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樑漱溟教育思想與實踐對當代的啓示

  【中文摘要】樑漱溟的一生都在思考兩個問題:即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致力於教育救國。他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爲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文化遺産。本文意從教育思想與實踐的成因、教育思想的内涵、教育思想的實踐及教育思想與實踐對當代的啓示四個方面探討樑漱溟對中國現代教育作出的杰出貢獻。
  
  【關鍵詞】樑漱溟 教育思想 教育實踐 當代啓示
  
  Abstract:For a life time Liang Shuming had stick to two topics which are life and society, and had devoted himself to save the country by developing education. His thoughts on education and practice were valuable legacy for us. This thesis tries to study Liang Shuming's contribution to contemporary education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reasons of forming, the connotation, the practices and the inspiration for today of his thoughts on education. 
  
  Key words:Liang Shuming thoughts on education educational practice contemporary inspiration
  
  樑漱溟(1893~1988),廣西桂林人,是20世紀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在當時産生很大的影響,享有很高的贊譽,至今仍然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尤其是他的鄉村教育成績顯著,以具體的實踐反擊了西化派對於中國傳統的攻擊,也向世界重新表明瞭中國傳統對於現代中國建設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它在西方現代性的衝擊之下並没有徹底喪失生命力,遭到歷史的淘汰,而是獲得了新生。他的努力不僅得到了國内社會的首肯,而且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首肯。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教授艾愷指出:“當時來參觀的美國教育家在評論所到之處時説,只有鄒平具有中國人精神,東方文化的教育。”“他的思想在當時不易爲人們所接受,不過一百年後回顧20世紀中國的思想家,或許只有他和少數幾個人經得住時間的考驗,而爲歷史所記住”。〔1〕
  
  一、樑漱溟教育思想與實踐的成因
  
  樑漱溟教育思想與實踐的成因概括起來有兩個方面,即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一)主觀因素
  
  一是他的一生都在關注“人生”和“社會”兩大問題,並不斷探索。二是他對當時中國社會的獨特認識:即社會是“無階級”的,中國的問題是文化的問題。三是他的文化哲學觀:認爲東西方文化各有不同,重建中國文化的現代性,必須繼承中國文化的傳統,並吸收西方文化長處來彌補中國文化的不足;四是他獨特的社會發展史觀:即人類的意識在後來的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起着生的决定作用,一切生産力之所以發展是因爲“無不有人的心計在” 〔2〕。五是他的民主法治思想,即主張放棄武力鬥争,協商建立穩定的社會秩序,而能挽救中國的“惟有鄉治”〔3〕,只有通過“鄉治”即鄉村教育來提高人民的民主意識,發展鄉村政治經濟,才能實現民主與法治。
  
  (二)客觀因素
  
  一是中國社會内憂外患,文化失調;二是“倫理本位,職業分途”的社會組織結構遭到破壞,新的組織結構尚未建立;三是不顧中國國情照搬西洋教育的新興教育弊端重重,不合於教育和人生的道理;四是受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影響,並把柏格森生命哲學與孔子儒家思想相印证,從而建立了新儒家思想,其自認爲中國儒家和西洋生命哲學就是他“思想所從來之根柢。”〔4〕;五是近現代教育家教育思想和鄉村教育實踐活動使他對社會教育具有“改良社會”和“改造社會”的教育作用有了深刻的認識。
  
  二、樑漱溟教育思想的内涵
  
  (一)教育應關注受教育對象的身心健康,以促進個體的發展與成長
  
  樑漱溟認爲,社會教育應當着眼於一個人的生活,使人“會生活”,老師應是一位指導者、引導者。“要在全生活上幫着走路,尤非對每個學生有一種真瞭解-瞭解他的體質,資禀、性格、脾氣,以前的習慣、家庭的環境,乃至他心中此刻的問題思想-而隨其所需,隨時隨地加以指點幫助才行。”,要“着眼一個人的全生活而領着他走人生大路,於身體活潑,心理活潑兩點,實爲根本重要”,教會他們“從墮落引轉而不墮落,從煩悶引轉而不煩悶”,“要他們各自開出一條路子來走,其如何求知識學問、練習做事,不待言而自然就可以行了”〔5〕。
  
  (二)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密不可分,教育應社會化,社會應教育化
  
  樑漱溟認爲教育有廣義狹義之分。學校教育乃狹義教育,是把受教育者“從社會裏面抽出來進到這學校的特别環境,一面减少或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刺激或壞的刺激,而集中許多必要的給他”〔6〕,他平常談的是廣義教育,除學校教育外,還包括家庭、社會生活。他説:“人類不能不有生活,有生活就不能不有社會,有社會就不能不有教育,教育是很天然的。”〔7〕所以“在學校裏讀書是教育,在家庭裏做活也是教育,朋友中相得的地方是教育,街上人的談話,亦莫不是教育;教育本來是很寬泛的東西”〔8〕。先生認爲“學校教育之不完不妥;社會教育亦爲一時的措施,兩者各不足爲準理當事的真教育。真教育行且見其爲兩者之融合歸一”,融合歸一的辦法就是讓學校社會化和社會學校化。學校社會化,亦即終身教育;社會學校化,亦即體現在他的鄉村教育實踐。
  
  (三)教育應注重公平,尤給弱勢群體和偏遠地方以關注
  
  樑漱溟對鴉片戰争以來,不顧中國國情,一味模仿資本主義西洋教育的新興教育産生的種種缺憾,更覺“苦悶”甚而成爲一種苦痛。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反省與嚴厲的批評。指出新興教育的商業化剥奪了窮人子弟受教育的機會,樑漱溟認爲,這種教育的不平等是太殘酷了,“本來現社會的‘商業化的人生’就不合理,而用之於教育尤爲不當”。他爲那些因“生計之艱窘與求學費用之特高”而失學的“悲慘遭遇的青年”時時感着内心的苦痛。〔9〕於是,他倡導教育應注重公平,提出了依據受教育者家境情况進行收費,待遇一視同仁及“教育資源平等享有,人人有受教育權利”的主張。這樣一來,那些因家境貧寒而渴求接受教育的學子就有了受教育的機會。除此之外,他還强調在特别荒苦的地方,其教育設施應受國家之補助。
  
  (四)重視成人教育,提倡終身教育
  
  在鄉村教育中,樑漱溟非常重視成人教育。原因是他認爲中國當時正處在社會改造期,“教育宜著重於成人”,因爲這時期“整個社會生活企圖轉進於一新方式,大多數成人雖届成年,而對於此新生活方式所需之習慣能力則方未成熟者,勢非以教育不可。”故而民衆教育當然主要地也落實在成人的教育方面。樑漱溟還提出“教育宜放長及於成人乃至終身”,原因在於:“其一,現代生活日益繁複,人生所需要學習者隨以倍增,卒非集中童年一期所得盡學,由此而教育延及成年之趨勢日見重迫。其二,社會生活復雜,兒童遠於社會,未及參加,在學習上缺少直接經驗,效率轉低或至於不可能,勢必延至成年而後可,又爲要能啓學習之機,唯成人乃感需要。即令集中此種學習於童年,亦徒費精力時間,勢必待成年需要又以成人教育行之。其三,以現代文化進步社會變遷之速,若學習於早,俟後過時即不適用;其勢非時時不斷以學之不可。〔10〕
  
  三、樑漱溟教育思想的實踐
  
  爲了實踐自己的教育理想,1924年,樑漱溟辭去北大教席,赴山東曹州辦學,籌劃創辦曲阜大學,但未獲成功。之後他又回到北京與另一儒學大師熊十力及德國學者衛西琴共辦私人講學。1931年初,樑漱溟在山東鄒平縣籌建鄉村建設研究院,開始了他在山東爲期7年的鄉村建設運動。樑漱溟鄉村建設運動即鄉村教育實踐活動實質上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檢驗,是他謀求改造舊文化,創造新文化,進而改造社會的救國運動。
  
  (一)鄉村教育活動的目的
  
  培養新農民,並以此推動政治、經濟改革,求得理想社會的實現是樑漱溟鄉村教育活動的總體目標。他指出“抑農業教育之目的固在求一新農業社會之出現,即從此目的以爲言,亦莫要於養成新農民”。〔11〕因此,他把培養目標指向農民的社會革新能力,他認爲,新農民應具有“實現他自己,完成他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具有“參加現社會並從而改進現社會之生活能力”。因此,他提出了教育對象重在成人,教育方向重在培養改進社會能力的教育方針,即“一面讓他能參加,一面讓他能改進社會,此刻的中國教育,更應當着重第二層——能改進社會。……現在的農業技術,社會制度,一切的一切都要改進的,我們不能遷就這個,所以這個時候參加現社會的話不能不放輕一點,改進現社會的話不能不放重一些。”〔12〕
  
  (二)鄉村教育活動的組織機構
  
  樑漱溟在鄉村設立的鄉學、村學組織並非是國民教育意義上的“學校”,也不能理解爲單純的鄉村農業學校。他要求全體學衆遵守民主集中制和傳統優秀的倫理道德的原則;其主要領導者和辦事人員則由民主産生,而且都要求德才兼備,熱心於鄉村建設事業。其職責除了從事教育工作之外,主要是辦理本村、本鄉的一切公共事務和上級政府交辦的事務。可見,他的“鄉農學校”實際上“既是行政機關,又是教育機關,又是鄉民的自治團體”〔13〕,是一個政、教、富、衛合一的組織。由於堅持傳統的復興,所以樑漱溟的鄉農學校仿傚宋儒吕和叔提出的“吕氏鄉約”來從事教育活動,他宣稱:我們正是師法古人,“本古人鄉約這意來組織鄉村”〔14〕。他試圖通過鄉村教育把中國農村變成儒家集體主義的大學校,從而改良鄉村社會。正因如此,他的鄉農學校成爲了鄉村教育實施的中心環節。鄉村散漫而又無組織習慣的居民在教員的引導下,可以在那裏討論問題,尋求解决問題的辦法,否則“單使他們設法,往往無法可設;單是我們出注意,又往不能切合實際而可行。現在我們要與他們和在一起,想出辦法或能合用也”〔15〕。
  
  (三)鄉村教育活動的内容
  
  樑漱溟繼承了孔子的“富而後教”的思想,認爲教育應該首先解决民衆的生計問題。他認爲中國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教育與社會需要不相切合”〔16〕。他的社會教育思想内容主要有兩類,一是精神陶冶,二是生産生活知識技能的傳授,力求村民身心得以發展。他要求各鄉農學校可根據自身環境和實際需要來設置功課。在匪患出没之地,成立自衛組織,以維護治安;在山地鄉村,則組織鄉民植樹造林;在産棉區,幫助鄉民選種,指導他們方法,並建立運銷合作社;同時針對男女老少個體需要不同,舉辦各種補習班、講習班,給鄉民講授新儒家思想,講解鄉約村規及生産所需的種棉、織布、造林、養蠶、烘繭等農技知識,提倡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但更注重精神陶冶,“先要順着他的心理,以穩定他的意志,將中國舊道德鞏固他們的自信力”,“然後再輸入新的知識道理,來改革從前不適應的一切,以適應現在的世界”〔17〕,希望通過教育使鄉民建立道德共識,增强思想凝聚力,實現民族精神的重振,建設一個良好的新社會。
  
  四、樑漱溟教育思想與實踐對當代的啓示
  
  樑漱溟教育思想及實踐對我們來説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所提出的“身心教育”、“終身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及“教育要有精神”,“教育要注重公平”等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閃耀着現實主義光輝。下面着重從四個方面來談談其對當代的啓示。
  
  (一)教育要服務於政治,與國情相符
  
  樑漱溟爲了實現他的教育救國理想,選擇了鄉村教育這一途徑。他寓政府於學府,把社會上的每個人都納入教育體系裏,强調了社會改革時期與平時不同,應將重點放在社會教育上,此一時期教育的任務不在綿續文化而在除舊布新,而是試圖以教育的立場,養成鄉間新的教化、禮俗、自力。但由於他把一個地方的鄉村教育和政權建設、治安保衛、農村管理、經濟發展等擰合到了一起,把鄉村的政治、經濟、軍事、生産活動都看成是教育的一部分,實際上是進行農村自教、自治、自衛的社會改革,使政治從屬於教育,這就不可避免使鄉村建設成爲國民黨政權地方政治的一個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樑漱溟没有認識到在當時國民黨當權的階級社會裏,要改造舊中國、改造舊農村,必須徹底推翻舊制度,徹底改造舊中國。他没有從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觀點去認識中國社會,没有看到社會的本質。反而將鄉建的成功寄託在國民黨當權派的身上。正因如此,他所采取的用教育來改造鄉村,進而改造社會的拯救中國的方式,顯然是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企圖以教育代替暴力革命去解决社會問題,在當時的中國是絶對行不通的,最多只能算是改良主義。所以他的鄉村改革最終因與國情不符而失敗。但他對社會教育功能的認識應該説是超前的,對今天現代教育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樑漱溟鄉村教育實踐告訴我們,任何時候教育的變革都必須與國情相符,教育必須服務於政治,否則,教育不易獨立,容易變成政治的工具,最終限制教育的良性發展,致使教育變革難以成功。如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教育轉折時期,當時的教育正是服務了政治經濟的需要,才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伴隨着中國現代化發展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路綫的確定,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教育隨之擺到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的發展重心從高等教育向職業技術教育、基礎教育轉移,其辦學方向相應作了改革:職業技術教育呈現向行業靠攏,依託行業辦學爲主的改革趨向;基礎教育也正努力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模式改變,並確立了按經濟發展程度劃分的甲類地區的普及教育目標、期限和辦學路子。此時,教育在經濟發展熱潮中的冷静而有理性的變革,不僅符合國情,而且顯示出中國教育本身面對自身變革和未來發展的思考力度。 
  
  (二)注重教育對個體發展的作用
  
  個體發展包括身體發展和心理發展兩個方面,更多體現在對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方面。個體心理發展反映出來的對教育的需求,主要爲社會化和個性化兩個方面。因此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主要表現爲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和教育的個體個性化功能兩個方面。個體社會化是指個體在特定的社會與文化環境中,形成適應於該社會與文化的人格,掌握該社會所公認的行爲方式。而個體的個性化指個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獨特性,包括能力、特長、獨立自主性、自覺積極性、能力的創造性等方面。〔18〕樑漱溟他很注重教育對個體的社會化和個體的個性化功能的發揮,他把國民性的改造和個性獨立人格的追求視爲自己神聖的使命。這也是受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啓蒙思想家不同程度影響的緣故:在陳獨秀看來,國家興亡是“隨着國民性質的好壞爲轉移”的,苟安之民族必騰笑於萬國。李大釗進而指出:“哀莫大於心死,痛莫深於亡群。一群之人心死,則其群必亡。” 〔19〕樑漱溟希望通過人自身素質的現代化覺醒,去進一步促進整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他主張教育應重視學習者的個性,因材施教,强調個體充分而自由的發展,包括人的身心的各個方面。他開設的“精神陶冶”課程,目的就是要使鄉民形成適應於當時社會與文化的人格,掌握社會所公認的行爲方式,改變個體觀念心理,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爲,積極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中來,進而改造社會。可以説他注意到了人的現代化素質提高和現代化教育的獨特價值,從而逾越了制度變革的範圍,把中國教育現代化推進至觀念心理變革的層面。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异,人類生存環境復雜多變,整個人類社會都彌漫着强烈的浮躁和功利情緒,在强烈的功利心的驅使下,中國現代教育逐漸演化成了極其狹隘的應試教育,主要表現是:在教育目標上,重知識傳授,輕人格塑造;在教育内容上,重邏輯化、系統化的知識、概念,缺乏對於學生價值、情感、意志、責任等方面的引導;在教育方法上,多陳舊呆板,少藝術創造,理論與實際脱離;整個教育過程强調控制、紀律、訓練、塑造,而少自發、衝動、感染、熏陶,只發展學生的科學理性,而忽視、淡化了人文精神,結果必然割裂了教育的完整性,導致教育主體性的喪失和人的知、情、意的分裂,造成學生全面發展與專業訓練的分裂,理性和情感的對立,科學認識與道德、審美的隔閡。培養出的不是自由、和諧發展的完整的人,而是人格分裂的“單麵人”。這不僅是對於人的價值生命的扭曲,更是時代和社會的悲哀。雖然素質教育運動已經推行了十幾年,但學生的學業負擔並未减輕。課堂負擔少了,課後負擔增加了;在校負擔少了,在家負擔多了;平日負擔少了,週末負擔重了。許多學生不喜歡學校和上學,但仍然不得不硬着頭皮來讀書。更突出的是,一些學生由於無法承受教育壓力,心裏鬱悶,難以排解,倍感生活没意思,産生輕生的念頭,冒然結束自己的生命。此時的學校教育已走向了封閉與孤立,它與社會脱節,與個體生活實踐脱節,與個體的生命成長脱節,學校教育的形式與功能簡單化爲培養應試機器的工具。看來樑先生注重教育對個體發展的作用在當代飛速發展、日趨復雜、競争激烈的社會發展中更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注重德育教育
  
  從樑漱溟鄉村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樑漱溟非常重視人性基礎,注重人的道德本性教育,這主要還是緣於儒家的人性論。其中孟子的“性善論”影響最爲典型。在孟子看來,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乃人所固有的仁、義、禮、智之善端,這些善端即是人之所以爲人者;教育的功能就是要擴充這些善端,由立已修身,以至於“事父母”、“保天下”。這成爲樑漱溟重視倫理道德教育的理論基礎。此外,儒家教育的非功利主義思想深深影響了他,他認爲“義利之辨”不僅關係到人的日用行爲、價值準則,更與整個社會的理想信念密切相關,主張把求知與道德生活結合起來,提倡“知行合一”,注重内心的直覺體悟。他曾説:“ 知識技能是生活的工具,是死的;只有生命本身才是活的。必待活潑的生命去追求,而後其功用乃著。”〔20〕因爲他認爲中國近百年的鄉村破壞造成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破産,而他所從事的鄉村建設不是一般的鄉村建設,是要謀文化的改造、民族的復興,非使鄉村人活起來不可。所以,在鄉村教育課程設置中,樑漱溟最爲注重“精神講話”即“精神陶冶”這一課程,即對民衆進行人生態度、品行、道德、禮儀及行爲習慣的教育。因爲他認爲只有將人的人生態度、品行、道德等方面建設好了,鄉民才能把鄉村建設作爲已任,才自覺修正自己,自願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改造舊文化,創造新文化,從而改造社會。當前我國存在以德育爲本的傳統教育觀念弱化,傳統誠信道德滑坡和德育教育滯後的危機。面對當今社會功利主義膨脹,道德理想失落的現實,如何净化人的精神,規範人的道德行爲,如何引導人們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聯繫在一起,使人們能自覺參與到國家的道德建設中來,以推動國家建設爲己任,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有必要象樑漱溟那樣“批評地把中國原來的態度拿出來”,堅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中國傳統道德教育,尊重國情,吸取中西方文化精華,因勢利導地進行道德倫理教育。雖然道德倫理教育有着時代的局限性,但總的來説其對整個人類的精神文明建設的貢獻,其中許多内容是超越時代和國界的。如中國傳統倫理觀念中的仁、義、禮、智、信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對整個人類和平共處有普遍性,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將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現實意義。市場經濟不但需要法制,更需要道德的約束。我們應大膽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積累起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吸收借鑒西方文明之精華,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適應市場經濟的、系統明確的、切實可行的道德規範體系,重塑國民的人格,促進國家的建設。
  
  (四)重視教學内容的實用性
  
  樑漱溟認爲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問題是根本問題,農村教育是他解决問題的突破口。所以,主張教育不能脱離勞動、生活實際,反對傳統的死的教育,注重教育生活化、生産化。在具體的教學中“因地制宜”地設課教學,因人因情施教,使當地農民能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有效解决生産、生活的問題。有效解决了因個體、地區文化、居住環境等差异而存在的問題。從這我們不難看出,樑漱溟重視教學内容的實用性,或多或少受了以杜威爲核心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潮及蔣夢麟、胡適、陶行知、陳鶴琴等教育家對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中國化運用與探索的影響。但他注重把這種實用主義教育思想與中國實際國情結合起來,與大衆的意識和廣大民衆的切身“經驗”結合起來,進行創造性運用。雖然鄉村建設未能獲得成功,但他注重精神陶冶,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生産化等教育思想對於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建立和諧社會的實踐都有着很大的借鑒意義。當前,我國正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新不新,文不文明,關鍵不在硬件設備新不新,房屋新不新,而在農民新不新。長期以來,由於農民小農經濟意識祟,誠信道德弱化,農業科技培訓惠及不到大多數農民,再加上鄉村文化站、圖書室和文化教育活動作用發揮不够,農民素質有待提高,增産增收的效果不明顯。探究其原因,那就是教育教學形式主義嚴重,與實踐相脱離、與民衆相脱離。只有注重教育教學的實用性,並切合民衆的生活、生産所需,才能真正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和人才基礎,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真正新起來。在教育領域,許多學校的課程目標偏離素質目標、實用目標、主體目標,課程内容陳舊死板,時代性、特色性不足,課程結構失衡等現象比比皆是,教育功能的發揮受到了嚴重影響。可喜的是,相關部門已認識到後果的嚴重性,中學課程教學改革已在推行,效果如何,留待實踐檢驗。
  
  樑漱溟的一生與同時代的志士仁人一樣,爲民族獨立、爲國家富强積極追求探索。他加入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後來又轉入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路向”,决定用教育這一手段來改造社會,並積極從事鄉村建設的實踐。但由於他認爲中國缺乏階級,不贊成用暴力革命解决中國社會問題,到頭來他雖付出“一生心血、全副肝膽”的努力,仍没有也不可能實現他的宿願。新中國建立後,他“醒悟”到自己走的是改良主義的道路,是行不通的。盡管如此,樑先生那種“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愛國初衷和爲之奮鬥的不懈努力是值得人們稱道的。
  
  注釋:
  〔1〕(美)艾愷(GUY S.Alitto)著,王宗昱、冀建中譯:《最後的儒家-樑漱溟與中國現代的兩難》,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年。
  〔2〕《樑漱溟全集》第3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頁438。
  〔3〕 《樑漱溟全集》第7卷《“鄉治十講”聽後略》,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4〕 樑漱溟:《朝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年,頁106-107。
  〔5〕 馬秋帆:《樑漱溟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頁14。
  〔6〕 洪港:《樑漱溟社會教育思想初探-從樑漱溟的鄉村建設實踐談起》,《天津成人高等學校聯合學報》第7卷第3期。
  〔7〕 黄克劍、王欣:《社會教育與鄉村建設之合流》,《樑漱溟集》,福州:群言出版社,1992年,頁561。
  〔8〕 黄克劍、王欣:《社會教育與鄉村建設之合流》,《樑漱溟集》,福州:群言出版社,1992年,頁561。
  〔9〕 朱方:《樑漱溟紀念文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頁154。
  〔10〕 樑漱溟:《社會本位系統草案》,《樑漱溟全集》第5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頁225。
  〔11〕樑漱溟:《社會本位教育系統草案》,《樑漱溟鄉村建設論文集》,頁105頁。
  〔12〕 樑漱溟:《目前中國小學教育方針之商榷》,馬秋帆編《樑漱溟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頁207-208。
  〔13〕 萬水光:《樑漱溟先生及其在山東從事的鄉村建設運動》,見《樑漱溟紀念文集》,135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頁135。 
  〔14〕 《樑漱溟全集》第6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15〕《樑漱溟全集》第2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頁35。 
  〔16〕《樑漱溟全集》第7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17〕 《樑漱溟教育文集》,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年。
  〔18〕 孫杰遠、徐莉:《人類學視野下的教育自覺》,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53-56。
  〔19〕 丁鋼:《歷史與現實之間:中國教育傳統的理論探索》,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頁154。
  〔20〕《樑漱溟全集》第2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9年。
  
  參考文獻:
  1.丁鋼:《文化的傳遞與嬗變:中國文化與教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譚小榮,桂林博物館,館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