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談談河源古村落保護和開發利用

  【中文摘要河源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不僅保留有大量的文物建築,還保存有不少藴含豐富歷史文化内涵的古村落,是承載嶺南千年曆史文化的“活化石”。保護龢利用好古村落,對於弘揚客家文化,推動文化河源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河源客家人古村落保護開發利用

  Abstract: Heyuan with abundant culture remains and history is a place of the Hakka people. There is a mas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historic village which contain with abundant history and culture connotation. It is called the living fossil with millennium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To protect it well and make a good use of the ancient village is meaning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kka culture,and push forward Heyuan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co-ordinate, sustained development in economy and society. 

  Key words:HeyuanHakkaHistoric villageProtectDevelop and utilize

  近年來,河源市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决策,提出了“客家古邑 萬緑河源”的城市形象定位,積極實施客家文化發展戰略,以客家文化爲切入點,大力加强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並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客家文化研究。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以“古邑情,客家親”爲主題的第23届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河源成功舉辦,極大地提高了河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力地推動了河源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讓世界客家認同了河源“客家古邑”文化定位,爲河源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文化引領和精神支撑,對推進河源科學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河源市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河源大地不僅保留有大量的文物建築,而且還有保存有不少藴含豐富歷史文化内涵的古村落,是承載嶺南千年曆史文化的“活化石”。爲進一步深入探尋、挖掘河源市古村落的歷史變遷、人文景觀,讓更多的人瞭解、閲知河源市古村落,保護、發展古村落,弘揚客家文化,進一步擦亮“兩地”文化品牌,推動文化河源建設,深入挖掘和開發利用凝聚嶺南人民歷史智慧、散發着濃郁嶺南鄉土氣息的古村落,精心打造集生態、文化、旅遊爲一體的河源古村落文化品牌,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河源是我省古村落保存較多的地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兩千多年來,中原文化與南越文化的不斷融合形成了河源的客家文化,而河源古村落是河源客家文化的一個亮點。

  古村落是嶺南農村鄉土建築的聚居地,是嶺南鄉土文化,風俗和建築的結晶。河源自然環境優雅,山明水秀,古村落建築風格獨特古檏、鄉土人文氣息濃厚、民風淳檏、自然與人文交相融合,且因歷史、自然、地理、民俗等不同,河源各區古村落呈現出多樣化的人文特色,這些都搆成了古村落的基礎條件。 

  河源現屬的大部分地區,爲古龍川的一部分。古龍川,是廣東最早的四縣之一,溝通嶺南嶺北的要衝之一;古龍川更是滋生文化的沃土,是中原文化南下廣東最早的發酵之地。“和輯百越”、“漢越雜處”是趙佗在嶺南的重要施政理念。趙佗讓中原來的將士與當地越人友好相處,用中原文化教化當地越人,同時尊重越人習俗,大力提倡漢人與越人通婚。河源是趙佗 “和輯百越”、“漢越雜處”的基地,趙佗在龍川任縣令6年期間,以“和而不同”理念,促進了中原文化與百越文化大碰撞,催生了嶺南文化的萌芽。因此,河源是廣東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最早相融匯的地區之一,後來也成爲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

  從目前調查的材料看,河源是我省古村落保存較多的地區之一。廣東省現存最多省級古村落的市是梅州市,共有26個,河源市共有20個省級古村落,居第二位。

  河源20個省級古村落,除第一批公佈的蘇家圍和林寨外,另外18個是第三批即今年新公佈的“省級古村落”:

  紫金:水墩鎮群豐村、龍窩鎮桂山村。

  東源:康禾鎮仙坑村、義合鎮下屯村、藍口鎮塘心村。

  連平:陂頭鎮夏田村、大湖鎮湖東村、油溪鎮茶新村。

  和平:優勝鎮新聯村、下車鎮興隆村、大壩鎮水背村、合水鎮彰洞村、東水鎮大壩村。

  龍川:麻布崗鎮大長沙村、細坳鎮小三村、上坪鎮青雲村、豐稔鎮黄嶺村、黄布鎮歐江村。

  河源古村落數量多、歷史久遠、客家特色明顯,這是寶貴的嶺南文化財富。但是,從我們調查的情况看,隨着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河源的古村落也毫無例外地受到了現代化的衝擊,古村落的生存、保護和開發利用遇到很多新情况和新問題,積澱了客家文化基因的河源古村落正在减少、古村落的古味也在减少,有的古村落面臨消失或瀕臨絶迹的嚴峻形勢!古村落這種稀缺性歷史文化資源與現代化建築景觀、生活方式形成强烈差异, 如何保存好、保護好這些彌足珍貴的古村落,近年來成了社會各界探討的熱點話題。

  二、河源市古村落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河源的古村落文化,豐富多彩,包涵了農耕文化、建築文化、商業文化、祠堂廟宇以及雕刻藝術、科舉、宗族、民俗、風水等等方面的内容。現存的河源古村落有些建造年代可以追溯到宋代,而大多數是明清時期的。和許多客家地區的古村落一樣,河源古村落的布局也繼承了中原文化的傳統,都講究風水,在當年開村建設之時,大多數都運用了堪輿學的理論,使古村落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也是河源古村落的一個重要標誌和文化符號。據調查,河源市的古村落文化資源豐富,但除兩處被定爲省級古村落(蘇家圍和林寨)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做得較好外,大多數古村落尚處在没有規劃,缺乏管理,自生自滅的狀態。再不搶救保護,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對此,河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古村落的保護,出臺了相關保護措施,從2010年起,河源市財政每年安排400萬元,各縣區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用於全市文化舊(遺)址保護修繕,這其中也包括了古村落的保護修繕。

  但是,我認爲河源市古村落保護需要的資金較多,工作繁重,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時間緊逼,因此,加强河源古村落保護和開發利用刻不容緩。

  1.保護意識澹薄,古村落保護存在 “上熱下冷”現象

  “上熱”是指河源市委、市政府對客家文化建設高度重視。近年來,河源市提出了“客家古邑 萬緑河源”的城市形象定位,積極實施客家文化發展戰略,以客家文化爲切入點,大力加强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並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客家文化研究,把客家文化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客家文化工作有政策保障,有措施落實。今年四月,河源啓動了“古村落文化行”活動,聘請省有關專家和報社、廣播電視臺的記者,用了1個多月時間走遍河源的20個“廣東省古村落”,深入探尋、挖掘河源市古村落的歷史變遷、人文景觀,讓更多的人瞭解、閲知河源市古村落,新聞媒體還統一開設“河源古村落文化行”欄目,以專版形式推出報導,讓河源人民群衆確確實實地享受到了近年客家文化發展成果。

  “下冷”是指縣級以下主要是鎮、村兩級對古村落的保護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够,力度不大。古村落的保護工作往往只停留在文件上、口頭上,還得不到人力、財力和物力保障。鎮、村人員“等、靠、要”思想嚴重,只想到要上級撥經費來保護和維修古村落,一些職能部門對古村落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認識模糊,還未能從歷史傳承、文化沉澱的戰略高度去認識淵源古村落的寶貴價值,未能以長遠發展的眼光依法加以保護利用,缺乏古村落保護的規章制度。加上當地一些村民對古村落自覺保護不够,以致古村落在近十多年來遭人爲破壞比較嚴重。

  2.歷史性自然老化造成河源古村落老房子的自然頽敗和無力修復

  古村落老房子包括以前的有錢人的大宅、祠堂、廟宇等等。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由於年代的久遠,再加上“十年浩劫”的破壞,河源不少古村的老屋被遺棄,有的古宅已經老舊破敗得灰頭土臉、墻體開裂,有的祠堂廟宇也殘破不堪。同時,在古村落中出現了與鄉土環境、歷史風貌不和諧的各類現代石屎樓建築,鶴立鷄群,嚴重破壞了古村落的原風古貌。

  3.現代化生活與傳統文化的矛盾使河源古村落受到越來越大的衝擊

  村民對現代城市生活方式和品質的合理追求,對原有居住環境的不滿意搆成了古村落保護的内部矛盾。由於現代生活觀念和方式的改變,河源地區古村落原有的基礎設施、房屋格局和居住環境已不能滿足當地村民日益增長的現代生活需要。近十多年來,河源地區不少年輕人離開古村走向城市,許多古村老屋被遺棄,古村落大量空心化的現象時有發生。

  4.農村人口不斷增長與古村落保護的矛盾

  河源古村落因古代經濟、人口、地形所限,空間一般不大,容量有限。隨着農村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村居住的環境矛盾日益突出,老屋人口擁擠,環境污染日益加劇,垃圾污水遍地,直接影響了古村落原來特有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居住環境和村民日常生活質量。許多有錢的村民都搬到離古村不遠的新建小區居住,古村留下的大多數是老人和小孩,古村落的基礎設施也就更缺乏保護和管理。村民外出務工也造成的老宅空巢現象,加速古村落的頽敗和老房子的倒塌。

  5.缺乏保護利用經費

  古村落是河源農村鄉土建築的聚居地,是客家鄉土文化,風俗和建築的結晶,承載着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産。但是,由於受到目前農村經濟條件的制約,大多數古村落缺少保護和發展發資金,不少古村落只能任自然摧殘和人爲破壞而日趨破敗。同時,由於村民大量搬離,古村落面臨“空巢化”,隨之而來還有嚴重的古村落建築構件和文物被盗竊的問題。

  三、加强河源市古村落保護的幾點建議

  1.切實提高河源古村落保護意識

  河源古村落是歷史的産物,是歷史的沉綻,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河源古村落,不僅體現了客家的傳統文化,也表現出嶺南文化的融合和發展的關係。以前談客家文化的時候,比較多地談到農耕文化,而河源的古村落,也可以看到客家人經商的傳統。重商的傳統、開拓的精神也是客家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也是河源客家受廣府文化影響的體現。因此,河源古村落既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是一種珍貴的民族遺産。要强化保護意識,堅持保護爲主的方針,將古村落的保護納入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尤其要加强對河源古村落保護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

  2.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建議成立河源市古村落保護工作委員會,統一協調解决河源古村落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開展古村落文化保護是各級政府的職責,政府要切實擔負起責任,制定規劃、落實經費、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動員社會各界參與保護工作。

  建議成立河源市古村落保護中心。其主要職責是承擔河源市古村落申報工作,負責全市古村落保護工作的具體組織、業務指導、項目論证和宣傳聯絡等工作。促進河源農村的經濟文化建設,充分利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好時機,進一步加快保護和開發河源古村落的步伐和力度。

  3. 要認真抓好河源古村落保護的全面規劃

  要科學規劃,精心準備,遵循“先規劃、後實施”的原則。目前,河源市大多數古村落的原貌還基本保存,村中建築風格獨特、民風民俗淳檏、鄉土人文氣息濃厚、自然環境優雅。因此,要保護和開發古村落,首先要邀請有關專家,制訂河源古村落開發建設規劃,要有長遠的規劃和發展目標,劃定古村落的保護範圍,樹立古村落的保護標誌,做好古村落的保護檔案,控制好古村的用地,在保護好古村原貌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龢利用,並按計劃分步驟抓好實施。

  4. 保護優先,合理開發,不能過度開發破壞古村落的生態環境,保護古村落與發展文化旅遊相結合

  以發展促保護,以保護促發展是河源古村落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從現代旅遊來看,古代村落也是旅遊業一個重要依託,同時,旅遊業的發展對古村落也有積極的保護和促進作用。但是,目前到河源古村落參觀,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古村的配套設施跟不上,可觀性較差。事實上,大部分河源古村落的旅遊開發還處於規劃準備階段。因此,河源一定要保持古村落的原味,加强古村管理和規劃,改善服務,進一步完善古村落的各項旅遊配套設施和加强包裝策劃與宣傳推介。建議把古村落的開發建設列入河源文化旅遊招商項目,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不斷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5.設立河源市古村落文化保護專項資金,用於河源市古村落文化保護和開發利用

  河源市將用3至5年時間,每年投入900萬元,對全市的古村落、古遺址進行全面修繕。但這筆經費還遠遠不够。

  建議通過政策引導等措施,鼓勵個人、企業和社會團體對古村落文化保護工作進行資助。要多方籌集資金,積極拓寬開發利用古村落的籌資渠道。開發古村落不只涉及到村鎮、文化部門和旅遊局,還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需要協調解决問題較多,因此,不能僅僅局限於村鎮、文化旅遊部門的投入。必須争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多方籌集資金,不斷完善古村落基礎設施,改善古村落人居環境;采取市場運作方法,按照互惠互利原則,擴大對外合作,吸引社會民間資本參與開發建設古村落。要開拓以政府投入,文化部門、旅遊部門及古村自籌經費及社會各方面投入相結合的多元化融資渠道。

  6.突出特點,豐富内涵,避免出現古村落雷同開發的情形

  蘇家圍是河源最早開發的古村落,現在是河源旅遊的一大品牌,其開發模式,得到了許多專家的認可,對河源其他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有參考意義。建議以客家文化爲着力點,打造河源古村落品牌。充分挖掘、系統保護、科學開發河源的客家本土文化資源,打造“客家古邑”品牌,在對河源市古村落進行全面普查、確認、立檔的基礎上,進行整理、研究、出版河源市古村落叢書。將保護開發工作與傳承客家文化、發展旅遊、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創建文明新村結合起來,推動古村落保護和開發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保護古村落,最重要的是靠當地村民對鄉土文化的熱愛,靠民間的力量,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保護手段。當地政府應加大對古村落保護的宣傳力度,讓村民龢民衆自覺珍惜和保護自己的文化。因此,要加快河源市古村落保護體系建設,推動古村落保護的社會化進程。同時,要加强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對古村落文化、民俗、旅遊方面的宣傳報導,從各方面提高河源古村落的知名度。這對於保護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河源市的第三産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推動河源經濟和文化發展有重大意義。
  
  黄淼章(廣州市政協文史學習委,研究館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