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立法院長”王金平

  王金平是台灣省高雄縣的農家子弟,早年經營家族企業,其後棄商從政。從1975年踏入政途迄今,創下了“立委”“十一連霸”和“立院院長”5連任的記錄。30餘年的政壇生涯,王金平靠著圓融精明的政治風格與手腕,不僅成為國民黨內本土派的領軍人物、朝野對峙氣氛中不可或缺的平衡角色,也累積了相當深廣的人脈關係。由於其在島內政壇上的分量不可小覷,特別是“藍綠通吃”的特性,其政壇發展始終引人矚目。

  一、主要經歷

  (一)農家子弟,棄商從政

  王金平祖籍福建同安。1941年3月王金平出生於台灣省高雄縣路竹鄉一個農民家庭,兄妹8人,王金平排行老三。王家靠著王金平昆仲的奮鬥,1962年3月創立了東昌食品工廠股份有限公司,產制蘆筍、洋菇、鳳梨等罐頭食品。十多年經營下來,王家逐漸發展出食品、飼料、榨油、冷凍、木材加工、畜殖、進出口貿易、航運等多種經營的家族關係企業。1963年王金平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後不久,就參與家族企業的經營,從東昌業務經理起步,隨著家族企業的擴展,逐漸而為東昌及其關係企業的常務董事兼總經理。由於熱心社會活動,1975年王金平當選高雄縣工業會首屆理事,進而當選台灣省工業會常務理事。多年繁雜事務的籌化、處理,將時年34歲的王金平歷練為一位老成穩健的企業領導人,也使他成為高雄縣著名的新興大地主。

  1975年,由於高雄縣國民黨籍“增額立委”出現空缺,在高縣地方紅白兩派龍頭的強力推薦下,國民黨提名王金平角逐。王金平接受安排,在黨部及地方派系的合力輔選下,以19.5萬票高票當選,走上從政之路。1980年、1983年,王金平都競選連任“增額立委”。

  (二)捲入弊案,政途低谷

  在“增額立委”任內,王金平人在台北但仍兼顧家族企業。1975至1980年間,王家企業受島內經濟不景氣影響陷入窘境。為了擴展家族企業,王金平開始經營地產業,但因合作對象犯經濟罪並潛逃而被捲入案件,以觸及“票據法”被法院追訴,東昌企業集團資金被套牢,出現大筆負債。1980年代王金平又與“國信”蔡辰男合作開發高爾夫球場,終因1985年“十信弊案”爆發,“國信”垮掉,王金平與“國信”之間的不當借款以及多位在“國信”有不良貸款的“立委”(隸屬外稱“立院13兄弟”的團體)集體向“財政部”為“國信”關說之事先後曝出,更使王金平1979年迄未結案的票據案再被輿論與檢方關注。1986年2月,台“高等法院”依違反票據法判處王金平有期徒刑6個月,並罰款320萬元新台幣。

  經濟低迷中的“十信弊案”,使王金平以“立委”身份成弊案焦點人物,社會形象驟損,其政途跌入空前谷底。

  (三)“立院龍頭”,朝野“杠杆”

  即使如此,在地方白派勢力齊心協力的拉票和經費贊助等支持下,1986年王金平在未獲國民黨提名後,“報備”參選第一屆“立委”並當選,由此化解了政經兩面危機,從此步上坦蕩政途。至2008年,王金平實現了“立委”“十連霸”的記錄。1992年1月由於鼎力輔助黨籍“立院副院長”劉松藩登上“立院院長”職位,當年2月便出任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立法院黨政協調工作會主任”兼“立院黨團書記長”。1993年2月,王金平首次作為副手,與劉松藩搭襠參選“立院正副院長”雙雙獲勝,並於1996年2月雙雙再競選連任。1999年2月,靠著李登輝和“本土派”的支持,王金平逼迫劉松藩讓位,首次當選“立法院長”。至2007年已連任3屆“立法院長”。

  2000年政黨輪替之初,在“立院”朝小野大、藍綠陣營嚴重對峙的局面下,王金平成為陳水扁克服民進黨“立院少數”困境所必須依賴的對象。對此,王金平善加利用,努力成為李登輝、陳水扁、連戰之間不可或缺的調解人和溝通橋樑,維持、累積自己在藍綠兩陣營中的政治實力,特別以站穩“立院院長”位子為首要目標。2000年以來,王金平在藍綠緊繃氣氛下成了有著特殊作用的杠杆,其本身的政治能力也得到黨內外多數“立委”和政壇人士的高度肯定。國、民兩黨主流勢力之外的政客們更是以王金平為優先結盟的對象,這些都讓王金平的實力不斷擴大。

  (四)角逐黨魁,覬覦高位

  王金平在“立院”政途順遂的同時,也進入了國民黨的決策核心。1990年3月,王金平在國民黨中央政策會改革之際,進入黨務系統,擔任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主任委員兼該會財政委員會委員長。1993年8月至1997年8月,當選連任國民黨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2000年政黨輪替後,“立院”成為國民黨重要的政治中心,故此,當年6月經連戰提名,王金平成為國民黨第二副主席,旋於2001年7月國民黨十六次全會上當選國民黨副主席。

  200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王金平與馬英九激烈角逐,最終落敗。隨後他選擇“走自己的路”,堅拒馬英九邀其續任國民黨第一副主席的請求,以超然身份繼續雄踞“立院院長”的實權地位。2008年“總統”選舉,王金平與馬英九二度競爭黨內“總統”提名,由於不甘為副手,在“馬王配”破局後退守“立院”,以支持馬英九的“王馬合”換來國民黨支持其連任“立院院長”的承諾。

  2008年2月1日,“立法院長”選舉,王金平以國民黨“立委”80席、親民黨1席、無盟3席、無黨1席總共85票的支持當選,創下“立院龍頭”四連任的記錄。2012年2月,“立法院”舉行第8屆“正副院長”選舉,國民黨推出的王(金平)、洪(秀柱)配順利當選。當時島内媒體指稱,如果不出意外,五連任的王金平順利於2016年1月底卸任,“其掌握議事槌的任期將長達17年,成為行憲以來任期最長的立法院長”。

  5.涉關說弊案,馬王三戰

  就在其5連霸“院長”任期只一年半的2013年9月,島內曝出王為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弊案關說檢查長的司法關說弊案。馬英九以“這是侵犯司法獨立最嚴重的一件事,也是台灣民主法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強硬宣誓王金平已經“侮辱台灣司法”,不再適任“立法院長”,第一時間祭出開除其黨籍、撤換“院長”的重鍘。王金平則發表聲明,針鋒相對,國民黨內部氣氛緊繃,島內政壇政雲詭異。繼黨主席、“總統”競逐之後,第三次馬、王之戰,不僅直接關涉王金平日後的政壇走向,影響著馬英九的改革成效與島內聲望,更對明年的“七合一”選舉,以及未來“立院”政治生態、議事得失,乃至兩岸協議的通過、落實有著較大影響。此戰將如何發展,如何落幕,正成為島內外緊繃人們心弦的最大焦點。

  二、主要性格特徵

  王金平之所以被視為“泛藍本土派領袖”,與其傳統南台灣人“典型”的人情味濃厚的人格特質、溫和圓融的政治風格息息相關。

  (一)人格特質

  1.溫和、質樸、重感情。

  王金平出身農家,幼時家境並不富裕,中學放學回家後,放下書包立即就要下田幫著勞作,深知農民疾苦,有著純粹的農家子弟的溫和、質樸性格。此外,南台灣地域文化的特點之一就是人情味濃厚,王金平又出生在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自己有8個兄弟姊妹,王家叔伯輩與堂兄弟姊妹多數也都住在一起,更培養出他重感情的人格特質。當年“十信案”發,“國信”大老闆蔡辰男鬱鬱而終。公祭時,王金平是“十三兄弟”中唯一到場的人。他認為,朋友就是朋友,不能因為朋友出事,友情也告終止。王金平待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是與人為善,而篤信佛教,又強化了他平和的性格特點。他對許多問題只有一句話,就是“人要存善念、做善事”。王金平說,他把替選民服務,當做做善事,他家的電話,從來沒有掛過,手機也從未關機。因此,每屆選舉,他都能超高票當選,是結善緣,得善果。對國民黨變成在野黨後還動轍得咎的處境,他都能從佛家的角度來看,說“沒有關係啦,黨長期以來也佔了那麼久的優勢,現在給人家罵一罵,消消業障也好嘛!慢慢再和民眾結善緣嘛!” 

  2.重人緣,能把關係做足。

  農業大家庭給了王金平最初的與人和睦相處的處事經驗,多年的經商更讓王金平體會到“人和”的重要。王金平笑說自己很喜歡《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且非常認同書中所提出的“棉花糖理論”,他認為,一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最大差別,在於是否擁有“延遲享樂”的概念。他說:“太早把棉花糖吃光的人,形同在累積自己的債務,接下來會面臨許多的挫折與沮喪,反而更得不償失” 。因此,王金平平時注重人緣,為人和善、慷慨、豪爽,能照顧到各方立場利益,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能把關係做足。在不分區“立委”黨內提名時,王金平幫現任21位“立委”寫推薦函,向連戰遊說保留提名,還細心地將推薦函影印本一一送到這些“立委”手中。登門造訪每位新當選“立委”時,不管“立委”是否在家,不論面對的人是誰,總是能放下身段,和每個人話家常;一有活動就儘量找新人出席,讓他們多些媒體曝光的機會,甚至私下教他們議事訣竅;只要有人找他,或是在手機裡留言,他一定會親自回電,絕不假手他人。王金平向來輔選黨內“立委”不遺餘力,除了找人脈、親自站台,王還會幫財務狀況不佳的候選人募款。2008年1月“立委”選舉期間,一位泛藍“立委”表示,和黨中央所撥的三百萬元競選補助相比,王金平或許幫忙募款的數額有限,但絕對是“讓人窩心(台語的意思是心里舒服。筆者註)到骨子裡的雪中送炭”,讓人感念“這人情是跑不掉的!”王金平也不太記仇,他幾次“立委”選舉,唯有一次未被國民黨提名,時任縣黨部的主委後來也參選“國大代表”,王金平仍然替他張羅了7位數的費用相挺。日子久了,兩人互為莫逆。諸如此類的做法,讓他累積下豐沛人脈,也因此能獲得高雄縣紅白兩派的支持,較多朝野“立委”的認同,並充當藍綠陣營的溝通橋樑,也使他自己能度過種種危機,一路攀升,蓄積政治實力。

  3.講禮儀,重尊嚴,好面子。

  傳統農業文化講禮儀、忠孝,這對王金平影響很大。王金平對長輩禮貌有加,逢年過節,從不忘送個應節禮物。對從政恩師高雄縣前縣長林淵源,即使身居“立法院長”,人前人後還是對林執禮甚恭,視林如父、如師、如友。對已經失掉權力的退職“老國代”,政壇早已無人關心,王金平卻一年三節照樣送禮給他們;在首次競選“立委”的政見發表會上,鄉長給他倒茶後,他將茶先端給鄰座的競選對手;競選時不希望因選舉壞了彼此的交情,所以在掃街拜票時,遇到其他的競爭對手,不管是不是同黨,王金平總是伸出雙手,祝對方高票當選。王金平鋒芒畢露的時候就是他覺得尊嚴、面子受傷的時候。二度與馬英九競爭,兩度出手招招見血,一反一貫溫和作風,馬英九陣營有傷其尊嚴的惡言與中傷,不能不說是原因之一。而對黨內同志對他“藍皮綠骨”、“從國民黨出走”的質疑,王也覺得有損其對黨的忠誠,故不斷為自己澄清強調,自己是“最忠貞的國民黨員”,“如果我出走,就是叛黨,以後誰會尊重我?在立法院誰會聽我的?我怎麼主持議事?”

  王金平上述人格特質,對其政治性格的形成有相當大的影響。

  (二)政治性格 

  1.溫和圓融、顧全大局,抗壓性不足。

  王金平處理政務,不會率性而為、硬拼到底,而是體現出溫和圓融、顧全大局的特點。政黨輪替後,王金平深知,在“立法院”沒有任一政黨過半的情勢下,“立院院長”若不謹守議事中立,向某一政黨傾斜,必遭其他政黨抵制,要推動法案幾乎不可能。因此在許多議案處理上,王金平小心翼翼力求平衡,但也因此產生藍綠都不滿的情況。加之王金平親近本土派路線,和李登輝關係密切,與陳水扁也維持友善關係,都讓國民黨內部分人士相當質疑。2003年7月“公投法”引發的朝野激烈攻防和肢體衝突,沖上台捍衛王金平的竟是民進黨“立委”,對他鼓噪辱駡的反而是國民黨形象派“立委”。這種奇特的場面,正是王金平溫和圓融的政治性格使然。由於王金平在地方長期深耕經營,他在地方上的選票不用多拜就會如江歸海。但在歷次“立委”選舉中,為了保證國民黨席次的增加,遇到黨籍同志的人馬,他一定“跳過讓過”,不會對樁腳有所要求,而是讓樁腳自由發揮,各扶其主。1999年的“立委”選舉關係到王能否挑戰“立院院長”,但選前,時任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及輔選單位一再要他顧全大局,不要把票沖得太高,害了其他黨內候選人。這次,國民黨6位候選人全部上壘,而他仍以8萬多票摘金封王。王金平說,“高雄縣有15位候選人,個個強棒,大家都是好朋友,不能太為己甚”。而對馬英九,由競爭激烈到平和對待再到支持輔選,也體現出王顧全泛藍大局,不會為一己之私率性而為、硬拼到底的政治性格。而2013年王金平因“關說”弊案被國民黨考纪會開除黨籍後明確表示,將循黨內途徑進行申訴,不會另組政治勢力,呼籲其支持者不要脫離黨,要維護黨的團結等,再次展現其將對國民黨的傷害降到最低的顧全大局的政治性格。但是,溫和的另一面彰顯的是抗壓性不足,因為圓融到没有立場、是非的地步,損害了其政黨政治的責任擔當,長期“藍皮緑骨”的狀態,讓藍緑兩邊都對他不放心,導致其政途發展受限。

  2.考慮細膩、老謀深算。

  王金平的政治操作可謂考慮細膩、老謀深算。2003年“連宋配”競選正副“總統”時,寄望王金平出任競選總部主委,但王金平遲遲不接任。其考慮,一是競選總部主委職位有未來接任“行政院長”之勢,提早曝光徒惹藍營內部精英角力,故必須获得連宋強力背書才行;二是顧及國民黨本土派的心態,本土派原本拱“連王配”,對宋的進入頗不舒服。因此,冒然接任,必會引起包括王宋(宋楚瑜)情結、王劉(劉松藩)情結、國民黨防宋(宋楚瑜)心理等國親矛盾發酵;故他要求連宋自己先針對國親的結合、政策理念對外說清楚,講明白合作參選是為公利著想還是為私利權位,等於是在暗示連宋先主動對民進黨的謠言、地方小道消息消毒,不僅提高連宋合的參選正當性,也提高自身輔選的正當性。三是避免與民進黨提前攤牌,推遲站在第一線與民進黨打選戰的時間,以利其在“立院”的議事運作。如此,王金平避開了倉促接任的後遺症,也借拖的過程拉高了自己的聲望,站穩了選戰中的主導地位。2000年政黨輪替後,面對朝野嚴重對立,他以軟硬兩手策略和精明的政治算計,將預算案、“工時案”、“核四案”以及迫其加入“國安聯盟”、分化泛藍等等政治衝突與紛擾一一化解,雖飽受陳水扁、民進黨對他時而有意拉攏、時而無情攻擊的政治惡鬥之苦,但也可借民進黨、“行政院”法案的過關向陳水扁表白邀功;雖有藍營“偏袒行政院”、“腳踏兩隻船”、“要從國民黨出走”的質疑,甚至要他下台的強烈抗議,但黨內反王派對他也只能是“不放心,卻又不能不尊重”。2007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提名過程中,王金平原本寄望馬英九在特別費案纏身、黨產議題難解、“省籍軟肋”非難等三大困境中退縮,從而自己有機會補位,故置馬英九的催促和國民黨中央的壓力於不顧,遲遲不對國民黨中央規劃的“馬王配”表態。不料,馬英九始終表現出當仁不讓的強硬姿態,且特別費案二審無罪,王金平拋出的省籍話題也被泛藍支持者激烈抨擊,眼看馬英九是泛藍“總統人選的唯一支持者”的大勢難違,再爭下去將成泛藍分裂罪人,“立院龍頭”職位也將成他人俎肉,不甘心屈居有名無實的“副總統”地位的王金平最終選擇放棄黨內初選,在“馬王配”破局後退守“立院”,以支持馬英九的“王馬合”換來國民黨支持其連任“立院院長”的承諾。

  3.熟稔協調折衝之術。

  王金平的談判技巧是避開談判的本質,將協商轉化為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的過程,並從展現的絕對誠意中讓對手深刻體認,與其談不可能有共識的題材來作秀或增加彼此的不信任,不如從容易建立共識的議題下手。面對政黨輪替之初朝野對峙嚴重的局面,為了“立院”議事能順利進行,“李王會”中,王金平向李登輝承諾要盡其所能幫助政局安定,不讓情勢繼續惡化。“陳王會”中,王讓陳水扁了解“立法院沒有惡意”,國民黨不是故意刁難,否則不可能通過那麼多法案,而這些法案對國民黨並非都有利,而是“行政院”與“立法院”溝通不夠;面對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對“立院”的抱怨,王勸解說,“法案沒通過你們就不來互動,還背後講一些話,結果變成惡意了,如果心存善念,大家就好互動”。對國民黨,王金平則認為,國民黨最重要的是要在光明磊落的情況下去表現、去推動政策,而不是去扯執政者的後腿,才能重新贏得民眾的認同。此外,王金平不是一個通吃的人,他會在論斤計兩中給對方甜頭,不僅不會欺人太甚,甚至會主動提供資源協助對方。2002年新一屆“立院”委員會成立之際,以台聯黨在“立院”的實力,應最多拿下2個委員會的召集委員席次,不過,王金平在“立院院長”改選時欠台聯黨一個人情,這回投桃報李,在政黨協商時大力暗助,讓台聯黨一舉拿下3個召委。

  4.綿裡藏針,偶見鋒芒。

  王金平以圓融見稱,但也有難得一見的鋒芒。1999年初“八連霸”的“立委”劉松藩在“立院院長”改選一役中違諾戀戰,被虎視眈眈多年的王金平逼下台,失去蟬聯寶座的機會,兩人因而結下極深的宿怨。200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和2007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黨內提名,王金平在與馬英九的競爭中,反制馬英九的力道強勁,不僅壓迫國民黨中央修改遊戲規則,還拋出“馬英九的特別費案可能被判十年以上重罪,司法單位可提當選無效之訴”、黨產議題、甚至“中南部不選外省人”這類的族群議題“打馬”,鋒芒畢露的連串動作絲毫不留餘地,不僅使王馬關係緊張,黨內權力鬥爭及派系傾軋表面化,也讓王金平的形象出現爭議。

  王金平在面對政治危機時,應對得軟中帶硬,绵裡藏針。2013年9月,王金平的“關說”弊案曝出。面對馬英九的開除黨籍、撤換“院長”的強硬態度,王金平毫不示弱,回擊的態度堅定而話中暗藏機鋒,以他是“說明通案”來回擊“關說個案”,以鬥爭矛頭避開馬英九而對準特偵組來為自己和馬留下轉圓餘地,以不請辭、不退黨告訴馬英九他決不退縮,以國民黨可能分裂的後果警示馬英九要適可而止,招招軟中帶硬,綿裡藏針,目的是將他自認為的這樁“小事”化解於無形。

  5.權錢結合的典型代表。

  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陣營一句“黑金”讓王金平耿耿於懷。但是觀察王金平的從政之路及其政治文化的價值取向,權錢結合、利益交換的確是他擅長並認同的一條路。早在1985年“國泰信託特權借貸案”中,曝出王金平因在“國信”有1.5億元的不良貸款而受“國信”牽制,在“立院”為“國信”大老闆蔡辰男撐腰,在銀行法審查中充當蔡的馬前卒,為信託公司護航。當時還傳出多位與“國信”有不良貸款的“立院13兄弟”“立委”集體向“財政部”為“國信”遊說之事。而王金平在“立委”任內多任財政委員會委員,是“國信”在“立院”的“四大金剛”之一,為“國信”在行政部門奔走護法。在政治文化的價值取向上,王金平不認同查賄舉動,認為,“所謂買票實際上是中國人禮尚往來的習俗而已,而台灣這種長期形成的選舉文化,也不能用金權政治一言以蔽之。花錢買票只是候選人競選手段之一,有一定的合理性”。王認為“花錢的候選人更誠實些”;“賄選抓得太緊往往有副作用。花錢買票是台灣的社會現實,候選人必須向現實低頭”。正因如此,王金平在政壇上一切靠動員、講人情、拉關係、資源挹注的利益交換做法,也讓他與多起重大弊案沾邊。除了早年的“國信不良貸款”案之外,還有近年的“台肥台鳳案”、“固網股票案”、“新瑞都案”、“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ETC弊案”,乃至2013年的“關説”弊案等等,因此曾被民進黨“立委”扣上“立院黑金頭頭”、“黑金保護傘”、“查黑中心清查對象”等頭銜。2007年“總統”選舉期間,有美國駐台北辦事處官員透露,如果王金平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正中民進黨下懷,民進黨要打王的弊案,幾個月都打不完。同時,只會拉關係而沒有讓新世代選民認同的政治理念,也是其在國民黨主席選舉和黨內“總統”提名過程中落敗與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

  2008年“立委”選舉國民黨取得絕對優勢席次,“國會”絕對多數的局面必將消弱王金平原本建立在國民黨“國會”脆弱多數局面下的在黨內、“立院”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國民黨再奪得執政權,行政與黨務系統的影響力必然會深入“立院”。儘管王金平目前仍擁有對黨團的優勢影響力,包括黨主席吳伯雄賦予的黨籍“立委”提案事先同意權,以及與“立院”副院長曾永權、新任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情誼深厚等院務、人脈加持,但面對實力、作用弱化的態勢,2月,王金平一邊在連任“立法院長”後公開表示,“黨意絕不會干擾院長職權,反而會給院長更大的揮灑空間”,一邊又當著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的面,批評國民黨“立院黨團”“以多數決議讓行政部門感覺被侵犯,強制人家違背事實需求”,以及回應國民黨的“應賦予院會或委員會主席行使警察權的權力”的呼籲,顯示著王金平未來將採不願被國民黨黨意綁架、力保自己實力不墜的強勢路線。

  2008年已經67歲的王金平,在國民黨執政後已然沒有了在政途上更上一層樓的可能,這也是王金平兩度力拼馬英九的原因之一。王金平雖然政治生涯止於“立法院長”,但一直享有尊榮,孰料2013年9月11日,就王金平的“關説”弊案及其强硬態度,國民黨考紀會以多數決通過撤銷王金平的黨籍,意味著王金平的黨籍“不分區立委”身份和“立院院長”職位都將失去,而致晚節、面子盡失,令人感歎萬端。究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王金平迄今沒有反省或説忽視了他兩次與馬交戰敗績的根本原因何在。王金平已經太習慣他自己的一套做事辦法和風格,根本不知道他心中的這樁“小事”在馬英九的心中是如何的十惡不赦。二是王金平無原則的與人為善的性格,在“立院”激烈的議事攻防中難以及時負起執政黨的政治責任,對馬政策的推動顯得很没擔當,很不得力。王金平太自負了,一直沒有察覺或説忽略了馬英九其實忍很久了。遠的不説,只是2013年以來,馬英九推動的“核四案”、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審議,在“立法院”遲遲過不了關,民進黨屢屢霸佔主席台癱瘓議事運作,而王金平與馬英九總是意見不一,且始終不同意動用“警察權”來維持議事正常進行,不僅嚴重阻礙馬英九的政策與政務施行,且多年來國民黨這個“立院”多數黨無法主導“立法院”議事運行的怪現象也做實了民進黨對馬英九的“無能”譏諷。可以説,兩人政治道德、理念的相悖與政治風格的大相徑庭,加之現實政治情境裡的不順遂合作,馬英九對王金平的不滿已蓄積滿滿。即使如此,如果不是馬掌握了確實證據,王金平以“院長”之身碰觸了馬英九掃除黑金的黨務改革、司法改革底線,處事謹慎的馬英九還是不會對王金平下重手。也正因此,此番馬王戰才揭示了更為多元的政治、文化內涵。

  王金平後續將如何為保住自己的“立院院長”職位而戰,他未來的路將如何走,又會給島内政治生態帶來哪些影響、變化,值得關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