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胡定吾:台灣金融業的問題與改革方向


  金融問題是台灣最為重要和敏感的經濟問題之一,也是政府最為擔心和頭痛的問題之一。本刊記者日前就台灣金融業的現狀、問題、改革方向,以及兩岸金融合作等問題,訪問了台灣資深的金融問題專家、中華開發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胡定吾先生。

  最為突出的金融問題

  羅祥喜(以下简称羅):就整體而言,您認為台灣金融業最突出的問題是甚麼?

  胡定吾(以下简称胡):台灣的金融問題,最近談得蠻多的,問題在哪裡也很清楚。就台灣銀行業來講,首先是家數太多。在台灣這個二千三百萬人口的市場裡,有五十二家銀行,太多了。銀行家數太多造成銀行獲利能力大幅衰退,而銀行獲利能力的大幅衰退,就造成很多的貸款品質變弱,造成銀行的不良資產、逾放資產太重,現在的逾放比率已超過百分之十。因此可以說,目前兩個最大問題:一是如何處理、削減銀行的家數,由目前的五十二家減少到一個比較少的數字,恢復銀行的競爭力;二是如何減少不良放款,比如說把逾放數字控制在百分之三以內。現在政府有很多的做法,希望積極地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成立金融重建基金等。

  羅:您認為要減少銀行的家數容易嗎?

  胡:不是很容易。因為你看,現在我們組織金控,但金控的結果祗是把有關的銀行納入到金控的架構裡面,但是各個銀行還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沒有合二為一。

  發生金融危機的機率不高

  羅:受經濟不景氣、股市持續低迷等經濟因素以及一些非經濟因素的影響,曾盛行一種說法,認為台灣可能發生本土性金融危機,台灣政府也一度比較緊張。您認為台灣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如何?

  胡:我認為台灣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高。因為,台灣是一個流動資金供應非常充沛的社會。比如說,現在某些銀行,我們都認為它的債信有問題,但是它吸取定存和活存都不困難,沒有聽說有甚麼困難。所以我認為,在資金供應過剩的情況之下,台灣產生擠兌、產生金融危機的機率不高;除非銀行的不良資產再繼續往上衝,但現在沒有大量往上衝高的跡象。

  羅:近兩年來,受到種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台灣的股市下跌了很多,您認為股市的下跌對台灣金融有甚麼樣的影響?

  胡:其實對台灣金融衝擊最大的是房地產價格的下跌,股票的下跌是其次。因為當年新銀行成立的時候,沒有貸款對象,太多的資金都集中在營造公司跟房地產專案;所以當房地產價格急跌的時候,這些贷款就收不回來。但是,用股票押在銀行裡面去借錢,佔銀行總貸款的百分比不高。雖然外面講得很多,實際上根據我們的瞭解,主要擔保品,所佔的百分比很低,連百分之五都不到。

  台灣的銀行開放遲了比較不具國際競爭力

  羅:隨著大量台商到大陸投資以及兩岸經貿關係的日趨密切,兩岸的金融合作勢在必行。您認為台灣的銀行到大陸開設分行的前景及其競爭力如何?

  胡:兩岸金融的問題,首先,台灣銀行業的開放比較慢、比較遲;其次,台灣的銀行以前都是官營的,並不是一個多國性銀行的性質,比較談不上國際競爭力。台灣的銀行在本土市場裡面能夠防禦性地爭取保有本地市場就不錯了,談不到像匯豐、花旗、渣打銀行那樣,到外面去爭取。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台灣開放銀行到大陸去的速度慢,造成台商到大陸所需要的金融資源,都是以多國銀行為主,如匯豐、花旗,還有法商銀行,以及中國大陸的中資銀行。最熟悉台商的銀行沒有跟著去,所以次熟悉它的就是多國銀行;因為多國銀行在台灣都有分行,他們對台商也蠻瞭解,不少多國銀行在台灣、上海都有分行。所以說,台灣遲遲不開放銀行到大陸去的一個結果就是,這個行業的業務機會,都讓多國銀行拿去了。現在大陸的銀行也變得積極了,開始主動去敲門,找優良的台商去爭取贷款,這對台灣的銀行是一個新威脅。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銀行要去大陸,得先申請設立代表處(辦事處),開設辦事處幾年之後才能夠申請設立分行。因此,台灣銀行業開放的步調比較慢的結果是,跟多國銀行、中資銀行比,居於一個比較不利的狀況,所以應向中國大陸爭取機會。

  台灣的經驗值得大陸借鑒

  羅:那麼,您認為未來兩岸在金融方面有甚麼樣的合作機會?前景如何?

  胡:我認為台灣金融業發展的很多經驗,對現階段中國大陸來說是有用的。比如說,我記得中國大陸很多的銀行家來台灣,都喜歡參觀、瞭解台灣的貨幣基金、貨幣市場。台灣有一個叫做票券公司的,這個票券公司在台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中小企業扮演過很重要的角色。我認為中國大陸現階段也很需要這樣的票券公司。我們可以看看,現在台商在大陸最需要的幫助是甚麼?第一是營運資金,第二是中長期資金,第三才是貿易服務,如開信用狀等。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營運資金(working capital)。在營運資金裡面,票券公司可以幫上很大的忙。

  羅:除了借鑒台灣的經驗,您認為以後兩岸金融業有沒有甚麼比較可行的合作模式?

  胡:有呀,很多領域都可以合作。比如說租賃公司,台灣的租賃業早年累積了很多經驗,但這些年來台灣的租賃公司因為商業銀行的興起,租賃公司就沒落了,它們的角色也就不重要了。但這種經驗對現階段的中國大陸來說,是非常需要的。也就是說,如何把台灣租賃公司的經驗,跟大陸聯合起來,是很重要的。

  我還不太清楚現在兩岸銀行業之間有甚麼具體的合作,大概兩岸民間銀行有些合作,但案例不多。

  至於未來有甚麼比較可行的合作方式,我認為,如果中國大陸願意的話,兩岸在銀行業、證券業、投信業,都可以進行合作。尤其以證券投資信託業的可能性跟證券業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這是最容易合作的項目,比較容易做得到。保險業比較複雜,銀行業也比較困難,但也不是不可行,也是有可能的。

  (原载《中国评论》2003年1月号)

 

胡定吾

  台灣知名的金融專家,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美國耶魯大學國際經濟碩士、美國賓州大學華頓管理學院財務管理碩士;曾任紐約信孚銀行經理、台灣國際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執行副總經理、中華證券投資信託公司總經理及董事長、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中華開發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等;现为华生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