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文化强省建設調研專題材料”之七:把我省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關於我省辛亥革命與民國史研究調研報告

  一、以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爲契機,努力打造嶺南歷史文化精品工程意義重大

  明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以此爲契機加强對孫中山、辛亥革命及民國史的研究,打造嶺南歷史文化精品,對於挖掘、繼承和弘揚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提昇廣東文化形象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廣東是孫中山的故鄉、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史研究資源豐富、基礎扎實,已成形一支有實力、有師承的團隊,研究成果豐碩,頗具規模和影響,在國際學術界佔有重要地位,是廣東學術思想研究的“代表作”,堪稱廣東文化强省建設中的“拳頭項目”。其次,辛亥革命龢民國史研究是兩岸三地學術圈的共同熱點,在搭建交流平臺,加强文化溝通,昇華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穩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後,孫中山、辛亥革命、民國史研究是我省文化品牌的具體、有形呈現,做好相關文章對於集聚廣東歷史文化優勢資源,弘揚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實現歷史研究順利對接現實生活,把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爲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我省辛亥革命與民國史研究概况

  我省的辛亥革命與民國史研究,曾在全國居領先地位,並獲得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上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我省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研究的輝煌時期,改革開放之初首先在國内舉辦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研討會,成立了孫中山基金會,推出《孫中山全集》11册及《孫中山年譜長編》等重要學術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産生較大的影響,臺灣學者認爲大陸的孫中山研究中心在廣州。自90年代中葉以後,由於研究隊伍新老交替出現斷層、現行學術評價體制存在弊端等問題,我省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史研究開始滑坡,與廣東在辛亥革命與民國史中的地位不相稱。近年來,廣東文化强省建設有力推動了該領域的深入研究,有關科研院所出臺一系列舉措,如籌建孫中山國際學術研究中心、創建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檔案史料中心、編輯出版一批學術著作和文獻資料、籌備“兩岸中山論壇”、籌辦“辛亥革命與廣東”國際學術研討會等等,重新擦亮這張文化名片。

  三、幾點建議

  學術文化爲國家民族命脈之所係,是國家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標誌。因爲學術文化能够創造具有文化積累價值的成果,提昇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形象。因此,在建設文化强省的過程中,應將學術文化與産業文化並重。因爲學術文化盡管不能象産業文化那樣産生經濟效益,但却能産生久遠的文化價值。辛亥革命與民國史研究便屬於與廣東關係密切而又具有全國和世界影響的學術文化領域。爲此我們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加大對學術研究及學術文化活動的支持力度

  一是請省委、省政府繼續支持並持續關注該領域的建設和發展。擬請省委、省政府領導擔任孫中山國際學術研究中心主任,協調、整合研究隊伍。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度。積極支持有關單位的學術研究、學科建設、資源整合、配套設施建設、學術文化活動等,保证充足的研究經費和學術著作出版基金。三是建立健全有關機制體制。建立健全學術成果評估機制和經費基金使用的管理機制,保证學術研究在公平、合理、和諧的環境下進行。

  2.加强專家隊伍建設

  學術研究應當是向未知領域進行艱難探索的創造性勞動,必須持之以恒,潜心鑽研,才能積微末至高大,形成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成果,造就國際國内學術界承認的專家。一方面要注意發揮老專家的作用,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在學術上支持他們;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培養中青年專家,爲他們的研究創造條件,排除現行體制不良因素的干擾。

  3.發揮“名片”研究的輻射力和帶動作用,形成歷史文化資源的集聚優勢

  藉助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的契機,加强對辛亥革命與民國史研究,積累經驗,總結好的做法並加以推廣,産生輻射力,發揮帶動作用,爲我省其他歷史文化優勢資源的深入挖掘和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對於歷史上出現在廣東或與廣東有密切關係,而又具有全國和世界影響的學術研究領域,如六祖與南禪宗,陳白沙與宋明理學,廣東十三行與海外交通,華僑與海外華人,廣府、客家、潮汕文化,香港、澳門、臺灣歷史與現狀,嶺南歷史文獻,改革開放與經濟特區等等,都要進一步加强研究,給予切實的支持,以保证我省學術文化可持續發展,保证文化强省的建設有强勁的學術依託,使我省優勢歷史文化資源産生集聚效應,爲文化强省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執筆人:章文欽(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山大學歷史係教授,廣東政協文史委文史專員)

  2010年12月23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調研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