可持續發展思想則顯得更爲重要。作爲歷史文化遺産的史前遺址在柳州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我們除了重點保護一些大中型和有代表性的遺址外,考古發掘、人爲損壞、自然灾害、風化侵蝕等將不斷减少和降低我們現有史前遺址的數量和質量。針對柳州史前遺址現狀,不論是已發掘的,還是未發掘的都需要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制定一個長期的發展規劃。把柳州史前遺址博物館的建設納入柳州市城鄉發展總體規劃,争取把遺址博物館建築以外的遺址,開闢成公共緑地,建設成公園式、休閒式的遺址博物館,種植不破壞地下遺存的花卉草坪,在遺址周圍建設與遺址文化内涵有關的娱樂休閒設施,並形成自身特色,突出科學性、知識性、典型性。在遠離市中心的重要史前遺址建設博物館,則可根據現實情况對遺址及周圍的農田、荒山、坡地加以適當規劃,在不破壞地下文化遺存的前提下,發展成園藝型農業和旅遊農業和特色景區,以優雅的田園風光和特色景點來襯托史前遺址博物館,使古老的中華文化和人類文明與優美的緑地、山水、詩畫般的田園風光相映生輝。而且遺址博物館的建設應改變傳統的完全封閉式模式,除了必須封閉的陳列和重要發掘現場需完全保護外,其它的考古景觀都建設成爲開放式的,供人們自由觀賞和參與,使我們所建設的史前遺址博物館更接近群衆,成爲人們日常活動和接受歷史熏陶、教育的場所。

  目前,我們規劃建設遺址博物館的遺址,應是柳州史前文明各階段比較完整的中心遺址或是重要遺址。文物普查雖然提供了初步綫索,但地面調查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爲了選準建館的遺址,必須結合史前遺址的保護與課題研究,根據依託城市、交通和旅遊等條件,確定建館的遺址和一般性展示的遺址,制訂總體規劃,把史前遺址博物館的建設,納入柳州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之中,使保護研究利用三者相互促進,使遺址博物館隨着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柳州田野考古的成就,已證明這一區域以史前文化底藴相當豐厚,衆多的史前遺址可劃分爲三個不同的時代。

  一、舊石器時代晚期,時間距今1.8萬年前,屬於這一時代的遺址有:柳江人遺址、都樂岩遺址、目前岩遺址、柳江周洞遺址及白蓮洞下層和鯉魚嘴下層。

  二、中石器時代,時間距今1.8~1萬年左右。屬於這一時代的遺址有:柳江思多岩遺址、陳家岩遺址、白蓮洞第三、第二文化層、鯉魚嘴文化層中部。這類遺址除洞穴遺址外,還出現了岩厦式遺址。

  三、新石器時代,時間距今1~0.6萬年左右。屬於這一時代的遺址有:白蓮洞上文化層、鯉魚嘴上文化層、響水遺址、蘭家村遺址、鹿谷嶺遺址、公店村遺址。

  上述史前遺址搆成了柳州豐富的史前遺址博物館資源,我們可依據這些史前遺址的分期和類型,制訂切合實際的史前遺址博物館總體規劃。將白蓮洞遺址規劃建設爲史前遺址研究,展示和學術交流中心,拓寬建築規模,依託史前的文化背景實現全方位的開發利用。對鯉魚嘴周邊環境進行系統的考古調查,獲取各種可靠的、科學的文化遺址資料,在已發掘60平方米面積的基礎上,沿山體向西南方向增加1000平方米的發掘面積,並保留發掘現場、在科學發掘的基礎上,依據所掌握的古人類生産、生活信息,規劃建設鯉魚嘴貝丘遺址博物館,以展示柳州史前文化研究成就及典型遺址。在保護範圍内建設古人類文化展示園區,在發掘遺址處設置隔離式回廊參觀路綫,遺址博物館由室内、室外兩大部分組成,室内部分爲框架結構,室外部分爲鋼架結構,自然採光。

  將響水遺址、蘭家村遺址等沿河臺地遺址規劃建設成爲具有田園風光的開放式史前遺址博物館,搆築起柳州史前遺址博物館網絡,使柳州成爲史前文化研究的區域性中心和具有史前文化特色景觀的優秀旅遊城市。

  

  參考書目:

  1.《辭海·考古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年。

  2.《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

  3.張文立:《遺址博物館學疏義》,《史前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4.蔣遠金、程州: 《柳州史前文化綜述》。

  5.孫宵:《遺址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戰略初探》,《史前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