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進一步做好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的建議

  前不久我去了趟加拿大,在多倫多住了一段時間,我帶着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問題,走訪了二十多位新移民,都在四十歲上下。有一半以上是技術移民,其他依次有投資、留學、勞務、投親等形式的移民。居留時間,最長的有二十多年,短的也有四、五年。從事的行業以搞IT的居多,其它有金融、保險、汽車技工、厨師等等。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比較穩定,盡管有些已入籍,成了加拿大公民,但中國情結還很深。

  有一位在交叉生物學研究機構任生物實驗室主管的陳漢杰先生,福建人,八十年代留學加拿大,取得碩士學位後留在加拿大工作了十多年,成了該機構的研究骨幹,在生物材料研究頗有建樹。比如,在心臟導管材料中添加一些生物材料就可延長其使用壽命,添加材料已投入生産。他很想爲祖國做點貢獻,曾應邀回福建講學,有單位以年薪十萬元聘請他,自然吸引力不大。他表示不完全是待遇問題,主要是研究條件、家庭、子女教育等問題,一時難以解决。他現在正和天津一企業談合作事宜,他認爲只要對他的單位和他的發展有利,同時對天津合作的企業發展有利,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何樂而不爲。

  對吸引華僑華人中的高層次人才問題,本人認爲應根據實際情况,因人而异,有三種方式可供選擇。一是可選擇回國服務;二是可選擇留在國外,以某種方式爲國服務;三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更多的是上面提到的陳漢杰所選擇的方式,姑且稱之爲選擇爲共同發展服務。這也符合僑務工作的“三有利”原則,即有利於他們在當地長期生存和發展,有利於發展我們同華僑華人居住國的友好關係,有利於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統一。

  我國很重視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工作,設立了很多機構,中央一級的有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中國留學服務中心等十多個,涉僑單位有僑辦、僑聯,各民主黨派、各種民間團體等也有相關機構,不僅制定了規劃,如:“千人工程”等;還出臺了各種辦法,制定了各種優惠政策。但是,就目前的情况來看,由於很多機構的設立和政策的制定,主要是吸引留學人員回國服務,當然這些工作還是要做的,但是我們還要面對海外華僑華人高層次人才的多種選擇,特别是對那些已經扎根在海外的人數衆多的華裔(即華僑華人後代)高層次人才和滯留海外有一定建樹的留學人員來説,第二、三種方式即爲國服務和爲共同發展服務的選擇更爲實際。對他們而言,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力不大,他們更需要的是按照第三種方式,爲他們提供能共同發展服務的平臺。

  當前,國際人才競争非常激烈,發達國家可以用技術移民制度吸引國際人才,如加拿大就吸引了大量的技術移民,我在加拿大接觸的那些新移民大部分就是通過技術移民過去的。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很難用技術移民的辦法和發達國家競争。但是我國有爲數衆多的華僑華人,分佈世界各地,其中不乏高層次人才,除了留學人員外,還有許多華裔高層次人才,潜力很大,這是我們的優勢。人才總是往發展好的方向流動,我國經濟正處於上昇階段,正是我們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大好時機。我們要用共同發展的理念,專業化地開展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工作。爲此,提兩點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第三方式,即爲共同發展服務的工作平臺,以共同發展的理念,推動吸引海外華僑華人高層次人才的工作。現有的吸引海外人才的工作機構主要是爲留學人員回國服務的,有政府的、團體的,不僅機構重叠,且職責不清,浪費公關資源。爲此,必須整合有關機構,從中挑選有基礎、有信譽的機構,加以扶持,成爲較具權威的機構,以便海外高層次人才可以隨時與之聯繫,推動按照共同發展理念吸引人才的工作。

  二、建立强大的信息數據庫。一是海外華僑華人高層次人才信息數據庫;二是國内各行各業對技術、人才需求的信息數據庫。這是成爲較具規模和權威的信息諮詢機構的必要條件。目前,各有關工作機構都有自己的數據庫,但是比較分散,大多處於静止狀態,流動不暢,没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更談不上資源共享。因此需要加以整合,不斷積累,持之以恒,久久爲功。上面提到的陳漢杰就是通過網上聯繫,交换資料,把情况搞清楚後,再回天津面談。他説通過合作,不僅加深瞭解,推動兩方企業發展,還可以組織技術交流、人員培訓等等實現他爲共同發展服務的願望。因此,必須充分使用網上技術,通過網上諮詢、發帖子、交换資料信息,把供需情况充分搞清楚之後,再出訪或請回來面談,當可事半功倍。我們要把招商引資和招技術引人才工作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充分使用網上作業,按專業化的水準,做到知彼知己,開拓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工作。

    (古華民)
  2009年11月30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