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會學:海洋强省之求索

  【内容提要】範英、江立平主編的《海洋社會學》全面論析了海洋社會學的學科合法性,内容豐富,視角新穎,是社會學領域的創新力作。《海洋社會學》從生力、物力、權力、智力、武力、和力、制力等社會管理的七大層面論述了海洋社會的廣泛内容,從海洋社會的全面開發、綜合利用和科學保護論析了海洋强省的戰略内容和戰略原則。《海洋社會學》的面世呼應了“海洋强省”的時代强音,進一步夯實了“海洋强省”理論基石,體現了以範英教授爲代表的廣東社會學學界爲建設海洋强省所做的重大理論貢獻。


  一、呼應“海洋强省”的時代强音:《海洋社會學》應運而生

  2011年8月,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廣東工作時做出了“要按照國家批準的《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努力打造海洋經濟强省”的重要指示,爲廣東發出了建設海洋强省的動員令。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指出,從總體上講,廣東的陸地已然開發過度,但海域開發還不够,新世紀海洋開發是重要的着眼點,海洋産業是戰略性産業,是最有前景的産業,“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向海洋要資源、要環境、要空間”,“大力建設海洋經濟强省”。

  我省大陸海岸綫長4114公里,居全國首位;海域面積42萬平方公里,灘涂面積2042平方公里,有海灣510多個,海島1431個;海洋生物3000餘種,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200餘種;初步探明濱海砂礦4.7億立方米,近岸海域石油資源豐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十一五”期間,我省海洋經濟保持持續、快速發展良好勢頭,海洋經濟總量年均增長17.8%,2010年全省海洋生産總值達8291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的18.2%,海洋經濟總量連續16年居全國首位。海洋經濟區域布局日趨合理,初步形成了分工合理、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珠三角、粤東、粤西三大海洋經濟區,成爲全國海洋經濟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區之一。2011年12月,廣東省省長黄華華就表示,因海而興是廣東改革發展歷史的重要特徵和突出優勢,推進海洋經濟强省建設是廣東新時期特别是“十二五”期間發展的重大戰略。到2015年,基本建成海洋强省。海洋經濟總量顯著提昇,海洋生産總值達1.5萬億元以上,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建成國際領先水平的藍色經濟區,成爲推進海洋强國建設的主力省。基本形成分工合理、優勢集聚、輻射聯動的區域發展格局。海洋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昇,海洋生態環境穩步改善。到2020年,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水平顯著提昇,海洋科技貢獻率大幅提高,海洋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建設海洋强省戰略目標。

  以範英教授爲核心的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本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肩負學術發展和學術創新的歷史使命,以敏鋭的學術眼光,早在2008年即組織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和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的專家學者研討海洋社會學的相關論題。繼2009年3月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海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後,課題組得以調整擴充,在多次深入研討的基礎上,爲了精益求精和廣泛徵求意見,於2009年,2010年,2011年將《海洋社會學》的全書三級目録和主體觀點提交全國社會學年會相關論壇。

  範英、江立平主編的《海洋社會學》系統全面地論析了海洋社會學的學科合法性,從生力、物力、權力、智力、武力、和力、制力等社會管理的七大層面論述了海洋社會的廣泛内容,從海洋社會的全面開發、綜合利用和科學保護論析了海洋强省的戰略内容和戰略原則。《海洋社會學》堪稱社會學領域的創新力作,更是呼應時代强音,旨在建設海洋强省的理論求索。

  二、“海洋强省”的理論基石:《海洋社會學》關於海洋社會的全新系統論述

  《海洋社會學》以“俯察魚龍,闊論水域,東南西北收眼底;細品珍奇,宏觀海圖,經緯縱横布全局。”的學術眼光和理論膽識,就海洋社會的研究意義,研究内容等做了全新系統論述,進一步夯實了“海洋强省”的理論基石。

  “海洋强省”戰略是社會發展的形勢所迫和現實要求。誠如作者所言:“隨着海洋世紀的到來,海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越來越大。世界上許多國家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海洋,將海洋視作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視作國際經濟、政治、文化和軍事鬥争等的重要舞臺。……强化海洋社會學的研究,能爲制定正確的國家海洋戰略提供理論支撑,有助於人們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建設和諧的海洋社會。”〔1 〕《海洋社會學》的出版有助於强化社會學對海洋社會領域的研究力度,有助於充實人們的海洋認識、强化人們的海洋觀念、拓寬人們的海洋視野、發展人們的海洋理論,有助於人們深入探索、發現、把握和建設海洋社會。這些無疑是建設海洋强省的理論條件和認識前提。

  《海洋社會學》不僅充分深入地論述了海洋社會研究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而且以全新的視野從海洋社會學研究對象界定的第二大層次和主軸的第二大維度──重心維度,較爲全面系統地論析了海洋社會的廣泛内容。一論生力,作者提出了“海洋環境就是海洋社會的生力摇籃”的論斷,闡述了海洋環境與海洋社會的關係。二論物力,作者的觀點是:“海洋經濟是海洋社會的物力根基,是海洋社會生産、交换、分配和消費活動的總和,是人類社會經濟總體的主要組成部分。”〔2 〕專門論述海洋經濟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以及海洋經濟對海洋社會的國内生産總值、就業、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功用。三論權力,專門論述海洋政治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提出了“海洋政治就是海洋社會的權力指向,即世界海洋國家之間有關海洋權益的决策及執行並相互影響的政治活動的總和”的觀點。〔3 〕四論智力,論述海洋文化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論析了海洋物質文化、海洋制度文化、海洋精神文化和海洋行爲文化等海洋文化類型,以及海洋文化元素、海洋文化叢、海洋文化層、海洋文化圈等海洋文化結構要素。五論武力,論述海洋軍事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認爲海洋社會就是海洋軍事的社會,海洋軍事就是海洋社會的武力後盾。就海防是海洋國家的長城、海權是海洋軍事的核心、海戰是海洋軍事的搏鬥這些重要命題作了初步探討,同時將海洋軍事分爲全球型國家海洋軍事、亞球型國家海洋軍事、地區型國家海洋軍事、區域型國家海洋軍事等基本類型,並對這些類型的主要特徵作了概説,强調了海洋軍事對海洋社會具有的維護海上政治安全、維護海上經濟安全、維護海上公共安全和維護海上軍事安全等的獨特功用。六論和力,作者提出“海洋外交就是海洋社會的和力橋樑,即通過外交手段和途徑處理國家間海洋事務、開展海洋事務各領域的溝通交流等活動的總和。”再次顯示出作者的理論創新能力。七論制力,專門討論了海洋法規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論述了海洋法規對海洋社會在維護國際和平、捍衛海洋權益、保衛海洋安全、解决海洋争端方面的政治功用,在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維護海洋經濟秩序、護衛海洋各種資源、保衛海洋生態環境方面的經濟功用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功用。

  上述生力、物力、權力、智力、武力、和力、制力等“七力”的論析,表明作者對海洋社會的主要範疇和主要領域的深刻而清晰的認識,從海洋環境、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軍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規等海洋社會管理的層面闡釋海洋社會現象,提出了“海洋環境就是海洋社會的生力摇籃,海洋經濟就是海洋社會的物力根基,海洋政治就是海洋社會的權力指向,海洋文化就是海洋社會的智力聚焦,海洋軍事就是海洋社會的武力後盾,海洋外交就是海洋社會的和力橋樑,海洋法規就是海洋社會的制力天平”〔4 〕創新系列觀點,從而爲海洋强省建設準備了寬廣而厚實的理論基礎,提供了睿智而强大的智力支持。不僅如此,《海洋社會學》在第十五章至第十八章,從海洋活動的主體維度分别對海洋個體、海洋群體、海洋組織和海洋社區及其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作了探討,在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二章,從海洋活動的實用維度分别對海洋資源、海洋價值、海洋生態和海洋建設及其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進行了論説,進一步拓展了關於海洋强省建設的理論視野,進一步深化了關於海洋强省建設的思想認識。

  三、“海洋强省”的戰略規劃:《海洋社會學》論海洋社會的開發,利用和保護

  建設海洋强省的中心任務在於科學制定“海洋强省”的戰略規劃,正確處理和有效平衡海洋資源的全面開發、綜合利用和有效保護這三者的關係,實現海洋社會和海洋强省的可持續發展。爲此,《海洋社會學》用了四章的篇幅進行了較爲深刻而豐富的論述,具有重要的學術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首先,該書把握海洋社會開發的内在邏輯,在綜觀海洋社會資源體系七大種類的基礎上,指出了進一步完善這些分類的若干建議,同時對現有各種類型海洋社會資源的主要特點,世界和中國海洋社會資源及其開發的狀况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均作了初步的論介,並提出海洋社會資源全面開發的系統性原則、持續性原則、科技性原則與和諧性原則,顯示出深遠的戰略意義。

   其次,該書以“珊瑚比肩,巨珠盈握,道不盡價值連城;家國得利,世代獲益,數不完綜合奇功”的形象比喻肯定海洋社會的豐富價值。繼而從經濟價值、軍事價值、科研價值和生態價值等多個層面論述海洋社會價值的綜合利用。同時,針對目前人們對海洋社會價值的認識尚處初級階段,對海洋社會價值的利用尚待充分把握的現狀,作者提出對海洋社會價值深化認識和綜合利用的基本方略,包括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戰略任務等方面的初步設想。

   再次,該書以系統觀爲依據,將海洋社會生態體系進行基層(海洋社會自然環境要素、自然物質要素、自然生物要素)、中層(海洋社會生物群落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表層(海洋社會人文生態要素、生態互存、生態互制與生態互促)的劃分。該書又以世界總體的視野,呼吁正視海洋自然環境日趨惡化、生態效應嚴重失衡、社會活動過度頻繁、生態管理相當滯後的海洋社會現狀,樹立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提出了“樹立人海和諧共進的生態文明觀念、維護海洋社會生態系統的綜合平衡、構建海洋社會生態保護的運行機制、實現海陸生態的科學協調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5 〕特别是關於人海和諧共進的生態文明的思想觀點,極具深刻性和創新性。

  最後,該書立足於關於精神文明學研究的體系性成果,分别論述了海洋社會建設中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法制文明和人種文明建設的相關内容,同時對上述海洋社會建設中尚未充分爲人的主要問題作了疏理後,强調在海洋社會建設中要以人爲本不動摇,强調堅持海洋社會建設以人爲本的全面性,堅持海洋社會建設以人爲本的系統性,堅持海洋社會建設以人爲本的持續性,堅持海洋社會建設以人爲本的和諧性。當然,我們在海洋强省建設中,還要警惕和反對關於以人爲本思想的片面理解和錯誤認識,牢固樹立人海和諧共進的生態文明觀念,實現海洋强省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綜上所述,《海洋社會學》不僅系統全面地論析了海洋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學科基本理論問題,論证和捍衛了海洋社會學的學科合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理論價值,堪稱社會學領域的創新力作。而且,該書更是呼應建設“海洋强省”時代强音,爲廣東“海洋强省”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持,從海洋社會管理的七大層面論述了海洋社會的廣泛内容,從海洋社會的全面開發、綜合利用和科學保護論析了海洋强省的戰略内容和戰略原則,進一步夯實了“海洋强省”建設的理論基石,表現了以範英爲會長的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及其同仁的勇於探索的學術品格和敢於創新的學術精神,體現了廣東省社會學學界爲廣東“海洋强省”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

  (唐孝祥: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注釋:

  〔1〕範英、江立平主編:《海洋社會學》,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63頁。以下凡引用此書,不再註明出版單位。

  〔2〕《海洋社會學》“前言”第7頁。

  〔3〕《海洋社會學》第266~305頁。

  〔4〕《海洋社會學》“前言”第12頁。

  〔5〕《海洋社會學》第645~656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