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堅持“兩國論” 就是關閉和談之門

  近日來,台灣民進黨的當權人物不斷放話,表示願到大陸訪問,也歡迎大陸領導人訪問台灣,兩岸可以談“三通”問題、如果“一個中國”作為議題而非前提,雙方也可以談。這些話似乎是想展現一種理性、務實的態度,使外界認為台灣新當選的領導人有追求兩岸和解的誠意與善意。對此北京將如何回應?
  
  其實,台灣新領導人的上述姿態並不是什麼新鮮東西,有一個人早就擺過類似的身段了,此人便是剛剛在台灣民眾的唾駡聲中被迫辭去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李登輝當年不是也表示他想到大陸做“和平之旅”嗎?不是也揚言要親自陪汪老在台灣走走看看嗎?不是也放話説在“兩國論”的基礎上,雙方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嗎?但是,既然李登輝背棄了“一個中國”的原則,他就失去了同大陸對話的資格,什麼“和平之旅”之類統統都無從談起。
  
  “兩國論”的發表標誌著五十年來兩岸的抗爭,已經從“用什麼方式統一”變為“統一還是分裂”即“‘一國’還是‘兩國’”的矛盾。由於台灣當局拒絶收回“兩國論”,不僅使剛剛恢復的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制度化協商管道”再度堵塞、使兩岸政治談判更加難産、而且使台灣海峽的和平氛圍再次遭到破壞。在此論發表後兩天,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發言人發表談話,指出如果台灣當局進一步把“兩國論”法制化,“和平統一將成為不可能”,這可以説是近年來極其罕見的、用最嚴峻的口吻發出“可能用武”的暗示。此後,兩岸媒體都連篇累牘地討論“大陸攻台”的話題……。種種跡象顯示,台海上空已出現火藥味越來越濃的趨勢,這是最令人憂慮的、極端危險的現象。
  
  和平統一是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基礎和前提的,只有一個國家内部的不同地區之間才談得上統一的問題,如果是兩國之間打交道,統一就無從談起,歷史上也曾有兩個國家變為一個國家的例子,但那稱為“合併”而不稱為“統一”。中國雖然目前尚未統一,但中國的主權並沒有分裂,即使在台灣當局的“國統綱領”中,也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兩岸關係是中國内部的關係,台灣的“憲法”也有很多彰顯“一個中國”意涵的條文。所以李登輝的“兩國論”,即使按照台灣的法律講也已具備“主張分裂國土”的“叛國”嫌疑,李最終落得灰溜溜辭職的下場,與他抛出“兩國論”引起各方强烈反對是分不開的。
  
  對於那位以“繼承李摩西路線的約書亞”自居的台灣新領導人,北京有理由保持更大的警惕。因為“李摩西”畢竟還曾經講過要堅持一個中國,而“約書亞”從來都反對一個中國。如果把台灣定位的表述方式分為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三個時態的話,“李摩西”的“兩國論”主張“中華民國自1911年以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在“過去時(1949年以前)”上沒有問題;李也表示要追求中國未來的統一,這在“將來時”上也可以同大陸的主張重合;雙方的矛盾癥結在於對“現在時”的表述上,李認為台灣現在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大陸反對。“約書亞”的表述方式則比“李摩西”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在“現在時”上與李沒有區别外,在“過去時”上他認為“台灣從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在“將來時”上則根本反對設立同大陸統一的目標。
  
  試問,連李登輝這樣的人大陸都拒絶同他打交道,比“李摩西”走得更遠的“約書亞”如果不明確改變立場,北京會以他為談判對手嗎?鄧小平先生早就説過,主權問題是不可以談判的。美國不會同什麼人討論“紐約是否為美國的一部分”,日本也不會同什麼人討論“北海道是否為日本的一部分”,同理,中國也不可能同任何人討論“台灣是否為中國的一部分”,因為這根本就不是問題,自然也就不能作為雙方談判的議題。如果那位“約書亞”先生堅持稱兩岸為“兩個華人國家”,堅持否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那他擺出的所有和解姿態都不過是障人眼目的煙霧,其用心無非是要徹底關閉和談之門,同時把“拒談”的罪名推給大陸。
  
  中國政府已多次表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以上三點,就是一個中國原則的内涵。這三點同台灣現行法律也是能夠兼容的,所以祖國大陸呼吁台灣當局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上來,並非强人所難。在同意這三點的前提下,大陸歡迎台灣的任何領導人來訪,兩岸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台灣方面關心的問題都可以經由政治談判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但是,如果堅持“兩國論”的立場,即把兩岸關係定位成“兩國關係”,那大陸就只有奉陪到底,鬥爭到底。李登輝的可耻下場,就是步其後塵者的前車之鑒。
  
  2000年4月10日於北京

  (原載香港《文匯報》2000年4月28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