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建設文化强省的思考與建議

  中共十六大以來,文化建設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重視。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抓住機遇,審時度勢,及時制定建設文化强省規劃綱要,既適應廣東人民精神文化的旺盛需求,也作爲我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新的路標。

  在此,我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同等重要,互爲表裏,相輔相成

  討論我省的文化建設不能就廣東論廣東,而要把廣東省的文化建設放在全國文化建設的大背景和内部結構之中,這既能體現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又緊緊圍遶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和要求,做好我省的工作。因此既要胸懷天下,縱覽國際風雲變幻,又要脚踏實地,全國一盤棋,從容應付,有序有效實施。就國情而言,我國的文化建設從結構層面上講,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公共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公共文化事業主要由國家財政投資,而文化産業則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在我們的政策設計和發展規劃的制定中,如何體現和發揮這兩方面的作用,並融於一個整體,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至關重要。但我們如果從文化的戰略層面來進行分析,無論是文化事業還是文化産業,其最基本的目標都是重建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覺,搆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主要内容的當代中華文化軟實力。必須遵循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雙輪驅動、兩翼齊飛的思路,掀起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我省文化建設新一輪的大發展、大繁榮,加快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文化强省的第一要義

  文化建設在社會存在發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的重要作用體現在提供思想保证、提供精神動力、提供智力支持、幫助凝聚力量上。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爲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爲綜合國力競争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爲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貫徹落實好黨中央的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必須深刻領會和把握這樣三個問題:一是爲什麽特别强調文化發展,二是實現什麽樣的文化發展,三是怎樣去推動文化發展?

  廣東是經濟强省,爲了在今後繼續當好排頭兵,當仁不讓要加快文化的發展,推動文化强省建設,在構建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上作出自己的貢獻,也爲廣東乃至全國人民提供廣泛豐富、多層次的文化需要。

  我們要發展的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它包含有多方面的涵義,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一是科學的文化,二是和諧的文化,三是民族的文化。説到底,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文化。

  三、文化産業是建設文化强省,提昇我省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支撑

  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地區軟實力的核心因素,它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與外界交往策略等國際(國内)影響力和感召力。文化是軟實力的基礎,而文化生産力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影響力,還取决於該地區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强大的傳播能力。當今時代,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强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更廣泛地流傳,誰就能更有力地影響世界。在當代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文化生産力成爲一種産業化的力量,文化生産逐步走向專業化、標準化、批量化和聯合化,形成一個新興的産業。它以市場爲導向,以創意爲核心,使文化要素進入市場,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産業化的方式製造、營銷不同形態的文化産品,是文化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體現。文化産業的培育、文化市場的争奪,已成爲世界各國各地提高文化生産力水平和開展文化軟實力競争的重要内容和領域。而大多數的文化産品又承載着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念,並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爲起到凝聚和感召作用。

  因此,文化産業與現代各産業特别是高新技術(産業)的融合,將會不斷催生新的業態,在調結構、轉方式、擴内需、提昇文化生産力的硬實力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現實意義,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環。

  四、政府在發展文化産業方面應起什麽作用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文化作爲商品和服務進入市場,已具有越來越大的經濟價值。文化産業作爲一種以創意爲源頭,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緑色産業,也越來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對於我國乃至我省而言,文化産業的發展對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緩解文化産品供需矛盾和結構性短缺,保障人民群衆基本文化權益,都起着重要作用。美國好萊塢僅一部《阿凡達》創造的電影票房收入,就超過中國去年生産的所有電影的産值,文化貿易逆差的現象仍未得到根本改變。

  考察中國文化産業落後的原因,不能不與我們在文化領域長期没有打破計劃體制的藩籬有關。文化産業是一個最需要發揮個體獨特創造性的行業,如果由政府主導文化産業的發展,可謂與這一特性相悖離。因此,“適度”成了一個必須的詞彚。這並不是説在文化産業的發展中不需要政府的支持,而是這種支持不應變成政府的獨家壟斷。一個很突出的現象是,政府在很長時間裏成爲文化企業唯一的投資主體,幾乎壟斷了所有的文化産業資源,雖然後來有所放開,但其他類型企業仍無法公平地分享文化資源。另一方面,政府的金融支持也往往不到位。例如,證券市場對文化産業的對接和服務還相當薄弱。我國A股市場文化産業類上市公司(包括IPO上市和借殻上市)僅19家,爲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1%,其市值僅爲A股總市值的0.6%。

  實踐證明,發展文化産業要高度重視金融杠杆的作用,充分發揮資本運作對於産業增長的推動作用,尤其要通過各種有效手段,推動大批中小企業轉軌,進入文化産業的創業過程,這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創新。

  因此,我省要建設文化强省,根本的問題是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政府既要積極有爲但又不亂作爲。政府的作用體現在引導文化産業的内容建設和監督上,其主要職責是制定政策法規,加强對文化發展方向、總量、結構和質量的宏觀調控,做好引導、扶持和服務工作。至於配置文化産業資源的任務,則交由市場去做。總之,要建立起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一方面文化産業的健康發展依賴於規範繁榮的文化市場,另一方面通過對文化市場的管理能有效地促優罰劣,引導文化産業又好又快發展。

  五、文化交流要講究大格局、大智慧

  文化交流要有大格局、大智慧,其基礎就是文化自覺。費孝通先生説:“文化自覺只是指生活在一定社會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爲了加强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因此,我們要以世界眼光和歷史眼光樹立起自覺的文化主體意識。對於我們的文化傳統,瞭解了才會認同,認同了才會尊重,才會有自信,才能以開放的心態在借鑒和吸收中發展自己,才會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還能“拿進來”,勇於學習外來先進文化。因此,從實際情况出發,堅持以我爲主、爲我所用、辨证取舍、擇善而從,積極吸收借鑒國外(省外)文化發展的有益成果,更好更快地提高自身文化素質,振興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六、培育嶺南人文精神和保護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

  《廣東省建設文化强省規劃綱要(2011-2020)徵求意見稿》中分别提到了嶺南文化和嶺南人文精神,我認爲兩者是有區别的。嶺南文化是區域文化的概念,我們所講的文化建設,其文化是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核心的正在建構中的中華文化,它承繼並延續着五千年以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架構。在廣東,存在着中華文化圈八大民係中的三個區域文化,即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區域文化不但有區域性,還包含有民族特性和語言、民俗等要素,如何將嶺南文化與這三個區域文化“統一”起來,對我而言頗傷腦筋。因此,我更鍾情於“培育嶺南人文精神”這種提法。

  與此同時,我認爲“保護文化多樣性”也應是建設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我國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護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要與時俱進,堅持保護和協調發展相統一的原則,對於少數民族文化不應片面地提産業化、市場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團體不能片面地推向市場、推向社會,而更要靠政府扶持。要注重民族風情文化的綜合開發利用,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傳統民俗文化等優勢,突出其“人文核心”的特色産品。

  對於“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文化遺産,也不能只是爲了“申報”和“保護”,也不能爲了保護而保護,還要探索出一條“動態保護、永續發展”的新路來,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産”更是如此,要找到傳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永續發展的方法,没有傳承隊伍的培養,就會“後繼無人”,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就將變成新的“文物”。

  七、文化“走出去”需要國際型人才和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

  當今世界“中國製造”已非常流行,但是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文化有没有隨着也流行起來?文化如何“走出去”,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有一批真正瞭解國際文化産業和國際趨勢的國際型人才。這恐怕正是我們最爲缺乏的。文化“走出去”要用外國人能接受的方式,才能真正讓我們的文化産品有影響力和滲透力。

  豐富的人才儲備和使人才有用武之地是文化産業保持競争優勢的一個關鍵因素。文化産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産業,需要一批有文化、有素質、有能力的經營、管理、專業技術人才,特别是複合型人才。因此,我們應努力做到,加大人才機制創新,完善人才使用、競争和激勵機制,吸收和挖掘優秀人才,使之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

  西方發達國家文化産業起步早、水平較高,已經形成一整套相對成熟的體制機制和具體運作模式,積極學習借鑒其有益經驗,可以降低研發成本,縮短創新時間,進一步加快文化産業發展的步伐和進程。

  2010年7月9日

  (孔令人: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省臺盟專職副主委)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