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會學:理論粤軍之奉獻

  【内容提要】《海洋社會學》一書秉承了廣東原創精神文明學的扎根實踐、學用結合、開拓創新的獨特理論品格,開闢了海洋社會學理論研究新領域,構建了海洋社會學學科理論新體系,提昇了海洋社會學理論研究服務社會的新境界,成爲理論粤軍向“文化强國”、“海洋强國”發展戰略獻禮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


  列寧曾經説過:“没有革命的理論,就没有革命的實踐。”〔1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理論創新則是專家學者義不容辭的職責所在,也是其服務社會、推動社會發展的特有方式。近日,廣東學人推出的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第43部的《海洋社會學》隆重出版,該書秉承了廣東原創的精神文明學扎根實踐、學用結合、開拓創新的獨特理論品格,開闢了海洋社會學理論研究新領域,構建了海洋社會學學科理論新體系,提昇了海洋社會學理論研究新境界,成爲理論粤軍向“文化强國”、“海洋强國”發展戰略獻禮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

  一、開闢了海洋社會學理論研究新領域

  首先,《海洋社會學》回應了開拓海洋社會學理論研究新領域的時代需求。時代潮流,浩浩盪盪,隨着海洋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强國”已經成爲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海洋社會學也因之成爲人文社會科學學者關注的研究新課題。但遺憾的是,縱觀之前有關海洋社會的研究成果,對於海洋社會學的含義特徵、學科屬性、研究對象、研究内容等方面的理解比較簡單,整體的研究尚處於非常零散的狀態。〔2 〕這種零敲碎打、孤軍作戰的分散式研究使得海洋社會學的研究進展緩慢,形不成輻射力和凝聚力,遠遠不能滿足“海洋强國”發展戰略的時代呼唤,社會期盼着海洋社會學理論研究的重大突破和研究領域的創新拓展。面對這種呼唤和期盼,廣東學人以“敢爲天下先”的探索精神,開拓了海洋社會學這一研究領域,構建了海洋社會學理論框架,歷時3年,最終完成了《海洋社會學》一書,回應了所面臨的國際海權争奪日益激烈、國家海洋發展戰略日益緊迫的時代課題。憑藉着寬廣的理論視野、扎實的理論基礎、科學的研究方法、團結的理論隊伍、無畏的理論勇氣、創新的理論精神,廣東學人奠定了《海洋社會學》一書在本研究領域的獨創領先地位,對海洋社會學的學科定位、内涵界定、研究範疇、功能作用進行了很好的探索,填補了國内外對海洋社會學進行系統研究的理論空白,完成了運用社會學視角探討海洋奥秘的拓展性論著,開闢了海洋社會學研究的新領域新天地。

  其次,《海洋社會學》以寬廣的理論視野和科學的研究方法把握海洋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一般而言,一門新興學科的奠基之作需要有明確的研究對象、核心的理論範疇、嚴謹的學科體系和科學的研究方法等基本要素。《海洋社會學》作爲一部兼具學科奠基性與開拓性特徵的研究專著,依據“社會學是對人類社會和社會互動進行系統、客觀研究的一門學科”的原則和方法,緊緊扣住海洋社會這一研究對象,開宗明義地對海洋社會學進行最基本的界定──提出“海洋社會學就是研究海洋社會自身及其與人類共進退的一門分支社會學”,以這一基本概念爲前提,從主軸的歷史維度、重心維度、主體維度和實用維度四個層次闡述了何謂海洋社會,以及海洋社會内在系統的發展、演變規律和功能作用。這種圍遶“海洋社會學”的特定研究對象,從總論到分論有序展開的研究思路,體現了既視野開闊又重點突出,既内容豐富又邏輯嚴密的特點,從而搆築起海洋社會學主題鮮明、視野開闊、層次清晰的研究領域;同時海洋社會學所運用的研究方法是宏觀和微觀相結合,既强調邏輯的系統性,又突出專題的獨特性,這已成爲海洋社會學研究的獨特之處。

  再次,《海洋社會學》明確了核心的理論範疇,構建了海洋社會學的學科母體,爲子學科研究預留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海洋社會學》提出了海洋環境、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軍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規等主要範疇和主要領域,並對其内涵進行了科學界定,使其成爲支撑海洋社會學理論的主要框架。這些範疇以海洋社會學爲母體,孕育着海洋環境社會學、海洋經濟社會學、海洋政治社會學、海洋文化社會學、海洋軍事社會學、海洋外交社會學和海洋法規社會學等子學科,並預示着其發展的遠大前景。誠如作者所言:“正如海洋社會學不能跳過社會學一樣,海洋環境社會學等也絶不可能跳過海洋社會學。在海洋社會學尚未成形之前,談論任何海洋環境社會學等都只是一種臆想。”〔3 〕

  二、構建了海洋社會學學科理論的新體系

  首先,構建海洋社會學理論體系是一項緊迫的學術重任。目前學界關於海洋研究的比較成熟的學科主要是自然科學,而從人文社會科學、尤其是從社會學視角研究海洋社會的學科尚處探索之中。盡管楊國楨、龐玉珍、崔鳳、張開城、寧波等學者對“什麽是海洋社會學”進行了一些探討,出版的《海洋與社會:海洋社會學初探》、《海洋社會學與海洋社會建設研究》等著作也對學科理論進行了初步研究建設,但總體而言,尚缺乏從整體上構建海洋社會學的理論體系;即使是以專著爲形式的成果,也因結構較爲鬆散,體系不够完善,難以作爲嚴格意義上的學科理論研究的代表作。因而,構建科學系統的海洋社會學理論體系,成爲推進海洋社會學研究、實現“海洋强國”戰略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廣東學人爲實現“海洋强國”戰略所作出的理論貢獻。

  其次,《海洋社會學》體現了構建新興學科理論體系的兩條重要原則。廣東學人在創建海洋社會學理論體系過程中堅持了兩條基本原則:一是特殊性原則。要看某一現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即要對“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進行研究。二是聯繫性原則。既要“分析單個的運動形態”,又要分析一系列與之“互相關聯和互相轉變的運動形態”,還要“依據其内部固有”的次序和排列來進行分類。〔4 〕這兩條原則在《海洋社會學》理論體系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範英先生曾指出:“凡歷史演進中尤其是現代的人類社會,不管是陸地社會還是海洋社會,都有社會的環境、社會的經濟、社會的政治、社會的文化、社會的軍事、社會的外交、社會的法規等搆成要素。作爲海洋社會學,它正如陸地社會學要研究陸地社會的全局關係一樣,無疑要研究海洋社會的全局關係。”〔5 〕由此,《海洋社會學》理論體系是從“大社會”的視角作爲切入點,既注重對海洋社會内在的變遷規律的研究,又從海洋與陸地互動、海洋社會與人的主體性互動、海洋社會與海洋環境互動等關係中把握研究對象,構建理論體系,從而突破了以往海洋社會學研究的狹隘眼界和静態方法,構建出内容豐富、特色鮮明、視野開闊、注重發展變化的科學理論體系。

  再次,《海洋社會學》構建了主題明確、邏輯嚴密的學科理論“大厦”。《海洋社會學》從全局和整體的角度,規劃了海洋社會學的理論體系架構,形成了由總論到分論、邏輯嚴密、層次分明的理論體系。在總論部分闡述了海洋社會學産生的時代背景和前期準備、研究對象的界定和主要分類、研究意義和研究方法,這四章是建構海洋社會學理論體系的總綱目,爲後文分論海洋社會學的四個層面特定研究内容奠定了理論基礎。分論部分有四個層次:第一層次主要研究海洋社會的内在變遷、外在關照和人類屬性等及其互動關係;第二層次主要研究海洋社會與海洋環境、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軍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規等及其互動關係;第三層次主要是研究海洋社會與海洋個體、海洋群體、海洋組織和海洋社區等及其互動關係;第四層次主要是研究海洋社會與海洋資源、海洋價值、海洋生態和海洋建設等及其互動關係。其中總論部分搆築了海洋社會學研究的理論“基石”;分論部分各章則是在理論“基石”基礎上,對學科研究領域的外延拓展。從整體上來看,各章之間互爲依存,共同搆築了一座體系完整、邏輯嚴密、系統全面的海洋社會學理論研究的“大厦”。

  三、提昇了海洋社會學理論服務社會功能的新境界

  首先,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發揮理論服務社會功能是廣東學人一貫的研究風骨。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學人具有“敢爲天下先”的開拓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實踐品格,在長期的理論耕耘中形成了既注重深厚的學術積累,也重視從實踐中求取真知,永遠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上做文章的研究特點。〔6 〕由廣東學人撰寫的《海洋社會學》,就是一部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緊緊抓住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熱點和重點進行研究,從而提昇了理論聯繫實際,理論服務社會功能的新境界。《海洋社會學》一書做到了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發展充實理論,發揮了理論服務社會的功能,又從新的角度深化學科的理論體系,使理論服務社會的功能達到了新境界,從而使得《海洋社會學》一書徹底擺脱了脱離實踐的學究味道和輕慢學術的衙門習氣,體現了海洋社會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緊密結合,反映了理論來自實踐、理論服務實踐、理論深化於實踐的獨特的學術特色。

  其次,《海洋社會學》爲中國迎接海洋世紀的到來提供了理論模式和話語權。21世紀無疑是海洋的世紀,世界各國紛紛把目光投向海洋,將海洋視作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視作國際經濟、政治、文化和軍事鬥争的重要舞臺,海權争端日益激烈,海洋資源利用日益頻繁,海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面對這種形勢,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應當提出怎樣的海洋理論、表達怎樣的獨特話語?《海洋社會學》可以説在這方面做了開創性的嘗試,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洋理論、表達了中國式的海洋話語。譬如,書中提出了“和諧海洋”、“人與海洋和諧相處”、“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等重要觀念,這與我們國家所倡導的“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可持續發展”等發展戰略,保持瞭高度一致,同時又是對這些發展戰略的細化和深化,尤其是該書最後一章“以人爲本的海洋社會建設原則”,將“以人爲本”作爲海洋社會建設的根本原則並指出其具體路徑,爲構建體現中國風格、表達中國話語的海洋社會學提供了重要的範式。

  最後,《海洋社會學》爲建設海洋社會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和資政參考。海洋社會學的理論研究最終目的是推動“海洋强國”戰略的實現,是“文化强國”戰略的具體體現。爲此,《海洋社會學》一書並不滿足於構建理論體系,而是更側重於服務實踐、指導實踐,爲更好地建設海洋社會學提出了諸多意義深遠的理論課題,並爲有關政府部門進行海洋社會建設提供了資政參考。譬如,該書的第五部分專門探討海洋社會學的實用維度,分别對海洋資源、海洋價值、海洋生態和海洋建設及其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進行了分析論述,提出對海洋社會資源的開發要堅持系統性原則、持續性原則、科技性原則與和諧性原則,倡導樹立人海和諧共進的生態文明觀、維護海洋社會生態系統的綜合平衡、構建海洋社會生態保護的運行機制、實現海陸生態的科學協調持續發展。明確了海洋社會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爲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要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合理利用、開發保護和建設海洋。諸如此類的理論提出和實踐創意,對於海洋社會學的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吕 志:廣東藥學院人文社科部主任、教授,劉小龍:廣東藥學院人文社科部講師)

          

  注釋:

  〔1〕《列寧選集》第3版,第109頁。

  〔2〕範英、江立平主編:《海洋社會學》,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56頁。

  〔3〕範英、江立平主編:《海洋社會學》,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9頁。

  〔4〕範英、劉小敏、董玉整主編:《回眸一笑百媚生——三評廣東原創的精神文明學》,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1年版,第30頁。

  〔5〕範英:《海洋社會學體系之我見》,《文明與社會》,2010年7月1日。

  〔6〕範英、劉小敏、董玉整主編:《回眸一笑百媚生——三評廣東原創的精神文明學》,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