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四論瑶族源於中原

  【中文摘要瑶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員。瑶族先民起源於中原,經過長時間的遷徙,在南嶺南北形成了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

  【關鍵詞瑶族中原起源遷徙

  Abstract: the Yao Nationality is a member of Chinese nation. The ancestor of Yao was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and nowadays to form the situation of large distribution but small inhabitation in the south and north of Nanling by a long time migration

  Key words:Yao NationalityCentral plainsOriginMigration

  2011年“五一”期間,我偶爾讀《决戰長治》一書獲得靈感,今的長治即古的上黨。當讀到古代上黨的有關神話的傳説時,幾乎激動得拍案叫絶,這些材料不正是我日夜以求的瑶族源於中原的得力證據嗎?瑶族源於中原。歷來支持者很少,本人力主源於中原。長治市位於東經111°58′~113°44′與北緯35°49′~37°08′之間,地處山西省東南部,是連接晋、冀、豫三省的重要通道,此地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處2453米,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這裏建立了上黨郡,郡府即設在今長治市。

  長治市古稱“上黨”,位於山西省東南部,舊府志曰“據太行山之顛地形最高與天爲黨也。”《荀子》稱爲“上地”、“上黨”的意思,就是高處的,上面的地方,這裏高山流水、鐘靈毓秀、屹立萬古、閲盡滄桑,積澱着古代民族優秀文化的無盡内涵。長治城東北7公里處,老頂是五頂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老頂上原建有玄天大帝廟。長治市南35公里的長治縣南宋村,矗立着一座元代高聳參天的古代建築,名曰“五鳳樓”。五鳳樓記載着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傳説:古時候,玉皇大帝生了五個姑娘,依次起名叫金鳳、銀鳳、玉鳳、彩鳳、翠鳳。這姐妹五人,一個個如花似玉,她們不甘心過天庭那種寡淡無聊的神仙生活,就相約下天與凡人共居,當他們走到此處時,被守天神發覺,天神立即報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傳令要她們五姐妹立即返回天宫,五鳳始終抗令不從,玉皇大帝惱羞成怒,傳令天兵天將强迫她們回天宫,五姐妹相抱成團,寧死不返。玉皇大帝再次傳令,以天庭律條治罪派出雷神閃電將五姐妹擊死於此。五鳳姐妹當即化作一架山脈,故稱鳳凰山,五鳳之魂居於山首,又因其父是玉皇大帝,所以後人爲紀念五鳳姐妹,故在此處建築了五鳳樓,把大殿叫做玉皇觀,表示吉祥如意。據説,像這樣結構錯綜復雜,形體壯偉高大的五鳳樓,世界上只有三座,其餘兩座在中國的北京和日本的東京〔1〕。傳説是一個漫漫長夜歷史的縮影。傳説對研究上古民族的起源與遷徙是一個很好的歷史資料,它像一把鑰匙往往能解開人們意想不到的歷史謎團。例如,瑶族的水陸畫裏面就有玉皇大帝的傳説。這些傳説剛好印证了瑶族早期蒙矇眬眬的歷史。神話傳説與早期歷史如影隨形,不可割裂,它時時寄託的是一個古老民族的夢想。從神話資料來看尤其從犬的圖騰崇拜談起——世界上崇犬信仰的民族很多,以犬圖騰爲例:在世界各地區的民族中,以犬爲圖騰和崇奉的祖先的民族有:印度尼西亞的卡郎人;托列斯海峽西部的居民;新幾内亞島東部的尼西氏族,薩摩亞人;日本北海道與庫頁島的蝦夷;琉球島人;澳州中部的阿倫他族;中非東部的巴甘達人;班加索人;西非黄金海岸的芳梯人;北美阿爾共民族的麻斯卡人;美諾來尼人;奥基白瓦人;古代秘魯的宦卡族。現在所知道的世界各地以犬爲圖騰的就有十多個民族。在中國境内,除盤瑶外,還有畲族,苗族、黎族和臺灣東北大路柯屬的太麽族等〔2〕。

  中國瑶族以犬爲圖騰,筆者前些年提出犬的圖騰源於太行山腹地帶。其實弄清犬圖騰文化起源,也就是弄清中國瑶族先民的起源,這一哲學命題的概念與民族遷徙的史實是相輔相成的。犬圖騰文化起源於太行山腹地,一直是筆者二十年來我的思維信仰。筆者去年底與今年初,兩次有機會到河南,特别留意犬文化起源的山形地貌。太行山,跨山西、河南兩省,尾接燕山支脈,確實是延綿上千裏巍巍太行。我們從《瑶族經書》神秘文化來探索:《瑶族經書》是一套全書,全書分有《盤王書》、《師歌書》、《合盤書》、《清醮書》、《五穀書》等35册,大約35萬字,桂平縣木山瑶這支係當中也有保存《瑶族經書》多則7~8册,少則1~2册,《瑶族經書》使用的是當地的稻草、樹葉、山竹等原料做成的土造制紙,經久耐用,提到《瑶族經書》中的咒語、符號等,這本身就是一個謎。傳説中奇就奇在念一念咒語,難産的婦女就順産;奇在瑶族一些重大節日活動中,燒燒香祭祭神,就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人脚無傷。奇在念一唸經書,人碰上火傷刀很快會癒合;奇在念一唸經書,即使有人被魚刺卡在喉嚨,不用多久就吞下肚裏。還有一點更奇特,《瑶族經書》其中的咒語有事才能用,没事最好不看,更不能亂讀,亂讀的人也會神經錯亂。這樣的一個謎,也是一個民間現象,正是這民間現象而使《瑶族經書》具有神秘感〔3〕。保存《瑶族經書》這支瑶族是桂平縣紫荆鄉木山村瑶族始祖以大分散小集中生活在山區,木山瑶這支幾經輾轉,進了廣西金秀大瑶山,雙從金秀大瑶山遷出來,到了桂平金田鎮的上瑶,下瑶等地,後來又從上瑶、下瑶遷到紫荆鄉内。

  中原是中國神秘文化的源頭、八卦、周易、也是先在中原發起的。《瑶族經書》的咒語是否也是中原神秘文化有關呢?如果有,也反過來進一步論論,瑶族淵源確實是起源於中原。

  筆者於2007年曾捐獻廣西某博物館25幅自清嘉道年間到民國初年的宗教畫,宗教畫其實也叫“水陸畫,”水陸畫是以畫像遺存爲特點的物質文化遺産,其中藴含着涉及歷史、民俗、藝術等方面豐富信息,水陸畫是中國古代寺院或私人某些民族舉行水陸法會時懸掛的宗教畫,是水陸法會不可缺少的聖物之一。其上繪有佛、道、儒的諸佛菩薩,各方神道,人間社會各色人物。中國的最早水陸法會始於南朝梁武帝蕭衍時期,據宋宗鑒《釋門正統》卷4記載“所謂水陸者,因梁武帝夢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若無量,何不作水陸大齋以普度之……遂於今鎮江金山寺修設。”梁武帝所創的水陸法會,經周隋動亂而衰落,在唐代時又興起〔4〕。到了宋代水陸法會儀軌,經過不斷的增補,日趨完善,水陸畫中所繪的内容十分寵雜,包括了天、地、人三界中所有神佛仙。一幅完整的水陸畫以佛教諸佛,諸菩薩,諸神爲主。唐宋之後,隨着儒、釋、道三教融合。道教諸神,儒神諸神,民間諸神逐步進入水陸畫,其中“四神”題材較爲常見〔5〕。 

  以下我們從《盤瓠的故事》梗概細節來看瑶族確實源於中原。

  相傳在上古的時候,位於洛陽東南的偃師二裏頭村一帶,曾是高辛王的王都。

  ……

  小尨狗可喜歡人了,因爲它是從盤子下的葫蘆裏變出來的,所以,王后給它取名叫盤瓠。

  這樣一來,遠近的部落都知道高辛王有只寶貝尨狗了。

  這一年,戎吴又要大舉進犯中原。國家的危亡和百姓的苦難一下子涌上瞭高辛王的心頭。他思慮了很久,這天懸下重賞,詔告天下:“誰能得到戎吴族頭目的首級,賞賜黄金千兩,封城邑萬户,并且,可娶公主做妻子!”

  盤瓠很快來到戎吴族頭目盤踞的大營,見了頭目摇頭擺尾表示馴服。

  半夜時分,頭目與臣僚們都呼呼入睡了。盤瓠悄悄地來到頭目的床邊,猛撲上去幾口便咬下了頭目的腦袋,用口銜着出了大營。

  高辛王聽説了這件事。就對盤瓠説:“盤瓠啊盤瓠,你爲國立下了大功,却整天悶悶不樂,莫不是想要我履行諾言,將公主嫁給你爲妻嗎?”

  高辛王正在左右爲難,只見公主引着盤瓠來到了他的面前。公主還没等父王問話,便説:“父王當初許下諾言,誰能得到戎吴族頭目首級的,賞黄金萬兩,封城邑萬户,將女兒我許配給他。父王這麽做是爲了國家的安危、百姓的存亡。如今,戎吴族這個有勇有謀的頭目被盤瓠所除,他們對中原的威脅就不大了。眼下國泰民安,全憑盤瓠的功勞。父王豈能爲憐惜女兒弱小的身軀而違背諾言呢?這樣,一旦國家再有危機的事,誰還能再相信你的詔書呢?”

  公主的一番話,使王后和大臣們無言以對。於是高辛王便選擇吉日,準備爲盤瓠和公主舉行婚禮。

  婚禮搞得很隆重。尤其是人們聽説公主與一只尨狗成婚,百姓們也圍到王宫的門前看熱鬧。

  説也奇怪,就在公主與盤瓠拜堂的時候,盤瓠就地一滚,却變成了一位十八九歲的小伙子,這小伙子長得精明能幹、相貌堂堂,王宫裏的男子漢誰也比不上。高辛王、王后和大臣們見了都非常高興。當天,在高辛王的主持下,盤瓠與公主舉行了隆重的婚禮〔6〕。

  這個故事給人們這樣一個信息:一、地點確實是在中原腹地;二是小尨立功娶妻;三、突變美男子;四、婚配繁育後代;這就是與瑶族有關的來源。盤瓠文化歷史確實十分悠久。二十多年前,筆者在永福縣堡裏鄉進行瑶族調查,盤瑶人叫祖母爲“盤瓠”。“盤瓠”的稱呼透射出瑶族的遠古來源信息,這來源地的確就是中原。

  千家峒是瑶族先民的原始聚居地。在中國以及從中國遷徙到東南亞、歐美等世界各地的瑶族同胞中,都長期保存並流傳一份記録着本民族的重要文獻史料《千家峒》或《千家峒源流記》,世代流傳。傳説因爲上峒有333家瑶人、中峒有333家,下峒有333家,還有一只守洞的神狗,故取名千家峒〔7〕。

  傳説瑶族的祖先是一只名叫盤瓠的龍犬,此犬有功於皇帝,被招爲駙馬。這就是説,瑶族的歷史就是從招夫開始的。龍犬與公主結婚後,因臣民譏笑,被送進一個四面高山、當中一個小平原、僅有一個石洞通外界的地方。夫婦倆初到没有房屋,就住在一個大溶洞裏。這一對恩愛夫妻開荒種地,繁殖後代,共生下六男六女。皇帝聽力很高興,賜十二個子女十二姓。爲了保持十二姓,六個女兒必須招夫上門,丈夫改姓,子女隨母,這就開了招夫改姓的先河。

  正如我國著名的民族學家宫哲兵教授指出:公主與龍犬的後裔發展到幾千户的時候,此地命名千家峒,生活很富裕。元代時此地被官府發現,大兵圍剿。瑶民把一個牛角鋸成十二節,每姓保存一節,悲憤離去。頭人們發誓,五百年後,子孫後裔不管天涯海角,一定打回千家峒團聚〔8〕。

  5000年前,涿鹿曾發生過令人盪氣逥腸的涿鹿大戰,阪泉之戰,曾見证了中華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炎帝、黄帝、蚩尤及其部落和部落聯盟的“合符釜山”共建中華文明的輝煌史實。涿鹿是龍的誕生地,是中華文明的開源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和中華兒女尋根祭祖的聖地,漢代司馬遷在《史記》的開篇《五帝本紀》中對炎帝、黄帝、蚩尤在涿鹿的政治,軍事,文化活動作了更爲詳細的記載,其中最引人注目是黄帝於涿鹿的阪泉之野打敗了炎帝,炎黄聯盟又通過涿鹿之戰打敗了蚩尤。其中有黄帝城,黄帝泉,黄帝合符結盟地——釜山,《史記》記載黄帝崩葬地——橋山,黄蚩之戰時蚩尤部落安營紮寨地——南,中,北蚩尤三寨。此外,還有上、下七旗、涿鹿山、蚩尤墳,温泉行宫等遺址集中在以黄帝城爲中心的30平方公里範圍内。其密集度、豐厚度、原始度及歷史文化環境風貌的完整度相當難得〔9〕。

  瑶族祖先的起源爲啥喜歡叫“龍犬”?龍見证了中華民族的形成,龍象徵着中華民族的祖先,龍標誌着中華民族的文脈,龍體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那麽瑶族爲啥爲龍犬呢?龍犬的精神核心其實也是龍。龍的文化係紅山文化南下才形成的。加之,犬神話傳説的起源於太行山腹地,由於紅山文化的南下,匯合了太行山文化的犬的神話傳説,所以才形成了龍犬文化。龍犬文化其實也就是瑶族先民文化的象徵,結合涿鹿的歷史傳説確實在涿鹿發生了戰争。蚩尤部落被戰敗爾後逃散四方,一支往東到泰山腹地,然後到會稽山;一支繼續南下到南陽盆地,然後形成五溪蠻,這就是龍大文化的分散成兩大支、然後逐分到南方形成“千家洞文化”。作者原學的是考古,數十年來專攻民族史,所以看問題能够通過考古遺址某些細微現象以及神話傳説一些脈絡能判斷出一些民族的蛛絲馬迹、晚商時期也是一種青銅器也叫“犬伯斝”、這犬是否與瑶族起源有關?不可得知,但是可以證明那麽一點,叫“犬”也是中原文化喜歡的心態吧!

  瑶族龍犬圖騰龍是主題、是核心……龍犬就是上天下凡的神龍,因爲歷史資料《過山榜》上就是這樣記載。這個龍犬在圖像藝術表現上要有龍的形態。這個龍犬不能等同於狗。它是藝術化、神化在瑶族古人心中的圖騰崇拜,王孟義同志還搜集到一座“龍犬”的青銅鑄像,盡管銅像已銅銹斑斑,但那種凄厲,威猛的形象,仍然讓人震撼〔10〕。

  在當代研究民族學的學者中,“瑶族先民在遠古時期是一個以犬爲圖騰的氏族部落。盤瓠傳説反映的就是盤瓠犬圖騰崇拜” 〔11〕。瑶族學者趙廷光在他的《瑶族祖先崇拜與瑶族文化》一書中就指出了幾個“盤瓠非犬”的例证:盤瓠是有名有姓的,其姓名和由來古書上説法很多,大體有:黄帝第四代孫所生,名叫白犬;頂蟲變成,名叫盤瓠;東海龍王所生,名叫龍犬。第一種説法,黄帝第四代孫弄明所生,名叫白犬。第二種説法是頂蟲變成,名叫盤瓠。第三種説法生於東海龍王家,名叫龍犬,還有一種説法是生於一般百姓家,名叫盤瓠〔12〕。其書中還指出盤瓠是神不是犬,書中第140頁有瑶族龍犬圖騰圖樣。龍犬在我國古代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例如我國古代的星象説就有摸骨看相,有些人是屬於龍首犬身的;例如唐代有玉珮就雕有坐犬式的龍首的圖像,所以龍犬文化在我國古代文化影響其極深遠的。

  從上黨郡地理位置的發現,從玉皇大帝神話傳説以及瑶族水陸畫内容的發現,從古代的蚩尤、犬的圖騰的崇拜、盤瓠的傳説以及龍犬的傳説的歷史與考古學文化即紅山文化的南下,在太行山腹地古文化的匯合形成了頗具特點的先秦文化以及後來的瑶族祖先的形成,其形成了一條神話傳説的文化帶。這條神話傳説的文化帶就是瑶族先民的文化。龍犬的文化核心就是龍文化。也説明瑶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員。他歷史文化形成確實相當久遠。證實了瑶族先民的的確確起源於中原。爾後有一支往東折而南下到了會稽山,然後又繼續南下;有一支直接南下通過南陽盆地纔到江漢平原形成了五溪蠻,然後又到廣西灌陽等地的千家洞,然後又往湖南江永、江華、粤東、廣西各縣遷徙,才形成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

  何英德(桂林博物館,研究館員。)

  注釋:

  〔1〕林可行:《决戰長治》,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頁327。

  〔2〕李文柱:《中國國家名家·李文柱代表作品集》,華夏國學出版社,2010年,頁6~7。

  〔3〕李華:《傳奇手鈔本〈瑶族經書〉》,《廣西日報》2004年5月24日11版。

  〔4〕蘇金成:《水陸法會與水陸畫研究》,《南京藝術院學報》2006年第1期。

  〔5〕王國建:《水陸畫的“圖像學”意義》、《中原文物》2010年第5期。

  〔6〕徐金星:《河洛通覽》,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頁592~595。

  〔7〕李少明:《千家峒傳奇》,《南國早報》2011年1月9日28版。

  〔8〕王琛發、黄震編:《亞洲華人文化研究與族群互動》,馬來西亞孝恩文化—歐亞大學出版公司、中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頁59。

  〔9〕李陽:《涿鹿——點然中華文明的薪火》,《中國文化報》2010年4月22日第5版。

  〔10〕李祥紅等:《瑶族盤瓠龍犬圖騰文化探究·後記》。

  〔11〕奉恒高主編:《瑶族通史》,頁24。。

  〔12〕李祥紅、王孟義:《瑶族盤瓠龍犬圖騰文化探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頁128~129。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