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海Ⅰ號”將給廣東帶來什麽?——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研究與文化拓展的建議

  “南海Ⅰ號”將給廣東帶來什麽?

  首先,“南海Ⅰ號”爲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搆築了新的學術高地。

  近百年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誰控制了海洋或重要海港,誰就控制了世界經濟的命脈。當今的國際貿易,80%是通過海洋運輸來完成的。因此,海洋文化與工業文明,是相伴相生的。正因爲如此,人類對封建社會就開始了的“海上絲綢之路”,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遥想當年,正處於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中國,以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氣魄,打開“海上貿易”的大門,船隊所到之處,“傾城聳觀,歡呼出迎”。何等壯觀!可惜,海深難測,風浪無情。今人研究“海上絲綢之路”,大多依據文獻資料、實物甚少。如今一艘歷經800年、船體殘木經化驗仍然完好不朽的古沉船,竟在眼前。今夜南海月,依然照古船。被譽爲“顯示封建社會極度奢華”的“海上絲綢之路”,應該有震撼性的巨型文物爲之相配,如巴特農神廟之於古希臘、“兵馬俑”之於秦王朝。因此,筆者認爲。“南海Ⅰ號”整體打撈重見天日,將使人類對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有了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這必然搆築起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新的學術高地。

  對於廣東的海上絲綢之路,廣東的專家學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艱苦的努力,其研究在國内乃至世界也是有影響的。過去一直認爲,並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承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起於福建泉州,但廣東的黄偉宗教授、司徒尚紀教授等專家,不但從東漢史學家斑固所撰《漢書·地理志》查证,而且率隊實地考察證實,海上絲綢之路起於廣東省雷州半島南部的徐聞縣,年代比泉州早1000年。此後由於經濟活動熱點的轉移,在繁華的珠江三角洲等沿海港口,串聯起海上絲綢之路最輝煌的綫路。廣東學者的心血没有白費,2001年廣東徐聞和廣西合浦,被確認爲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後來更因“南海Ⅰ號”的重大發現,世界海上絲綢之路的熱點轉移到了陽江。廣東學者甚至提出“海上敦煌在陽江”。他們認爲,許多學科,都可以把“南海Ⅰ號”作爲研究的對象與實體。如海洋學、海洋工程學、水下考古學、造船史、航海學、海洋交通、海洋經濟史、文化史、外交史、陶瓷史、宗教史、風俗學等等。因此,廣東要特别珍惜“南海Ⅰ號”及其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建設,搆築起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學術高地。

  其次,“南海Ⅰ號”將有力推動廣東海洋文化産業的强勢崛起。

  縱覽世界,因某項重要考古發現,或某座獨特的歷史文化遺址,或某個特殊的歷史事件,而引領一個文化産業興旺起來的例子,數不勝數。美國一部關於沉船的電影《泰坦尼克號》,收入就高達20億美元,爲同期我國文化産業全年收入的1/4。“海上絲綢之路”因“南海Ⅰ號”浮出海底,必將形成一個獨具價值的文化産業鏈,有力推動廣東海洋文化産業的强勢崛起。 

  廣東是海洋大省。據統計,廣東省海域面積42萬平方公里,是陸域面積的2.3倍;大陸海岸綫4114公里,居全國首位。改革開放的前30年,廣東的崛起,從嚴格意義上來説,並不是因臨海而興起的,而是靠“口岸經濟”而與世界經濟接軌,從而走向繁榮的。否則,就無法解釋珠三角與東西兩翼爲何同爲臨海而經濟實力天壤之别的現狀。在美國次貸引起的金融危機爆發後,“虚擬財富”的大潮退去,中國猛然驚覺,掠奪性的經濟爆發增長再也難以爲繼。面對珠三角土地開發的“極限”,廣東一方面把目光引向山區與東西兩翼,另一方面則把目光引向了大海。有專家認爲,21世紀是海洋世紀。廣東正在推行海洋大省的“深藍”戰略構想, 以産業爲支撑向海洋要資源、要環境、要空間。我們要從這樣的戰略高度,來布局廣東發展海洋文化産業。

  我們可以從“五看”來討論廣東發展海洋文化産業的獨特優勢。

  一看精神層面。廣東自古以來臨海而立、因海而興。濃郁的“海洋味”是廣東文化的精華所在。海闊天空,不受羈勒;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種創新冒險、寬廣包容的氣度。搆成了廣東人特有的性格。

  二看地理環境。廣東省是中國海岸綫最長、海疆最廣的省區。全省海岸綫(含島嶼)長達8500公里,占全國海岸綫的三分之一以上。更加上江海相聯的水網地帶,到處都是海浪、沙灘、陽光相交織的美麗景致。

  三看産業優勢。2009年,廣東海洋生産總值達6800億元人民幣,占全省GDP的一成七,海洋經濟總量連續15年居中國首位。國務院日前將廣東省列爲國家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這爲廣東海洋事業發展帶來新的重大機遇。

  四看與世界接軌。今日之廣東,以“外貿出口第一省”的强勁實力,與世界保持着密切的聯繫。不但經濟密不可分,就是生活情趣也充滿着“海味”。遊艇文化的興起,就是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據統計,世界遊艇工業及其配套器材,每年在國際貿易中可達到3000億元。全球發達國家平均每170人就擁有一艘遊艇,中國遊艇業正在起步,市場潜力巨大,僅長、珠三角就有千億産值的市場空間。

  五看人文優勢。這裏以陽江爲例。陽江地處珠三角通往粤西的“黄金走廊”。這裏有天然良港、海浪沙灘、特别豐富的海洋資源。更爲難得的是,陽江文化底藴深厚,這裏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道,也是宋代著名的海上古戰場。特别是“南海Ⅰ號”的發現,奠定了陽江在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爲此,筆者呼吁,廣東特别是陽江,要特别珍惜“南海Ⅰ號”對該地區發展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認真地做好規劃。爲廣東海洋文化産業的崛起,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三,“南海Ⅰ號”將成爲廣東對外交流最亮麗的名片。

  2010年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伴隨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種不懷好意的“中國威脅論”,也在世界流傳。爲了反擊這股逆流,我們有必要通過歷史與現實,向世界講述中國和平崛起的故事,而“南海Ⅰ號”將以它獨特的魅力,必將成爲中國對外交流最亮麗的名片。對於這一點,我們要給以足够的關注。

  “南海Ⅰ號”爲什麽能够成爲廣東乃至中國對外交流的亮麗名片呢?

  首先,是“南海Ⅰ號”的獨特魅力。與零星的考古發現不同,一條“沉船”的整體發現,保留着那個時代濃厚的社會信息,這一點,也正是“南海Ⅰ號”無窮魅力之所在。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過去大多是依靠文獻資料,海洋航路上發現的實物資料相當稀少,而“南海Ⅰ號”所保留的數以萬計的文物,即使從已經出水的幾千件文物來看,也是價值連城。這裏有印着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特色的花紋以及鍍鉛仿銀的瓷片、類似阿拉伯手抓飯時使用的“喇叭口”瓷盤。令人驚异的是,船上還發現眼鏡蛇的頭骨、莫非船上有印度、阿拉伯商人?這條沉船有太多太多的秘密,將隨着考古的開掘而得以大白天下。

  二是“南海Ⅰ號”所處的陽江,有獨特的旅遊資源,對國際遊客有很强的吸引力。陽江的大角灣旅遊景區、海陵島的十裏銀灘、正在籌建的遊艇基地等,即使放在世界的旅遊舞臺,也有很强的競争力。歷史探秘與旅遊觀光相結合,使陽江的“南海Ⅰ號”之旅,有着無比的吸引力。

  爲此,筆者建議:

  一、聚合全省之力,收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物資料,充實位於陽江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使該館成爲世界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基地。建議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從構建世界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學術高地、打造廣東對外交流亮麗名片的高度,研究具體政策,加大對“南海Ⅰ號”以及相關文化産業拓展的扶持力度。

  二、建議陽江市委、市政府,要以“南海Ⅰ號”之旅爲龍頭,充分利用海陵島的十裏銀灘,打造中國最出色的遊艇基地。要充分利用陽江海岸緊貼珠三角城市群的優勢,對陽江的旅遊資源重新規劃布局,要走國際化的高檔路綫,珠三角城市群是世界最繁華的城市群之一,有着巨大的客流資源。重新整合提昇陽江的旅遊資源,還可以把漁港、漁村、淺海灘涂養殖等列進旅遊景點,形成“海味十足”的陽江旅遊觀光帶。

  三、建議省旅遊局、僑辦等有關部門,要整合陽江和與之相鄰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址和著名旅遊景點,形成一個“海上絲綢之路”旅遊綫路。有必要指出,華僑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有着歷史淵源的密切聯繫,如與陽江相鄰的江門,就是中國第一僑鄉,開平碉樓、五邑僑鄉等,對遍佈世界各地的華僑及其後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如果“海上絲綢之路”旅遊與華僑文化的追祖尋根之旅密切相連,廣東旅遊就有一張“通行世界的王牌旅遊綫路”,廣東的華僑追祖尋根之旅就有更大吸引力。

  王培楠(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南方日報高級記者。)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