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十二、沉重的背簍

  繞過接引殿,我們看到一位身穿橘黄色外套,頭戴草帽的女居士。她大約四十歲年紀,雙肩背着一個看似沉重的背簍,裏面裝有許多蔬菜。她單手拄着一根木棍兒,脚步緩慢地走過來。

  見到我們,女居士微微一笑,一臉的檏實。交談得知,她便是來自昆明的明欣居士,最初護持徑行道場的人之一,心中自然多了幾分敬意。

  在我們的詢問下,明欣居士緩緩地講起建設静陽庵起初和護持道場的艱難。青澀的歲月裏,由於山中交通不便,她就像今日這般,徒步背菜,穿梭於這重山峻嶺之中,從此一守幾年,未曾離開。

  可以想象,師父們日常吃的蔬菜,大多是由明欣背上山來的。通往静陽庵的這條小路上,不知留下了多少明欣居士的足印。記憶這些鏡頭與回憶的,只有這默默庇護的鷄足山。

  望着她那微微彎曲的脊背,一時間心中難掩感動與傷感。料想她所走過的路上,定是辛苦與疲憊交織,艱辛與寂寞同伴。這是怎樣的堅持與信念,讓她依然固守歲歲年年?

  “我就是爲了這個法留在這裏的,無論條件再艱苦,我都不會離開!”明心很堅定地回答。

  明欣居士最初的發心很簡單:由於歡喜般舟佛現前三昧法門,便發心要護持徑行道場,於是來到鷄足山。那時候,静陽庵並未建成,没有飯鍋,也没有青菜,只能從山下背上來。

  面對一個發心如此虔誠的居士,默默守護至今日,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然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像明欣居士這般精勤護持道場的居士,又何止她一人?

  我堅信,静陽庵的每一位常住居士,都有不同尋常的經歷與故事,或讓人拍手稱贊,或讓人垂泪感嘆。正是大家共同的發心和祈願,静陽庵才有了今日的新起點。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