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打造“南海Ⅰ號”和海上絲綢之路學術交流的平臺

  今天,省内外學者群賢畢至,齊聚海陵島,共同參加由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南方日報社和陽江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陽江市文廣新局與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承辦的“‘南海Ⅰ號’與海上絲路文化論壇”。

  在此,作爲此次承辦單位之一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館長,我謹代表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向出席會議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和朋友們表示誠摯的問候和熱烈的歡迎,對各位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次學術研討會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自開館以來,第一次參與組織的學術研討會,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够邀請到在座的這麽多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共同參與,進行學術對話和交流,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各位專家、學者對“南海Ⅰ號”的重視和對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研究的熱情與執着。

  “南海Ⅰ號”古船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年代較早、船體較大、保存較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是目前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主航綫上發現的最寶貴的歷史物证。它的存在,爲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提供了最有説服力的實物證據。自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了考察團對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綫國家和地區考察後,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逐漸興盛,衆多擁有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迹的城市都相繼召開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學術研討會,極大地豐富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研究成果。但是對於“南海Ⅰ號”以及其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關係的研究則相對較少。今天,各位專家學者齊聚於此,提交的論文内容豐富、涉及面廣,相信此次論壇必將豐富這方面的成果,並進一步推動國内外對“南海Ⅰ號”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研究的熱潮。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是以“南海Ⅰ號”宋代古沉船保護、開發與研究爲主題,展現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爲特色的專題性博物館。自博物館開放以來,累計接待中外遊客40多萬人次,在宣傳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社會影響日益擴大。作爲展示和保護“南海Ⅰ號”的文化單位,深入開展對“南海Ⅰ號”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研究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領導和科研人員必須肩負的責任和義務,積極將我館打造成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研究和研發中心是我們的既定目標。在此,我衷心地希望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全體科研人員能够利用此次研討會的有力契機,向各位專家學者虚心討教,建立起學術溝通和交流的橋樑。也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參與到我館學術交流平臺的建設中來,爲推動“南海Ⅰ號”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研究共同努力。

  譚忠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館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