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高雅瀟灑的明代青花梅瓶仕女嬰戲圖

  【中文摘要桂林博物館共藏有各類桂林出土明代梅瓶三百餘件,被譽爲“梅瓶之鄉,桂林一絶”,其數量之衆多,品種之豐富,器型之多樣,紋飾之紛繁,在國内外均屬罕見。其中的人物紋樣梅瓶更以其活潑獨特的藝術特色倍受人們的關注。本文以桂林博物館藏明代梅瓶爲例,簡述明代青花梅瓶仕女嬰戲圖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明代青花梅瓶仕女嬰戲圖藝術特色

  Abstract: There is a collection with more than 300 pieces of unearthed Mei vase of Ming dynasty in Guilin museum.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at kind of Mei vase with active figure pattern is well concerned.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llection of Mei vase of Ming dynasty of Guilin museum for example to sketch out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lady-baby-play picture on blue-and-white Mei vase of Ming dynasty. 

  Key words:Ming DynastyBlue-and-white Mei vaseLady-baby-play pictureArt characteristic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分封的静江王建藩桂林,前後歷經二百八十餘年。歷年來,在静江王陵區出土了大量的各類梅瓶,其中,有300餘件集中收藏於桂林博物館,其數量之衆多,品種之豐富,器型之多樣,紋飾之紛繁,世所罕見,倍受矚目〔1〕。被譽爲“國之瑰寶”,“梅瓶之鄉,桂林一絶”。這是桂林乃至全國一筆豐厚獨特的文化遺産,它反映了明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掠影,展現了華夏古代陶瓷文化迷人的風采,揭示了桂林這座中國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深邃、博大的内涵。

  桂林博物館所藏明代梅瓶燒造時代横跨明初、宣德、嘉靖、萬曆、天啓、崇禎等六個時期。造型富於變化,釉色絢麗多彩,大致可分爲十二類器型,十二種釉色。紋飾亦豐富紛呈,可分爲龍紋、鳳紋、龍鳳紋、花鳥魚禽紋、人物紋等五大類三十種紋樣。其中又以人物圖最爲引人注目,而仕女嬰戲圖更是别出心裁,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現得淋漓盡致。本文試以桂林博物館藏青花梅瓶爲例,試述明代青花梅瓶仕女嬰戲圖的藝術特色。

  一、高貴典雅的仕女圖

  圖一明宣德青花仕女蕉葉題詩圖梅瓶

  明宣德青花仕女蕉葉題詩圖梅瓶與明宣德青花仕女撲螢圖梅瓶是兩件爲數不多,别具特色的仕女圖梅瓶,其主題紋飾的共同特點是取材於唐詩。明宣德青花仕女蕉葉題詩圖梅瓶(圖一)高302、口徑6、底徑112、腹圍58厘米。造型莊重厚實,典雅大方。瓷質潔白細潤,釉色艷麗,略泛青。唇口短頸,豐肩圓腹,腹以下漸斂,至足稍外揚,平底沙足,足底略上斂。整器圖案共分四層,每層間用弦紋分隔。頸部環繪青花卷草紋。肩部繪青花折枝牡丹及茶花紋。脛部繪青花變形蓮瓣紋。胎體厚重,典雅大方,瓷質潔白細潤,釉色艷麗。圖案共分四層,肩部繪折枝牡丹及茶花紋,脛部繪變形蓮瓣紋,腹部主紋飾繪仕女蕉葉題詩圖。唐代有個韓夫人紅葉題詩的傳奇愛情故事,委婉動人。而這件明青花仕女蕉葉題詩圖梅瓶上的圖案也是一種類似的題材,富麗高雅。圖中場景寬闊,遠處山巒起伏,挺拔峻峭。近景園林美色,栅欄蜿蜒,危石聳立,古鬆婆娑,蕉林婀娜,花艸點綴景色,天空祥雲片片,隨意自然。蕉林下,一仕女正輕握筆管在蕉葉上題詩,一女僕手捧硯墨侍立,風雅自如。此圖根據唐代詩人韋應物《閒居寄諸弟》詩意而作:“秋草生庭白露時,故園諸弟益相思,盡日高齋無一事,芭蕉葉上獨題詩。”〔2〕表達了一種思念親友的悠悠之情。構圖疏密有致,筆法精煉,兼工帶寫,極富詩意。

  圖二明宣德青花仕女撲螢圖梅瓶

  明宣德青花仕女撲螢圖梅瓶(圖二)與明宣德青花仕女蕉葉題詩圖梅瓶造型相似,高31、口徑6、底徑115、腹圍585厘米。該瓶造型莊重典雅,胎體厚實凝重,胎質細膩匀實,釉色艷麗。圓唇口,短束頸,豐肩圓腹,腹以下漸收,至足部稍外撇,糊米底,底略上斂。整器圖案用弦紋分隔爲四部分,頸部繪青花卷草紋;肩部繪青花折枝牡丹及茶花各二組;脛部繪青花變形蓮瓣圖案。腹部圖案則繪青花仕女撲打流螢圖。花園中一仕女端坐凳上,一婢女執扇追撲流螢,另一婢女手捧古琴,姗姗而來。圖中景色宜人,奇石古鬆,欄栅逶迤,蕉葉婆娑,群山險竣,祥雲渺裊(圖三)。此圖意取自唐代詩人杜牧詩《秋夕》:“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凉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3〕描繪了貴婦夜景下百無聊賴的孤寂之情。搆思精巧,極富詩情畫意。

  圖三仕女撲螢圖

  二、母愛如海的教子圖

  圖四明萬曆青花仕女教子圖梅瓶

  明萬曆青花仕女教子圖梅瓶(圖四)的題材給人一種温馨至誠的生活氣息。此瓶高27、口徑51、底徑93、腹圍45厘米,造型雅致端莊,釉面瑩潤。其圖案很有韵味,其肩部繪青花龜背錢紋錦地如意三開光,三開光中各繪花鳥紋一組。其中一開光内繪梅花喜鵲圖,另二開光繪折枝花鳥及密蜂,三開光合起來有“喜上眉梢”“封官晋爵”之意。腹部主紋飾繪兩組仕女教子圖,意味深長。中國歷史典故中有許多動人的教子故事,如“孟母斷織”,“蘆荻教子”等等,都反映了我國古代婦女的博大胸懷及良苦用心。爲人母者,無不希望兒女成才,故在各種不同的仕女教子的題材中,無不藴含着偉大母愛的一腔情懷。此圖庭院中巧石玲瓏,雕欄玉砌,蕉葉婆娑,松針滴翠, 麗日當空,祥雲繚繞。其中一端坐仕女正指點一稚童撲蝶,小童回首顧盼,憨態可掬,似乎正向母親請教撲蝶竅門。另一組爲站立之仕女正指點兩小童正追捉蜻蜓,神態天真活潑〔4〕。主題紋飾與肩部“封爵”圖案相補相成,體現了人們對教育後代成才的一種渴望,寓意深刻。筆法嫻熟,綫條流暢,具有較高觀賞性。

  三、童趣盎然的嬰戲圖

  1.生動有趣的嬰戲弈樂圖

  嬰戲圖在唐代始見於長沙窑器物,宋代以後盛行,沿用至今。畫面以稚童爲主要角色,描繪兒童釣魚、戲蓮、玩鳥、踢球、趕鴨、攀花、摔跤、放砲等嬉戲玩耍場面。畫意生動,情趣盎然。畫面中唐代兒童形象面目圓潤,身驅豐滿。宋代兒童五官緊凑,小鼻小口,神情甜美。明代兒童頭大身小,前額後腦突出,造型豐富。各據圖案賦以吉祥諧意,强調娱樂性,趣味性,圖案既有對弈時寂静安寧,肅穆莊重,也有稚童的天真無邪,活潑瀟灑 。

  這兩件青花嬰戲弈樂圖梅瓶(圖五、六)高28、口徑54、底徑96、腹圍47厘米。造型典雅,釉色瑩潤,青花艷麗。共有四層圖案,腹部主題圖案繪二組青花嬰戲圖。其中一瓶圖案一組爲二童對弈圍棋,四人圍觀;另一組六童則玩陀螺遊戲。比賽者專心致志,圍觀者手舞足蹈。另一瓶圖中二小童對弈圍棋,二小童對弈“區”形棋,每組各有四小童圍觀助陣。庭中欄栅綿延,奇石危立,緑蕉滴翠,祥雲繚繞,人物形象生動,手法簡煉流暢。其中的區形棋很有趣味性,現在農村的一些小孩都還會下這種棋,簡單易懂,大家隨便在地上畫個“區”字就能玩,古檏中又有幾分新穎。可見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圖五青花嬰戲弄樂圖梅瓶圖六青花嬰戲弄樂圖梅瓶

  2.形象天真的嬰戲竹馬圖

  圖七明萬曆青花嬰戲竹馬梅瓶

  明萬曆青花嬰戲竹馬圖梅瓶(圖七)是一件很有風趣的梅瓶。瓶高27、口徑49、底徑10、腹圍47厘米。其瓶體是肩部内側凸起,形成一臺階式肩,脛部外揚較明顯,肩内側凸起部分繪青花連貫如意紋,腰下部繪青花卷草如意紋。腹部主題圖案繪兩組嬰戲圖,每組四人。圖中怪石聳立,花艸芬芳,栅欄蜿蜒,場景廣闊(圖八)。李白有一首《長干行》的詩大家一定很熟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裏,兩小無嫌猜。”李白詩中提到的竹馬是什麽樣子?恐怕還没多少人知道。現在我們終於看到了古代的竹馬。原來,古代的竹馬就是用一節竹子,上端做個馬頭樣,下端裝上兩只輪子,跨在胯下,既簡單又形象。在這幾件梅瓶圖案中,我們仿佛又讀到了李白這首千古傳誦的詩篇。圖中每組戲嬰構圖相近,其中一人胯騎竹馬,揚鞭疾趕,一人執荷葉作華蓋爲其遮陽,一人持小旗在前開道。另一人持蓮花作權杖隨行。整圖有“連生貴子”之意,也包含了典故“青梅竹馬”的内涵。

  圖八嬰戲竹馬圖

  3.積極向上的一路清廉圖

  獨具特色的明崇禎青花雲肩“一路清廉”嬰戲圖梅瓶(圖九),是明末青花梅瓶的經典之作。瓶高31、口徑52、底徑105、腹圍50厘米。造型實用簡檏,瓷質細潤,釉色艷麗典雅。小盤口,頸略長,肩略溜斜,直長腹,腹以下至足漸收,矮圈足。整器圖案共四層,各層間以弦紋分隔。頸部繪青花蕉葉紋;肩部繪青花如意雲肩紋,雲肩中爲留白紋折枝蓮花;脛部一件繪青花纏枝蓮花,另一件繪青花折枝桃花。腹部主題圖案繪青花群童戲耍場面,因圖中一群小童在路上嬉游,且戲弄之物多與荷蓮有關,故取意“一路清廉”、“連生貴子”等,與傳統“一路清廉”的構圖有所不同。每瓶圖案中人物分爲兩組,小童中有人扮裝帝王將相,有人扮裝隨從侍衛。有的持刀弄棒,有的彎弓射箭。有的持荷葉當帝王華蓋,有的持蓮花爲儀仗。其中一小童所捧之瓶内插着三支小戟,隱意爲“平昇三級”。畫面中怪石或隱或現,蕉葉迎風舞擺。晴空麗日,其樂無窮(圖一)。整圖綫條流暢,人物造型生動,構圖精巧,場面博大而不顯冗繁。其畫意除期盼兒童長大成材,封官晋爵之外,還有明示做人基本原則的積極向上的道理。教育兒童從小就要奮發向上,不但要平步青雲,更要清正廉潔,才能使百姓安康,天下太平。

  圖九明崇真青花嬰戲圖梅瓶

  圖一嬰戲圖

  此外,該圖繪畫風格具有明末向清初過渡之特點,在青花畫法中融入了中國畫的技法,墨分五色,青花色調有濃淡深淺之别,在衆多的明代青花梅瓶中獨樹一幟〔5〕。在瓷畫中能達到如此豐富的畫面層次實不多見,尤如一幅精美絶倫的水墨人物畫。

  四、結語

  綜上所述,桂林出土明代青花梅瓶的仕女嬰戲圖是中國古代瓷畫藝術中的一枝奇葩,是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既有人們在日常社會活動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藝術水平,是我國古代陶瓷藝術永恒魅力的真實體現。

  唐奇嶺(桂林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注釋:

  〔1〕葛華、唐奇嶺、唐春鬆:《桂林博物館藏梅瓶綜述》,《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六輯, 2000年11月,頁1。

  〔2〕《全唐詩》第六册,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頁1919。

  〔3〕同注〔2〕,頁6002。

  〔4〕同注〔1〕。

  〔5〕同注〔1〕。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