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自序

  近些年間,不時有出版界的朋友主動表示要幫我出專著或文集,最後皆因本人的疏懶而不了了之。直到今年2月1日,在參加《中國評論》創刊十五週年的紀念會時,我的多年老友——中國評論通訊社的郭偉鋒社長再次誠懇地索稿,才終於説服了我。這本來應是我去求人家的事情,而今反轉成了人家主動,真是惶愧萬分!因而也更感佩偉峰兄多年來甘為他人做嫁衣裳的胸襟和氣度,更多謝中國評論的諸位仁兄多年來對讀書人的扶持與栽培,包括玉成此文集的出版。
  
  在今年出這本集子,其實是有兩個緣由。於“公”而論,偉峰兄提出加强兩岸和平發展理論創新的倡議,並鼓勵我輩為此多做貢獻,深深打動了我;於“私”而論,今年乃我一甲子的本命年,很多人把“六十”視為人生的重要一站,似乎到了這一站,總要為自己留下點什麼,我也未能免俗。
  
  於是利用春節長假,整理這十多年來的舊稿。很多當年的時事評論,時過境遷,現在已没用了。但也有若干作品,包括公開發表過的學術論文,也包括為有關部門撰寫的研究報告,它們或者仍不失理論探討的價值,或者可作為歷史研究的資料,乃以“敝帚自珍”之心,將這些文章收集整理,編成這部文集。編輯的指導原則是按内容分類、以時間為序,以“原汁原樣”為準。具體而言全書按内容分為四編,每編再按專題分為若干“文章群”,如彼此有重複之處,則只選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删去其他篇中與之重複的内容,加以“請參閲某某文章”的註釋,以期節省讀者時間。每編的選文都大體按寫作時間由前往後排列,但有時為了某專題“文章群”的組合,也會把後寫的文章放到前面。除了幾篇研究報告删去若干不宜公開發表的段落外,所有選文皆以“原汁原樣”發表,未作任何改動。因而有些觀點今日讀來可能已經過時甚至錯誤,但也有很重大的論斷和構想在十多年後真的成了現實;無論如何,交由讀者自己去體會和評判吧!
  
  此次為編新文集,找出1997年出版的第一部論文集《兩岸風雲冷眼觀》,其《自序》中引用了在東北當知青時寫的兩句舊詩:“風打寒窗雪掩門,孤燈摇映夜讀身”,回想當年真是恍如昨日!而今又是十六年過去了,中國自古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的説法,怎麼自己就到了“耳順”之年呢?又是悚然一驚!!忽拾得兩句,與當年舊句連到一起,以表今日心境:風打寒窗雪掩門,孤燈摇映夜讀身。一統金甌心未老,可憐已是耳順人!
  
  所謂“耳順”,就是聽得進不同意見乃至尖鋭的批評,真能做到這樣,其實要靠心境的修養,即只有“心寬”才能“耳順”。我個人的體會是:隨着歲數增長,對真理、是非、價值的理解變得更相對、更寬鬆,對所謂“人情世故”的認知變得更深刻,也更自然地做到“隨遇而安”;對於原來“看不慣、聽不進”的很多事物也有了更寬廣的包容心和更强的“换位思考”的自覺性。而這種心境的變化,反映到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中,就是我越來越自覺地從“棋戰”和“雙贏”的角度來思考兩岸關係的未來,也越來越熱衷於為和平發展的理論建構與創新,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基於這種心態,我給此書命名為《大棋局——黄嘉樹自選集》。再撰四句為此書點題:百年台海一局棋,高手過招算正奇。爭勝固然重奮勇,雙贏尚待育親誼。
  
  衷心感謝責任編輯韋民先生和封面設計郭煒先生爲本書付出的辛勞。再次感謝偉峰兄、建閩兄及中評社各位同仁。恭請讀者對本書所論不吝指教!!是為序。
  
  2013年2月22日初稿於北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