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會學:環球大同之追求

  【内容提要】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歷時多年,推出了《海洋社會學》這一大作,率先填補了海洋社會研究領域的空白。該書對海洋社會做了迄今爲止最爲詳盡的論述和概括,極大地豐富了追求環球大同的思想與實踐,主要表現在學術思想和踐行價值之上。

  作爲民間社會組織,毫無疑義,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和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是國内既具有“善爲天下先”精神、又具有豐碩研究成果的學會。現在他們又以巨椽之筆,撰就66萬字的《海洋社會學》,填補了國内外在此領域的空白,爲國内外學者探討海洋奥秘提供了可喜的、可資借鑒的經驗與模式。他們本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 〕以及“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方針,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海洋社會學》一書,向我們展現了追求環球大同的思想與踐行,展現了環球大同價值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本文試從追求環球大同思想與踐行的角度作一些粗淺的評述。

  一、《海洋社會學》追求環球大同的學術思想

  《海洋社會學》追求環球大同的的學術思想最大的特點是創新,提出了新問題,開拓了新領域,提出了新觀點,構建了新理論,發掘了新材料,作出了新論证。 

  《海洋社會學》開宗明義提出該書最基本的界説——海洋社會學是研究海洋社會自身及其與人類共進退的一門分支社會學。對海洋意識、海洋觀念、海洋視野和海洋理論等系列基本概念作了一家之言的界定,同時提出了探索、發現、把握與建設和諧海洋社會等系列基本命題和用語,以及俯拾即是的全新觀點。例如,它首次提出海洋社會與陸地社會一樣具有人類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以及兩性的合一。人是社會的主體。海洋社會如同陸地社會一樣,作爲社會主體的人都有他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兩性合一的根本質點。正所謂“四面八方,勞心勞力,海人共具社會性;七情六欲,爲食爲喝,世間同類天使然。”〔2 〕這就完全顛覆了以往“地球上只有陸地社會的存在、陸地社會發生、發展的歷史和在當代的狀况完全代替了人類社會的發生、發展的歷史和當代的狀况,人類屬性似乎也只是陸地社會的專利與特權”〔3 〕的觀點。它認爲,人類不但是生活在地球上,同時也可以説是生活在水球上。陸地社會的内在變遷及其人類屬性是不能代替海洋社會的内在變遷與人類屬性的,從而“還原了人類社會的整體搆成和海洋社會相對獨立的地位”。〔4 〕人類對海洋方面的學術研究,總體上還處於發展中狀態,尤其從社會學視角比較全面、比較系統地探討海洋奥秘的體系性專著,國内外至今仍爲空白。然而,《海洋社會學》的面世,則率先填補了這個空白,“爲人類今後如何解决陸地社會的密集、擠壓,越來越急需向遼闊而又生疏的海洋進軍,以拓展生存與發展的空間”,〔5 〕以及如何解决陸地社會和海洋社會共同、持續地發展,如何建設陸地社會和海洋社會的六大文明等難題,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理論思維和寶貴的對策建議。這些,無不充分説明,《海洋社會學》是立足廣東、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一部巨著。它的問世,追求環球大同的學術思想一定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越顯其耀眼的光芒。

  二、《海洋社會學》追求環球大同的踐行價值

  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是高度尊重人道的價值。該書專門探討了海洋個體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認爲海洋個體是海洋社會存在的前提;海洋個體創造了海洋社會的歷史;海洋個體影響着海洋社會的現實;海洋個體造就着海洋社會的文化。書中充滿着對海洋個體在歷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描繪出“巍巍高山,茫茫大海,杯土杯水成偉岸;粒粒細沙,株株小草,滴浪只魚競自由”〔6 〕的海洋個體存在的尊嚴與價值。顯然,這種尊重個體、褒揚個體的人道主義思想和精神躍然紙上。這對於全人類來説都是一致追求的。

  二是高度關注生態的價值。僅從該書提出海洋社會資源全面開發的系統性原則、持續性原則、科技性原則,特别是提出海洋社會生態科學保護要“樹立人海和諧共進的生態文明的觀念、維護海洋社會生態系統的綜合平衡、構建海洋社會生態保護的運行機制、實現海陸生態的科學協調持續發展”這些建議,充分表明該書在堅持高度人道價值的基礎上,堅持高度關注海洋生態的理念與踐行精神。這是因爲,從環球總體情况來看,由於人類社會活動不但過度頻繁,而且盲目發展,生態管理相當滯後,致使海洋自然環境日趨惡化,生態效應嚴重失衡,海洋的社會生態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人與自然之間還存在很不和諧的狀態。因此大聲疾呼,要將上述理念和踐行作爲“今後世界人們的重任”,從而使“藏污納垢,赤潮横流,千般無奈傷人海”現狀,變爲“激濁揚清,生態均衡,萬端有志護家園”〔7 〕的美好明天,讓合理的海洋生態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福蔭。這對於環球來説都是一致的追求。

  三是高度肯定幸福的價值。例如,該書以“血緣地緣,友緣業緣,無緣豈能聚衆群;海闊洋闊,力闊智闊,舍我其誰主沉浮?”〔8 〕來充分展示的海洋群體在遠古、中古、近代和現代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痗民家庭和直系血親、漁民與旁系血緣、海洋社區與旁系血緣、海洋族群與混血血統,還是地中海海洋族群、阿拉伯海洋族群南洋海洋族群、東海海洋族群,都在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斑斕的海洋精神文化和推進海洋世界的文明交流等方面發揮的重大的社會功用;而“織網捕魚,宏開利路,戰風鬥浪作底藴;習俗傳統,擁愛神器 ,漂洋過海達和昌。”“紅日沉西,滿船豐喜,漁翁戴月舞歸途;炊烟漫户,鼎鐺飄香,百鳥斂翅暖愛巢。”〔9 〕這樣的正常生活的理性與形象,活脱脱的謳歌了海洋族群不斷追求幸福的價值。這對於環球來説,無疑都是一致的追求。

  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充滿人性地描繪了人類終極關懷的理想,正如《大同》——《禮記·禮運》所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盗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大同不只是哪個國家的大同,不只是陸地社會的大同,而是包括海洋社會的大同,全世界全人類的大同。正如陸地的環球大同適用於海洋社會,海洋社會的價值一樣適用於陸地。現在地球上出現的問題,同樣會出現在海洋社會中,急需要人類最高智慧去解决。世界上能够流傳久遠的學説、宗教都是人類最高的智慧,他們的融合必然大大加强環球人道自尊、關注生態和追求幸福的力量,這就是《海洋社會學》大著給我們又一新的啓發。

  (孔祥華:聖一洋贏商研究院研究員,王 娜:聖基思漢棟樑培訓聯盟導師)

  注釋:

  〔1〕範英、江立平主編:《海洋社會學》,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版,《前言》第2頁。以下凡引此書,不再註明出版單位。

  〔2〕《海洋社會學》第178頁。

  〔3〕《海洋社會學》“前言”第6頁。

  〔4〕《海洋社會學》“前言”第6頁。

  〔5〕《海洋社會學》“前言”第1頁。

  〔6〕《海洋社會學》第429頁。

  〔7〕《海洋社會學》第627頁。

  〔8〕《海洋社會學》第466頁。

  〔9〕《海洋社會學》第523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