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金剛不爛身”與防腐葬——特種文物禪宗六祖真身像

  曲江南華寺的大雄寶殿,供着唐代禪宗六祖惠能、明代憨山等三位佛教知名人物的真身坐像。他們身披袈裟,兩手合十,雙腿屈盤,神態安詳,宛如剛剛打坐入定。這幾尊真身坐像,是用佛教特有的防腐葬法制成的,的的確確是其人的真身。

  大家知道,解放後,我國發現了不少古屍,這些古代屍體之所以能保留到今天,主要是通過自然條件的作用或人爲的方法,從而達到防腐的目的。人爲的防腐方法就叫防腐葬。

  世界上最有名的防腐葬,是古埃及的木乃伊。我國佛教徒的“真身”,則是一種有异於木乃伊的防腐葬。這裏不妨以六祖惠能的真身來作説明。據《六祖法寶壇經》和《曹溪通誌》記載,惠能逝世於公元713年,第二年即“出龕”裝飾成今天所見的六祖真身像。

  什麽叫“出龕”呢?這就得從和尚的葬法談起。和尚下葬的方法很特别,叫“坐缸”。就是使用兩口大缸殮屍,先在一口大缸的缸底放上生石灰和木炭,再將屍體取坐式放置其中,然後再在屍體周圍戴盆鋪上催干子(中藥,又名無名异)和大量木炭等乾燥劑,最後兩缸對口相合密封。這種防潮、催干措施,給屍體的保存創造了良好條件。而且,我們知道,和尚是素食的,一般體内脂肪較少。特别是一些老和尚(能保存真身的和尚都是壽命較長的),臨死前往往在一段較長時間内不吃不喝,準備“涅槃”坐化,這樣就把身上僅有的一點養料——脂肪、蛋白、水份等消耗殆盡,身體非常乾瘦,這樣也使屍體易於保存。

  據記載,惠能死於農曆八月初三日,正是金風送爽,天清物干的季節。他死後,除用上述方法“坐缸”外,還在南華寺地勢較高的地方建立木塔(即今靈照塔前身)貯放葬缸。屍體本身已比較乾燥,再加上密封、氣候、地勢等良好條件,所以六祖的屍體得以不腐。

  和尚的屍體在缸内經過一、兩年後,即取出處理,謂之“出龕”,這時如發現屍體保存完好,就請佛教徒中有名的佛像雕塑師敷上防腐香料,敷劑干後,再上漆布,即裹上一層苧麻布,上一層朱漆,即用夾貯法制作如此返復幾層後,“真身”像便告完成了。可見,佛教徒真身的得以保存,是有它一定的科學道理的,而不是他們煉就了什麽“金剛不爛身”。

  原載《羊城晚報》1981年7月27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