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基於思維工具分類解决政治主觀題策略

  教學設計:鄧麗瓊

  【設計説明】

   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如何讓學生從形形色色、繁雜多變的政治主觀題中梳理思路,發現規律,從而盡量體現全面答題、規範答題,是提昇學生備考信心與備考效率的重大任務和課題。

   筆者依據多年備考經驗,精選高考真題或重要模擬考試試題,藉助思維工具和思維導圖,在政治主觀題的審題、分類以及規範、全面答題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下面就以三道主觀題(依據難易程度,分别命名爲本B題、本A題、重本題)本爲例來展示教學過程,安排爲一課時。

  【備用工具】

   AGO、FOCUS(聚焦)、CAF、PMI、FIP、比較。

  【教學設計】

   一、 明確教學目標(備用工具:AGO)

   二、 分類展示三類高考題,依據題目考點清晰程度給題目分類,藉助思維工具梳理解題思路,開展規範答題、全面答題訓練。(備用工具:聚焦、分類、CAF、PMI、FIP)

   (一) 展示例題一,完成題目分類一,歸納答題規律。

  1.展示例題一(2012年廣東高考)

  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内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率高達99%,2010年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國在短短30餘年創造了西 方200多年才有的經濟奇迹。西方經濟學界以蘇聯、東歐爲參照,不能合理解釋中國改革與經濟高速增長並行的獨特現象,將比稱爲“中國之謎”。

   (1)結合材料一,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相關知識,簡析:“中國之謎”的原因。(6分)

   2.運用FOCUS工具,聚焦考點,歸納特點並分類。

   依據考題要求,采用範圍聚焦,把考點明確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題目本身考點清晰,審題難度不大,歸爲本B類題。

   3. 藉助思維導圖,全面考慮考點因素,歸納答題思路。

  參考提示(圖1):

  圖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考點

  參考答案: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鮮明的特徵,這是創造中國經濟奇迹的基礎。(3分)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够把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勢同市場經濟的長處結合起來。(3分)

  \[評分説明\]只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三個特徵,可給3分。

  4.類型小結:本B類題,考點明晰。

  解答思路:聚點-構圖-選取

  板書設計:

  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圖:

  取:考察範圍不大,根據“中國之謎”經濟奇迹加以取舍。

  (二)展示例題二,完成題目分類二,歸納答題規律。

   1.例題二(2013廣州一模)

   材料:廣東是全國經濟和人口大省,也是環境壓力大、能源資源緊缺的省份。在這種形勢下,廣東堅持一切從省情出發,實事求是,加快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嚴格把關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産能過剩行業項目;以技術改造、品牌帶動提昇傳統産業的技術水平;通過緑色税收、階梯水價電價等政策,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貫穿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領域,積極建設“美麗廣東”。

  (2) 結合上圖和材料,從經濟生活的角度,談談建設“美麗廣東”的舉措對全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啓示。(10分)

  2. 運用FOCUS工具,聚焦考點,歸納特點並分類,

   依據考題要求,采用範圍聚焦,圈出關鍵詞“建設‘美麗廣東’的舉措”和“生態文明建設”,運用目標聚焦,可將考點確定爲“政府(國家)”。

  3. 藉助思維導圖,全面考慮考點因素,準備答題。

  參考提示(圖2):

  圖2國家(政府)考點

  4.依據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對各因素進行合理取舍。

   生態文明建設涉及到科學發展觀、宏觀調控、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特别是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可據此優先考慮相關因素作答。

   參考答案:

  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昇級;

   ③堅持創新驅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④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市場調節的基礎性作用;

   ⑤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⑥引導居民踐行緑色消費和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

  5.類型小結:2A類題,有考點,但不明確,往往通過主客體的分析才能找到考點。

   解答思路:主客體-考點-導圖-選取。從題目中找出主客體找出考點(可能不止一個考點),構建思維導圖,再根據材料取舍考點内容。

  板書設計:

  主客體:建設“美麗廣東”的舉措生態文明建設

  考點:政府(國家)

  導圖:

   取舍:删除“對外開放”及“財政”,依據材料作答。

   (三)展示例題三,完成題目分類三,歸納答題規律。

  1.例題三(2012全國卷)

  白駒過隙越千年,往事如煙話滄桑,以廣州爲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成爲擁有超過6000萬人口的中國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業生産總值超過7000億美元的“世界工廠”。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區利用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毗鄰香港的獨特區位優勢,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内地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吸引外來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大力發展出口導向型的“三來一補”貿易,逐步在家電、電子信息、玩具、服裝等産業領域形成巨大的生産規模,佔據了較大的國際市場份額,創立了快速工業化的經濟發展模式,促進了珠江三角洲經濟的快速發展,但近年來,對珠三角上述地區經濟發展模式的争論逐步增多,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國内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這一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反思。

   (6) 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聯繫當前實際對該經濟發展模式進行簡要分析。(10分)

  2.運用FOCUS工具,歸納特點並分類,

  依據考題要求,聚焦求解問題“該經濟發展模式”。

  3. 圍遶“該經濟發展模式”問題,考慮材料涉及的所有因素,構建思維導圖。

  圖3發展模式考點

  4. 運用PMI工具分點作答。

  參考提示(圖4):

  圖4答題思路

  參考答案:

  長處:産業容易被復製並産生規模效應,産品進入國際市場便捷,以充分利用外資。(每答出一項給2分,答出任意兩項可得滿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給相應分數)

   局限性:對政策依賴性强,易受國際市場變化的影響,處於製造業産業鏈的低端,利潤微薄,可持續發展能力弱,易受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短缺的制約。(答出一項給2分,答出任意三項可得滿分6分)

  5. 類型小結:重本類題,没有明確考點,檢查學生分析問題、解决問題能力,要求運用已知觀點推出或論证新觀點的能力

   解答思路:聚焦問題-考慮所有因素-PMI等工具作答。先找出題目中要求我們解决的問題,接着列出與問題有關的所有因素,再針對不同情况采用PMI等思維工具作答。

  板書設計:

  聚集問題:該經濟發展模式

  列舉因素:

  PMI解題:

   當堂訓練:根據本節課所學知識,判斷以下各題屬於哪類題,並簡單搆思答案。

  1.材料三: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中,中國人民不斷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進一步堅定了“不動摇、不懶怠、不折騰”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開放的共識,2012年2月,温家寶總理在廣東調研時指出,20年前鄧小平南巡關於“不改革放開只能是死路一條”的教導至今仍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3)結合材料三,運用實踐與認識的關係原理,分析“不改革放開只能是死路一條”這一論斷,並闡述其現實意義。(13分)(2012年廣東高考,本B題)

   參考答案:

   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是這一認識的基礎。(3分)②實踐是認識的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需要推動這一認識的深化。(3分)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實踐檢驗了這一認識的真理性。(3分)

   現實意義: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1分)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1分)重温這一論斷有利於排除争論和干擾,深化體制改革,提高開放水平,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焕發生機和活力。(2分)

   \[評分説明\]須準確展開原理,且結合材料分析得當,才能給相應分數。

   2.材料一:中國社科院人口專家認爲,中國正面臨一個勞動力從過剩到短缺的轉折點——“劉易斯拐點”,勞動力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2010年至2015年處於峰值,隨後將不斷下降,中國經濟享受人口紅利的時代即將過去。

   (1)結合材料一,分析“劉易斯拐點”可能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産生的影響。(6分)(2011年廣東高考,重本題)

   參考答案:

   勞動力轉向賣方市場,工資水平上昇;(3分)企業用工成本加大,勞動力低成本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3分)

   評分説明:第(1)問,考生“勞動力供不應求、工資金上漲”給3分;只答出“用工成本增加”給2分;其它答案若持之有據,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但該項問最高不超過10分。

  【教學後記】

  課堂特點:學生思路可視化,解題方法概括化,真題訓練系列化,學習方式小組化,思維訓練工具化。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2A及重本類題可能分類不清,可引導他們在兩類題之間轉换。學生在判斷第二題時,很容易判斷爲本A,但找到的相關考點是“就業”,就業要解决的現狀是就業嚴峻總題,這與題目中的“劉易斯”拐點明顯不相符,這時就要引導學生向重本題型轉换了。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