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國親合併任重道遠

  2004年5月18日,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突然宣佈“國親兩黨合併”。19日,國民黨中常會無異議通過國親兩黨“由合作走向合併”案,並將在7月召開的“臨全會”上通過。連宋確定國親合作的大方向,不僅是連戰“救黨”的使命感使然,更是國親整合泛藍支持者因應民進黨“全面、長期執政”的壓力、力圖東山再起的重大舉措。由於國親內部意見不一,泛綠陣營挑撥離間,國親合併任重道遠。

  一、因應內外嚴峻形勢

  從國親聯盟成立的那天起,國親兩黨是否會走向合併,就是島內政壇關注的焦點。連戰選擇此刻啟動國親合併,主要有以下4個因素。

  1.連戰“救黨”的使命感

  2000年敗選後,連戰推動國民黨改造,希望國民黨“浴火重生,東山再起”。今年二次敗選,連戰承受不起“國民黨毀在自己手裡的”歷史責任,一定要“救黨救台”。然而,國民黨內部分人士對驗票袖手旁觀,不少人更以“世代交替”為名行“逼宮”之實。此時,宋楚瑜表示,“願粉身碎骨支持連戰”,加之國親聯盟成局後,連宋配合密切,培養了相當的信任與默契,連戰自然把國民黨東山再起的目光投向親民黨。連戰認定,國民黨要脫胎換骨,離不開親民黨的參與和幫助。面對連戰的請求與堅持,同樣認知未來國親必須合併的宋楚瑜,難以拒絕且責無旁貸。

  2.因應泛綠“全面執政”、“長期執政”的壓力

  選後聲勢上揚的泛綠陣營以“追窮寇”之姿,揚言在年底“立委”選戰中將泛藍陣營“割喉割到斷”,以謀求“全面”、“長期”執政,實際上就是要民進黨“一黨獨大”,陳水扁“一人獨裁”。為此,陳水扁利用“府院黨”高層人士的改組,為年底“立委”選戰、2006年北高兩市長選舉做準備。扁營也擬以每人上億價碼,在國民黨“立委”選戰中埋下暗樁,猛挖國民黨牆腳。李登輝以“蔣經國的傳人”自居,試圖將台聯黨與國民黨本土派合流。面對綠營步步進逼,連戰決定結成廣泛的反扁聯盟,展開浩大的“新反對運動”,以制衡要獨裁、謀“台獨”的泛綠陣營。然而國民黨無力獨擎反對運動的大旗,要結合島內其他反扁力量,必須先與親民黨合併,形成在野制衡的核心力量。

  3.避免“立委”選舉中自相殘殺

  制衡、監督陳水扁當局的主陣地在“立法院”,因此,年底“立委”選舉相當關鍵。國親必須在年底選前結為一體,才能有效整合資源,統一調度,避免自相殘殺,確保過半席次,進而避免國民黨分裂,為世代交替、路線定位、黨產處理等爭取緩衝期。此外,目前有利於執政黨操弄的選舉規則也要靠“立院”多數力量來修改,否則泛藍難有翻身的一天。而一旦國民黨選敗,連戰勢必黯然下台,國民黨很可能不是分裂就是轉向“台灣國民黨”,在連戰心中,這與毀黨何異?何況,國民黨崩盤,談何泛藍?談何制衡?可見,連宋斷然啟動國親合併按鈕,也是時不我待之舉。

  4.國親合併有一定的社會基礎

  4年來,特別是此次選舉前後陳水扁的恣意妄為,使泛藍支持者對國親合併抱有殷切期望。與此同時,島內出現“以理性中道的民主原則制衡執政當局,遏止民粹極權”的“新民主運動”浪潮,泛紫聯盟、民主行動聯盟等應運而生,許信良、陳文茜等在野人士積極鼓動連戰出面共組在野民主聯盟。島內民調顯示,70%的選民認為台灣需要一個能有效監督當局的在野力量,47%的民眾對國親合併表示支持。情勢至此,連戰下定國親合併的決心,並在5月20日呼籲,“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監督制衡力量,這是主流民意的堅持與希望,大家都有責任對這樣的主流民意作出回應”。

  二、具體操作面臨挑戰

  連宋確定國親合併的大方向,但在具體操作上仍面臨不少挑戰。

  1.國親兩黨內部的反對意見不容忽視

  2000年國民黨敗選後,雖然在連戰的主導下,原則上劃清了與李登輝“台獨”分裂路線的界限,但李登輝分裂路線的影響仍然不可忽視,追隨、認同李登輝的一些人仍然留在黨內。因此,國民黨內的路線鬥爭以“本土派”、“非本土派”的較量表現出來,甚至“不排除台獨也是台灣前途的未來選項”、“台灣國民黨”之類的謬論時有所聞。此次國親合併,“本土派”擔心國民黨將“親民黨化”,故明確表示,“若非合併不可”,則“一定要隨國民黨的主體性”即“本土路線”去走,並強調“這個主體性不能丟”,否則“就是逼20%的淺藍民眾去當孤魂野鬼”。“本土派”龍頭王金平也直言,“合併後,國民黨是存續機構,親民黨是消滅機構”。而親民黨在理念與情緒上都是反李的,因此,與國民黨內“本土派”矛盾尖銳。親民黨要求連戰在合併前先清除“李骨派”人士。此外,兩黨在文化上也有相當大的差異。國民黨是個百年老黨,官僚體制、黑金問題、黨產處理等等都是它不堪承受的包袱,這些也是親民黨心中的隱憂。親民黨多數認為,國親合併是成全國民黨、鞏固連戰領導之舉,對親民黨並無實際助益,搞不好反而會遭拖累。該黨人士形容,國親合併就像“落魄大宅門迎娶豆蔻年華小姑娘”,故而提出,“合併決非國民黨併親民黨”。

  2.國民黨內權力鬥爭白熱化,阻礙國親合併進程

  在這場爭奪中,“本土派”人士寄望通過“世代交替”在國民黨內佔據主流地位,進而全面制定“本土路線”,以拓展自身發展空間。他們視合併為“變相清黨”,擔心一旦“外籍兵團”進來,“本土派”中常委將被取代,“本土勢力”將被架空,“立委”選舉沒了後盾。因此,他們強烈反對“‘親’兵入關”,提出“連戰、宋楚瑜應宣示不任領導職務、不選第三次”的要求。此外,國民黨內要求改革的青壯派也發出異聲,擔心連戰欲以“合併”代替“改革”,“世代交替”無限期延後。因此,“逼宮”、挺王(王金平)挺馬(馬英九)動作不斷。

  3.泛綠陣營的挑撥分化,使國親合併進程雪上加霜

  泛綠本不樂見國親合併,因此看到兩黨內部的反彈,更是見縫插針,挑撥離間。他們一來將國民黨內的路線鬥爭、權力之爭突顯出來,說國親合併是連宋基於一己之私,是“連宋共治壓倒王馬共治”,“本土派出走已經是可以預期的結果”,“國民黨內部會因黨主席之爭而大亂”。二來將國親合併與黨務改革對立起來,稱合併“只是確保連宋繼續擔任盟主,沒有改革”;三來誣衊泛藍整合是“一對新夫婦,兩個老家夥,三腳難成行,死期已不遠”;國親合併根本不能達成“一加一等於二”的效果,合併之舉是“拿毒藥當補藥”。

  三、後續影響值得觀察

  儘管意見紛陳,但國親合併乃大勢所趨。目前,兩黨正按各自民主程序進行推動。一旦國親合併成功,無論是對兩黨發展還是島內政局走向,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首先,國親合併無疑將提振泛藍士氣,鞏固基本盤,擴大支持力量。客觀上有利於泛藍陣營年底的“立委”選戰。目前兩黨高層已商定“合併歸合併,提名歸提名”,在總量管制的前提下,兩黨已初步分配提名額度,國民黨65席,親民黨42席,國親共增加18席,禮讓新黨數席。兩黨按約定額度在各自的提名機制下分別提名。如此既能化解合併時機的爭議,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相殘殺。

  其次,有利於兩黨發展。連宋將有時間解決泛藍內部一些問題。在路線定位上雖不免諸多爭論,但結論將更加清晰明確,進而促進新政黨的組織純化;在權力交接上,連宋明確宣佈,一俟使命完成,明年3月將功成身退。

  再次,促使島內政局向兩黨政治方向發展。連戰明言,國親合併“不僅是理念與信仰的問題,更是面對今後政局必走的一條路”。國親合併成功,將意味著在野整合邁出了第一步,意味著島內監督制衡機制有了堅實的核心,島內政局走向兩黨政治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總體看來,連宋推動國親合併的決心已定。但受制於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國親合併任重道遠。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