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鮑正剛:台港關係還有很大的發展和改善空間 


  長期以來,香港一直以其特殊的政治、經濟、社會和地理條件,與大陸和台灣都維持直接且密切的關係,台港關係是兩岸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兩岸處於分離、對峙狀態期間,香港是兩岸聯繫的紐帶及交流接觸的緩衝地與中介地;近二十多年來,兩岸關係已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但香港依然在兩岸互動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華旅行社作為台灣在香港的最高代表機構,提供了大量的服務,為維繫和促進台港及兩岸關係的發展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中華旅行社總經理鮑正剛先生。

  香港的平衡角色非常重要

  羅祥喜(以下简称羅):對於香港在兩岸關係中的平台和中介角色,您是怎麼看的?

  鮑正剛(以下简称鮑):就兩岸三地來說,香港扮演的是橋樑的角色。從地理位置來看,香港處於大陸與台灣之間,長期以來,無論是台灣民眾要去大陸,還是大陸民眾要去台灣,基本上是通過香港,近十年來還加上了澳門。從這一個角度來看,香港的中介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兩岸關係時緊時緩,當兩岸關係緊張的時候,香港這個橋樑可扮演平衡的角色,使兩岸關係趨於纾緩;而在兩岸關係趨於纾緩的時候,香港更可以起一種連接和潤滑的作用,讓兩岸的交流、溝通更加順暢。我想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概念。

  台港關係處於相對穩定狀態

  羅:您怎麼看台港關係的現狀?台港關係存在甚麼問題?

  鮑:在我看來,台港關係有其重要的歷史文化淵源,台港兩地人民的往來一向密切,很多人透過婚姻建立了家庭關係。因此,有很多台灣人的親戚在香港,也有很多香港人的親戚在台灣。在香港,還有許多早年到台灣留學的校友。而台港之間生意上的往來,就更加密切了。因此,香港跟台灣的關係,是非常深厚、久遠的。在此基礎上,台港兩地民間的交往基本上是沒有甚麼問題的。

  就現狀來說,台港關係基本上處於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當然其中也會有一些問題,但我們不會以個別的或突發的事件來論斷台港關係的發展狀況。即使人們日常交朋友,也難免會有摩擦。我們希望台港關係能夠在前面提到的深厚基礎上,很平順地發展。至於因現實或一些概念性的東西造成的一些狀況,我們也希望能夠逐漸在交往中,從很生澀、摩擦,到慢慢潤滑,再到成熟。

  台灣的對港政策沒有變

  羅:雖然您來香港工作的時間不算很長,但您在陸委會都滿長的了,您覺得台灣的對港政策在九七之後有甚麼變化?或者說台灣政黨輪替之後,民進黨政府的對港政策跟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對港政策有沒有明顯的不同?民進黨是不是不像過去國民黨那樣重視港澳?

  鮑:我認為,台灣對香港的政策,是一貫和持續的。為甚麼這樣講呢?不論是九七香港,還是九九澳門的時候,我都在陸委會工作,我不覺得台灣的港澳政策有甚麼特別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們跟香港政府之間的聯繫比較少,當然這裡有特殊的原因,不能以九七來劃線。台灣看香港,可能會以九七來劃線,香港看台灣可能會拿台灣的政黨輪替來劃線。其實,不能夠這麼看,因為這些年我都在陸委會工作,對我們而言,台灣對香港的政策一直沒有改變;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希望台港之間能夠加強交流;我們駐在香港的機構——中華旅行社,也希望能夠不斷提供更好的服務。

  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希望加強駐港機構,為大陸人士經香港到台灣,或者香港居民及外國人到台灣,提供更好的服務;希望台港兩地民間有更多的交往,希望香港人能夠多跟台灣來往,多到台灣看看,加強彼此之間貿易的發展,或者是科技文化的交流。在這些方面,我們的政策一直沒有改變。

  我們也希望跟香港政府各個階層多接觸,改善香港居民到台灣或大陸人士經過香港到台灣去的手續。我們以前在香港機場沒有櫃台;現在有了,大陸人士可以在機場領取入台證直接赴台灣,而不再需要特地跑到市區來取,方便了大陸人士,大家都說好。可是在我們起初要這樣做的時候,很多人都懷疑我們的動機與目的。其實我們都在做搭橋的功夫。當然大家現在都明白了,且受到許多方便的服務。

  香港主管涉台事務官員應該到台灣溝通交流

  羅:您作為台灣駐港機構的最高負責人,對香港特區政府處理涉台事務及台港關係上的做法或政策有甚麼看法?

  鮑:我常常說,人與人之間,一定要交往:不管是男女朋友,還是兄弟情懷,都要多交往。比如像一個學生,如果祇在家裡學習,一個朋友也不會有;如果到學校去,雖然大家最初都不認識,但是一回生、二回熟,很快就會有朋友。我認為台港關係也是一樣的道理。

  又比如說,我們處理大陸事務,如果連大陸都沒有去過,人家就會質疑你怎麼定政策的?是不是?現在大陸台辦系統,從中央到地方的領導幹部,每年到台灣去的很多,上百跑不掉吧?可能不止上百,上千有沒有我就不知道。這樣,大陸慢慢就更瞭解台灣。同樣,台灣要瞭解大陸,是不是也要到大陸去看了才會知道?祇有交往、溝通、瞭解,才能做出互惠互利的事情。

  說到這裡,雖然台港關係那麼密切,但香港每年去台灣的官員有多少?幾乎沒有!香港官員到台灣去的,雖然在香港九七之前就比較少,但在九七主權已經轉移了,大陸都有那麼多官員去了,香港官員為甚麼不能去呢?

  我們在這裡,是提供各種服務,基本上是改善很多人到台灣去的行政手續等,讓他們更方便、更便捷;有些台灣民眾在香港,或者香港人在台灣,不管遭遇到甚麼緊急危難,我們可以馬上提供協助,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上次香港一個旅行團在台灣九份發生車禍,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些無辜的罹難者,以及怎麼儘快協助他們的家人到台灣去;香港這邊的官員有甚麼要求,我們也馬上配合,讓他們去照顧香港的民眾。

  應從積極面來看台港交往

  羅:這幾年台港關係,除了政治上沒有太多的發展以外,經濟文化交流還是比較平穩發展的。

  鮑:現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就像地球村,比如說禽流感來了,香港不能置身事外,台灣也不能置身事外,大陸也不能置身事外;小鳥一飛,不會去管你有沒有PASSPORT,就飛過來了,對不對?還有像前兩年的SARS的時候,請問一下,大家不合作行嗎?

  羅:這是台港關係面臨的新課題:以後除了傳統的經貿文化交流之外,重大的疫情通報和防治,需要盡快加強合作,建立一種機制,因為當疫情發生以後,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大家都需要去面對。

  鮑:對。這也是我們在這裡最基本的功能。我一向認為,大家都應該從正面、好的、積極面來看待台港之間的交往。香港跟台灣本來就在很多方面有很多的交往,以後兩地的交往不但要保持,而且也應更加便捷、更加輕鬆,不要加諸不必要的限制。過去台港間因為溝通少,瞭解不夠,所以在交往上出現一些困難。這些年經過台港雙方政府與民間的努力,溝通增加了,誤解也減少了。特別是香港政府最近在處理台灣人士申請港簽的問題上,做出了許多的改善,我們相信這對於增進大家彼此的交流與瞭解,具有非常正面的意義。我們希望未來港府在這方面能夠有更積極的作法。另外,我們也希望台港的交流未來能夠從單向的交流,走向互動式雙向的交流。

  大陸能的,香港為何不能

  羅:近一年來,兩岸關係有很大的緩和與變化,您覺得這樣的變化對台港關係的發展有甚麼影響?

  鮑:照道理來講,如果台灣與大陸關係的發展是緩和的、平穩的、往前走的,必然會對香港有所影響:台港關係發展即使不能超越兩岸關係的發展,也至少使台港關係的發展有更大的空間。因此,我們希望未來香港也能跟大陸一樣,多一些領導幹部到台灣訪問,做多方面的交流。香港與台灣之間的交流,可以不涉及政治,兩地在敎育、科技、文化上都可以進行更多的交流,兩地可以互利互惠、互相激勵和研討,這樣的交流所激發出來的火花有利於兩岸和平的發展,也有利於台港之間的交流。這種民間交流,台港之間一直在做,一直有民間的力量在推,我們希望未來能有特區政府更多的參與。

  香港印象

  羅:來香港工作,您覺得收穫最大的是甚麼?印象最深是甚麼?

  鮑:我覺得香港是塊福地,有山有水,高樓大廈林立,卻沒有地震;匯聚了各地的美食,大家都可以品嚐:从最高級的飯店,到最基本的香港居民生活的茶餐廳,各地的小吃,各國的風味,都有。香港有古董街、蘭桂坊,有海港遊艇,有許多離島,陸海空甚麼東西差不多都有,很難說出香港缺少甚麼東西。

  另外,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讓我印象深刻和感動的是,香港人吃東西吃得快,個性較急,走路走得快,節奏很快。節奏快代表勤奮,也代表工作壓力大。為甚麼會這樣呢?我覺得,一個六百多萬人的國際城市,匯聚了那麼多的國際企業,當然會有很大的壓力。國際的銀行、國際的金融、國際的公司,每年來展覽的東西那麼多,生意上的競爭自然很激烈。那麼多金頭腦匯聚,要在這麼小的地方取得一席之地,沒有三兩下子,怎能成功?能不勤奮、不努力嗎?

  因此我覺得,雖然許多香港人都有錢,但確實都是他們努力打拚的結果。香港各個行業每個人的奮鬥史,不管最終的結果怎麼樣,但打拚過程中的那種精神,是蠻感動人的。很多香港人其實是白手起家的。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香港居民非常守法,交通雖然擁擠卻井然有序,這也是香港的可愛之處。另外,慈善團體、社福團體發揮的功能與善舉更是一大特色,也是香港人的愛心表現。

  興趣與愛好

  羅:在香港,您除了工作上很嚴肅的事之外,有沒有其他一些愛好或收穫?

  鮑:工作上,如果說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但大家相處得都很好。就我個人來講,到香港來,讓我見識了很多東西。比如吃的方面,香港有一種很特殊的吃的文化,讓我大開眼界。

  我自己也有一些嗜好,但不能登大雅之堂了。比如我喜歡篆刻,收集一些老東西,不敢說古董啦,因此會去逛逛街,買買這些東西,回家去整理整理。

  到目前為止,離島我祇有去過兩次,而且都是公務,其他地方都沒去玩過。至於原因,主要是沒有時間,來香港的第一年簡直忙得不可開交,活動行程很滿,即使有朋友來我都沒有帶他們出去玩。我去的地方很多,但都是點,去辦完事情我就走,沒有真正去玩。我來的頭兩個月,就拜會了一百多個社團。我去的最多的是大嶼山機場,因為經常要接送客人。

  人生有三寶:健康、老友和嗜好

  羅:您愛好篆刻,收集了很多硯台和木質觀音像,您在收集、整理這些物品的過程中有甚麼重要的感想、體會或精神上的收獲?

  鮑:收穫非常大,感覺真的不一樣。我會去思考佛像的製作過程,然後加上不同朝代,不同工藝,還有它的法相。所有這些,我會去請敎人家,或者去尋找相關的書籍,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觀音佛像是很美的東西,你看了以後,都會覺得心裡很寧靜,很自然,想的都是比較好的事情。像收集硯台、刻印章也是一樣,在收集、欣賞過程中,我有很多收穫,學到很多知識。當然也要花很多的時間。如果靜下來,我可以五、六個小時做一件事情,一句話都不講。

  我常說人生五十歲以後有三寶:健康、老友跟嗜好。首先,如果身體不好,甚麼都不必講了,健康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老友,做人失敗,做人很孤寒,就不會有朋友,就會很孤單;其三是嗜好,一個人如果有嗜好,不管是養狗、溜鳥,還是打太極拳、收集郵票,祇要有嗜好,就有寄託。

  (訪問時間為2005年11月)  

 

鮑正剛

  一九五六年三月八日生;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學士,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博士候選人;曾任台灣省訓練團講師,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員,考試院編纂,銓敘部法規司、退輔司副司長,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秘書、參事、處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秘書、參事,在張京育、蘇起、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期間協助主委綜理相關行政的主任秘書職務;一九九八年曾隨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訪問大陸;現任香港中華旅行社總經理。愛好與興趣包括收集佛像與古玩,篆刻,相命及烹飪。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