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地震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設計:劉未

  【教材分析】

  在課程標準中,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引導學生正確瞭解、認識灾害,並懂得如何自救、互救。學生們對地震都有一定的認識而且對地震都有較深的恐懼心理。但是由於學生避震的知識不够全面,所以一旦突然發生地震,大部分學生不能選擇正確的避難方法保護自己。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AGO)

  態度:提高地震來臨時的安全保護意識,體驗地震灾害中人與人之間互相救助的可貴精神,珍愛生命。能力:學會地震發生時的正確避難方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知識:瞭解地震的巨大破壞性,知道面對地震時的避難方法。

  二、備課搆思(圖1)

  圖1教學搆思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看圖思考

  圖2地震被埋

  圖3官兵施救

  思考:武警官兵能找到幸存者嗎,哪些地方最有可能存在幸存者?

  答:他們可以用CAF工具分析對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進行快速的營救。

  承轉:那麽,地震發生的原因是什麽?

  (二)小組合作、原因探究

  探究一:地震發生的原因?

  思考:結合課本和所學知識,閲讀以下幾組圖,你認爲哪些因素能引起地震?

  形式:小組合作學習,運用CAF工具分析歸納地震産生的原因。

  意圖:培養學生從圖表和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地理問題的能力。

  火山爆發

  喀斯特地貌

  庫區地震

  人爲破壞造成的地震

  2.歸納原因(CAF工具):

  學生歸納的原因有:1.搆造地震;?2.火山地震;?3.塌陷地震;4.誘發地震;?5.人工地震等。

  參考提示(圖4):

  圖4地震發生原因

  設計意圖:CAF工具可以運用與行動、决策、計劃、進行判斷和原因的推斷等等方面。地震原因可分爲自然原因和人爲原因。其中,自然因素是首要影響的因素,可用上FIP工具。

  承轉:“地震的破壞力很大,在地震發生時人人都想逃生。你們知道地震發生時我們的逃生時間有多少嗎?(僅有10秒)所以就有了“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驚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的道理。那麽在地震發生後我們應該如何避難呢?”

  探究二:地震發生後我們應該如何避難?

  緊急避險需要遵循的原則是:1.就近躲避;2.因地制宜

  專家指出:如果突然發生地震,應該要緊急避險,這對是否能幸免遇難非常重要。緊急避險的重要性。經驗表明,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從人們發現地光、地聲,感覺有震動,到房屋破壞、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幾秒,最多三十幾秒的時間。這段極短的時間叫預警時間。人們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識,事先有一些準備,又能臨震保持頭腦清醒,就可能抓住這段寶貴的時間,成功地避震脱險。 

  有人調查過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發現其中258人采取了緊急避險措施。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險,占72.9%。説明只要避險方法正確,脱險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思考:我們不妨讓大家打開思維,用上OPV工具,討論一下地震發生時,你在不同的場景中的人應該怎麽樣實施躲避。

  形式:小組合作學習,各成員各抒己見,運用OPV工具以不同角色進行思考。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和資料,分析地震發生時實施自救的有效方式。

  參考提示(圖5):

  圖5不同人地震自救方式

  設計意圖:OPV多種角色扮演,在不同的場合中對地震應該做出適當的反應。

  探究三:地震發生前有無前兆?地震發生前可能會出現哪些异常現象?

  前兆指地震發生前出現的异常現象,伴隨地震而産生的物理、化學變化(振動、電、磁、氣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動物的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發生异常反應。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資料,討論分析,地震之前,可能會出現哪些异常。

  老師總結:如果遇到有地下水异常、動物异常、電磁异常、地光等現象,説明有可能地震來臨。

  參考提示(圖6):

  圖6地震异常現象

  【教學後記】

  自然灾害在地理學中雖然只是選修部分,但是往年的考試中自然灾害和城市規劃總是涉及到一道題,對於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應對自然灾害需要采取的措施都是我們考試的重點。結合實際情况,所以考題會有很多的變化。CAF工具在自然灾害的教學中是運用得比較多的。但是考慮因素時往往還應該有側重點,所以FIP工具也會經常用到。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