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關係大趨勢

  人云:識事務者為俊杰。這無非要我們審時度勢。時,即要我們與時俱進;勢,即要我們掌握大勢,順勢而為。
  
  今日的兩岸關係,與昔日的兩岸關係,已發生了根本變化,只有了解這“時”態,才能順“勢”而為,方能成為識兩岸事務之俊杰也。
  
  一、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
  
  追逐兩岸關係的由來,從甲午戰爭的割讓,1949年蔣家王朝敗退台灣,到2008年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台灣與祖國大陸分割已整整一百十多年了,雖然中間有短暫的“統一”——從抗戰勝利的回歸到1949年的再度分離——一個民族兩岸居民聚少離多,隔絶了一百多年,沒有往來,沒有交流,沒有對話,沒有談判,這樣的兩岸關係如果不出現變異反而成了怪事。
  
  如果説五十年的“割讓”傷痛隨了抗戰勝利而有所撫平的話,而1949年至2008年六十年的“分割”,讓兩岸關係産生的異變很難撫平。這六十年中,前四十年是激烈的“國共對抗”,漢賊不兩立,有你無我,相互“稱匪”,後二十年是激烈的“統獨對抗”。前四十年是“兩蔣政權”,後二十年是“李扁政權”,兩岸關係基本上是在對抗中度過,對抗衝突貫穿了這六十年的全部。後二十年雖然有了往來,基本上還是蔣政權“三不”(即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延續,依然是“戒急用忍”,兩岸的裂痕越來越深,從而使兩岸從“反共”變為“反中”,從“恐共”變“恐中”,從“自保”到“獨台”,從“獨台”到“台獨”……,這樣的發展也不足為怪了。任何一個民族,經歷百年的分離,沒有共同的經歷,沒有共同的記憶,沒有共同的利益,也就沒有共同的家園,加上國際勢力的介入,要維繫統一幾乎是不可能的。
  
  有鑒於此,六十年中,幾代中國領導人和有識之士,把解決台灣問題,促進兩岸統一,突破口始終放在“三通”上,試圖用“通航、通商、通郵”來突破長期隔絶而形成的僵局,用“三通”來重塑民族認同。在實踐中我們逐步認識到“和平統一”要比“武力統一”為好,於是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治設計。
  
  六十年中,大陸因素對台灣的影響力較弱,有時甚至有負面影響,大陸連續不斷的“政治運動”,乃至“文化大革命”,使“恐共”變成“恐中反中”。而島内在經歷了黨外民主運動衝擊之後,逐步發生“民主化”和“本土化”變化,使台灣成了政黨政治的社會,使兩岸政治制度走向迥然不同的兩個方向,於是一個國家形成了兩個政權兩種制度兩種生活方式並存的局面,使統一變得更為複雜。所幸大陸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大大縮小了兩岸某種差距,甚至在很多方面優於台灣,兩岸關係博弈,雙方都具有一定的資本。
  
  在這六十年中,尤其是後二十年,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幾乎是被台灣拖了走。“反攻大陸”與“光復中華”早已成為幻想,隨之是“一中一台論”,“中華民國在台灣”,“一邊一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意識”,“台灣主體意識”乃至“兩國論”的出現,“台獨”不僅不是一種訴求,不僅僅是説説而已,而是又説又做,而且形成“台獨黨”執政局面,“台獨”在台灣肆無忌憚,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台獨”濁浪——從“去中國化”、“正名”、“修憲”、“公投”……,無所不用其極,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任何一種“訴求”都足以形成一場武力衝突。這六十年中,島内政壇一波又一波濁浪,衝擊著兩岸關係,形成“你攻我防”的態勢,這是一場少見“對抗”,可謂驚心動魄。
  
  但是,這場“國共對抗”和“統獨對抗”,台灣終以失敗告終。隨著2008年台灣“立委”與“總統”選舉,選民以高票終結了陳水扁政權,從而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兩岸從六十年的對抗,開始走向了“合作發展”。一個“全面合作”的新時代,一個“共同發展”的新兩岸關係,取代舊時期驚心動魄的兩岸對抗,兩岸走入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良性互動,“兩會”交流的正常化,催生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局面。“大三通”的全面實現,宣告兩岸進入了“和平發展新時期”。這是有著分水嶺作用的新的歷史時期,其意義是深遠的。這就是“時”,也就是“勢”,是“大勢所趨”!
  
  二、“三通”催生了一個大融合的新時代
  
  怎麼來判斷兩岸是否從“統獨對抗”進入了一個“合作發展”新時期,其標誌首先是看“三通”是否全面實現。這標誌人們的取捨是以“合作”為訴求,擯棄了過去“三不通”的格局與思維,從而迎來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新局面。人們很難想像,從2008年到2010年,短短的三年,“兩會”按序召開,至2010年年底,共簽署了十五項協議、達成了兩項共識,大陸人可以暢遊台灣了,大陸學生可以自由去台灣讀書了,大陸企業可去台灣建廠立業了,大陸省市領導人可以頻繁訪台……;台灣來大陸設廠就業讀書旅行……,更是暢通。大陸“奥運”“世博”……台灣積極參與,共享盛舉;台灣“花博”……大陸也積極參與;共同開發“海西”,共同開發“平潭島”,建立起越來越多共同管理委員會,相互參與,開始建立起新的共同歷史記憶、文化記憶、經濟建設記憶……,慢慢形成新的民族共同記憶與認同,從身份認同到國家認同。“三通”讓兩岸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這種變化讓兩岸從分離、分治、分裂走向合作,走向融合,走向統一。
  
  有了“大三通”,我們做台灣民眾工作與消除歷史的傷痕有了著力點,大陸大量釋放對台的“利好”,短短三年中,“惠台政策”超過了過去六十年總和,形成各行各業交流,方方面面合作,“共同發展”成了“共同追求”。台灣當局主動停止了“去中國化”,大陸政府盡力釋放“善意”,支持台灣“馬上好起來”。兩岸關係從來沒有如此和緩,顯然是符合人們的願望。台灣的選舉,人們不再以“去中國化”作為“催票”的手段,兩岸關係作為一個正面因素正在影響台灣。今天即便民進黨,再也不敢輕易以民粹手段用“台獨”訴求去影響選民,他們甚至明白要重新執政必須走與大陸“和解”、“合作”道路,必須放棄“台獨”的訴求。時代變了,對抗時代應該結束了,人們已厭惡這無休無止的族群對抗,再要人們穿舊鞋走老路,回到“李扁時代”,選民是不會再支持了。
  
  兩岸從“三不”走向“三通”,似乎毫無激動,沒有高調慶祝,這似乎是水到渠成,似乎是雁過無痕,而歷史卻著實為之激動不已。這是多少仁人志士努力的結果,歷史應該大書“三通”,為促進“三通”的歷史人物記功。今天反對“三通”的人已寥寥無幾,只有李登輝之流還在痛嚎不已,但這些哀鴻已阻止不了歷史的進步。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時代誕生了,我們要有清醒的意識,我們要掌握先機,做時代的先鋒。時代要求我們把握“三通”與“三大”(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以催生大融合。從“一國兩制”提出至今,兩岸關係有了許多改變,在今天,“合作發展”訴求就是“一國兩制”的具體化,也是“和平統一”變為“和平發展”的具體化,這是時代賦予的新内涵。我們要把握節奏,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加大“三通”與“三大”力度,使兩岸關係有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平穩發展,使兩岸關係基礎得到根本轉變,使兩岸不管誰上台,兩岸都沒有倒退的社會基礎。
  
  過去説到兩岸關係,先要問“我是誰?”“中華民國怎麼辦?”“先講講清楚怎麼統一?”“應該實現邦聯還是聯邦?”“兩岸如何平等對等?”……,這些問題在今天已不成為首要問題了,因為這是過去在“三不”和“三不通”時代的産物,是當時人們心理陰影造成的疑慮。今天時代不同了,在“三通”和“三大”的時代,兩岸正不知不覺地在共同走向未來,在共同創造未來,在共同締造一個更加民主富强文明法制的新中國,雙方都是創造統一的主體。統一已不是設計出來的,不是一方恩施給一方的,而是共同努力造就的,這種統一與傳統的“統一”、“征服”,完全不一樣,它甚至沒有起點與終點,這只是一個過程,是兩岸民眾都樂意都參與的中華民族崛起的過程!
  
  兩岸實現“三通”,走向“三大”,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勢不可擋,這是兩岸關係的大趨勢,我們必須意識這一點,把握這一點。不管你是否喜歡,兩岸在融合,兩岸要合作,兩岸在統一,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歷史大趨勢!
  
  三、認清形勢與乘勢而為
  
  時代的激烈變化,總會讓有些人變得很不適應,人們也許身子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意識與腦子仍然停留在昨日,人們習慣了對抗,習慣了鬥爭,習慣了問題找上門,習慣了彼挑釁我應對,習慣他出招我應對,習慣了守株待兔,習慣了見招拆招……。現在忽然不“去中國化”了,不鬥了,以“合作”取代“對抗”了,反而讓人有些感到無所適從了。這是進入“和平發展期”後的一種不適應症。
  
  如何敏感地掌握新歷史時期的脈搏?如何掌握時代的特徵?如何認清這歷史的大趨勢,如何乘勢而為?如何做一個時代先進分子?正檢驗著每個參與兩岸關係人員與學者。我們要敏感掌握社會的新熱點新興奮點新趨勢,把研究與觀察更深入到民眾與社會深處,了解每個階層每個群體每個政黨的訴求,了解政黨、中間選民、中青年、中下階層、中南部人們的需求,更要注重模式創新與制度建設,更加注重中美與台灣三方互動的狀況,變被動應對為積極而為,將過去“危機管理”變為“機遇管理”,切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兩岸的事情做好,首先要真心實意地從關愛自己同胞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等問題找上門,要主動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兩岸進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階段,各行各業都參與到兩岸的融合進程之中,也會暴露我們許多薄弱環節,我們更要注重涉台教育,要整體提高我們搞好兩岸關係的素質,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總之,我們要清醒意識到2008年前後的兩岸關係已發生了根本性的巨變,應該意識到這種變化是沒有可逆轉性的,即使今後兩岸關係會反覆曲折,但倒退到“李扁時代”已無可能,這就是兩岸關係的大趨勢。認識這種趨勢,乘勢而為,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我們要學會審時度勢,適應這時代的變化,做一個識事務的先進分子。
  
  寫於2011年2月14日

  (本文發表於香港《中國評論》2011年第4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