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七、通往密林深處

  清晨的鷄足山,鬆林遍佈,古木參天,陽光透過樹縫,調皮地鑽入鬆林,一道道光芒四射,山林更顯嬌美。

  一行人伴着清亮的白族小調,一步步朝山上進發。山間緑意葱蘢,數不清的草葉兒,襯着零星點綴的幽香的野花,紫色的、白色的、黄色的;雖只有指甲蓋一般大小,却是朵朵嬌艷。

  大大小小的樹木成片涌現,山茶花初綻花苞,一朵一朵,猶如桃花似的淺粉紅,又有似雪的潔白。

  山茶比桃樹高,花朵盛開時猶如一團火焰,香味恬淡。金花伸手四處指着,講述着山茶花的花期,示意年關之後開得更艷。

  一路上,同伴們説説笑笑,陶醉於美景之中。大家舉起相機,將藍天上的流雲、起伏的山巒、參天的古樹等景物攝入其中,珍藏此刻美好的時光。

  游走在山間的羊腸小道上,聆聽着這山裏面的風聲,盡管步履維艱,我們却興致不减,一路走走停停,四處觀望。

  山間有一小塊一小塊的農田,那是白族山民開墾的土地;偶爾會看到伫立在山中的小茅屋,還有大如房屋的巨石。

  山上的空氣格外清爽,四周飄着淡淡的松脂香味;微風吹過,耳邊回響着松濤聲,配以溪流嘩嘩歌唱,此時心中頓覺一片寧静悠閒,早起的倦怠一掃而空。

  倘若説昆明是一座四季如春的花園,那麽鷄足山便是一處古檏自然的動植物樂園:山林裏,松鼠隨處可見,核桃等堅果遍地灑落;這裏有百餘種植物,如冷菌、香菌、鷄樅、松子、板栗、香笋、木耳、猫爪菜等。矮高山櫟灌叢紅棕杜鵑、雲南杜鵑、露珠杜鵑、絨毛葉黄花木、鮮黄小蘖、山桂花、峨眉薔薇等,比比皆是。

  仔細地聆聽,一些不知名的鳥兒快樂地鳴叫,伴着縷縷縹緲的佛音,快樂自由地啼鳴。

  一位同伴在途中這樣感嘆:如此聖潔静謐的地方,任何人站在景致中,都顯得那麽的多餘與不和諧。

  一路上,我們看到路邊有許多小石堆,尖尖的石子壘在一塊兒,堆成了小山。起初,大家都有些疑惑不解,細問之下,金花道出其中緣由:山路又陡又滑,不易行走,假如踩着小石子,很容易滑倒,過路的居士和僧人們。便會撿起路面上的這些小石塊兒,攏在一起堆放在路邊,以免路人滑倒。

  多麽檏實又令人感動的小事!我的心中不禁思量:在這條小路上,不知有多少人默默地付出了慈悲和關愛……

  沿着S形小路繼續行走,碎石與枯葉兒在脚下沙沙作響,堆放在小路兩旁不同形狀的小石堆,猶如一座座壇城,暗忖這也一定是山中修行的居士和僧人默默所爲,心中又是一動。

  走過一處坡地,忽見不遠處泉水淙淙地流淌。泉水清澈見底,淺水處的鵝卵石清晰可見。

  此刻早已唇口焦灼,掬上一捧清泉入口,只覺得絲絲清爽,沁人心脾。同伴們紛紛讚嘆泉水的甘甜,這美妙的滋味足以讓久居城市中的旅人銘記、回味與懷念了。

  正值11月,鷄足山上的温度却比昆明低了許多,越朝山上走,就越覺得冷,有種“高處不勝寒”的凉意。

  行至半山腰,算算時間,不覺已走過一個小時,不免有些疲憊。於是,同伴們卸下背包行囊,在一棵古樹下歇脚。

  這棵樹很茂盛,十幾米高,三個人拉手才能環抱一圈。據金花講述,這棵古樹已經生長了數百年,自元朝遺留至今,歷經了無數風風雨雨。

  這棵樹的奇特之處在於中空成穴,可以容納兩人盤膝而坐,仿佛是一個修習禪定的好去處。

  想必這樹木是有些靈性的,根植於此數百年,聆聽山中的佛音,見证廟宇的興衰,默默地印刻着鷄足山的歷史與變遷。

  無獨有偶,沿着山路盤亘而下,據説,還有一棵聞名遐邇的空心樹,名叫静禪古樹。它是一棵成活700多年的櫟樹,樹高幾十米,外直徑約3.5米,樹洞有3.5米高,能容納20人立足,8人盤膝而坐。

  金花爲我們講述了關於静禪古樹的傳説:“很久以前,空心樹中曾有一條修煉成精的巨蟒,它經常變作美婦,迷惑過往行人,伺機吸食男子氣血。一天,一位前來朝山的高僧路經此地,倚靠空心樹休息。巨蟒悄悄地變成美女,糾纏僧人。哪知這位法師早已識破它的面目,運用禪功護住周身,心中默唸降魔咒語,最終降伏了巨蟒。”

  蟒身現形後,法師説道:“鉢内法象大,能收天與地,世間害人蟲,不悔當得去。”巨蟒即刻點頭,示意願皈依佛門,法師即取來净水,遍灑蟒身,除去巨蟒惡性,收其爲徒,每夜爲其傳授佛法,此後,巨蟒便於師父一同修行正果。”

  猛然記起鷄足山上蛇不傷人的傳説,暗想大扺來源於此。想來此傳説亘古而來,真假早已難辨,不過,清朝著名文人趙藩却曾寫過一幅楹聯,其下聯“神龍夜半來歸鉢”,便是指這個奇哉妙哉的故事了。 

  思緒還在久久地徜徉在傳説之中,耳畔忽然傳來幾聲鳥鳴,吸引了我們的注意。一棵大樹上落着一只美麗奇特的鳥兒,羽毛艷麗,身形小巧,口中發出陣陣啼鳴:“阿彌陀佛、彌陀佛、彌陀佛……”

  聆聽鳥兒反復頌啼的聲音在危崖深澗中起伏逥盪,我們當下喟嘆:靈山之上,無奇不有!金花告訴我們:“鳥兒名叫彌陀鳥,四時常念佛。山中的動植物都很有靈性,比如勸人“洗手燒香”的燒香雀、聽經拜佛的獼猴、獻瑞的靈蛇、忘憂仙草、有感應的奇樹……”

  一時間,衆人驚嘆不已,鷄足山的靈性展露得淋漓盡致。山的空靈,水的神韵,置身於玄幻神靈之地,頓時恍若隔世,遠離紅塵。每一處細節,都會讓人感悟梵天佛景,一抹喜悦與激動的情懷滌盪心頭。

  此時,一位同伴即興做了一首打油詩,吟哦一番,倒也别有生趣:

  “佛國天都一聖地,巍然屹立在滇西,

  前伸三趾後一矩,形如金鷄單足立。

  峰巒連綿相涌起,恰似蓮臺浮大地,

  碧山争翠顯葱緑,造化好似佛心意。

  迦葉入定好去處,佛國天界齊歡喜,

  他日袈裟傳彌勒,鷄足放光人稱奇。”

  駐足小路,向遠處眺望,連綿起伏的山勢映入眼簾,腦海中忽然想起一位遊歷鷄足山的同修説過的一番話:“去鷄足山朝山吧!那裏有參天的古樹、浩瀚的雲海,有大迦葉尊者,山的高遠雅静,佛的淡泊寧静,足以讓人褪洗鉛華,靈氣蕩胸。佛的神聖,信的虔誠,會在幽澗泉清、遺世獨立的鷄足山中得到最好的詮釋。”

  的確,尚未到達目的地,我們却早已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草一木,皆有靈性。正如一位大德所説:“但凡踏入鷄足山的人,無論之前曾有多少痛苦和煩惱,甚至動過輕生的念頭,來此靈山聖地的這一刻,也會如獲重生,憂愁盡褪,喜悦充盈。”。

  同伴計算着時間,距離登山的行程已過1小時,眼前出現了一條石階,古道瘦馬,石墻林立,一派古檏的氣息。沿着石階而上,不遠處有一座小寺院時隱時現,悠揚的梵音徐徐傳來,縈繞耳畔,我們不由加快了脚步,朝着我們向往已久的地方前行。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