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有待定未知量的問題

  教學設計:梁麗慶

  【版本信息】

  本專題適合經過一輪復習知識點過關後的高考二輪復習使用,采用版本爲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教學設計】

  圖1教學搆思

  一、專題確立背景

  立體幾何作爲高考解答題前三大題之一,是鎮屬中學學生的目標拿分題。經過一輪復習,學生處理給定幾何體的證明或計算都比較熟練,但是一旦涉及有待定未知量的幾何體就束手無策。另一方面,2012年廣東高考題也出現此類題目的考查,充分體現高考命題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針對學生這種情况,確立了本專題。

  二、教學目標(運用思維工具有:AGO、APC、FIP)

  1.整體目標:

  根據學生現有的能力,教者計劃把本節課設計成逐步提昇的探究課型。

  2.具體教學目標

  (1)熟練地在給定幾何體中證明平行或垂直與計算

  (2)在有待定未知量的幾何體中證明平行或垂直與計算

  (3)通過比較,找到後者解决問題的突破點、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教學步驟

  (一)課前預習:

  1.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爲菱形,PA⊥平面ABCD,∠ABC=60°,E,F分别是BC,PC的中點.

  (Ⅰ)證明:AE⊥PD;

  (Ⅱ)若PA=AD,求二面角E-AF-C的餘弦值.

  2.如圖4,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 PA⊥面ABCD,點M是CD的中點,點N是PB的中點,連接AM,AN,MN.

  (1) 求证:MN∥面PAD;

  (2)若MN=5,AD=3,求二面角N-AM-B的餘弦值.

   3.題1中,若H爲PD上的動點,EH與平面P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爲62,求二面角的餘弦值.

   設計意圖:先在給定幾何體中證明平行或垂直與計算,過渡到在有待定未知量的幾何體中證明平行或垂直與計算,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提示學生問題的轉化思路。

  (二)小組展示

  展示要求:第一、二、三三個小組分别展示第1、2、3題,要求用紅筆標出本題解决

  問題的關鍵點;在小組展示的同時,其餘小組安排小組討論,内容:各題解决的困難和關鍵是什麽。

  (三)結合小組的展示和小結進行點評、提昇

  用導圖小結“解有待定未知量的問題”的方向、步驟(運用AGO、聚焦思維工具)

  參考提示(圖2):

  圖2“解有待定未知量的問題”解法小結

  (四)組内合作,各抒己見(思維工具:APC、FIP)

  結合做過的題,每組兩個同學找出一個類型題,找出困惑點和關鍵點,對照思路重做關鍵步驟並互相交流。

  (五)當堂練習,舉一反三

  練習題1.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是邊長爲2的正方形,PD⊥底面ABCD,E、F分别爲稜BC、AD的中點.

  (1)求证:DE∥平面PFB;(2)已知二面角P-BF-C的餘弦值爲66,求四棱錐P-ABCD的體積.

  練習題2.2013年廣州一模理科18題

  如圖4,在三稜柱ABC-A1B1C1中,△ABC是邊長爲2的等邊三角形,AA1⊥平面ABC,D,E分别是CC1,AB的中點.(1)求证:CE∥A1BD平面;

  (2)若H爲A1B上的動點,當CH與平面A1AB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爲152時,求平面A1BD與平面ABC所成二面角(鋭角)的餘弦值.

  (六)導圖總結(圖3)

  圖3“解有待定未知量的問題”解法完善

  (七)課外延伸與拓展

  任務:每個小組找一個常規幾何體的題,改變它的條件,使得幾何體中有待定的未知量,并且寫出證明與計算過程,下節課前黑板上展示分享小組的成果。

  設計意圖:突出挑戰思維的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信

  參考原題(給定量的幾何體):

   如圖,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四邊形ABCD是矩形,E、F分别是AB、PD的中點.若PA=AD=3,CD=6.

  (Ⅰ)求证:AF∥平面PCE;

  (Ⅱ) 求點F到平面PCE的距離;

  (Ⅲ)求直綫FC平面PCE所成角的正弦值.

    變題(要先待定底面矩形的一邊AB的長):

  如圖,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四邊形ABCD是矩形,E、F分别是AB、PD的中點.若PA=AD=3,直綫FC平面PCE所成角的正弦值爲2114

  (Ⅰ)求证:AF∥平面PCE;

  (Ⅱ) 求點F到平面PCE的距離。

  【教學後記】

  立體幾何中的證明與計算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落實立體幾何教學,都是擺在每一個數學教師面前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立體幾何作爲高考解答題前三大題之一,學生的目標拿分題,但是我們比較近幾年的高考題可以發現,現在的考題更靈活了,而且還逐漸的加入一些待定的量,加大難度,提高區分度。突破這一點,對學生是一個挑戰。

  在教學中,筆者先由淺入深,結合OPV、FIP等思維工具綜合訓練學科思維能力,從實際授課看,在解决有待定未知量的問題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