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陸嗣曾傳略(1888-1956)

  ——節錄於《信宜文史》第6輯

  陸嗣曾,別字光宇,又號定菴,信宜縣水口鎮水口村人。其先祖世代儒官,乃邑中望族,與堂弟陸匡文、陸幼剛並稱嶺南陸氏三雄。他聰慧好學,以家學淵源,自少即奠定國學基礎。清末,考入高州中學堂肄業。1906年,考入廣州兩廣方言高等學堂,與同邑林雲陔為同學,交最密,師事朱執信,遂一起加入同盟會,從事革命活動。宣統三年(1911)三月二十九日之役,朱執信攻督署,傷肩背,戰至雙門底,彈盡遇強敵,乃避入王家巷他與林雲陔之寓所,療傷易服後,由林護送脫險,而他則留寓應變。武漢起義後,1911年10月25日,陸嗣曾奉命協助林雲陔、陸匡文、林樹巍回高州領導起義。11月13日高州起義成功,高州軍政分府成立,任參議,兼信宜同盟會分會評議員。

  民國元年(1912年),他族叔陸耀文出任番禺縣長,邀他隨任佐理縣政,所有重要文告與計劃,都由他草訂。後復考入北京大學,學習法律。期間應政府舉辦之文官考試,及格分發到外交部簽事室任職。陸嗣曾北大畢業後回粵,任廣州航政局長。民國9年(1920),任廣州地方檢察廳檢察長。民國12年(1923)3月,孫中山在廣州設立大元帥府,陸嗣曾任地方審判廳長,兼大本營法制委員會委員,曾提請擬憲法綱要及修訂民刑法案,對法制有所改革。旋奉調南京,任行政院簡任參事,專司有關法制之審議擬訂事項。

  民國20年(1931)返粵,出任廣東高等法院院長,並兼管最高法院第四分庭事宜(西南分院行政事務),因此,屬於南京的司法終審權已不再受南京的管轄。

  1933年,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創辦,省主席林雲陔兼任校長,派陸匡文為秘書長,授權辦理校務。及後陸嗣曾辭去高等法院院長職務,林兼校長特設副校長一職,作為安撫陸嗣曾的去職下台階。後大學改組,他就任勷勤商學院院長,並任國民黨廣東省黨部監察委員。

  日寇侵粵時,陸嗣曾將勷勤商學院遷至信宜水口村。戰雲雖密佈,而水口村弦歌不輟,對促進高雷地區、信宜文化教育有所貢獻。1943年又兼任廣東省參議員。1945年日本投降,勷勤商學院遷回廣州,他辭職在家築建“定園”閒居。

  1946年陸嗣曾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移居澳門,生活困苦。由於體弱多病,未能到台灣任職。1956年在澳門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陸嗣曾長期從事司法、教育工作。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執法嚴慎無私,不為權勢干擾。他一生結交了一位難得的上司陳融(字協之,為胡漢民的妻舅),因知遇而成為好友知己。陸嗣曾遷居澳門後貧病交迫,獲陳融的資助才能生活。

  陸嗣曾雅好寫詩,常參加顒園(陳融之家)文酒之會,與之唱和者有胡漢民、陳協之、冒鶴亭等,輯有詩集《定園詩稿》,惜未出版。1922年由陳康啟、葉甯、羅康寧主編《信宜歷代詩選》,選載了他的十七首詩。茲將其中一首附錄如下:

  幼剛十弟屬題水口村圖詩〔1〕

  十世瓜綿溯發源,始遷銅鼓宅南村。

  貽謀燕翼宏基創,家法如今守子孫。

  肯構誅茅啟北村,護田溪水合江源。

  連雲第宅周遭在,兩代恩綸一閣尊。

  不自知名覺道尊,金溪繼世有真源。

  卅年朝局煥更新,餘烈猶能振後人。

  譽望一時推俊傑,文章並世見機雲〔2〕。

  讀書兼不廢耕畬,仕宦常居德業餘。

  何武去思留遺愛,於公陰德大門閭。

  笑傲常誇一壑專,幾家亭榭敞林泉。

  量松數竹宗風在,更效濂溪說愛蓮。

  庾信哀時賦小園,樓頭花萼正騰喧。

  山川秀美開新卷,入畫圖吟水口村〔3〕。

  李卓珊

  註释:

  〔1〕幼剛,即堂弟陸幼剛。

  〔2〕陸匡文、陸幼剛兩兄弟。

  〔3〕水口村為陸氏三兄弟的故里,水口村圖為名畫家陳仲璧之畫作 。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