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交通與通訊的變化

  教學設計:吴政

  【版本信息】

  嶽麓書社出版,歷史必修(II),《經濟成長歷程》,第二單元第13課《交通與通訊的變化》(2004年8月第1版)

  【總體思路】

  圖1設計思路

  【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經過思維訓練,許多同學已掌握AGO、CAF、PMI、FIP、聚焦等思維工具,能較熟練運用思維工具分析歷史問題。

  “交通與通訊”貼近現實生活,其變化學生感同身受,興趣濃厚,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與學習自主性。

   二、教學内容分析

  陳旭麓認爲“西方資本主義東來使中國社會蹣跚地走入了近代,走這條路不是中華民族選擇的結果,而是外國影響造成的”。在“歐風美雨”的作用下,中國社會發生了巨變,開啓了近代化的進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近代交通與通訊也在艱難曲折中發展起來,它們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生産與生活方式,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變革,推動着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本課教學除了要求學生能够舉例説明近代交通與通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通過問題設置、思維引導,使學生理解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是必然趨勢,我們必須以歷史的、辯證的眼光看待這些變化。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目標:掌握近代中國鐵路、航運、航空及郵政事業的發展過程。 

  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鐵路發展的影響,培養其利用PMI、FIP等思維工具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全面分析問題,使學生認識到近代交通與通訊的變化,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我們必須正確認識這種變化。

  四、教學資料準備

  近代交通與通訊變化圖片、史料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近代交通與通訊變化的影響

  六、教學方法設計

  合作學習與思維訓練

  七、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設計思路:利用時空穿越,調動學生興趣;利用APC與FIP工具,激活學生思維。

  師:如果人類穿越時空能成爲現實,同學們來到了明清時期,身處順德的你,幫助父母到廣州去趕集。你認爲有哪些出行方式可以選擇呢?

  生:步行、騎馬(驢)、坐船、坐馬車……

  參考提示(圖2):

  圖2出行選擇

  師:如果是現在,你又會建議用何種方式出行呢?利用APC工具。

  生:坐汽車、城際鐵路、地鐵……

  師:如果要求最快捷,你會選擇何種方式?如果要求最便宜,你會選擇何種方式?如果要求最悠閒、自在,你會選擇哪種方式?利用FIP工具。

  生:略

  參考提示(圖3):

  圖3出行方式

  師:鐵路與汽車,都是西方工業文明的成果,它們的出現,給我們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讓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交通與通訊的變化”,感悟這些文明成果給我們所帶來的變化吧。

  (二)目標解讀:

  師:展示學習目標(課程標準)並解讀。

  展示:“瞭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解讀:瞭解,就是要知道,能够復述變化的表現。認識,就是要理解,能够説明變化的影響。

  生:利用AGO工具和聚焦工具,明確本課學習目的。

  參考提示(圖4):

  圖4目標解讀

  (三)自主學習,落實基礎

  ◆設計思路:交通與通訊變化的表現,只要求瞭解,可適當提示之後交給學生自主完成。

  教師提示:近代中國,西風東漸,鐵路輪船、電報電話先後傳入,交通郵政爲之一變。瞭解這些領域變化的具體表現,主要是掌握那些具有代表性、里程碑式的事件。例如,中國出現的第一條鐵路、中國自主建設的第一條鐵路、中國人自已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等。利用投影顯示近代交通圖片。

  學生閲讀教材P59頁—P61頁相關内容,歸納近代交通與通訊變化的具體表現。

  參考提示(圖5):

  圖5變化表現

  (四)問題導學,合作探究

  ◆設計思路:問題導學,設置問題是關鍵。如果簡單的問,交通與通訊的變化有什麽影響?學生往往是照本宣科,説出書上的結論。“新式交通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生産、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觀念,推動了近代化的歷史進程。”至於這些結論從何而來,有何含義,他們並不明白。這裏嘗試跳出教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利用工具有APC、OPV、PMI。

  問題1:計劃從勒流修一條連接順德、廣州的鐵路,如果你是下表中某種身份的人,對此是支持還是反對?(用PMI工具進行分析後説明理由)

  要求:以小組爲單位挑選一種身份,對該計劃進行討論。

  政府計劃你的身份你的態度理由

  從勒流修一條連接順德、廣州的鐵路

  征地農民出租車司機農家樂老闆企業老闆普通市民政府官員學生小商販

  支持或反對

  在討論的基礎上,各小組代表上臺展示,説明自己的態度與理由,結果出現以下三種觀點,强烈反對、完全支持、有條件的支持。

  參考提示(圖6、圖7):

  圖6征地農民觀點

  圖7 政府官員觀點

  對以上學生觀點,教師均給予肯定,然後提出第二個問題。

  問題2:反對修路的代表們,你們的主要理由是什麽?贊成修路的代表們,你們的主要理由又是什麽?(用FIP工具分析)

  反對代表:修路影響生計,給自己生活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

  贊成代表:修路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師:鐵路的修建,有利也有弊。就反對者來説,你們之所以反對,是因爲影響了生活,這只是站在個體的角度來看問題,但如果從整個社會與經濟發展角度來看,利還是大於弊。看來,鐵路的修建是大勢所趨,已成定局。

  問題3:這條路的修建已成定局,持反對意見的代表們,原來寧静的生活必然會被打破,你們認爲自己有哪些選擇可以適應新的形勢變化?(用APC工具分析有哪些其它的選擇)

  生:打工、當老闆、做生意、養殖……

  參考提示(圖8):

  圖8其它的選擇

  師:新的選擇,意味着開始新的生活。一條鐵路的修建,就給我們帶來如此大的變化。由此,我們可以設想,近代交通與通訊的變化,會給那個時代的人們,帶來多大的變化。

  (五)歸納概括,思維提昇

   ◆設計思路:前面的學習,學生分析出新式交通所帶來的利與弊,但結論較零亂,需進一步整合。運用CAF工具進行歸納。

  師:近代交通的出現,會給那個時代帶來哪些方面的變化呢?(運用CAF工具分析其變化)

  生:給社會經濟、社會生活、思想觀念、國家政治等各個方面都帶來變化。

  參考提示(圖9):

  圖9交通變化的影響

  (六)課堂小結

  師:任何一個新事物的産生,都會對舊事物造成强有力的衝擊,給社會帶來巨大影響。因此,這些新事物自誕生之日起,它的發展就不會是一帆風順。在中國近代,交通與通訊的發展就是如此。但是,歷史的車輪是不斷向前滚動的,新的變化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在這個進步的潮流中,我們只能迎,不能拒,只有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才能成爲時代的弄潮兒。

  【教學後記】

  歷史教學采用小組合作、思維訓練的方式,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從本節課反應的情况來看,以下幾點仍需改進。

  部分學生存在“等、要、靠”思想,思維的主動性不够。如何調動他們思維積極性,需要更多教育智慧。

  課堂效率尚待提高。學生討論、展示與點評,教師要加强指導,要强化時間意識。

  知識拓展力度不够。背景史料不够充分,學生難有身臨其境之感。如能提供更多材料,學生思維會更加活躍。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