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以迎亞運爲契機 進一步繁榮和發展嶺南文化瑰寶——粤劇

  被譽爲“南國紅豆”美稱的粤劇,是廣東最大的戲曲劇種,是最能體現廣府文化特色的文藝品種之一,也是我國地方戲曲的寶貴劇種之一。在漫長的形成過程中,它綜合了舞蹈、音樂、文學、美術等各方面的藝術特質,經過不斷完善,融匯、吸納了本地的民歌俚曲,用廣府方言演唱,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同時又廣泛汲取外來音樂的優點,以西洋樂器加入伴奏,使劇情更具感染力。郭沫若對粤劇的贊譽是:“昆弋皮黄各擅場,匯爲粤桂及漢湘。更集民間衆歌曲,内容豐富聲悠揚”,極其形象地概括了粤劇的源流與開放兼容的特色,粤劇不愧爲嶺南文化之瑰寶。

  作爲一個獨立的地方劇種,粤劇有其自身的藝術特色。它演出的劇目,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數量巨大,具有兼容並蓄的氣派和亦古亦今的色彩。它既有古典的傳統曲目,又不乏時髦的時裝戲,甚至有幾種不同時代的風格融匯於同一劇目之中,并且嫁接了話劇和電影的部分特點,其表現形式越來越靈活。粤劇主要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粤語流行地區以及國内如上海、臺灣、四川、天津等地操粤語人士居住之處。東南亞、美洲、澳洲、歐洲等粤籍華僑華人聚居的地方,也有它的悠揚之聲。2009年10月粤劇已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可見,粤劇的價值不僅局限於嶺南本土,也已經成爲中國乃至世界範圍的文化寶貴財富。作爲粤劇的發源地,廣東和廣州都有必要進一步加大粤劇傳承與弘揚的力度,使其進一步繁榮和發展。

  一、當今粤劇的現狀

  廣東省委、省政府以及廣州市委、市政府歷來都給粤劇予高度的重視,先後建立了紅綫女粤劇藝術中心、南方戲院、振興粤劇藝術中心等機構和劇場,爲粤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粤劇界人士也不負衆望,不懈努力,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不但牢牢地把握住了粤劇這塊文化陣地,而且積極推動了粤劇的改革和發展。近些年,流行音樂演出在廣東勢頭漸緩,而粤劇演出却温度不减,而且深入基層,深入民間。甚至在老百姓的卡拉OK演唱中,唱一曲粤劇選段也成爲時尚。這一方面説明粤劇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廣泛的基礎,它所表現出的地域文化特點、雅俗共賞的藝術表演形式與粤語流行地區民衆深層文化心態十分契合;另一方面也是這些年各級領導的重視、社會各界以及粤劇界人士在粤劇發展中努力的結果。特别是2009年10月,粤劇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這都證明粤劇已經越來越得到各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視,這是粤劇能獲得進一步繁榮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作爲南國藝術奇葩,像其他戲劇劇種一樣,面對社會進步導致人們不斷變化的文化需求和欣賞習慣,古老的粤劇也遭遇許多困惑,改革開放之初就曾面臨港臺流行文化的巨大衝擊。而進入到今天的信息社會,傳統地方戲在審美意識、表演形式、劇情結構等方面與今天人們的欣賞習慣産生越來越明顯的差距。人們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機會可以接觸更多藝術形式和更多的文化生活,觀賞地方戲不再是老百姓娱樂的唯一形式,傳統戲曲面臨着人們文化需求的更多選擇,不可避免地制約着粤劇的傳播和發展。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去應對多元化文藝形式的衝擊,尋找有利於發展粤劇的方式方法,爲粤劇的繁榮和發展探索新思路。

  當前粤劇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影響不够廣泛。粤劇目前仍主要是在傳統的流行地區發展,傳播地域未有更大延擴,使其影響力未能擴大;二是創新不够。粤劇藝術在傳承與發展中缺少更多更好的新劇目産生,藝術形式創新力度較弱,嚴重影響自身生命力;三是後繼人才不足。目前,年輕人喜歡和從事粤劇的人數越來越少,活躍在粤劇舞臺上的多是老藝人,後繼乏人;四是傳播途徑有限,演出場所不足,不能更好地對外傳播。

  二、幾點建議

  鑒於粤劇的價值、意義和目前的狀况,根據當前廣州正在迎亞運之際,建議充分利用好迎接和舉辦亞運會難得的歷史機遇,以迎亞運爲契機,盡快采取措施,加大對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粤劇的扶持力度,爲進一步繁榮和發展粤劇再添動力。

  1.對粤劇發展予進一步的重視。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以及廣州市委、市政府等各級領導和部門對粤劇的發展都給予瞭高度的重視,爲建設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加大了對文化建設包括對粤劇的投入。比如與旅遊業相結合,專門重新裝修南方劇院作爲專門向遊客展示粤劇藝術魅力的旅遊劇場,宣傳嶺南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對於粤劇當前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各級領導和部門還須給予進一步的重視,采取多種措施包括政策上、資金上予以更多的支持。

  2.充分利用廣州舉辦亞運會的契機,加大粤劇的傳播力度,擴大影響力、提昇普及率,使之逐步走出廣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今年在廣州舉辦亞運會應是很好推廣粤劇的歷史機遇,如以此爲契機,利用這一盛事的平臺,加大對粤劇的宣揚,讓粤劇藝術擴展到全國乃至亞洲和世界人民的心中。因此,建議結合珠江日夜游綫路,打造仿古紅船——“粤劇紅船”,恢復傳統粤劇曾經有過的表現形式,在珠江上形成一個個粤劇的流動舞臺,與陸地上的固定劇場動静呼應。融現代都市和古韵風情爲一體,把“粤劇紅船”做成珠江游之重要一景,使之成爲向參加亞運的各國官員、裁判員、運動員、觀衆以及今後到廣州旅遊的人們宣揚粤劇的重要平臺。在模式上,政府給予政策支持,下撥一定的啓動資金。並將此項目交由有關部門牽頭,引入社會資金,合作經營。將粤劇票友和專業演員有機結合起來,穿插巡演,不斷加大對粤劇新苗的培養和鍛練,既可使粤劇弘揚光大,又可爲廣州亞運會增添文化品位以及讓各國友人欣賞嶺南文化。將嶺南文化與廣州旅遊有機結合,進一步提昇珠江游這張廣州名片的文化内涵。此外,在最近落成並正式投入使用的廣州大劇院中,適時安排粤劇演出。由於廣州大劇院已與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聯盟,這樣的結果,將推動粤劇這一南國藝術奇葩走出廣東,擴大其在我國其他地方的影響。這對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昇廣東文化輻射力和軟實力也將起到促進作用。

  3.以新技術爲手段,結合動漫元素,不斷創新粤劇藝術形式,使之更具鮮明的時代感和强大的生命力。粤劇動畫電影《刁蠻公主戇駙馬》是中國戲曲史上首部以現代動畫爲載體的粤劇,也是世界動畫史上首部以粤劇故事爲主體的動畫電影,是大膽的藝術新探索,近年成爲粤劇發展的最熱話題;粤劇《蝴蝶公主》也嘗試將傳統粤劇和動漫結合起來,並融入了現代歌舞、電影的表現手法等現代活潑的元素,同時以清雅的化妝取代了粤劇傳統的厚粉底、大花臉,更貼近年輕觀衆的欣賞口味。該劇在佛山亞洲國際藝術節及廣州大學亮相,場場爆滿。可見,將動漫元素注入粤劇的這種創新是有活力的,是有效發展粤劇藝術的模式之一。可愛的亞運吉祥物“樂洋洋”是嶺南文化的代言形象,如果將這一吉祥物的動漫元素創作出相關粤劇系列曲目,同時,在演出中融入現代的燈光、音響以及舞美等時尚元素,那麽這種演出將更生動、有趣,將更加多樣化地展示“南國紅豆”的風采。

  創新同樣是粤劇發展的動力,可在政策上引導粤劇與時俱進,讓粤劇文化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隨時代的繁榮而繁榮。通過注入新的藝術形式把粤劇推介給年輕觀衆,從而引導年輕人瞭解並熱愛粤劇,逐步把他們納入到主流觀衆群中。通過創新,讓粤劇成爲當代人們喜聞樂見的、既時尚又傳統的文化藝術之一。

  4.開發粤劇藝術系列副産品,爲普及粤劇藝術加强社會影響力。可以將粤劇的音樂、樂器、戲服、道具、布景及記載粤劇史料的書籍、報刊及音像製品等副産品作爲開發重點,打造粤劇主題系列品牌藝術産品。還可以按照傳統樣式仿製以粤劇文物爲題材的粤劇工藝禮品,如:漢代舞樂俑、瓊花宫香爐、最早的粤劇唱片、粤劇戲服、粤劇臉譜、粤劇曲目系列玩偶等。這些民俗文化工藝禮品將突出表現粤劇的藝術特點,不僅可以拉近觀衆、遊客以及戲迷們與粤劇的距離,也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與收藏價值。讓參加亞運會的各國官員、裁判員、運動員、觀衆以及今後的遊客都能把具有嶺南民俗文化特色的粤劇禮品帶回去,這也是宣揚和擴大粤劇影響力的最佳時機和有效途徑。

  5.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使粤劇藝術後繼有人,這是使之繁榮和發展的重要保证。京劇已經走進了課堂,粤劇文化的發展,也要靠政策引導。一方面,要重視和加大粤劇藝術職業技術學校培養粤劇人才,包括專業編劇、導演和演員的力度,擴大培訓基數,確保粤劇藝術得以壯大發展。另一方面,粤劇劇本的創意創新、編劇人才缺乏的問題亟待解决,此類人才不僅要理解粤劇歷史,而且要有動漫創新意識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建議從大學的文科學生中選拔人才,同時進行專業培訓、培養,學習粤劇劇本動漫改編與創作。還可以在省内相關高等院校中,設立粤劇動漫專業並招收特長生,進行專業人才的長期培養。在小學、中學教育中加入粤劇藝術欣賞與學習,使粤劇藝術得以傳承和普及。

  2010年5月21日

  (陳傳譽: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