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强化文化引領 再生文化資源

  ——關於“端硯文化”與“端州文化”的調研報告

  最近我應邀到肇慶市,先後參加了在該地舉辦的“首届中國硯文化”和“文化引領與端州文化”兩個學術研討會,並對“端硯文化”與“端州文化”進行了調研,感到該市以文化引領的精神和做法,將這兩種文化進行“再生”打造的經驗,對於貫徹《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積極挖掘、搶救文化遺産資源,有效保護並傳承具有歷史和科學價值的文化遺産”的要求,對於我省文化産業和地方文化經濟的發展,頗有值得借鑒的意義。

  一、以擦亮“中國硯都”品牌,引領肇慶文化,並以“雙腿”走路方針,再生端硯文化資源

  肇慶市是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勝地,自然地理和歷史文化資源多樣豐富,常使人稱贊不已,但也有“花多眼亂”、“不得要領”之感。2004年,肇慶市評爲全國唯一的“中國硯都”,這就使得肇慶特有的端硯文化在全國硯文化(尤其在“十大名硯”)中脱穎而出,同時也在肇慶市本身异彩紛呈的多元文化中出類拔萃,具有代表性的引領意義。因爲端硯既有自然地理文化内涵,又有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化内涵,而且與每項文化遺産的留存或景點都有着自然和人文的聯繫。

  端硯又名端州硯,因産於端州(即今肇慶在隋唐時代的古名,宋徽宗曾被封端王,登皇位時以“從此開始喜慶吉祥”之意,特賜書爲其易名肇慶)得名;又因端硯所用石礦出自端溪,故又稱端溪硯。其石礦在河底深層,爲肇慶特優的青山緑水環境所獨有;史稱端硯始於唐朝武德年間,唐太宗貞觀年間舉世聞名,也正是其地名端州的年代。從現在人們熟知的肇慶曆史文化遺産和景觀來看,絶大多數是隋唐以降的文物,以宋明時代爲多,由此從時代久遠論之,源起唐代的端硯文化也即在肇慶諸多文物中,具有發端性的引領地位;而其端硯作爲“文房四寶”之一的傳統文具功能,同時又具有集雕塑、繪畫、書法、詩詞、工藝於一體的藝術品的創作、欣賞、收藏價值,也使其與其他肇慶文物有着密切的文化關係,從而也意味着其有淵源性的引領地位。所以,以“中國硯都”作爲品牌,以獨特文化資源優勢爲引領肇慶文化的龍頭,符合地域文化實際,是卓有文化引領的眼光和功力的。

  從2004年至今的實踐看來,其效果是明顯的、突出的,端硯技藝先後被列入我國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端硯成爲百年奥運的珍貴禮品,端硯産業園被列入省的十大工程和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在今年深圳文博會上以端硯産業爲重點的項目合同達10億元人民幣。如此可觀的成效,使得在這次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通過肇慶保持“中國硯都”的光榮稱號。

  必須清醒看到,端硯文化正進入新的轉型期。因爲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各種現代書寫工具和電腦已紛紛進入校園和人們日常文書交往中,毛筆及硯墨書寫已逐漸淘汰,僅保留於時見的文人雅集。可見硯臺的文具功能和價值已逐漸消退,其作爲工藝品的藝術製作和欣賞價值、文物收藏價值會持續長久。由此,硯文化的發展必然要“雙腿走路”,即:一是繼續保持硯臺作爲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經典載體,作爲一項中華傳統的物質(硯臺)和非物質(傳統工藝)文化遺産,作爲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凝聚體,繼續傳統的手工生産方式和價值理念,堅持其經典化、遺産化、收藏化、工藝化的發展道路;二是以新的理念去對硯的生産及其文化性質、功能、作用作出新的認識,爲其注入新的文化血液與活力,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走大衆化、科技化、商業化、産業化的道路,如:以硯的藝術形象、文化内涵、象徵寓意爲依託,製作出各種文具附件、小型禮品、吉祥物、信物、定情物;還可化廢爲寶,利用歷代硯礦中的廢料製作出具有“年輪”標本和收藏價值的旅遊紀念品等。從總體上看,肇慶近年來端硯文化的發展,是基本上實現了這“雙腿”方針的。所以,這對於已失去文具功能的端硯文化來説,具有再生文化資源的重要意義。

  二、以“重於所在,不重所有”的理念,“再生”端州文化;以“五氣”文化奇觀,“端”出端州文化

  在端州區的研討會上,我以文化引領的理念提出:要“端”出“端州文化”的名稱和概念。理由是:自古以來,肇慶地域名稱和轄區變化大,秦代爲四會轄境,漢屬高要縣,晋爲高要郡,隋唐爲端州府,宋改肇慶府,元爲肇慶路,明爲肇慶府並設兩廣總督府,清設道臺,民國後設行署等,但無論是縣、郡、府、路,或是總督、道臺、行署,其治所均在今端州,其城區是文化中心和文化集粹地,是肇慶文化穩定性、傳統性、標誌性的體現,所以稱端州文化爲宜。且肇慶文化,自隋唐以降,也即是自名端州之後才顯文化中心地位,形成地域文化形態,尤其唐宋年間文化名人紛至沓來,更使端州名震遐邇,可見端州文化早有知名度,故應重新將其“端”出來。

  可見端州文化早已存在並持續發展,但其名稱和概念却被長期淹没,除上述原因外,還在於其代表性、標誌性的文化遺存和景點,所有權分屬省、市、區,如以端州文化之名統稱,行政上的區有“越權”、“越位”之嫌。所以長期不敢去“統”,以至困於“死境”。如果是出於打造地域文化的膽識,借鑒其他地方(如珠海)提出的“重於所在,不重所有”的理念,是完全可以將端州文化復蘇“再生”的。再生的端州文化,應當是肇慶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肇慶市端州區獨有的文化稱謂,因爲其代表性、標誌性的文化遺存和景點,都在端州區地域。

  端州文化,是既有外在奇特景觀、又有獨特内在氣質的“五氣”奇觀文化。具體表現在:一是以西江與七星湖的水秀、鼎湖山及其自然保護區的山秀而融匯一體的“秀氣”;二是以梅庵、慶雲寺、白雲寺、龍母廟龢利瑪竇傳教遺址等,所標誌的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和景觀中的“靈氣”;三是以包公祠、硯州和傳統端硯特産所體現的包公文化、端硯文化等所内涵的“正氣”;四是以閲江樓古書院、七星岩鼎湖山石刻、尤其是歷代文化名人留下的詩詞題咏等一脈貫通的“雅氣”;五是端州的城、樓、塔(如宋城、披雲樓、麗樵樓、崇禧塔等)等建築的雄姿及其歷史文化所内藴的“剛氣”。這“五氣”雖各自突出體現於標誌性的景觀,但在每一景觀中也都是有程度不同體現的,而且在總體上是融匯一體,呈現出鐘靈毓秀、氣象萬千的神奇景象的。所以,端州文化是一種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應當使其名正言順地“再生”,並大力地將它“端”出來!

  三、對當今文化界有普遍性意義的幾點啓示

  (一)當今全省正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國務院頒佈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不少人對於其中啓用“文化引領”的詞語内涵及其操作方式欠缺理解和經驗。如能對肇慶市的做法予以推介,以實例增强理解,借鑒經驗,將普遍受益。

  (二)當今各地對申請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特别熱衷,但對於獲評或未獲評的遺産,如何保存和發揮其作用問題尚待解决,如認識失當,處理不好,會有不良效果,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對此,肇慶打造端硯文化的方針和做法,值得借鑒。

  (三)當今我省多個地方在試圖以文化引領而打造本地或某種文化時,遇到某個或某些文化遺存或景觀的權屬問題而躊躇,往往有“越權”或“越位”的顧慮而難以定位。對此,應當而可以借打造端州文化的做法,以“重於所在,不重所有”的理念去處理之。

    (黄偉宗)
  2009年6月25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