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會學》:學科教材之雙行

  【内容提要】廣東學人撰寫的《海洋社會學》一書既是海洋社會學學科體系完善的首部新著,又是首部海洋社會學的創新教材,具有“學科教材之雙行”的鮮明特色。這一特色具體表現爲三個層面:一是深入淺出之特色,實現全面豐富的學科内容與生動活潑的叙述方式相結合;二是體系完善之特色,實現了科學合理的主體架構與層次分明的教材結構相融合;三是理論自覺之特色,體現爲學科母體的學術定位與側重基礎的理論風格相輝映。
   

   廣東學人近日隆重出版了作爲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之第43部的《海洋社會學》。作者提出了“學科教材之雙行”的寫作目標和著作特色:“力求成爲具有世界普適意義的、比較全面比較系統的海洋社會學學科體系,也成爲一部關於海洋社會學的創新專著與創新教材。”客觀地講,“學科教材之雙行”不是一個輕易能過到的目標,因爲它既需要有明確的研究對象、科學的研究方法、規範的研究範疇和突出的研究價值,也需要有寬廣的學術視野、深厚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學科内容和嚴密的學科體系,還需要有創新的獨到見解、嚴謹的邏輯結構、簡潔的行文風格和生動的文字表述。細讀《海洋社會學》一書,深切感受到該書實現了構建學科體系和創新專著教材的很好結合,既是海洋社會學學科體系完善的首部新著,又是首部海洋社會學的創新教材,實爲“學科教材之雙行”的佳作典範。

  一、深入淺出之特色:全面豐富的學科内容與生動活潑的叙述方式相結合

  首先,全面豐富的學科内容是構建新學科的基本要求。一般而言,界定新興學科,需要明確學科的研究對象,緊緊圍遶研究對象界定學科的基本範疇,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學科的嚴密研究體系。這就需要創造學科知識的“碼頭”,開闢研究内容的“領域”,佔領研究範圍的“陣地”。這“碼頭”、“領域”、“陣地”,須寬闊厚實而不能逼仄褊狹,需清晰可見而不能含糊不清,需有伸縮空間而不能僵死呆板,須有學術創見而不能人雲亦云。因之,能否緊扣研究對象而確定全面、豐富、系統的研究内容成爲衡量一門新興學科價值的重要標尺,也成爲檢驗作者視野是否開闊、功力是否深厚的重要依據。

   其次,《海洋社會學》具有全面豐富的學科内容。戴維·波普諾這樣界定社會學:“社會學是對人類社會和社會互動進行系統、客觀研究的一門學科。”〔1 〕因此,作爲社會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海洋社會學更應當有寬廣的理論視野、整體的研究方法和系統的學科體系。範英先生曾指出:“凡歷史演進中尤其是現代的人類社會,不管是陸地社會還是海洋社會,都有社會的環境、社會的經濟、社會的政治、社會的文化、社會的軍事、社會的外交、社會的法規等搆成要素。作爲海洋社會學,它正如陸地社會學要研究陸地社會的全局關係一樣,無疑要研究海洋社會的全局關係。”〔2 〕由此,《海洋社會學》從“大社會”的視角切入,從歷史維度、重心維度、主體維度和價值維度四個層次來研究海洋社會的全局關係,爲建立海洋社會學新興學科奠定了全面、豐富、系統的研究内容,大大拓寬了海洋社會研究視野,豐富了海洋社會研究内容。不論是對從事海洋社會學的研究者而言,還是對從事海洋相關内容教學的師生而言,《海洋社會學》都會以其寬闊的理論視野和豐富的學科内容讓人開卷有益,受益頗多。

  再次,更難能可貴的是,《海洋社會學》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語言提出了海洋社會學的大批重要概念和理論範疇,做到了深入淺出。該書首次提出了海洋社會學研究的許多重要概念,搆成了新的理論範疇,如“内在變遷——源遠流長”、“外在關照——手足情深”、“人類屬性——同此凉熱”、“海洋環境——生力摇籃”、“海洋經濟——物力根基”、“海洋政治——權力指向”、“海洋文化——智力聚焦”、“海洋軍事——武力後盾”、“海洋外交——和力橋樑”、“海洋法規——制力天平”、“海洋個體——有機細胞”、“海洋群體——天然主宰”、“海洋組織——公共用器”、“海洋社區——栖息家園”等。這些内涵豐富但形象生動的學術概論和理論範疇,既勾勒了海洋社會學的基本學科輪廓,也體現了新教材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品格”,可以説是學科教材之雙行的突出表現。

  二、體系完善之特色:科學合理的主體架構與層次分明的教材結構相融合

  首先,構建完善的新學科體系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把準確界定學科研究對象比喻爲抓住學科靈魂,那麽構建科學合理、邏輯嚴密的學科架構則是支撑新興學科的骨肉。構建完善的新學科體系,猶如蓋一座雄偉的宫殿,是一個復雜、艱巨、藝術性强的系統工程,既需要整體上的高屋建瓴、合理布局,又需要整體與部分的層次分明、錯落有致,還需要部分與部分的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總之,體系完善、邏輯嚴密、層次分明既構建新學科體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構建新教材體系的基本準則。

  其次,《海洋社會學》的學科體系科學合理、邏輯嚴密且層次分明。《海洋社會學》從全局和整體的角度,規劃了海洋社會學的學科體系架構,全書按“總——分”的結構安排進行撰寫。在總述部分,開宗明義地對海洋社會學進行最基本的界説,並從海洋社會學産生的時代背景和前期準備、海洋社會學研究對象的基本界定和主要分類、海洋社會學共創和諧的研究意義、海洋社會學兼收並蓄的研究方法四個層次建構海洋社會學學科專題的總綱目,爲後文分述四個層次的海洋社會學具體研究對象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分述部分,分别從主軸的歷史維度、主軸的重心維度、主軸的主體維度和主軸的實用維度四大層次闡述海洋社會學的具體研究對象,具體闡述了何謂海洋社會以及海洋社會内在系統的發展、演變規律。其中,第一個理論層次主要研究海洋社會的内在變遷、外在關聯和人類屬性等及其互動關係,搆成研究對象主軸的歷史維度。第二個理論層次主要研究海洋社會與海洋環境、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軍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規等及其互動關係,這些範疇和主要領域搆成了研究對象主軸的重心維度,是海洋社會的主要範疇和主要領域,是支撑海洋社會大厦的主要骨架。第三個理論層次主要研究海洋社會與海洋個體、海洋群體、海洋組織和海洋社區等及其互動關係,這是海洋社會學研究對象的主體維度。第四個理論層次主要研究海洋社會與海洋資源、海洋價值、海洋生態和海洋建設等及其互動關係,這是海洋社會學研究的實用維度。

  再次,《海洋社會學》的體系架構突出反映了“學科教材之雙行”的特色。《海洋社會學》緊扣研究對象從總論到分論,搆築了一座體系完善、邏輯嚴密、系統全面的穩固的學科“大厦”,也成爲海洋社會學研究拓展的“教科書”,這可以分三個方面具體論説:一是系統性。該書從宏觀、全局的視野對章節進行取舍和布局,鋪開的面比較廣,但又十分注重各章之間以及對於整體的邏輯和功用。其内在的體系十分完善,其内在的順序不容顛倒,其内在的秩序井井有條,其内部的結構清晰可見。二是規範性。在體例設計方面,《海洋社會學》分爲二十二章,所設的章、節、目及子目按照“一、三、四、四制”,即一章分三節,每節分四目,每目分四個子目,體現了統一、嚴謹的特點。在標題設計方面,全書各章節標題字數大致工整,突出了美觀、邏輯性强的特徵。〔3 〕三是全面性。每章前面都有生動華美、引人入勝的詩句作爲章引,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每章後面都附有提示學習内容的思考題目,讓讀者及時回顧、思考所述内容,參考文獻的標注也非常規範,方便讀者查找全文,進行深入研究瞭解。

  三、理論自覺之特色:學科母體的學術定位與側重基礎的理論風格相輝映

  首先,《海洋社會學》是海洋社會學學科體系建設的“奠基石”,奠定了海洋社會學作爲“學科母體”的地位。《海洋社會學》從歷史維度、重心維度、主體維度、實用維度四個側面把握研究對象之主軸,構建海洋社會學研究的主要骨架和重要範疇領域,成爲海洋社會學學科之母體。海洋環境、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軍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規等範疇和領域“不僅支撑起海洋社會學的大厦,成爲海洋社會學研究主軸的重心維度,而且還以母體之責,爲孕育海洋環境社會學、海洋經濟社會學、海洋政治社會學、海洋文化社會學、海洋軍事社會學、海洋外交社會學和海洋法規社會學等子學科預留了廣闊的空間。正如海洋社會學不能跳過社會學一樣,海洋環境社會學等也絶不可能跳過海洋社會學。在海洋社會學尚未成形之前,談論任何海洋環境社會學等都只是一種臆想。”〔4 〕當然,一門學科的構建,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作爲一門新興學科,海洋社會學還需要百舸争流、百花齊放,還需要有更多的學者和更深入的研究不斷進行完善,《海洋社會學》爲海洋社會一系列次級分支學科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預留下廣闊的空間,體現瞭高度的理論自覺。

   其次,《海洋社會學》抓住主要矛盾,側重於基礎理論,而不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海洋社會學》的系統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基礎性。《海洋社會學》以建構理論框架爲主要出發點,因而只闡述一些基本概念、主要理論範疇以及相關研究客體的運行規律等,而不對概念、範疇和觀點進行太深入、具體的研究,從而讓讀者全面瞭解海洋社會學學科概况和主要領域,掌握海洋社會學研究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等。正如作者所言:“海洋社會學只是研究海洋社會的主題所在、根本所在和一般所在,而不是芝蔴緑荳式的、眉毛胡子一把抓。這是必須申明的基本觀點。”〔5 〕

  最後,必須申明的是,《海洋社會學》側重於基礎理論,並没有消解其學術色彩,事實上,《海洋社會學》中隨處可見作者對學術問題的關注,並具精闢獨到的理論觀點。譬如,在談到海洋社會和陸地社會關係時,作者提出了海陸“共存共榮”的相互關係,認爲陸地社會的内在變遷及其人類屬性是不能代替海洋社會的内在變遷與人類屬性的,從而還原了人類社會的整體搆成和海洋社會相對獨立的地位。又譬如,作者在談到海洋資源開發時提倡“人海和諧”,在談到海洋社會建設强調“以人爲本”,都是頗有見地的學術見解。

     
   (劉小龍:廣東藥學院人文社科部教師,中山大學博士研究生)

  注釋:

  〔1〕[美]戴維·波普諾著,李强等譯:《社會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頁。

  〔2〕範英:《海洋社會學體系之我見》,《文明與社會》,2010年7月1日。

  〔3〕範英、劉小敏、董玉整主編:《回眸一笑百媚生——三評廣東原創的精神文明學》,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1年版,第244頁。

  〔4〕範英、江立平主編:《海洋社會學》,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9頁。

  〔5〕範英、江立平主編:《海洋社會學》,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17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